close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會理財,看看這些讓人欽羨的股市高手、金融專家、財經名嘴,哪個不是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屢仆屢起?為了修習理財這門學分、並交出傲人的成績單,你可知道他們花了多少心血、繳了多少學費嗎?失敗真的是成功之母,但不論是首戰告捷、還是犧牲慘烈,聽聽他們分享第一次理財的切身經驗、和歸納出的寶貴心得,也許就能讓我們這些30世代人,少奮鬥個20年。

1.香港巴克萊銀行董事許彩瑱【第一次股票慘賠】
    活躍活躍於台大EMBA的許彩瑱女士,形象明麗亮眼,難得的是四十二歲便掛上了香港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 PLC)銀行的董事頭銜,專業的投資理財素養使她在台大EMBA班的討論課上,成為寶貴的金融相關知識提供來源。許彩瑱畢業自東吳企業管理學系,出社會後直接進入企業作資金管理、外匯交易、衍生式金融商品交易等工作,這期間她對金融市場產生濃厚的興趣,工作約6年後,出國赴喬治華盛頓大學攻讀財務碩士,並且早早就開始學習如何投資,在出國求學前就累積了不少自己的資產。

    第一次繳學費20萬 「當時來不及多想就買下了20張未上市股票。」許彩瑱回憶27歲那年第一次買股票,那時正逢台灣股市大漲,一路爬上萬點,當時市場樂觀極了,每個人都在談股票、報名牌。有同事報了一支知名財團設立的未上市證券公司的股票,股價面額才10塊,相當便宜,大家都買了,許彩瑱也一口氣買了20張,預估幾個月內就可以獲利兩倍。沒想到後來遇到股市大崩盤慘賠出場,20萬對當時她的經濟狀況來說,是不小的損失。

    許彩瑱客觀分析第一次投資失敗的原因:首先,當時雖然正逢證券榮景,但還要看基本面的分析;其次,股票面額便宜不見得是真的便宜,好公司也不等於是好股票。當股市熱絡時,不管是食品、鋼鐵、紡織等產業,許多財團都會有興趣設立證券公司獲利,但證券公司對這些財團而言是新領域,又是新成立的公司,投資人無從知道它是否有能力經營,風險自然非常大。最後一點,未上市的股票,沒有市價可言,也難以脫手。等發現情況不對時,已經是公司宣布減資的時候了,減資的未上市股沒人要買,20萬的股票只好貼牆壁了。

    要先打好理財基本功 許彩瑱後來的投資以股票、基金為主,股票獲利潛力大、但風險也大。她建議新手投資人在投資之前,要先學會累積資產──首先要「投資自己」,一方面培養自己理財的能力,另方面一定要充實專業領域的實力,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提供穩定的收入,並替未來更好的工作鋪路。再來是要懂得「節流」,強迫自己儲蓄累積資金。最後才是「開源」,規劃一份完整的投資理財計畫。

    許彩瑱認為養成閱讀理財資訊的習慣很重要:譬如瀏覽理財資訊的網站,閱讀財經的週刊、月刊或特刊,如《天下》《遠見》《商業週刊》《今周刊》等,可每期按封面標題來選購與自己投資領域相關的刊物。在網站方面,她每天習慣看《聯合新聞網》,依序從市場的焦點開始,再看金融要聞、財經焦點、最後是股市資訊,看完報導後,還可以點閱報導下方連結的其他相關議題。

    多從財經書刊吸取養分 即時的新聞事實或熱門的消息不足以全面瞭解市場狀況,所以她建議配合閱讀財經週刊,裡頭專欄作家或編輯的資料整理與分析很有幫助。

    還有一個重要的管道則是月刊與書。這類讀物資料整理得更為詳細,對投資理財來說,很有參考價值。另外如專題報導白手起家成功的例子、或台灣十大名首富的財富來源和財富管理的方式,這些故事常啟發她新的商機思考。

2.鉅亨網資深記者阮慕驊【第一筆百萬存款】
    一波又一波的平面記者轉戰電視台成為「名嘴」的風氣至今未歇,隨著觀眾的口味從政治轉變到理財議題,政治名嘴的天下已讓賢給財經記者。最近出了一本《拚現金》新書的阮慕驊,即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30美元賺300美元 問起他第一次拚現金的經驗,阮慕驊說發生在他25歲到美國求學時,偶然一次進入美國拍賣場,當時現場正拍售一批釣具,都是東方人習慣用的手竿、手竿架。拍賣官知道西方人不會用這種釣具,也不一一叫價,乾脆直接問有沒有人願意整批標下。阮慕驊看現場老美都興趣缺缺,就鼓起勇氣舉手將整批釣具標下來,只花了30美元。乍看之下有勇無謀,標下了一批西方人不用的釣具,阮慕驊一開始也有點慌,但隨即找出商機,將釣具賣給韓國城的釣具店,以300美元成交,一轉手就是10倍利潤!

    「這300元我一輩子忘不了,賺錢的樂趣,不在於賺多少,更在於使用什麼方法賺。」阮慕驊舉這個例子,就是要強調在困境中勇於突破、不設限的精神。正是這種在美國半工半讀的清苦生活,才讓他學著想盡辦法賺錢,甚至敢跟美國人競標,發現自己的投資長才。

    30歲怎麼存到100萬 另一項不為人知的,則是阮慕驊30歲就存到了第一個100萬。他解釋得直接:「錢滾錢是有錢人玩的花樣,跟我一樣的薪水族,先儲蓄才是致富關鍵。」他以自己為例,28歲回國,第一份工作在貿易公司,月薪3萬5,每個月強迫自己存2萬5,30歲決定結婚,收到的禮金再加兩年存款正好是100萬。有了這筆小財富,他趁著1990~1993年景氣好、股市利多時積極投資,最高獲利曾達600萬。

    每月存下7成多的薪水,對年輕上班族來說或許是天方夜譚,要是住在台北市中正區,一間小套房租金就要2萬元,光「住」就花去大半薪水,還不包括吃、穿、娛樂等生活花費。但阮慕驊相信「事在人為」,曝光率頻繁,衣櫃裡卻只有兩套西裝,各地趕場演講或上節目都是換著穿,他寧願將打點門面的錢省下來投資。

    阮慕驊的理財方程式 他再三強調「花費=收入—儲蓄」的原則,而「投資理財」應該顛倒順序改為「理財投資」。先「理財」──克制消費慾望、儲蓄、整理自己的財富,接下來,才有本錢談「投資」。由於阮慕驊累積財富的經歷與大多數小市民一樣,也是從無到有,靠的是腳踏實地及懂得運用方法,比起聽富家子談靠祖產錢滾錢,阮慕驊的致富之道更值得微薪族參考。

3.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第一次基金失利】
    蕭碧華在怡富證券集團(現為摩根富林明證券集團)工作18年,其中14年專攻基金市場,當初怡富的VIP與大型法人客戶都倚重她,在台灣算是數一數二的女性基金經理人。許多客戶總問她:「人家說基金穩賺不賠,怎麼我的基金總是賠?」蕭碧華想扭轉這種錯誤的理財觀:「基金是有風險的理財工具,當你不熟悉它時,賠錢機率當然比較高,就連我,第一次買基金也是賠啊!」

    30歲前第一次認賠 早在1986年,28歲的她進入怡和洋行擔任總經理特助,由於怡和集團有投資海外基金市場,公司的分析師鼓勵她投資。當時對基金投資一竅不通,又相信分析師的專業,於是便「阿殺力」地拿出她與丈夫共同存下來的30萬投資。

    初期基金漲勢不錯,半年就賺了10%,「沒想到,87年發生股災,香港關閉股市4天,我想贖都無法贖回!」蕭碧華苦笑,那次股災相信讓許多投資海外市場者都心有餘悸。眼看跌勢無法挽回,反正賠都賠了,蕭碧華將基金繼續放著,直到隔年買房子急需資金,才認賠兩成出場。

    找出自己的投資盲點 第一次投資鎩羽而歸,蕭碧華認為當時的自己,與現在一般投資者的處境相同,手邊有一點錢,想投資又不得其門而入,她發現自己有幾個盲點:

    第一,對投資工具一知半解是首要之害──要掌握自己的「錢」途,不能一切都依賴經理人處理。當時她投資海外基金,一個月才拿到一次報表,等發現狀況不對時,已來不及反應。現在投資國內外基金,隨時可上網查詢基金獲利狀況,相當方便,自己多做功課了解景氣趨勢,才不會迷失投資方向。

    第二,認清經理人與投資客認知不同的事實──投資客想看的是絕對效益,一定要賺得比成本多,最好短期內就獲得利多;但經理人講求的是相對效益,操作效益比大盤佳即可,就算大盤跌30%,但他操作的基金只跌25%就算很厲害了,故經理人大多會建議長期投資。投資人必須先認清雙方認知上的差異,自己需承擔部分風險。

    第三,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實際走一遭,才能磨練投資功力──所有的理財顧問都走過股市的大起大落,才累積出今天的功力。蕭碧華認為,聽再多的投資建議都不如親自上戰場,年輕人可以將錢分成三份:保險、投資、存款,從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開始訓練,及早鍛鍊、及早出師。

4.富邦期貨經理公司董事長 張松允【第一次股票獲利】
    25歲時我給自己訂定目標,希望40歲時能賺到1億元,這個目標在30歲就達成,而且更在股票的世界裡打造了。」在股市頗具神秘感的投資名人張松允,在最近所出的新書中如此自詡。

    歷任元富證券協理、元大京華期貨經理事業董事長及富邦期貨經理公司董事長的張松允,16年來歷經台灣股市每一次的震盪起伏,諸如:股市首次上萬點、電子股多頭時代、亞洲金融風暴、921大地震、SARS疫情、到去年的總統大選政治危機……等,他的財富從最初的20萬元累積到現在超過10億元,這樣的過程幾乎可說是一部台股的活歷史。

    初嚐投資的甜美滋味 在彰化鄉下長大的張松允,本來連股票是什麼都不懂,一個偶然的機會裡,看見家鄉公司的股票掛牌上市後快速上漲獲利的情形,立刻被這種神奇的致富方法給迷住了。

    22歲那年張松允退伍,為了專心賺錢,他下定決心要做個全職投資人,在每天收盤後還認真旁聽投資講座。有次聽到幾個分析師介紹光寶這家生產計算機的公司,業績長紅、前景看好,張松允看光寶的股價不貴,才20幾塊而已,便毅然決然把所有的錢都投進去,買了10張光寶股票。後來因為家中有事,前後有一個多月沒去觀察光寶的股價走勢,等他想起來的時候,「哇!我的光寶已經漲到快40塊錢了,不到兩個月就賺了一倍耶!」當時的20萬約等於新鮮人一年的薪水總和,第一次投資股票就大賺的經驗,讓張松允更為振奮。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張松允依照判斷一路作空,美伊戰爭爆發後,再反手作多,短短一年間,他的財富由300萬大幅成長到1000萬元。並且他也在學會作空後,更能深刻感受市場的脈動,靈活操縱股票。在財富繼續往上積累到3000萬元的時候,他也作了一個重要的投資策略決定──不再融資買進股票,以降低投資風險。

    股市高手的武功密笈 張松允給上班族的投資建議是──等待機會。因為一般上班族沒有時間看盤,因此最重要的便是掌握最佳出手點。像這幾年來有好幾次因非經濟因素而造成股市非理性下殺,往往就是最佳的買點,只要能夠克服恐懼的心理反市場操作,短時間都可獲利兩成以上。另一個操作股票很重要的環節是──要活用「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基本分析」可以幫助投資人避開「地雷股」,研讀財務報表是診斷個股實際營運表現的最好方法;「技術分析」則讓投資人避免「追高殺低」,透過技術指標如KD及MACD輔助,可以避免行情過多「假突破」或「假跌破」訊號,在短線操作上更為精準。

    張松允不但樂於分享他的投資心得,更希望人人都能悟出適合自己操作的方法,成就美好人生──「只要你想飛,擋在面前的那堵牆就一定會比你低,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億元人生。」

from http://www.30.com.tw/spot/trend/trend.asp?ser=102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