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餐飲變時尚,你吃過米其林了嗎?



「你吃過米其林了嗎?」不知何時,這句話成為台北街頭最時髦的問候語。

 台北東區走一趟,愈來愈多餐廳、甜品店,不管主廚是否曾任職米其林餐廳,紛紛掛上米其林的招牌;五星級飯店宣傳單,刊登著三星米其林主廚客座的消息;虛 擬世界的美食網站,命名為米其林;參加美食展的隊伍,叫做台灣米其林;台北國際牛肉麵節評鑑,名字也冠上米其林;甚至連餐飲系學生,也引用米其林三星主廚 艾倫.杜卡斯的名字,把自己的英文名取為Alain。

 悄悄地,米其林風潮襲捲全台。台灣人有多瘋米其林?從兩件事就可窺見一二。

新時尚〉米其林風潮襲捲全台
 2009年9月,西華飯店邀請日本米其林三星主廚神田裕行來台灣擔任客座主廚,7月開始宣傳時,景氣仍未回溫,一度擔心一客定價1萬2000元的價格乏 人問津,沒想到才宣布兩個星期,350客就預訂一空。還有200多人等待候補,抱怨聲此起彼落,讓西華飯店只好啟動緊急應變措施,和航空公司、旅行社合 作,舉辦搭商務艙、住五星級飯店、吃神田料理的行程,以平息眾怒。

「台灣的米其林粉絲比想像還多,」西華飯店公關經理陳祖平印象最深刻的是,才七天的活動,就有客人連續吃了三個晚上。

 兩個月之後,打著「全世界最會摘星的主廚」侯布匈(Jo Robuchon)名號的「L''''ATELIER de Jo Robuchon」餐廳,在台北信義商圈盛大開幕。

 開幕一個月,除了餐飲同業、企業老闆和美食饕客之外,就連一般消費者也開始躍躍欲試,詢問度之高,讓不少人反應訂不到位子。餐廳總經理許智皓透露,還有米其林粉絲已登門光臨三次。
精準一點的說法,台灣「L"ATELIER de Jo Robuchon」並不能算米其林餐廳,因為米其林至今尚未發行過台灣版指南,即使是侯布匈這種曾獲25顆星星肯定的主廚,來台開設的餐廳,也不等於該餐 廳就能夠掛上米其林星星的榮耀,因為米其林星等是頒給餐廳,不是給主廚。

 因此「L"ATELIER de Jo Robuchon」只能說是開啟台灣「最貼近」米其林的一扇窗,讓台灣人可以更容易的碰觸到何謂米其林等級美食的一角。但光是如此,就足以令台灣人深深著迷。

追星史〉1998西華飯店開首例
 談起台灣人的追「星」史,必須追溯到十年前。

 2000年之前,米其林一詞不過是台灣美食圈、饕客和上流社會間流傳的美食代名詞。唯有砸下大把鈔票,長途拔涉遠赴歐美一趟,才有機會踏進餐廳朝聖,對於一般人來說,根本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真正讓台灣人不出國就能品嚐米其林美食,得歸功於五星級飯店。

 1998年,西華飯店首開先例,邀請米其林三星主廚艾倫.杜卡斯(Alain Ducasse)來台獻藝,550客的套餐,每客要價1萬台幣,開放訂位後不到兩週即額滿。

 隔年,西華再度邀來雙胞胎三星名廚Jacques和Laurent Pourcel舉辦美食活動,同樣是訂價上萬,訂位熱烈程度仍有增無減。從此之後,國內不少飯店像是晶華酒店、亞都麗緻、遠東香格里拉飯店等,幾乎每隔一 年~兩年,就會到世界各地網羅米其林主廚來台短暫客座,為米其林在台灣打開知名度。

 不管是真正獲頒星級的米其林主廚,或是僅曾「任職於」米其林餐廳,只要請到有過米其林經驗的廚師,就是集客的萬靈丹。印證了飯店界公關們盛傳的一句話,「只要打上米其林三個字,都會很好賣,」即使根本不賺錢,飯店還是趨之若鶩。

瘋追星〉東京版米其林拉近距離
 隨著米其林指南的版圖,從歐美擴張到亞洲,瘋米其林的台灣人也從上流圈,延伸到平民百姓。
累計已經吃超過300顆星星的台中開業醫師詹益昌,笑稱自己的本業是吃米其林,副業才是當醫生。他回想,自從1997年開始吃星美食,就開始四處演講,分 享星星的滋味,只不過台下的聽眾大多數都聽不出所以然,直至2007年、米其林東京版問世後,聽眾才開始對米其林產生共鳴。

 曾有一段時間也沉迷於「數星星」的美食作家葉怡蘭觀察,東京版米其林之所以對台灣造成震撼,主要因為台灣旅日人口不少,再加上飛到東京只消三小時,讓以 往只局限於少數人的米其林美食擴散出去。近兩年來不但寫米其林食記的部落客瞬間爆增,也愈來愈多媒體報導米其林,「一時間所有人都跑來問我,吃過多少顆星 星,」葉怡蘭說。

 2009年港澳版米其林的出版,又讓台灣人和米其林的距離縮短。入選的利苑、鏞記等名店,幾乎到香港玩的台灣人都順道吃過,葉怡蘭分析,「這種我也吃過星星的情感,讓米其林變成一般人唾手可得。」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 http://www.gvm.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