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西班牙文好好玩 (2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北傳佛教之一。佛教傳入日本,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
  初傳時期   一般以日本欽明天皇13年(552)百濟的聖明王進獻佛像、經論、幡蓋和上表馬信佛法,為佛教傳日之始。一說是繼體天皇16年(522),南梁司馬達等來到大和,建立草堂,安置佛像禮拜,為日本知有佛教之始。不過,當時世人不知佛像為何物,視為異域之神未加崇奉。百濟的佛像傳入日本以後,在朝廷貴族之間,引起激烈的急診天皇乃依請求將佛像交給大臣蘇我宿禰稻目試行禮拜。稻目舍出向原的住宅安置佛像。後疫病流行,屢有死亡,大臣物部輿認為是國神的譴責,奏將佛像投于難波(今大阪)的堀江,並燒燬供佛的殿堂。蘇我氏和物部氏之間的信仰之爭,實際上反映了皇室和蘇我氏為代表的主張接受大陸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與以物部氏和大伴氏為代表的貴州反對接受大陸政治文化的政治之爭。
  聖德太子與佛教  佛教在日本流傳後40年,為日本飛鳥時代的開始。聖德太子攝政,下詔傳播佛教,貴州大臣競造佛寺,從此佛教廣傳于日本。推古3年(594),高麗僧慧慈、百濟僧慧聰來到日本,說法于法興寺。聖德太子奉慧慈為師,學習佛教。12年,聖德太子制定憲法17條,其第2條就是“篤敬三寶”。由於聖德太子的弘揚,日本佛教很快得到流傳,據推古3年統計,時有寺46所,僧816人,尼569人。
  大化改新  聖德太子死後25年,日本發生了“大化改新”,即模倣中國唐代文物制度,進行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完成了國家的統一。由於促進這個革新運動的中心人物,如被任命為國博士的高向玄理、僧旻等,都是入唐留學僧,故使佛教進入一個新時期。大化元年(645)大量濟大寺召集僧尼,頒布了興隆佛教的詔書,首次任命十師,並設置法頭檢查全國各寺僧尼,對於僧尼脫籍的寺院,都施給土地,天皇還資助建造寺院。
  奈良時代(710~784)  聖武天皇治世的天平年間,奈良佛教極盛,有五大寺。天平13年(741),又敕建東大寺,並於諸國建國分寺,以東大寺為總國分寺,統轄國分寺。 ----東大寺是聖武天皇發願,良辨僧都尊基,行基菩薩勸化,天竺婆羅門僧菩提仙那導師完成的。他們被稱為東大寺的四聖。所鑄毗盧舍那佛,稱為奈良大佛,是日本最大的佛像。中國唐代鑒真受請赴日傳戒,天平寶字3年(759)于奈良建立唐招提寺。天平寶字8年,又于奈良之西建立西大寺,與東大寺相對。於是有了奔流奶七大寺。
  南都六宗  在飛鳥時代至奈良時代之間,直接和間接從中國傳入了六個佛教宗派或學派:即三奈良招提寺寺門敕額論宗、法相宗、俱舍學派、成實學派、華嚴宗和律宗,稱奈良六宗。後遷都平安(今京都),又被稱為南都六宗。
  三論宗以高麗僧慧灌為初祖。慧灌曾入唐從嘉祥吉藏學三論,推古天皇33年(624)赴日,把三論傳入日本。慧灌門下,人材頗我,福亮為其高足。其弟子智藏入唐後回國進行講學,為三論宗第二傳。智藏弟子道慈亦入唐,廣學經典,回國後傳三論為學,為三論宗的第三傳。成實學派在中國曾盛極一時,出了不少學者,但傳到日本卻未獨立成宗,被稱為三論宗的附宗。
   法相宗是道昭傳入日本的。道昭在白雉4年(653)隨遣唐使入唐,受教于玄奘,與窺基同學,在唐7年,回國後住奈良元興寺,並巡歷各地,大弘法相唯識。文武天皇4年(700)寂于元興寺禪院,遺言火葬,為日本實行火葬之始。道昭之後,智通、智達亦入唐,從玄奘,窺基師徒學法相宗。不久,智鳳、智鸞、智雄等,亦依敕入唐,從智周學唯識教義。以上三傳,第一、二傳合稱為南寺傳或元興寺傳,第三會稱為北寺傳或興福寺傳。時有行基者,曾受教于道昭學瑜伽和唯識;足跡遍及全國,廣建寺院,架橋修路,周濟貧民。天平17年(745),受任為大僧正,日本大僧正之官自此始。此外還有玄昉,也曾入唐學法相18年,帶回大量藏經,被稱為法相宗的第四傳。俱舍宗附屬於法相宗。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尼泊爾是佛教最早流行的地區之一。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即誕生於迦毗羅衛的藍毗尼(今尼泊爾南部提勻拉科附近的洛明達)。
  初期傳播  相傳在西元前520年左右,釋迦牟尼曾率領弟子在尼泊爾谷地傳播佛法。西元前265年,鳊孔雀王朝阿育王曾帶他的女兒恰魯瑪蒂到藍毗尼園朝拜,並樹立了“尼加裏瓦”石柱,並在帕坦城修建了“畢波羅瓦”佛塔。他把女兒嫁給了當地王族中一個名叫提婆波羅的人。恰魯瑪蒂在尼泊爾修建了一座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寺院。此外,還派印度僧人末示摩和迦薩帕嘎陀等人去尼泊爾宣傳佛法。梨車毗王朝建立後,尼泊爾一直是佛教徒朝聖的中心。在西元後的最初幾個世紀中,一直盛行佛教說一切有部。大乘佛教興起後,瑜伽行派的理論奠基人世親到過尼泊爾並在那裏傳播佛法。 佛教與印並教並行時期.
  5世紀梨車毗五朝摩納提婆統治時期,印度教在尼泊爾得到了發展,摩納提婆雖然是一個毗濕奴的崇信者,但也尊重佛教,在各地修建一些佛寺和佛塔。中國高僧法顯在405年去迦毗羅衛瞻爺佛陀出生地,並將所見記錄在《佛國記》中。與法顯訪尼的同時,尼泊爾的一位出身於佛陀同族的僧人佛陀跋陀羅應中國僧人智嚴的邀請,大約于東晉義熙二年(406)到達中國長安弘傳禪學。他譯出《華嚴經》、《摩訶僧祗律》等15部,117卷。從佛陀跋陀羅的譯經中可證當時大乘佛教根本教理之一的菩薩行在尼泊爾已很流行。尼泊爾五層塔
  尼泊爾佛教在梨車毗王朝盎輸伐摩王的支援下取得了顯著進展。興建的一些巨大的佛教建築,當時出使尼泊爾的中國使節王玄策曾備加讚賞。盎輸伐摩王把他的女兒尺尊公主嫁給吐蕃讚普松讚幹布。她赴藏時攜攜牟尼八歲等身像和其他佛教文物,從此溝通了從印度經加德滿都、拉薩到長安的通道。從這個時候起,藏地開始了翻譯梵文佛經的工作,參與翻譯的有尼泊爾的屍羅曼殊、香達等。唐貞觀七年(633),中國高僧玄奘瞻拜了迦毗羅衛和臘伐尼林。他在《大唐西域記》中寫道:“劫比羅伐窣堵國,週四千余裏,空城十數,荒蕪已甚……伽藍天祠,接堵邊隅。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兼攻綜習”。新羅僧人慧超距玄奘訪尼90年後也到過迦毗羅衛。據同時代的濕婆提婆二世在725和749年所立的碑銘中記載,濕婆提婆曾興建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佛寺——濕婆提婆寺,並在寺中創立了雅利安比丘僧伽。碑銘中還提到當時的其他著名寺院如曼納提婆寺、伽羅屈哩伽寺、閻摩寺等。這些寺院是尼泊爾佛教活動的吣並與中國藏地和其他北傳佛教國家有著宗教上的聯繫。在這個時期,中國僧人玄照、道希、道方、道生、末底僧訶、弱會、悟空,新羅僧人玄太、玄恪等在往返印印度時都路經尼泊爾;道生、末底僧訶和玄會死於尼泊爾。在梨車毗幾個後王統治時期,佛教與印度教和睦共處,並行不悖。
  佛教與印度教混同時期  8世紀末9世紀初,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教經過商羯羅的改革後,出現了復興運動,這也推動了尼泊爾印度教的發展。據尼泊爾史料記載,商羯羅在晚年曾訪問過尼泊爾,他用壓迫佛教的手段大力推行印度教。佛教雖然受到沉重的打擊,但在尼泊爾谷地和東北山區仍在流傳。嗣後幾個世紀,由於佛教和印度教的融合,出現了混合的密教或“新佛教”。印度密教中的主要派別——真言乘、金剛乘、易行乘和時輪乘幾乎在尼泊爾都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尼泊爾是印度易行乘悉地師(成就師)崇拜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這個派別宣傳即身成佛的大乘思想,讚頌《多訶俱舍》在尼泊爾佛教徒中成為日常的行事之一。印度教和佛教密宗的思想和實踐相互吸收、相互滲透,它們的界線很難劃清;在鳊教的神殿中常常可以見到佛教的菩薩、佛像,在佛教的寺高中也可見到印度教的神祗。兩種宗教徒常常崇拜共同的對象,舉行共同的祭祀儀式,並有共同的節日。這種混同的形式自中世紀直至現代一直頗為流行。同時,在佛教中也出現了象印度教一樣的種姓制度。在佛教的僧伽中分為朱古巴(僧侶)、班達耶(佛教僧侶的後裔)、瓦吉拉恰利耶(高級僧侶、密教師)和烏陀莎(商人、金銀匠、畫匠等出身的僧侶)。在一般佛教徒中也分成若干種姓和亞種姓,從事各種不同的職業。
  印度和西藏的影響  尼泊爾佛教密宗的廣泛傳播和印度,西藏僧侶的定居、訪問有著密切的關係。藏傳佛教的形成和傳播,反過來又推動了尼泊爾佛教的發展。743年印計劃處在續中觀派的一些著名理論家應赤松德讚之請,赴藏傳播佛法。寂護去藏前曾在尼泊爾停留6年,他在尼泊爾傳播唯識論,併為斯瓦揚布寺(自體放光寺)的創建奠定了基礎。印度密宗大師蓮花生在入藏前也在尼泊爾逗留過四年。他向尼泊爾、藏傳佛教僧侶學習了密法,並在坎提普爾(今加德滿都)的東北地區建立了宣傳密法的佛陀納特寺。寂護的弟子蓮花戒在762年路經尼泊爾時,曾受到斯瓦揚布寺和佛陀納特寺僧眾的歡迎。阿底峽在1041年訪問尼泊爾時曾在加德滿都谷地和尼西波爾帕平原弘傳時輪教,並在坎提普爾建立了上初寺。藏傳佛教噶舉派的理論奠基人瑪爾巴和弟子米拉日巴、噶當派的著名譯師俄·羅丹喜饒都曾在尼泊爾學習和弘傳佛教。密教大師達摩·屍伐密還在尼泊爾住了9年。11~13世紀穆斯林侵入孟加拉和比哈爾,印度著名的超戒佛教大學等遭到破壞後,大批佛教徒攜帶經卷和文物到尼泊爾和西藏避難,因此,佛教的大批典籍和手稿得以保存。由於大批印度佛教徒的涌入,促進了尼泊爾佛教的繁榮。11世紀中葉至15世紀初,藏傳佛教的很多宗派形成後,如薩迦派、寧瑪派和噶舉派中的噶瑪派等也先後相繼傳入尼泊爾,有的至今仍有影響。
  佛學理論的建樹  11世紀後,尼泊爾在佛學理論方面有新的建樹,逐漸形成了四個哲學派別及其分支:點斯伐跋維迦(自性派)。強調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其自性,這種自性有時表現為展開的,有時表現為非展開或潛在的;點阿屍伐哩迦(自天派)。信仰沒有他力的、無限而至善的神;點伽爾彌迦(業因派)。主張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是由於無明所作的努力;點耶多哩伽(修行派)。相信人們智慧的力量和自由意志。這些哲學思潮明顯地是在印度教和佛教影響下,繼承了西藏和印度的佛學思想而創立的。
  現狀  目前印度教雖然是尼泊爾的國教,但政府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近幾十年來,除傳統的佛教得以繼續發展外,又引入了南傳佛教。1944年尼泊爾僧人達摩邏迦、甘露喜和釋迦以陀在印度鹿野苑和加德滿都的舍利伽寺創建了佛教復興會,專門從事南方上座部的宣傳工作,在尼泊爾新建南傳形式的楞伽寺,翻譯和出版了一些巴利語佛經和研究菱。1954年尼泊爾佛教代表團參加了在緬甸召開的第六次佛教結集。最近還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援下,從事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的修復工作。   根據20世紀80年代初的統計,尼泊爾有佛教徒867000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1%,大都集中于尼泊爾的東北部和中部,東北山區的佛教徒大部分信奉藏傳佛教。由於和中國西藏的宗教聯繫十分密切,1956年中尼兩國政府曾簽訂協定,為兩佛教徒往來和朝聖提供方便。(黃心川)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南傳上座部為主的佛教。主要傳播于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以及越南中、南部的部分地區。據有關史料記述,公曆紀元前後,上座部佛教已在東南亞流行。《太平禦覽》引萬震著《南州異物志》稱:“林陽在扶南西七千余裏,地皆平博。民十余萬家,男女行仁善,皆侍佛。”《水經注》引竺枝著《扶南記》中也有“扶南舉國事佛”的記述。扶南即柬埔寨的古稱。2~6世紀,東南亞佛教已很隆盛。比佛教傳入更早的婆羅門教,經與佛教並存和融和的階段之後,雖為佛教所取代,但對佛教的影響仍然存在。婆羅浮屠、吳哥寺、薄甘王朝的塔寺以及其他一些寺廟建築、佛像雕塑和佛事儀式,都帶有一定的婆羅門教色彩。10世紀以後,上座部佛教受到大部分國家封建領主的推崇和提倡,並加強了同錫蘭(今斯里蘭卡)的聯繫,互派僧侶留學,根據巴利語音序創立本民族文字,用以寫定音譯巴利三藏典籍,確定了摩訶尼迦耶和達磨育特兩派僧王制度,佛教被尊為國教,在大眾中產生了深刻影響。18世紀到現代,泰文、緬文、高棉文、寮國文的巴利三藏音譯編纂工作逐漸完備,並進一步將部分經卷譯為本民族文字,使上座部佛教得以更加廣泛地流傳。        
  寮國  1世紀初期,大乘佛教和婆羅門教曾一度流行于南部地區。14世紀中葉,由柬埔寨傳入上座部佛教,被尊為國教,並確立了達磨育特和摩訶尼迦耶兩派僧王制度。16~17世紀,曾一度成為東南亞的佛教中心,修建了許多寺塔,雕塑了佛像,創立巴利語佛教學校和實行僧侶考試製度。19世紀末淪為法國殖民地後,佛教受到嚴重的打擊,寺塔被毀,經像被劫,僧侶慘遭殺戮。隨著20世紀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佛教又出現復興的氣象,成立全國統一的佛教組織機構,整理出現了寮文巴利三藏典籍,並恢復以寺院為主的巴利語教學的教育中心制度。                  
  柬埔寨  早期的宗教信仰,除了原始的拜物教和精靈崇拜外,在公曆紀元前後,即深受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影響。5~6世紀時,大小乘佛教開始傳入。由於同中國和印度的貿易往來頻繁,大乘佛教得到較大的發展。其間高僧迭出。碩學沙門到中國傳教、譯經者不乏其人,如6世紀上半葉,即有僧伽婆羅和曼陀羅仙等人。9世紀後,已成為東南亞的佛教中心,但印度教也並得不衰,9世紀末創建、12世紀完成的吳哥城以及以後建立的吳哥窟大伽藍,即為兩教混合在寺廟建築上的反映。此後,由於受到外族的影響,大乘佛教和印度教趨於衰微。14世紀中葉之後,泰國的上座部佛教傳入柬埔寨,逐漸推行兩派僧王制度,並定為國教。國王為佛教的當然護持。20世紀初葉,柬埔寨人民在反抗法國殖民主義的民族解放鬥爭中,雖然許多佛寺受到破壞,但佛教仍有一定的發展。很多僧侶參加反殖民主義的鬥爭,創辦了巴利語學校、西哈努克大學和佛教研究所,出版了高棉字母的巴利語三藏典籍和高棉文譯文的部分上座部經論。                               
  泰國  古稱暹羅。從那坤巴通發掘出的佛教文物和寺塔遺址判斷,早在西元前,已有小乘佛教泰國玉佛寺的傳入。以後,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才由印度傳入南暹羅及其沿海鄰國。11世紀,緬甸的阿努羅陀王朝崛起,其勢力擴展到暹羅北部和中部的許多地區,阿努羅陀王篤信小乘佛教,並大力支援其發展傳播。因此,小乘佛教又一度在暹羅,特別是北部地區流行。13世紀中葉,泰族在速可臺建立了獨立的部族國家,勢力逐步向南擴張,將南暹羅地區納入其統治範圍,並接受流行于這個地區的大乘佛教。同時,帶有婆羅門教色彩的大乘佛教宗教儀式,也逐步為泰國小乘佛教信徒所接受。此前,錫蘭曾于12世紀時舉行佛教第七次結集,整頓僧團組織,嚴肅戒律,使上座部佛教在錫蘭臻于隆盛。當時北暹羅地區的一些部族國家,都派遣比丘前往學習,並傳入具足戒儀式。速可臺王朝建國初期,錫蘭教派勢力,已擴展到南暹羅地區,並在那坤室利塔瑪羅陀建立錫蘭派傳教中心。速可臺王朝第三代君主拉馬康亨,曾迎奉錫蘭僧團到都城弘揚教義,使錫蘭教派得以流行,而大乘佛教卻退居次要地位。此後,佛教在封建君主的護持下,逐漸形成僧王制度,佛教幾成全民信仰,滲透到日常生活習俗之中。速可臺王朝第四位君主黎汰王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曾一度出家為僧,開創了泰國國王必須在一定時期內出家為僧的先例。他于1361年迎請錫蘭高僧,用上座部佛教統一了本國的宗教。                  
  1767年,大城王朝的阿瑜陀耶為緬甸攻陷時,王宮和各寺院所藏典籍及經像文物,均毀於兵火。吞武裏王朝建立後,國王鄭昭下令收集佛教文獻,匯集整理保存,但不久鄭昭被弒身死,此項工作遂告停頓。曼谷王朝建立後,拉瑪一世繼承鄭昭未竟的事業,于1788年召集230名碩學比丘和30名皇家學者,對已收集的三藏典籍進行整理編定,此即泰國佛教史上的第九次結集,編寫的三藏名為“結集版三藏”或“皇家版三藏”,共計288篋。在拉瑪四世統治時(1851~1868),對佛教進行了改革,在上座部內出現了一個要求嚴格遵守戒律的派別,稱為“正法派”,而把傳統的佛教稱為“大眾派”,這兩派在教理上沒有重大差別,只在遵守戒律方面有所寬嚴。現泰國佛教主要是這兩派。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王在位時(1868~1910),提出將全部三藏付印的計劃。付印前,不僅對泰文本作了詳盡的校訂,還和高棉文、僧伽羅文及孟加拉文進行了比勘,于1893年出版,共39卷,印行1000部。這次編印的泰文藏經,尚遺小部經8種未曾編入。1925年拉瑪七世繼位時,遵照其兄拉瑪六世遺囑,重編泰文三藏,收錄所缺的小部各經,編為45卷,于1928年全部出版。現泰國有90%都是上座部佛教徒。
  緬甸  佛教傳入較早。根據《島史》記載,印度阿育王于西元前3世紀曾派須那與憂多羅兩位長老到金地傳教,有人認為金地即今之下緬甸塔通地區,但此說不能認為確鑿的史實。公曆紀元前後,從東南印度到緬甸有航路可通,錫蘭與緬甸的交通通過東南印度為中心而發展起來,因此錫蘭的上座部佛教大概是通過海道傳入的。據驃族(緬甸族一支)古都卑謬發現的碑文記載,5世紀時,錫蘭已流行上座部佛教。6世紀後期,佛教密宗的阿闍利耶教,又傳入緬甸的蒲甘地區。11世紀中葉,蒲甘王朝阿努陀羅王統一緬甸全境,他排斥了阿闍利耶教,立上座部佛教為國教,尊阿羅漢長老為國師;1058年始創緬文字母,音譯了上座部佛教三藏典籍,奠定緬甸上座部佛教的基礎。此後緬甸王朝雖幾經變遷,但一直信奉佛教。13世紀末,蒲甘王朝崩潰,緬甸出現了南北朝分立,但南北朝都信奉佛教,北方在阿瓦大造寺廟佛塔,南方也修建大金塔。此後歷代國王都將大金塔增高,並敷金箔,增設回廊,形成現代所見的形態。18世紀中葉,緬甸南北朝為雍籍牙王朝所統一,佛教十分繁榮。這個王朝的孟雲王在明恒費時11年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磚塔和一口大鐘。12~19世紀末,僧伽羅僧伽派和末羅姆摩僧伽派逐漸分裂,形成善法派、瑞琴派、門派等。1871年,明頓王曾召集各派長老2400人于曼德里舉行第五次結集,重編緬文巴利三藏,後將全部經典刻在729塊大理石碑上,以垂永久。隨著20世紀民族解放運動的緬甸蒲甘地區佛塔群發展,緬甸僧侶建立了佛教組織,參與反英殖民主義的鬥爭。緬甸獨立後,曾于1956年釋迦牟尼涅槃2500年紀念時,邀請各國佛教 界代表,舉行了有2500人參加的第六次結集,校勘上座部緬文巴利三藏,印行結集版藏經51卷本。1961年,宣佈佛教為國教,繼又取消國教的地位,執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目前緬甸佛教徒約佔總人口的80%以上。              
  印度尼西亞  在公曆紀元前後,印度尼西亞是海上交通的要衝,居民都為印度人,主要信仰婆羅門教。5世紀初,法顯去耶婆提(今蘇門答臘及爪哇)時,據他著的《佛國記》所載,當地盛行婆羅門教,但亦有少量的佛教。稍後,印僧求那跋摩赴華,路經闍婆時,已見佛教甚為流行。據中國史籍《宋書》、《南史》和《梁書》的記載,5世紀中葉至6世紀上半葉,蘇門答臘、爪哇和巴厘等地已廣信佛法,崇仰三寶。7世紀末,在蘇門答臘地區建立了室利佛逝王國。中國高僧義凈往返印度時都在此落腳,據其所述該地大小乘並舉;但從出土的文物看,密教係的觀世音菩薩和多羅菩薩信仰也很普遍。8世紀初,到中國的印度高僧金剛智,曾在室利佛逝滯留,不空即在闍婆拜金剛智為師。可見8世紀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大寺前後大乘佛教特別是密教一係在室利佛逝十分流行。8世紀以後佛教由室利佛逝向馬來半島發展,當地王室都信奉密教,在馬來半島建立了大批密教寺院,民間亦多信奉者。                              
   5世紀以後佛教在爪哇廣為流傳。8~9世紀,在中爪哇建立的夏蓮特拉王朝諸王,都信奉大乘佛教與印度教混合的密教,建立了很多寺院,如世界馳名的婆羅浮屠大寺,高達十層,代表十法界,石砌回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莊嚴雄傳,是世界美術史上的奇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傳佛教之一。4世紀後期由中國傳入。其傳播和發展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三國時期  最初傳入佛教的是三國鼎立時代的高句麗(北韓北部)。據《海東高僧傳》卷一載,高句麗小獸林王(高邱夫)二年(372),中國前秦苻堅遣使者及僧順道送去佛像和佛經。兩年後,又有東晉僧阿道赴高句麗。五年(375),小獸林王為阿道建伊弗蘭寺,又立省門寺供順道居住,是為佛教輸入北韓之始。百濟(北韓西南部)在枕流王元年(384)開始迎接來自中國的東晉梵僧摩羅難陀,翌年于漢山州創建佛寺,並使平民10人從他為僧。新羅(北韓東南部)的佛教是在納祗王時(417~457)由高句麗傳入的,起初受到抵制,到法興王十五年(528)才正式流傳。   迨6世紀,佛教已廣為流傳。中國隋唐時期大小乘各宗教理幾乎全部輸入,其中影響較大的宗派是三論宗和律宗等。當時,由於三國封建政權都積極扶持佛教,派很多僧人到中國求法,知名的有高句麗僧朗大師、義淵、實法師、印法師等;百濟僧謙益、慧慈等;新羅僧無相、圓光、慈藏圓勝、惠通、勝詮等。其中有許多人還赴印度求法。百濟僧謙益由中國到中印度專攻梵語和律部,回國時帶回許多梵本加以翻譯和研究,促使律宗在三國迅速傳播;新羅僧惠超,曾踏遍五天竺,著《往五天竺國傳》,介紹了印度及其周邊諸國的地理、交通、文化和風俗,促進了中印文化交流。   北韓三國時期的佛教對中國佛教傳入日本起了橋梁作用。6世紀中葉,百濟的聖明王將金銅釋迦佛像和經論幡蓋等贈給日本,為中國佛教傳入日本的開始。其後慧慈自高句麗渡日,為日本聖德太子所師事。高句麗僧慧灌赴日後成為日本三論宗開祖,新羅僧審詳赴日,始傳華嚴宗。   三國時期,佛教的流傳雖然較為廣泛,但還處在傳播和解釋教義的階段。   新羅王朝時期   新羅王朝統一三國後,為北韓佛教隆盛時代。出現元曉、憬興、義湘、圓測、太賢、義寂、宣證、勝莊等著名佛教理論家及其著作,其中對北韓佛教的發展,影響最深的是元曉、義湘和圓測。元曉的《十門和諍論》、義湘的《華嚴一乘法界圖》和圓測的《解深密經疏》等著作。為創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北韓華嚴宗和唯識宗奠定了理論基礎。這個時期有四個主要宗派:點涅槃宗。高句麗僧普德于景福寺所創。普德有11個高足,其中著名的有無上、寂滅等,建有八大伽藍。點律宗。新羅僧慈藏入唐回國于通度寺所創。點華嚴宗(一名圓融宗)。有二派,一為元曉在新羅慶州芬皇寺所創,稱為海東宗;二為入唐的義湘從智儼傳承的中國華嚴宗,設祖庭于浮石寺,故亦名浮石宗。點法相宗。真表律師在金山寺所創,宣傳瑜伽唯識,其弟子有永深寶宗等。此外密教系統有神印宗和總持宗(或稱真言宗)。神印宗創始人是明朗,他于善德王四年(635)受帛屍梨蜜多羅所譯神印秘法,其密教被稱為神印宗(亦稱文豆婁宗),在密教史上屬善無畏、金剛智以前的雜密。總持宗創始人是惠通,他入唐受善無畏印訣,為善無畏一派密教。新羅僧惠日受青龍寺惠果密法,帶回《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等,在新羅大弘密教。成實學派、俱舍學派也在弘傳。9世紀初,中國禪宗開始傳入北韓。新羅宣德王五年(784),道義入唐從虔州西堂智藏參學心法,受其法脈。822年回國後傳達摩禪,始傳南宗禪,不很興盛,但它成為後來的禪門九山之一的迦智山派。興德王三年(828),洪陟入唐從智藏受法,回國後在實相寺宣揚禪法,開禪門九山的另一派——實相山派,禪宗始興。新羅末期的道詵把佛教的善根功德思想同道教的陰陽五行及地理風水說相結合,開創具有特色的“祈福佛教”,使佛教更加神秘化。此時,教禪,分庭抗禮,互相競爭,佛教勢力漸衰。   高麗王朝時期  高麗統一全國後,由於太祖王建深信佛教,造塔建增,佛教又漸轉盛。文宗出家的第四王子義天,被封為祐世僧統,世稱義天僧統。他于高麗宣宗二年(1084)入宋,歷訪高僧大德,學習華嚴、天臺教義以及戒法和禪法,回國後慨嘆天臺一宗,海東未興,遂于肅宗二年(1096)創立了高麗的天臺宗。高麗王朝初期,華嚴學者均如,為華嚴宗北嶽(希朗)法孫,融合南嶽(觀惠)北嶽兩家分歧,與仁裕首座共倡歸一之旨,蔚然成風。光宗王特于松岳下建歸法寺,詔均如主持,備極崇信。中期,禪門漸見衰落。時有知訥結定慧社,闡揚修禪宗風,於是禪師迭出,曹溪禪風,再次中興。知訥成為曹溪山修禪社開祖。他對華嚴亦有研究。所著《圓頓成佛論》,為曹溪宗的宗典。共後有太古普愚,曾入元從屋清珙受法,回國後統一禪門九山為一宗,稱曹溪宗(亦稱禪寂宗)。時天臺宗亦視為禪宗一派,故禪有曹溪、天臺兩家。教的五宗亦各改稱:圓融宗改稱華嚴宗,法相宗改稱慈恩宗,法性宗改稱中道宗,戒律宗改稱南山宗,涅槃宗改稱始興宗。後稱“五教二宗”。這一時期的佛教最顯著的事業是大藏經的出版。高麗顯宗二年(1010),在所謂“丹冠祈禳”的口號下,開始雕大藏經(共6000余卷),作為全國性事業,歷經70餘年,終於在1087年宣宗王時完成,藏之八公山符仁寺。高宗十九年(1232)為蒙古兵所毀。二十四年(1237)發願重立都監,歷時16年,刻成經版8萬餘塊,約完成6780卷的《高麗藏》,今存南北韓的伽耶山海印寺。其次,義天為完成刻經事業入宋遊歷14個月,蒐集佛教經典,歸國後,設置教藏都監,刻印大藏經,稱之為義天的《續藏經》。據《新編諸宗教藏目錄》(刊行預定目錄)載稱,《續藏經》收錄內外佛典1000余部,4000余卷。但大部失傳,現在殘存20部。   李朝時期  14世紀末,太祖李成桂統一北韓半島,國號北韓,亦稱李朝。他尊儒排佛,在即位時放逐了禁中的僧侶。世祖(太宗)六年,將曹溪、天臺、慈南三宗合為禪宗,將華嚴、慈恩、中神(中道宗及神印宗)、始興南山四宗合為教宗。合併後的教、禪二宗,各保留一定數量的寺院。到明宗(1545~1566)時,由於文定皇后的庇護與普雨禪師的努力,佛教禪宗稍見復蘇,但不久即衰。成宗時更禁止供養僧侶,並毀佛像造兵器。出家為僧被視為違犯國禁。直至“壬辰之亂”(1592),日本豐臣秀吉率大軍侵入北韓,宣祖出奔義州,時有禪僧清虛休靜率門徒並募僧兵5000人,與明軍一起作戰,剋復京城,趕走日軍。宣祖還都後,賜號國一都大禪師。後還妙香山,有弟子千余人。著有《清虛堂集》8卷等。至此,佛教禪宗稍有恢復。   在李朝統治的500年間,總的是採取尊儒排佛政策,然由新羅、高麗時代長期流傳下來的佛教仍隱存于一般民眾之間。從1910年至1945年北韓為日本軍國主義併吞的35年間,北韓佛教僧人也有公然娶妻食肉的,因此教團分有獨身僧與有妻僧兩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佛教仍在北韓半島繼續流傳。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曾于平壤建立佛教總務院,後改為佛教徒中央委員會。50年代初期,寺院大多毀於侵略者的戰火。現南北韓的佛教較前略有發展。(林子青) from www.fjnet.com 中華佛教線上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生和流傳于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創始人是悉達多·喬答摩,佛教徒尊稱他為釋迦牟尼,簡稱佛陀(覺者)。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歷史階段:  

原始佛教  釋迦牟尼創教及其弟子相繼傳承時期的佛教。約為西元前6~前5世紀。佛陀的說教最初是口傳的,為了便於記憶,採取偈頌的形式,後來編集為由經、律、論組成的“三藏”。在經藏中近代學者認為真正屬於佛陀的教說和最早的經典是《經集》、《如是語經》和《無問自說經》,其中也包括一些戒律條文。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諦”、“八正道”和“十二因緣”,其核心內容是講現實世界的苦難和解決苦難的方法。其次,又從緣起思想出發,提出了“諸法無常”、“諸法無我”和“涅槃寂靜”的學說。後人把原始佛教的修持,概括為戒、定恝三學、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以及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佛陀在世時反對婆羅門教四種姓的不平等制度,因此,在他所創立的僧團中允許各個種性和賤民參加。另外,還容許教團中包括過在家生活的男女信徒,稱為優婆塞、優婆夷或在家二眾。  

部派佛教  在佛陀逝世的100年後,佛教內部由於對戒律和教義看法的不同,開始分裂。先後形成了許多部派。最初分為大眾部和上座部,這被稱為根三二部,以後又從兩個根本部中分裂為十八部或二十部,稱為枝末部派。部派佛教爭論的主要總是訶梨跋摩在《成實論》中曾概括為“十論”,即二世有無?一切有無?中陰(輪迴的主體)有無?頓悟或漸悟?羅漢是否有退?隨眠(煩惱)與心是否相應?未受根業是否存在?佛是否在僧數?在無人我(靈魂)等。對於這些問題各個部派都有不同的回答。上座部認為佛教徒修行的最高境界應是阿羅漢果,阿羅漢果與佛果位相同,他們把一切現實存在分為色法(物質存在形式)和心法等,色法有“四大種”(地、水、風、火四元素)及所造色(長、短、大、小、方、圓等形象和青、黃、赤、白等顯色以及其他感官對象),心法有八十九種,並作了詳細的分析。上座部後來又分為根本上座部和說一切有部。前者流傳于雪山即喜馬拉雅山麓,後者流傳于克什米爾地區。說一切有部後來分出犢子部,犢子部又分出正量等四部,繼又分出化地部、經量部等共十一部,說一切有部的基本特徵是重視三藏中的論藏,也就是著重對佛教理論問題的闡述。在1世紀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統治時,曾舉行大規模的結集,編纂了《大毗婆沙論》、《發智論》和六足論等龐大的論書,主張“法有我無”、“三世實有”和“法體恒有”;經量部約成立於3世紀末,是最晚從說一切有部分出來的,主張“過去未來無本,現在實有”。佛陀以蘊、處、界概括一切法,但未區別實有和假有。說一切有部主張蘊、處、界都是實有。經量部則主張蘊、處是假有,界是實有,這意思是說外界一切的事物或主客觀的存在形式(蘊)以及人們的認識器官和對象(處)都是一種虛假或唯名的實在,它們不過是人們認識中的感覺材料,只有人們的認識的根源(界)才是真實的存在(實有)。大眾部崇信超越的、神化的佛陀,特別提倡“一心相續說”和“心性本凈說”。部派佛教後來向大乘發展,從大眾部向中觀派(空宗)發展,從上座部向經量部發展,進而向瑜伽行派(有宗)發展。  

大乘佛教  在部派佛教流行時期,大乘的思想在南印度已開始產生和傳播。當時在家佛教徒中流行著對安置佛陀舍利的佛塔崇拜,從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團——菩薩眾。參加這些教團的有出家的導師(僧侶)和在家的支援者(俗人)。他們中間一部分人為了修持和傳教的需要,編輯了闡述大乘思想和實踐的經籍,最初為般若係經典,以後又有《妙法蓮華經》、《維摩經》、《華嚴經》和《無量壽經》等出現。這些經典闡發了空、中道、實相、六度、菩薩道、多佛、三乘分別和一心本凈等等思想。在上述種种經典思想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大乘兩個主要派別——中觀派、瑜伽行派。中觀派大概在2世紀才開始形成,創始人是龍樹,經提婆、羅睺羅跋陀羅傳至佛護和清辨時,因對中觀的理論有不同的解釋,分為自續派和應成派。中觀派發揮了般若經中的思想,認為修持最高的境界是空,空是“不可描述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是一種相對的依存關係(緣合)和一種假借的要領或名相(假名),它本身沒有實體(無自性)。對於真正的佛教徒應該證悟上述空性的“真諦”,但是對於被無知(無明)覆蓋的凡夫仍應導以“俗諦”,即承認世界相對存在的真理。瑜伽行派興起于4~5世紀間,因強調瑜伽的修行方法並以瑜伽行總括全部佛教教義而得名,該派的理論奠基人是無著和世親,主要經論是《解深密經》、《瑜合伽師地論》、《唯識二十論》、《成唯識論》等。世親的繼承者有親勝和火辨兩家,較親勝稍後併發揮親勝學說的有德慧和安慧,以上稱為無相唯識派;世親的另一繼承者是陳那,他是後期瑜伽行派的先驅。陳那的後繼者有護法和法稱,護法發展了世親和陳那的唯識學說,法稱發揮了陳那的因明學說。瑜伽行派認為人所認識的一切現象都是由人們的認識主體即“識”所變現出來的,提出“萬法唯識”、“三界唯心”。他們把識分為三類八識,而把第八識即阿賴耶識(藏識)看作是現象世界(現行)的根源(種子生現行),所以名之為“所知依”。他們又把一切存在現象分為“五位百法”。另外還闡揚五種姓說,認為有一種“無種姓”的人,畢竟不能成佛。  

密教  6~7世紀,印度教在當時的社會和文化生活中逐漸取得了佔優勢的地位,從玄奘的記述中可知當時對濕婆、毗濕奴、梵天的崇拜極為盛行。8~9世紀間商羯羅創新吠檀多派,使印度教在理論上得到重大發展而空前地盛行。佛教在這種社會潮流影響下開始吸收印度教和民間信爺而逐步密教化,在南印度和德幹高原以及東印度出現了金剛乘和易行乘等。前一個時期的顯教中觀派和瑜伽行派逐漸融合起來作為密教的世界觀而繼續存在。其主要經典為《大日經》、《金剛頂經》、《密集經》、《喜金剛經》、《勝樂輪經》、《時輪經》等。它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壇場、儀軌和各種神格信爺為其特徵。儀軌極為複雜,對設壇、供養、誦咒、灌頂皆有嚴格的規定,主張修“三密”,即手結印契(身密)、口誦真言(語密)和心作觀想(意密)。三密相應,即身成佛。8~9世紀以後,由於印度教的興盛,佛教僧團日益衰敗,內部派系紛爭不已,從而日趨式微。後來又由於伊斯蘭教的大規模傳播,重要寺院被毀,僧徒星散,迄13世紀初,終於一蹶不振趨於消亡。  

現狀  19世紀末,在印度沉寂約700年的佛教出現了復興運動。1891年錫蘭(今斯里蘭卡)的達磨波羅在印度首創摩訶菩提會,很多佛教勝地恢復舊觀,並重新建立了一些寺院。1947年印度獨立後,佛教活動有了新的發展。在那爛陀、浦那、貝納勒斯等地創設了一些研究機構,並在很多著名大學設佛學系或巴利語系;出版了大量書刊。1956年印度政府舉行釋迦牟尼涅槃2500年的國際性大規模紀念活動。同年10月,印度首任司法部長、憲法起草人安培多伽爾在那格浦爾組織了一個有50萬“賤民”參加的改信佛教運動,先後有幾百萬“賤民”由印度教皈依佛教。1957年印度佛教徒組織了佛教的政黨——共和黨。後來,其中一部分人因不滿共和黨的政治路線另組了困豹黨。該黨在孟買和馬哈施特拉有一定影響。近年來,印度的佛教組織(摩訶菩提會、佛教神智會、聖彌勒教會等),在國外建立了很多分支,廣泛地開展了國際活動,經常召開國際佛教學術討論會、座談會等。根據1980年的統計,印度有佛教徒5554000人,約佔總人口的0.8%,印度的佛教徒雖然人數很少,但在印度的思想文化界頗有影響。(宮靜于眾)

Copyright (C) 2000 www.fjnet.com
中華佛教線上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佛教(Indian Buddhism) 產生和流傳于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創始人是悉達多·喬答摩,佛教徒尊稱他為釋迦牟尼,簡稱佛陀(覺者)。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歷史階段:

        原始佛教
        釋迦牟尼創教及其弟子相繼傳承時期的佛教。約為西元前6-前5世紀。佛陀的說教最初是口傳的,為了便於記憶,採取偈頌的形式,後來編集為由經、律、論組成的"三藏"。在經藏中近代學者認為真正屬於佛陀的教說和最早的經典是《經集》、《如是語經》和《無問自說經》,其中也包括一些戒律條文。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締"、"八正道"和"十二因緣",其核心內容是講現實世界的苦難和解決苦難的方法。其次,又從緣起思想出發,提出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和"涅槃寂靜"的學說。後入把原始佛教的修持,概括為戒、定、慧三學,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以及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佛陀在世時反對婆羅門教四種姓的不平等制度,因此,在他所創立的僧團中允許各個種姓和賤民參加。另外,還容許教團中包括過在家生活的男女信徒,稱為優婆塞、優婆夷或在家二眾。

        部派佛教
        在佛陀逝世的100年後,佛教內部由於對戒律和教義看法的不同,開始分裂。先後形成了許多部派。最初分裂為大眾部和上座部,這被稱為根本二部,以後又從兩個根本部中分裂為十八部或二十部,稱為枝末部派。部派佛教爭論的主要問題,訶梨跋摩在《成實論》中曾概括為"十論",即二世有無?一切有無?中陰(輪回的主體)有無?頓悟或漸悟?羅漢是否有退?隨眠(煩惱)與心是否相應?未受根業是否存在?佛是否在僧數?有無人我(靈魂)等。對於這些問題各個部派都有不同的回答。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ZARA看到 崛起的西班牙
 
    作者:林孟儀    2006.12 /快速時尚 橫掃全球:平價奢華風
 


    1975年前還是獨裁政體,在歐洲中屬於後段班的西班牙,1986年加入歐盟後,善用各方資源,20年後的今天,西班牙要向世界證明她的競爭力。

    今年2月5日,西班牙的國門「馬德里機場」啟用了耗資62億歐元(約2600億台幣)的第四航站,天花板一層層像波浪似,彈性地起伏綿延,原來是以泰國進口的竹片排列而成,搭配上自然的採光,帶來特別舒展明亮的空間效果。「啊,真是漂亮,好特別,」只要是首次到訪的觀光客,一定會讚歎不已。

    除了國門給人的新印象,從種種指標看今天的西班牙,會發現她早已不是昔日的歐洲邊緣窮國。

崛起指標/觀光、所得、經濟、不動產,四大躍進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從1986年加入歐盟後,西班牙整體經濟快速成長,許多大小城市更進行大幅改造。其中最經典的成功案例,當屬過去以鋼鐵造船為主的北部都市畢爾包(Bilbao);在短短十幾年內,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工業小鎮,躋身國際知名的文化之都。

   不論在哪一條市中心街道,很容易就可以在街巷的盡頭,隱約瞥見這棟在陽光下閃著如魚鱗般奇幻銀光的龐然建築。藍帶河(Nervion)彎彎曲曲流過整個畢爾包市,沿河兩岸一直是都市的命脈。矗立河畔,混合了熠熠發光的鈦金屬、質地厚重的石灰岩,與透明的玻璃帷幕材質,說不出形狀來的建築物,就是令人屏息的古根漢美術館。有人說,從空中俯瞰,它像是一朵綻放的金屬花;在地人則說,它的每個構面都像一條船的船頭,整棟建築物也好比一艘要出港的大船。

   這個小城翻身的成功故事,被英國《金融時報》譽為「古根漢效應」,也成為全球中小型城市,戮力於城市轉型的最新典範。究竟,古根漢點石成金的魔力在哪裡?一座美術館的文化影響力又有多大?

灰色過去∕海明威筆下又臭又髒的衰敗工業城
  畢爾包是巴斯克自治區(Basque Country)首府,1980年代前仰賴鋼鐵和造船業為經濟命脈。市區距離海口15公里,而通往海口的藍帶河正好將畢爾包一切為二:左岸是貧苦的工人區,右岸則是奢華的「老闆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班牙簡史

 

時間
遠古時代 著部落伊比利人過著漁獵生活
B.C.10世紀 中歐塞爾特人進入西班牙北部,腓尼基人在南部地中海沿岸建立殖民地
B.C.7~6世紀 希臘人和北非的迦太基人一先後而來
B.C.206年 被羅馬人征服,化成三個行省
A.D.409年 日爾曼西哥德仁入侵,以拖雷多(Toledo)為中心,建立西哥的王國。
A.D.711年 北非信奉回教的摩爾人,度過直布羅陀海峽,滅亡西哥德王國,建立「後毆邁亞王朝」,首都設在科多巴(Córdoba)。部分西哥德貴族逃亡至北部,陸續建立信奉天主教的萊昂(León)、卡斯提爾(Castila)、亞拉岡(Aragon)等小王國,持續對抗摩爾人。
A.D.1248年 摩爾人被逐至南端的格拉納達(Granada),西班牙諸王國逐漸趨於統一。
A.D.1469年 亞拉岡王子斐迪南(Ferdinand)與卡斯提爾公主伊莎貝拉(Isabella)聯姻並分別繼承王位,1479年兩國合併。
A.D.1492年 收復格拉納達,結束回教徒對西班牙782年的統治,歐洲所有天主教堂鐘聲齊鳴慶祝。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獲伊莎貝拉女王資助,發現美洲新大陸,遂展開殖民地之發展,使西班牙進入史學家所謂的「黃金時代」。
A.D.1516年 王室無男性繼承人,遂由斐迪男的外孫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一世(Charles I)入嗣加冕為王。三年後並當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而擁有奧地利、普魯士、尼德蘭(今比利時和盧森堡)等歐洲廣大地區。
A.D.1519年 葡萄牙人麥哲倫獲西班牙王室支持,環繞地球一週。
A.D.1555年 菲力普二世(Philip II)繼位國王,字拖雷多遷都至馬德里(Madrid),並陸續入侵義大利佔領大部分地區。
A.D.1580年 兼併葡萄牙極其所有海外殖民地。
A.D.1588年 無敵艦隊遠征英國失利,國勢日衰,至1609年結束「黃金時代」。
A.D.1640年 葡萄牙脫離西班牙獨立。
A.D.1700年 王室無子嗣後繼無人,由法王路易十四的孫子菲力普五世繼承王位,從哈布斯堡王朝轉到法國波旁王朝。
A.D.1808年 法軍大舉入侵佔領,由拿破崙之兄約瑟夫.波拿巴接任國王。
A.D.1813年 抗法之戰全面獲勝,法軍被逐出,斐迪南七世復辟。
A.D.1868年 第五次革命推翻伊莎貝拉二世,起義軍組臨時政府。次年,議會制定憲法,宣佈為世襲君主國。
A.D.1870年 議會選舉義大利國王的次子阿馬德奧為王。
A.D.1873年 阿馬德奧退位,成立共和國。
A.D.1876年 制定新憲法,確立為世襲君主國。
A.D.1898年 與美國發生海戰挫敗,割讓古巴、菲律賓、關島等殖民地給美國,並影響中南美洲許多殖民地紛紛獨立。
A.D.1924年 摩洛哥殖民戰爭遭受慘敗。
A.D.1931年 再度宣告成立共和國。
A.D.1936~1939年 發生嚴重激烈內戰,傷亡近百萬人。海名威的「鐘為誰鳴」(電影片名:戰地鐘聲),級以此內戰作為故事背景。佛朗哥(Generalísimo Francisco Franco)將軍攻陷馬德里結束內戰,開始長期獨裁統治。
A.D.1975年 佛朗哥去世,恢復君主立憲,由1931年流亡海外的阿豐索十三世(Alfonso XIII)之孫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出任國王,經濟逐漸穩定發展。
A.D.1992年 在巴塞隆納(Barcelona)舉辦第25屆奧運會,在塞維亞(Sevilla)舉辦世界博覽會,促進西班牙觀光事業迅速發展。
A.D.1996年 國會大選結果,成為多黨聯合執政。

                                                                                                                                                             節錄《航向北緯25度》許文廷 著

 

西班牙節慶

節慶
新年(Año Nuevo)
主顯節(Día de los Reyes)
十七 聖安東尼‧阿巴特節 聖安東尼是動物的守護聖者;神職人員在此日為家畜祝福
二十 面具節(Carantoñas 在卡賽列斯(Cáceres)的阿賽烏契(Acehuche)舉行,參加者帶著面具穿上獸皮並打扮成可怕的樣子遊街
二月或三月 月初 嘉年華會(Carnavl 四旬齋開始的前三天;在四旬齋首日(聖灰週二)或隔日,舉行告終儀式「沙     丁魚的葬禮」,就是焚燒或安葬代冬季的沙丁魚模型
~ 魔鬼節(La Endiablada 在昆卡(Cuenca)長達兩日的節日中男人和男童將牛鈴綁在被上,打扮成魔鬼的模樣,聚集在領隊的大魔鬼(Diablo Mayor)像和聖布萊斯(San Blas)像遊行,邊走邊在花車旁跳舞,並不斷搖響牛鈴
聖阿嘉妲節(Día de St. Agatha 聖阿嘉妲是已婚婦女的守護聖者,這天女性可挑選兩名婦女在塞哥維亞(Segovia)的薩馬拉馬拉擔任市長、管理市政,並儀式性地燃燒一具男性人偶
十九 焚瑕節(Las Fallas 大型的混凝紙雕像(Fallas)約在15日立在瓦倫西亞的十字路口及廣場,在19日聖荷西日(Día de San José)當夜焚燒,象徵送舊迎新,而一座紙雕常花費數百萬西幣和整年時間完成
/ 聖週四(Jueves Santo 濯足節
聖週五(Viernes Santo 耶穌受難日
二十二~二十四 摩爾人和基督徒日(Fiesta de Moros y Cristianos 在阿科伊(Alcoi)舉行的模擬戰---雙方軍隊穿著仿摩爾人和基督徒的服飾,以慶祝1276年基督徒戰勝摩爾人
二十三 聖喬治節(Día de San Jordi 加太隆尼亞守護者的節日,情魯互贈一朵玫瑰和一本書,而書本是紀念1616年同日過世的賽凡提斯(Cervantes
四/五 月底/月初 乳酪節(Feria del Queso 在特魯西悠(Trujillo)舉辦的西班牙乳酪大展,吸引許多美食家前來,為期一週
第一週 駿馬節(Feria del Caballo 在雪利城(Jerez de la Frontera)表現安安達魯西亞傳統的一面的節日,不但有駿馬的騎術表演還有穿著佛朗明哥服飾的美女跳著美麗的佛朗明哥舞
勞動節(Día del Trabajo
五月二日節(Dos de Mayo 紀念1808年反抗拿破崙軍隊入侵
~十五 聖倚西多節(San Isidro 此盛大慶典是為12世紀謙卑的農民聖倚西多(後來成為馬德里的守護者)而舉行,節慶期間幾乎天天有鬥牛表演,是西班牙最大的鬥牛節日,還有許多藝術展、音樂會和煙火,許多人會穿著馬德里傳統服裝(castizo
中旬 哥多華中庭節(Córdoba Patio Fiesta 家家戶戶都開放百花齊放的中庭讓人參觀並表演佛朗明哥
/ 五旬節(Pentecost 也稱「聖靈降臨節」,以羅西歐(El Rocío)舉行的慶典最有名,70多個兄弟會的朝聖隊伍來到羅西歐村莊,朝拜當地聖母
/ 基督聖體節(Corpus Christi 祭祀隊伍抬著奉獻聖體的華麗聖體匣,遊行過許多城市,經過的街道都鋪滿鮮花,助要在瓦倫西亞、拖雷多和格拉納達舉行
二十三 仲夏夜(Noche de San Juan 西班牙各地生起祝火和煙火慶祝,以揭開施洗者約翰日的序幕
二十三 過火節(Paso del Fuego 在索利亞(Soria)舉行,男性、獨自一人或背負別人,赤腳走過燃燒的火燼,據說只有當地人再過火時不會被燒傷
二十四 施洗者聖約翰日(Día de San Juan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MOOK 圖片提供╱中美洲經貿辦事處

從太平洋一路連接到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是全球旅客最想一探究竟的地點。除了運河之外,在加勒比海海域的島嶼,也成為相當熱門的度假聖地之一。

50英里的建築奇蹟V.S.自然寶藏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MOOK 圖片提供╱中美洲經貿辦事處

打開尼加拉瓜地圖,最顯眼的就是地圖西南方一大塊藍色湖泊—尼加拉瓜湖,而尼加拉瓜原文在當地原住民語,意指「位在湖邊的地方,here next to the lake」境內遍佈湖泊、火山,可說是網羅中美洲所有的典型地形,千百種動植物群和美麗的景觀,是最佳生態旅遊地。

火山與湖泊的國度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MOOK 圖片提供╱中美洲經貿辦事處

「精靈森林」、「銀色的山丘」這些都是對宏都拉斯自然景觀的浪漫描述。宏都拉斯全國有22%的面積設立了107個生態保育區,無論是山岳、熱帶雨林或離島的珊瑚礁脈,豐富的自然條件,絕對是生態旅遊愛好者的樂園。

生態旅遊第一名

宏都拉斯以豐沃的自然環境自豪,北部及南部的海岸地聳立著高大的紅樹林,遍佈著沼澤及活瀉湖,而整個東北角海岸浩瀚無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La Mosquitia,人稱「蚊子海岸」的神秘角落。蚊子海岸屬於南美北部雨林的一部分,是原始部落的棲生地。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MOOK 圖片提供╱中美洲經貿辦事處

千百年來,沒有人知道曾經輝煌一時的馬雅文明為什麼一夕之間消失,當時留下來的建築遺跡和隨後發現的曆法與數學計算記錄,成為馬雅文明真實存在過的佐證。而瓜地馬拉,過去馬雅帝國的中心,便成為全球旅客最想親炙的古文明朝聖地。

叢林深處尋見古文明

1956年,一群考古學家打開了埋藏在叢林深處的古老文明。座落在瓜地馬拉(Guatemala)北方的提卡爾(Tikal),130平方公里的古城有著完美佈局和建築,10多座大型金字塔神殿、50多座神廟,自10世紀之後終於重見天日。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MOOK 圖片提供╱中美洲經貿辦事處

薩爾瓦多(El Salvador)是中美洲面積最小但人口最密集的國家,連火山群都比其他國家多,天然環境優美,綿延不絕的山丘與溪谷,臨太平洋、三百多公里海岸線是許多衝浪愛好者流連忘返的朝聖地。

中美洲交通樞紐

薩爾瓦多南臨太平洋,西北與瓜地馬拉接壤,東及北面與宏都拉斯交界,地處中美洲心臟地帶,也因此成為中美洲的重要轉運站。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MOOK 圖片提供╱中美洲經貿辦事處

來一杯中美洲香醇美味的咖啡吧!中美洲是世界咖啡四大出產地之一,而哥斯大黎加這個被探險家哥倫布讚嘆為「Costa Rica,富庶的海岸」,是中美洲國家中第一個將咖啡當作經濟產物的地方。火山地形不僅造就特殊的地理景觀,也成就其咖啡王國的美譽。

暢飲咖啡‧眼觀生態奇景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MOOK 圖片提供╱中美洲經貿辦事處

伊甸園應該是什麼樣子,走一趟貝里斯就會知道!純淨無污染的天然環境,無論上山下海,俯拾皆是上帝留下的美麗印記;曾經在歷史上燦爛的馬雅帝國,也選擇以貝里斯為中心,600多座遺跡同時為歷史留下謎面與解答。

潛進加勒比海藍色天堂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多國語言互譯

http://babelfish.altavista.com
http://www.worldlingo.com/zh/microsoft/computer_translation.html
http://www.russky.net/trans/Machine_Translation.asp
http://www.appliedlanguage.com/free_translation.shtml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術網站

◎國內學校

 

輔仁大學西文系

http://www.span.fju.edu.tw

淡江大學西文系

http://www2.tku.edu.tw/~tfsx

靜宜大學西文系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洋現場》2050年將超越英、德、俄,成為全球第6大經濟體

放棄左派與封閉,墨西哥選擇擁抱強鄰美國,憑著北美自由貿易協定,10年內國內生產毛額增加1倍。高盛報告:墨西哥2050年將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第6大經濟體,國民所得達55,000美元的新興帝國。

文●吳修辰

過去版的墨西哥元素是:沙漠、仙人掌與通貨膨脹危機;今日版的墨西哥元素是:教授變商人、荒地變摩天樓新市鎮,及半世紀後躍升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的想像。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