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西班牙文好好玩 (2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hoto by Luis Hsu

 

(刊登<<�聯合文學>>,1999年2月, 第172期)

 

西語文學中因作家的情史與其文學創作產生緊密關連的顯例並不多,較為人熟知者是西班牙九八年代詩人馬恰多(Antonio Machado, 1875-1939)先有少妻蕾鷗諾因病香消玉殞,讓他寫下無數懷念與哀思詩篇,後則因結識有夫之婦之紅粉知己姬鷗瑪,暗通款曲的相思平添幾多愁,因內戰各奔西東,天涯斷腸人之情詩書信盡入文學繆思。另一例則是文藝復興英年早逝的詩人加西拉索‧維加(Garcilaso de la Vega, 1501-1536),有婦之夫身份暗戀葡萄牙名媛,不得其歡,紅顏許身他人不久後因病猝逝。一連串的錯遇及悒鬱只得化作詩歌篇篇抒情懷,馬奎斯也將這段詩情寫入<<愛與魔鬼>>。西班牙詩人羅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 1898-1936),少年不識愁滋味,一廂情願愛慕大女人,女郎琵琶別抱,羅卡爾後譜同志戀曲,亦可從詩窺端倪。

 

近代中,倒是有顯赫文學大師的愛情故事頗令人囑目,但屬人生的變奏曲,與文學創作的直接因緣淺。例如八九年與九O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塞拉(其妻瑪麗娜)與已逝詩人帕斯(其妻為法裔瑪麗亞‧瓊)_都有年輕貌美的嬌妻陪伴的第二春;西班牙二七年代(1927)詩人阿爾貝帝(Rafael Alberti 1902-,第二任妻子瑪麗亞‧亞蓀香)與阿根廷已逝作家波赫士(其妻為日裔瑪麗亞‧柯妲瑪(兒玉),與諾貝爾獎得主一樣,也有差距近四十歲的「女秘書」伴老。這些均曾是轟動一時的名作家愛情故事,但泰半也都是不太受大眾認同與祝福的緋聞。較之這些實際人生的情史,作家的作品呈現愛恨情愁()的諸多介面顯然更令讀者癡迷眷戀,當代作家中要雀屏中選者恐又非馬奎斯莫屬了。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2007年03月13日 21:06:3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張源培)

西班牙駐華大使卡洛斯·布拉斯科13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2007中國“西班牙年”將給中國民眾呈現一個開放、發展、充滿活力的西班牙。

    布拉斯科說,中國和西班牙關係良好,但兩國民眾還缺少對彼此更加深入的了解。2月26日在馬德裏正式啟動的2 007中國“西班牙年”將提供機會讓中國人民重新發現和更好地認識一個現代的西班牙。

    舉辦中國“西班牙年”是2004年在巴塞羅那舉行的中國-西班牙論壇第二次會議上首先提出的。2005年胡錦濤主席訪問西班牙時,雙方在聯合公報中表示支援和推動2007年在中國舉辦“西班牙年”和在西班牙舉辦“中國藝術節”。

    據布拉斯科介紹,2007中國“西班牙年”期間,西班牙王室成員,西班牙政府第一副首相,以及多位部長將陸續來華訪問,並為多項活動剪綵。

    本屆“西班牙年”將重點介紹西班牙在經濟、文化、教育、體育、旅遊和電影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活動包括各種形式的展覽、音樂會、舞蹈和戲劇表演、教科文交流、企業投資與合作論壇等。

    布拉斯科說,西班牙著名的普拉多博物館大師作品展將於6月27日在中國國家美術館開幕,而作為今年五月“相約北京”主題活動的主賓國,西班牙將派曾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表演的舞蹈團來北京演出。

    大使還表示將盡力邀請西班牙足球、籃球、網球和一級方程式賽車等專案的運動員參與今年中國“西班牙年”活動,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西班牙。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中時電子報╱閻紀宇/特稿 2007-03-14 03:50
 

哥倫比亞裔小說大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賈西亞.馬奎斯,三月六日在古巴歡度八十大壽,成名作《百年孤寂》並發行四十周年紀念版,其中收錄一篇馬奎斯老友秘魯裔小說家巴爾加斯.尤薩(或譯略薩)的專文。兩位拉丁美洲巨匠相互輝映,的確是文壇一大盛事。

然而馬奎斯與尤薩儘管早年相互仰慕、親如兄弟,但其實已經卅年不通音訊,彼此視如陌路,而且真正原因一如馬奎斯的魔幻寫實風格,始終籠罩在五里霧中,成為現代國際文壇最引人入勝的一樁公案。

揮拳揍好友 老照片說秘辛

最近有幾幀塵封已久的老照片公之於世,總算略為揭開了兩位大師交惡的祕辛,攝影師莫亞是馬奎斯的老朋友。照片日前刊布在墨西哥《新聞報》,主角馬奎斯的模樣相當狼狽,他左眼淤青,鼻梁也掛彩,顯然剛挨了一拳,動手的不是別人,就是比他年輕八歲的尤薩,原因?女人。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20075

西班牙國家語言檢定考試(DELE)

〈中文說明〉

考試日期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攝影╱MOOK王思佳

蘭布拉大道是巴塞隆納最熱鬧的一條街道,附近就是米拉之家和被戲稱為「骨頭屋」的巴由之家等兩棟高第建築,喜歡西班牙牌子的,除了大型百貨,還有多家商店,著名的Camper、Zara在這裡都有店面,尤其是後者,三家超級大店面裡無論何時總是人潮洶湧,若以Camper來論,一隻鞋加上退稅10%,大概比台灣少個1千5千元。

鄰近的購物區Portal d’angel的小巷內,著名的四隻貓餐廳,名稱取自加泰隆尼亞字「quatre gats」,意思指的是「幾乎無人」,說穿了便是宣揚波希米亞式的咖啡廳成功的在巴塞隆納立足!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攝影╱MOOK王思佳

西元1882年即開始興建的聖家堂,據當地導遊說,再25年就完工了,但屆時會不會跳票,誰也不知道,唯一能確定的是,只要看過聖家堂的人,都能一致公認,這真是舉世最令人驚奇的建築作品。

高第為了彰顯上帝的功蹟,接下這份家族委任建造的教堂工程,正因為是私人工程,高第得以擺脫梵諦岡教會的種種限制,放手發揮他的眾多創意。在高第心中,至高無上的上帝,需要龐大的住所相配,其耗費的時間與金錢可說是世上罕見,而且後期,高第不但花盡所有積蓄,甚至住在聖家堂裡,也在聖家堂裡結束傳奇一生。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攝影╱MOOK王思佳

誰能不愛上巴塞隆納,迎著地中海的一片蔚藍,亮晃晃的西班牙陽光照耀下的加泰隆尼亞地區省會,驕傲地接受建築大師高第所有的寵愛,高第在巴塞隆納地區共有12處之多,分布在市區各地,有歷經百年仍未完成的聖家堂,有失敗的社區建築奎爾公園,也有私人公寓米拉之家,常常在一個轉角,就撞見多彩炫麗的高第建築。

有了高第,我們才知道建築還有多少可能性!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 Cornet,1852~1926),生於鑄鐵匠之家,自幼習得一手鍛鐵技術,曾擔任短期的打鐵工人,1869年到巴塞隆納學習建築,1873年取得巴塞隆納省立建築學校的入學許可,1878年取得建築師執照,此後一直到在聖家堂過世為止,未曾離開過巴塞隆納。

如果有上帝,光看這個大自然的萬物,就知道它必是最傑出且最具創意的藝術家,它以最不思議的方式來塑造形體,以最驚奇的配色來為萬物上色,高第說:「藝術必須出自於大自然,因為大自然已為人們創造出最獨美麗的造形。」高第的建築以豐沛想像力和大膽突破著稱,在百年後看來,仍然走在潮流最前線,然而正如高第所說,他皆是取法大自然。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世與生涯

巴爾加斯·略薩於1936年3月28日生於祕魯南部亞雷基帕省(Región Arequipa,又譯阿雷基帕)省政府所在地亞雷基帕(Arequipa,祕魯第2大城市)市,母親Dora Llosa Ureta,父親Ernesto Vargas Maldonado。

1937年1歲多時跟媽媽1家人移居玻利維亞的科恰邦巴(Cochabamba),1946年回到祖國秘魯的皮烏拉省(Región Piura)省政府所在地皮烏拉(Piura)市,在薩萊西諾學校(Colegio Salesiano)讀書,1947年移居首都利馬,轉入拉薩葉學校(Colegio La Salle,又譯薩勒學校),1950年1952年就讀位於利馬的(國立)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後來在祕魯皮烏拉市的皮烏拉省國立聖米蓋爾中學(Colegio Nacional San Miguel de Piura)完成中學學業。

1953年入位於利馬的祕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Universidad Nacional Mayor de San Marcos)雙主修文學法律1957年入同校語言學研究所做研究生,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詩人魯文·達里奧(Rubén Dario)的學位論文(《闡釋魯文·達里奧的基礎》Bases para una interpretación de Rubén Darío)獲文學(語言學)學位(相當於臺灣的語言學研究所文學碩士),同年離開祖國秘魯移居歐洲,曾客居法國(主要在巴黎)、西班牙(主要在巴塞隆納)等國(後來他長期定居英國倫敦)。

1971年巴爾加斯·略薩以研究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博士論文《加西亚·马尔克斯:弒神者的歷史》(Historia secreta de una novela y García Márquez: historia de un deicidio)獲西班牙馬德里大學(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文學哲學博士學位(這個學位是研究文學的哲學博士,不是榮譽頭銜的文學博士,他另有英國倫敦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多所大學頒授的榮銜,2003年英國牛津大學也授予他榮譽博士頭銜。)

巴爾加斯·略薩幼年在國外長大,青春期就讀軍校,年青時做過銀行職員、新聞記者、編輯、特約撰稿、圖書館編目員等工作。

1955年不到20歲時與舅媽的妹妹胡莉婭·烏爾吉蒂·伊利亞內斯(Julia Urquidi Illanes,1926年生,玻利維亞人)相戀結婚,1963年離婚。1965年與表妹帕特麗西婭·略薩·烏爾吉蒂(Patricia Llosa Urquidi)再婚,直到現在。與第2任太太有2個兒子:Álvaro Vargas Llosa和 Gonzalo Vargas Llosa;1個女兒:Morgana Vargas Llosa(小孩順序按出生先後排,2個兒子是哥哥,他的第1個小孩Álvaro Vargas Llosa生於1966年,也是個作家,第2個小孩生於1967年,小女兒生於1974年)。

巴爾加斯·略薩曾在英國劍橋大學擔任教職(1977年獲聘),也曾在英國倫敦大學(1967年196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75年)、美國哈佛大學(1992年)等校客座教職。

多國的許多著名學府和研究院也常邀請他去客座講學與研究。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作者:巴爾加斯.略薩/著

譯者:趙德明/譯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4 年 10 月 04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文學才華的基本性質是,是有才華的人如果能夠充分運用自己的才華,那就是對這一才華的最高獎勵,這種獎勵遠超過創作成果所獲得的一切名利。

  所謂文學才華是,作家從內心深處感到寫作是他所經歷的最美好事物,因為對作家來說,寫作意味著最好的生活方式,作家並不十分在意其作品可能產生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後果。

  文學才華推動人們將畢生精力投入一種很奇特的活動,那就是有一天突然感到自己被召喚,身不由己地投入,並使出渾身解數,終於覺得實現了自我的價值。所以文學才華不是只有編故事而已,它的精神來源是反抗精神。換言之,從事虛構的、與現實不同的創作,就是要用這種間接的方式去拒絕和批評現實世界。

  要成為出色小說家,必須要有一種連貫而必要的風格,所以,尋找自己的風格非常重要。首先要多方閱讀,若不大量閱讀優美的文學作品,就不可能掌握豐富流暢的語言。但在閱讀之時,切記避免模仿頂尖小說家的風格,因為小說作者如果不能創造自己的風格,就難具有使故事變得生動的說服力。

  一部小說的完整故事就像一個多面體,是從各種材料挑選和省略後的部分所組成,一旦題材除去不必要的材料和為了達成某種效果而刻意省略的部分,小說就有了其獨特的形式。這個特別的形式,就是小說家原創性的表現。」

作者簡介:
  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
  秘魯籍之拉丁美洲西語系小說家,與賈西亞.馬奎茲齊名,近年來一直是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小說作品大都描寫社會底層生活,顯現社會改革色彩。
  1989年曾來台訪問,稱讚台灣的中小企業發展可為拉丁美洲國家所借鏡。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紙房子裡的人

La casa de papel

 

作者:卡洛斯.M.多明格茲

譯者:張淑英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2006 年 06 月 01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這是對肉體的渴求,還是對精神的纏綿?文/達利 常買書/讀書的人,對於書大概有兩種看法:

一、書是文字的載具、而文字是內容的載具,所以在書上做記號寫眉批折頁角畫重點──只要書還可以被閱讀,這一切都是可以允許的,這類人要的不是本漂亮的書,而是本耐讀的書。

二、書的本身是種藝術品:不可被損毀、需要被呵護,要被排列整齊、要被分門別類;同一本書的不同版本不同裝幀,都有不同的收藏價值,至於閱讀,那得擺在其次。

對於前者,大約可以視為讀者與書產生了精神上的愛情,而對於後者,我們大約不得不承認:這種迷戀,實在非常地肉欲。

剛開始知道《紙房子裡的人》這本書時,直覺地認定:書中的瘋狂藏書家卡洛斯,必定屬於對書產生「肉體愛」的那種人;但這本小書讀起來輕快無比,直至閱畢,才會猛地發覺,卡洛斯不止是個對版本裝幀痴狂的傢伙,他還是個對作者生平、作品內容、創作背景、名作軼聞等等瞭若指掌的「精神愛」支持者。

不過,《紙房子裡的人》當中出現的愛書人,不止這個傳奇的狂人卡洛斯而已。這個故事從一位買了艾蜜麗.狄金生詩集、邊走邊讀時遭車撞個正著的女教授開始,談論書籍會用如何神奇的方式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過了幾日,接替她工作的教授收到一本邊緣黏著水泥碎屑的書,扉頁有女教授先前的題贈詞,寄件人則是他沒聽過的、遠在國外的卡洛斯。教授主角於是開始一路追尋女教授與卡洛斯的過往,也一路聽聞各式各樣關於讀書與藏書的傳聞故事。

現實裡摻著魔幻的因子,《紙房子裡的人》所追索的,不止是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一個隱在傳說中的奇人,也是關於寫書、賣書、買書、讀書... 一直到藏書這整段同出版相關的鏈鎖上,每個環節的反省與思索。讀完《紙房子裡的人》,我們不難體會:書不但是一個佔據書架位置的實體,也是一縷佔據心靈空間的魂魄。

「許多時候,要從一本書中解脫,遠比獲得一本書還要難。人和書被一種需要和遺忘的協商相互依附,書好似我們生命中永不復的某一片刻見證人,一旦它一直保留在那兒,我們便有依序的感覺,認為它是我們的一部份。」

《紙房子裡的人》一書如是說。不只是對肉體的渴求,也是對精神的纏綿;當您決定拿起這本書,您就將與之緊密地相互依戀。

 

一場閱讀的奇幻之旅,從劍橋到銀河流域,追尋傳說中的紙屋魔戀……

  劍橋學者布魯瑪.藍儂曾預言自己死的時候正在讀艾蜜麗.狄金生詩集,兩年後當她在蘇活區舊書店買到這本詩集的珍本時,果然被車撞死。布魯瑪死後不久,她的愛人收到一個神秘包裹,裡面是康拉德的小說《陰影線》,扉頁有謎樣題字,書緣則有水泥糊過的痕跡。滿心好奇的他,跨越大西洋來到南美的銀河流域,展開一趟尋找寄件人卡洛斯.布勞爾的奇幻之旅。

  卡洛斯是一位瘋狂愛書人,他的屋裡滿滿全是書,從地板到天花板,甚至占據臥室和車庫;書籍的排列則有嚴密而不可違背的規則:例如莎士比亞不可與馬婁並列,因為兩人互控抄襲;馬奎斯和尤薩也必須分開,傳說兩人有瑜亮情節。他堅持以德布西音樂伴讀波特萊爾的詩、點著蠟燭讀十九世紀小說,和《吉訶德》舉杯對飲,甚至有人窺見他的床上以書擺成人形……

  本書是拉美文學中生代最受注目的作家卡洛斯.多明格茲囊括多項大獎的傑作,雖是趣味小品,卻有豐富的意涵,兼具文學懸疑和形上思索成分,在向魔幻寫實前輩大師康拉德致敬的同時,也對世間所有愛書成癡的讀者露出會心一笑。

  書中搭配有十二幅充滿想像的插圖,由名畫家彼德.席斯精心繪製。

名人推薦

  我本以為這是一本說書的故事。後來才發現,書在這個故事裡只是一種被物化了的道具。更明確一點說,那些書彷彿是在倫敦與拉丁美洲之間搭起的一座橋樑,多明格茲想告訴我們的,其實是懸在兩端的,一個悲慘的,詭異的,愛的故事。

  多明格茲的文字簡潔流暢,敘述手法看似平淡,情節舖展卻步步為營,從一個劍橋大學女教授布魯瑪的車禍死亡開始,幾乎每個段落都藏著神秘玄機,有如一部驚悚的偵探小說。穿梭其間的經典書名,作家之名,鉅細靡遺的注解,以及各種特殊的閱讀儀式與偏執的藏書癖好,不但豐富了我們的視野,也給我們閱讀旅行的莫大樂趣。但多明格茲的終極企圖,是透過隱藏其間的人性追逐,結尾的愛情悲劇,嘲諷了學者的傲慢身段,藏書家的僵化思惟。讀破萬卷書,最難讀透的,豈不是人生這部大書!
──季季(作家∕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輯總監)

  一部關於「書與人」的曲奇懸疑小說,全篇充滿對書的熱愛與反思。從翻開首頁起,身為閱讀者的我們,即掉入作者所塑造「書能改變人的命運」主軸,並與之一起追尋一本書的出處:一如內文所敘「一個讀者,像一個旅行者在一個已然形成的景致中旅遊」。而我們也不由自主地與書中人物一樣反問:「『窮極一生都不可能跑完閱讀的旅程』,究竟意義為何?」

  做為一個讀書人及愛書人,不容錯過如此一場與書息息相關的閱讀之旅。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 2007/03/07 09:30

三月六號是南美洲國家「哥倫比亞」的著名作家,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賈西亞.馬奎斯」八十大壽,這在哥倫比亞,可是個大日子,哥國政府在馬奎斯的家鄉「阿拉卡塔卡」,特別鳴放了八十響禮砲慶祝,並且表示,要在「阿拉卡塔卡」,建立一個「馬奎斯博物館」。

雖然哥倫比亞全國,都為馬奎斯舉行了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不過高齡已經八十的他,目前長住在墨西哥,所以沒有辦法親眼看到祖國為他所舉行的盛大祝壽慶典。

而由於馬奎斯是用西班牙文寫作的,所以西班牙也特別在他八十大壽這一天,舉行了一次他的名著「百年孤寂」的馬拉松朗誦活動,來自全世界西班牙語系國家,總共八十多名政要、作家和演員,每人十五分鐘,總共花費二十多小時,才把「百年孤寂」這部名作給唸完。

馬奎斯的著作,以所謂「魔幻寫實」的手法著稱,他除了以「百年孤寂」這部作品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外,其他的名作還包括了「預知死亡紀事」,以及「愛在瘟疫蔓延時」。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香門第—http://thebook.yeah.net

 

 

 

 

                         

 

                      豪爾赫.路易士.博爾赫斯 (阿根廷)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達索.薩爾迪瓦爾 譯 ◎卞雙成、胡真才

 爺孫倆總是手拉手,有時候竟能走入阿拉卡塔卡這片混亂貧窮的天地與美國人經營的聯合果品公司的圍牆之中那片極樂世界的交界處。這裡也就是孩子在後來的《百年孤寂》裡懷著文學報復心理所稱的:「電氣化雞窩」的那另一片天地,可以看見裝有降溫設施的漂亮房子、綠松石般的游泳池,以及聳立在池子四周碧綠草地上的太陽傘、網球場;「蝦一樣紅」的男人、女人和孩子,穿著薄薄的衣服或者漫步,或者在太陽傘下的柳條椅上休息。有時,從「電氣化雞窩」會走出一些身穿麥斯林紗衣服、頭戴薄紗草帽的女人,這是一些習慣放聲大笑並且眼睛稀奇古怪的女人,就像有一天傍晚的那個女人一樣:她駕著活篷汽車,身旁臥著一條狼狗,在阿拉卡塔卡這個「窮人的死地」的街道上橫衝直撞。在塵土與炎熱中眺望她的許許多多明亮眼睛當中,有一雙六、七歲小孩的眼睛,這孩子將因她那女人的美麗形象、異國情調和顯要權勢,而永遠感到不安。於是,阿拉卡塔卡鎮上這個鬱鬱寡歡的孤獨孩子學會識字之前,就已經開始在外祖父講的真實世界上、事物運動的世界上,看到了一個進步或者退步的軸心,因為有些人擁有一切,而另一些人則一無所有;有人命令別人,而有人聽命於人;有人通曉一切,而有人一無所知;他還看到「電氣化雞窩」這座禁城中的居民應對這一進步抑或退步也同時承擔一部分責任,因為他們要為一九二八年悲慘的大罷工負責,他們改變了這個小孩與其外公洗澡的那條河的流向,更嚴重的是:他們永遠改變了這個村鎮及其居民的歷史進程。
 在馬奎斯上校展示和講述給外孫知道的事情當中,有他逐步提供的一些為孩子政治上和思想上覺醒而奠定基礎的細節。他還不辭辛苦地給外孫念報紙上的消息,講解「保守主義者天生而成,自由主義者造就而成」這句標語口號似的話。可是,直到奧拉亞.埃雷拉的自由派政府掌權時期(一九三○│一九三四),孩子才對國家制度第一次感到不滿,以為政府的警察來到阿拉卡塔卡徵集捐贈,是為了給討伐祕魯的那場悲喜劇式的戰爭籌措軍費;他們拿走了外祖父母的結婚戒指。加比托這時睜開了眼睛,在他的心中認為說不定「有人編造出跟祕魯人的這場衝突,以便搶走我外祖父母和全體國人的結婚戒指。」
 不久,傍晚散步時,老上校走著走著,就停下了腳步,站在街道當中,長嘆一聲,坦誠地對七歲的外孫說:「你不知道一個死人有多苦啊!」如果說戰爭傷疤的顯露使孩子覺得外公的形象更加迷人的話,那麼,這一肺腑之言便是在他印象中留下的最深刻的一句話。它確鑿無誤地表明上述兩件事體現了外祖父最大的悲劇:戰爭和那個死人留給他的創傷。賈西亞.馬奎斯承認,索福克勒斯的影響也許是他在作品中無法擺脫死亡的存在原因。此言不謬,但只說對了一半,事實的另一半是早在受那位希臘大師影響之前很久,國家的悲劇和外祖父的悲劇已經影響了他。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千日戰爭是哥倫比亞歷史上最血腥的民眾悲劇(加上四○年代與五○年代稱為「暴力」的時代),這一悲劇是由外公講述給外孫知道的。 (待續)

fro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sep/26/life/article-3.htm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達索.薩爾迪瓦爾 譯 ◎卞雙成、胡真才

 
在蘇克雷市的辛塞縣,加比托從父親和祖母的議論中間接得知了噩耗,他剛滿十歲,外公早已是影響他命運的關鍵人物了,然而加比托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許由於這個原因以及當時尚未意識到死亡的悲慘,外公之死被證實以後,他並沒有哭,覺得應該哭卻沒有哭;他對死亡感到可怕、好奇,正如外祖母用故事和家中的鬼魂給他灌輸的那樣。「我當時關心的是另外的事。」賈西亞.馬奎斯後來回憶道:「我記得當時在辛塞的學校,我的身上有蝨子,這讓我很難為情。那時候人們說誰要是死掉,身上的蝨子也就會跟著跑掉。我那時十分擔心,心想:『他媽的,我現在如果死了,別人會知道我的身上有蝨子!』在這種情況下,外祖父的去世不會對我有所觸動。我真正擔心的是蝨子。實際上我開始懷念外祖父是在長大後遇不到人能夠替代他的時候,我的爸爸從未替代過他,爸爸是另一條路上跑的車。」
從此以後,他便懷著一種失望的情愫,因為生活沒有允許他對外公說童年時爺孫倆在一起的日子多麼美好,他多麼感激十歲以前外公牽他手時的親熱與密切。作家曾與一起冒著風險辦報的朋友和同事普利尼奧.阿普萊約.門多薩談話時,推心置腹地說:「我一碰到點兒什麼事,尤其是好事時,就覺得只差一點快樂就完整了,這一點就是讓外公知道!所以成年以後的一切快樂,都將永遠受到這種失望情愫的攪擾,過去如此,今後也將是如此。」

加比托的父母親在一九三七年底或一九三八年初決定返回巴蘭基利亞市,這回他們可是要將加比托帶走了。這是全家與阿拉卡塔卡的訣別,但加比托例外,這位未來的作家將會更加穩固地住在這裡,因為他離開時,會帶著鎮上太多太多的幽靈一同離去。
宅院裡常見的鬼怪、外祖母講的虛幻故事、外祖父講的真實故事,以及和他一同的散步和旅行,還有鎮上奇怪的人物、幽靈、《一千零一夜》、羅莎.埃萊娜的詩句與音容笑貌、里查迪內的魔術、安東尼奧.巴爾博薩大夫、比利時人埃米利奧先生、胡安娜.德弗雷特斯等等……,從虛幻的阿拉卡塔卡鎮產生的故事與趣聞逸事中不斷得到補充。香蕉產業的輝煌過去之後,阿拉卡塔卡開始變成懷念與傳說的漩渦。鎮子枯竭了,如今果然真正成為「窮人的死地」。「枯枝敗葉」被時間掃除淨盡,騙局圈套已不在臺球房滋生,鬥雞場的賽事銳減,昆比亞舞場不再燒鈔票,鋼琴自動演奏器幾乎不再重覆播放陳舊的歌曲,窮人更窮了,留下來的人們的目光消失在無望的前景中。傳說的時刻,幽魂遊蕩在塵土飛揚的街道和萎謝的巴旦杏樹之間的時刻,悲愴之感侵入不牢固的白鐵屋頂破房子的時刻已經到來。現在,不僅只有外祖父母的家,而是整個阿拉卡塔卡鎮都成為「被占領的房子」了。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達索.薩爾迪瓦爾 譯 ◎卞雙成、胡真才

 
<�一千零一夜>不但改變了加比托,而且作為他的閱歷跟隨他到了《百年孤寂》,以便奧瑞里亞諾第二和奧瑞里亞諾.巴比洛尼婭在梅爾加德斯永恆的屋子裡,重複那種神奇的、富於成果的業績。從山魯佐德為他開啟的大門進去,加比托繼續貪婪地閱讀佩羅、格林兄弟、仲馬父子、薩爾戈里和凡爾納的作品,這種熱情一直持續到去錫帕基臘市上中學的頭幾年。家裡一位常客每每驚異於在阿拉卡塔卡這樣一個連陰涼處的氣溫也有三十度的炎熱之地,有人,而且是個九歲的小孩,竟這麼時時刻刻手不釋卷。「這孩子將來會是個大學問家。」這位鄰居一見加比托捧著書本就這麼說。在某種程度上而言,賈西亞.馬奎斯對最初這批書籍的迷戀,使我們想起唐吉訶德對騎士小說的迷戀、奧瑞里亞諾.巴比洛尼婭對梅爾加德斯的深奧羊皮紙書的迷戀,以及賈西亞.馬奎斯本人後來對弗蘭茨.卡夫卡、索福克勒斯、胡安.魯爾弗作品的再度迷戀。
一九三五年某個早晨,馬奎斯上校像往常一樣爬上梯子察看水泵給蓄水池注滿水沒有?下梯子時一塊梯板斷了,上校便仰面朝天從高處摔了下來,所幸沒要了命,可這一摔摔得不輕,後來走路都得靠拐杖了。也就是在那幾天,由於醫生來診療,外孫看見了外公腹股溝附近那塊千日戰爭的槍傷所留下的疤痕,從而經歷了童年歲月裡最具吸引力的事情之一;帶著傷疤的外祖父的形象對作家來說,更加凝重、久遠。
傷後兩年,上校的身體一直不好,韋內弗里達妹妹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一日去世後他的健康狀況更糟了,於是只好將他送到聖瑪爾塔市,在這裡割了脖子上的一個脂肪瘤,兒子胡安.德迪奧斯和媳婦迪利婭.卡瓦耶羅侍奉他侍奉得無微不至,不料他在聖瑪爾塔寒冷的早晨露天洗澡時得了肺炎,很快於三月四日逝世,終年七十三歲。生前三十五年間,上校每週都在等待領取千日戰爭老兵的年金,而他去世當天就匆忙埋到了市裡的「中央墓地」,送葬的親人很少,也收到一些弔唁信。他的遺骸到了八○年代就已經徹底消失了,就像他的名字本身也許會消失在歷史崎嶇的道路上,假如他不是哥倫比亞的偉大作家和本世紀全世界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的外祖父,和影響其命運的關鍵人物的話。
(待續)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達索.薩爾迪瓦爾 譯 ◎ 卞雙成、胡真才

她承認確實有一次路易莎.馬奎斯跟她說,兒子向她坦白道,羅莎老師一走近,他便會臉紅,全身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感覺。
在著名的普魯斯特問卷調查表上,賈西亞.馬奎斯坦白說睡美人是他最喜歡的文藝作品裡的女主人公之一。這一信念實際上源於最初跟胡安娜.德弗雷特斯和羅莎.埃萊娜.費古松學習文學的那幾年,那時每到期末,學生們常會舉行「隆重的一課」,他們會將佩羅的優秀故事改編成戲劇來演。加比托和同學們在一年級結業時,演了《森林裡的睡美人》,加比托扮演一個用吻喚醒公主的王子,這是魔術師里查迪內啟發出來的、初期演戲活動一個激動人心的終結。於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底的一天,遙遠而炎熱的阿拉卡塔卡鎮架起了一座長長的橋粱,十四年後,這座橋將賈西亞.馬奎斯引到了他心中最偉大持久的宗師索福克勒斯那裡。
加比托在小小的蒙特索里學校跟著羅莎.埃萊娜只念完了學前班和小學一年級,一九三六年進了公立學校上二年級,老師叫恩里克.安東尼奧.阿隆。馬奎斯上校這個沉默寡言靦腆的外孫,九歲便堪稱是一位全神貫注的讀者,特別是自從他發現《一千零一夜》的那一刻起││這是他一生中重大的事件之一。有一天,加比托和往常一樣在外公的大箱子裡找東西,發現了一本顏色發黃、散頁、殘缺不全的書,就開始零散地讀起來。書開頭的故事用類似外婆「木頭臉」那樣的語氣,講述了一個可憐的東方精靈的經歷:它被裝入一個瓶子,過了六百年,一位漁夫幫忙開啟瓶塞,這才出來恢復了原形。幾年後加比托才知道這本散頁書是《一千零一夜》的選讀本,作家回憶道:「當時我拿起書,讀到一個人開了瓶蓋,冒出一股煙,煙又變成妖怪的時候,我叫道:『他媽的,真神了!』這書對我的吸引勝過了以前我生活中的一切:玩耍、繪畫、吃飯和其他,我再也沒有從書中抬起頭來。」這是因為山魯佐德的故事猶如外祖母的故事的驗證與擴充。當然外祖母的故事中沒有青煙變的鬼怪以及飛毯、神燈、奇妙的山洞,卻有從下午六時開始在家裡遊蕩的幽魂和巫婆、時刻都在咳嗽和吹口哨的死人鄰居,以及貞潔無比的長髮侯爵的女兒。山魯佐德與特蘭基麗娜二人都能板起「木頭臉」,毫無懼色地講故事。(待續)

fro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sep/29/life/article-3.htm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達索.薩爾迪瓦爾 譯 ◎卞雙成、胡真才

羅莎.埃萊娜.費古松是加布里爾.埃利希奧.賈西亞開始愛上路易莎.聖地亞加.馬奎斯的那些日子,連同馬利亞唱詩班的其他姑娘一起成為他討好獻殷勤的對象的那個「土耳其女孩」。她是英國首任駐里奧阿查市領事的後裔(玻利瓦爾的副手威廉.費古松上校可能是她的某位祖先),出生在這座城市,在聖瑪爾塔師範學校接受教育。剛一畢業,就接受了任務,要在她家所在的阿拉卡塔卡鎮播撒意大利教育家馬里亞.蒙特索里的種子,一九三三年創辦了一所以這位意大利女教育家的名字命名的學校。
羅莎.埃萊娜在借來的一個地方開始了教學工作,這裡距馬奎斯與伊關蘭夫婦的家兩個街區,不料由於某些內部問題,她被迫中途關閉了學校。因此,六歲才接受學前教育的加比托在學校復學之後又重讀了一遍,直到一九三五年八歲的時候才在小學一年級學認字。
此時的蒙特索里學校已經在卡梅略大樓旁邊有了自己的校舍,距火車站很近。這是一座木匠角尺形狀的建築物,非常寬敞且涼爽,周圍滿布田野,前庭花園和沒有界限的院子,可以提供孩子們到芒果樹和「鼠見愁」樹的綠蔭下玩耍。
蒙特索里教學法是一種溫和的方法,啟發想像,不施加強迫,這完全符合羅莎.埃萊娜的溫柔性情。她會先教小孩懂規矩、講禮貌,卻不讓他們感覺到強制性的教條約束;接著在認字之前,會教他們如何觀看、仔細察看,以及自由地表達,這些跟加比托以前在外公指導下所做的一模一樣。
所以,上學和學習最初的字母對他來說成了一大樂事,當然這「樂事」還帶有另一層的意思,那就是去學校便能夠見到那位老師,因為他已經愛上她了,並且藉由她,加比托也因此愛上了詩歌。羅莎.埃萊娜娉婷如玉、溫厚寬容,機敏的表情與流利的談吐相當吸引人。她推崇西班牙「黃金世紀」時期的詩歌,並且會在晚會和課堂上朗誦。加比托也許覺得她嘴裡流瀉出來的詩句彷彿是她瀟灑之美的自然流露。說得更確切的是:作家即使在自己的榮耀達到顛峰之時,依然懷著不減當年的感激之情記著她。對這個第一位令他心馳神往的女子,賈西亞.馬奎斯說她使自己具有了僅僅出於看到她時的愉快而去上學的需要,「是她在課堂上給我們讀了我永遠銘記的那些最初的詩。」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達索.薩爾迪瓦爾 譯 ◎卞雙成、胡真才

另一方面,上校那句懺悔性的話:「你不知道一個死人有多苦啊!」是已故的梅達多.帕切科.羅梅羅的幽靈使然,此人是上校在巴蘭卡斯的一場決鬥中被迫打死的。


這樣,久而久之,外孫漸漸覺悟到,安詳的有條理有權威的外祖父那令人尊敬的形象實際上是被兩場不可改變的悲劇困擾著的一個形象,他是逃離本身的失敗的一個有尊嚴的劫後餘生者;外孫還將悟出自己和自己的命運在一定程度上是那些隔代的失敗所衍生而來的,因為可以這麼認為,巴蘭卡斯不幸的決鬥以後,馬奎斯與伊關蘭夫婦一家來到香蕉產區,使得十六年後那位報務員娶了阿拉卡塔卡鎮上的美人,使得他加比托跟隨外祖父母在那所充滿活人與死人的、又舊又大的宅院長到十歲。只是尼古拉斯.馬奎斯上校永遠不會知道他的雙重失敗在外孫的小說裡將要變成美學意義上的永久的勝利。


將近六十年後,人們懷著人所共有的唯理主義意識問路易斯.卡梅洛.科雷阿.賈西亞關於幽靈的故事是否屬實,他馬上毫不猶豫地回答:完全屬實,不過,「只有加比托現在想起了它們」。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達索.薩爾迪瓦爾 譯 ◎譯 ◎卞雙成、胡真才

 作家在外祖父身邊的一些色彩斑斕的記憶,大概是多次乘坐輕便船前往庫拉薩奧島和阿魯瓦島,上校是去買香水和綢緞襯衣的;還有那次坐「黎明號」平底船沿著馬格達萊納河去巴蘭基利亞市,然而這次險些成為一趟悲慘的旅行,六、七歲的加比托在寢艙聽到一陣吵鬧,原來外公跟幾個人因政見不同爭論起來,那些人想把他扔到河裡去,外公奮力抵抗。這次也像他一生中所經歷的那麼多的驚險一樣,慘禍敲了他的門,卻沒敢進來。


 爺孫倆最重要的一次旅行,無疑是去聖瑪爾塔省的聖佩德羅阿萊漢德里諾莊園,讓孩子瞻仰「解放者」病逝於斯的這座祖國的聖殿。他的這位外孫四歲不到,就在巴蘭基利亞聽過玻利瓦爾這個名字,六歲時在外公的一幅掛曆上見過死去的玻利瓦爾的形象,掛曆上還有幾行白色字的詩句說:只有聖瑪爾塔省至少給了他一塊葬身之地。七歲的加比托由外祖父拉著手前來瞻仰聖佩德羅阿萊漢德里諾莊園的時候,在一片羅望子樹的蔭蔽下首先問詩句上說的那塊葬身之地在什麼鬼地方?外公的父親見過玻利瓦爾一面,所以外公不只能夠一五一十地給外孫講出事情的來龍去脈,還神化了這位國父的相貌。作家便從這些和其他細節的積累出發,逐漸萌發了在小說中描繪「解放者」的興趣。


 儘管如此,他童年最平靜的時刻是外公早晨帶領他去洗澡的時候。兩人穿過寂靜得讓人發毛的、一望無際的香蕉園,到聖瑪爾塔雪山腳下的阿拉卡塔卡河的神來之水中沐浴。他貪婪的記憶自然永遠攝取了激流的情狀:清澈的、幾乎凍冰的河水奔流在「蠻荒時代的動物蛋一樣光滑、潔白、碩大的卵石構成的河床上。」爺孫倆由原路返回的時候,香蕉園極度寂靜(在《百年孤寂》和《愛在瘟疫蔓延時》裡,這種寂靜暗含妖術魔法,能夠致人死命)被蟬鳴打破了。加比托聽著蟬叫和外公的話,外公在講彗星出現的那一年,講阿拉卡塔卡鎮的黃金時期,還重覆著對香蕉工人大屠殺的細節和千日戰爭的一千零一個故事:他參加過的戰鬥;他和戰友們險些被捉住槍斃的那一天;確確實實死去的那些朋友;野戰醫院垂死的傷兵;黎明時分在隨便哪個牆根下被槍殺的人們,比如他的朋友阿隆索.普拉薩斯上校於三十多年前一個不幸的早晨在外公巴蘭卡斯市的家附近被保守分子處決。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達索.薩爾迪瓦爾 譯 ◎卞雙成、胡真才 圖 ◎ 吳孟芸
外祖母就是用這種表情不動聲色地給他講述極其恐怖的鬼怪故事。這是賈西亞.馬奎斯最神奇的文學資源,也多虧了這些故事,三十年後他才能將它們作為敘事藝術的一個關鍵予以採納,而寫出了《百年孤寂》。
然而超越特蘭基麗娜和上校,在家真正發號施令的是姑姥姥「瑪瑪」。她是這個家裡十足的家長,簡直就是家裡的上校,不僅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決定,而且最肯幹。她終生未嫁,因為她以投身家政事業代替了婚姻。而且她還是家裡的傳奇式成員之一,二十世紀頭十年的末期,她陪伴馬奎斯與伊關蘭夫婦一家從巴蘭卡斯遷徙到阿拉卡塔卡。她父母是何塞.馬里亞.梅希亞.比達爾和特雷莎.里奧斯,這使她成了上校的一等旁系親屬,還成了繼承尼古拉斯銀匠手藝的巴蘭卡斯縣的首飾工匠歐亨尼奧.里奧斯的半個姐姐。
弗朗西斯卡.西莫多塞阿是埃爾卡門德玻利瓦爾縣人,在故鄉跟著表兄長大。她膚色黝黑,身材中等,體質不太好;頭髮和印第安婦女一樣,梳向後面辮成兩條長辮子,上街的時候綰成髮髻。她從不穿色彩鮮艷的衣服,而是與特蘭基麗娜一樣穿長及腳跟的黑色或半黑色的,襯衣總穿短袖的;在家穿拖鞋,出門則會換上繫鈕釦的高腰皮鞋。她愛嘻嘻哈哈,愛高聲喊叫,愛發號施令;而當她實在難以忍受某些事物的時候,她則會像費爾南達.德爾.卡皮奧一樣對任何人、任何東西都罵不絕口。雖然如此,她卻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她喜歡的孩子常常擠滿屋子,她時常在許許多多的客人身邊擺滿果汁、蘇打餅乾、沿海生產的奶酪,以及必不可少的、她親手做的摻入酸番石榴和甜石榴的糖果。
她一刻也不停歇,因為照看和引導孩子是她十分樂於做的事情,是她幫孩子們在河裡洗澡,給他們餵飯、穿衣服,孩子們任性時她加以疏導,帶他們去教堂參加下午的念珠祈禱儀式,並密切注視著他們的睡眠。她和加比托、馬戈特以及稍大一些的莎拉.馬奎斯就睡在那個供著聖徒像的房間。外祖母特蘭基麗娜為孩子們說唱完畢,弗朗西斯卡輔導他們禱告,他們睡著後,她坐在屋裡的小祭壇旁邊的一把椅子上自己再作禱告。祭壇上主要擺著聖約瑟和聖利塔的石膏像,掛著一張耶穌之心畫像和她親自從遙遠的巴蘭卡斯帶來的一張她十分喜歡的卡門聖母像。雖然她每天去聽彌撒,但只有星期日才帶孩子們去,她還把加比托帶去給安加里塔神父當侍童。她的虔誠和對教區的盡心效力使她光榮地掌管著教區和墓地的鑰匙,並且在重大慶典時管理祭壇。這麼忙碌之下她還有時間去幹活,給家庭經濟出一把力││和特蘭基麗娜與埃爾維拉一樣,她也將奶糖、椰子和番石榴加工之後,拿到市場去賣。
賈西亞.馬奎斯一直記著她,把她作為養育自己的一位不知疲倦、富於想像力的女性,他將這位保護村鎮的、聰慧的姑姥姥牢記在心。這位姑姥姥同特蘭基麗娜一樣信天主教、一樣迷信,不同之處在於她腳踏實地,並且十分熟悉民間文化。雖然外祖母令人尊敬的外貌將成為易家蘭的原型,但賈西亞.馬奎斯用以塑造她的本質的則是「瑪瑪」姑姥姥的人格與特徵。猶如易家蘭之於馬康多鎮,「瑪瑪」的人格光彩超出了家庭範圍。例如有一天,某位姑娘拿著一枚外殼部分凸起的蛋來到外祖母家,阿拉卡塔卡全鎮沒有人能說清楚這是什麼蛋,外祖母來找智慧嬸子弗朗西斯卡。嬸子仔細查看後,發表意見說是一枚蛇妖蛋。她叫人在院子裡燃一堆火燒了它,沒有一個人明白這倒底是怎麼回事,可她的意見立即被人遵從照辦了。
這種即使在十分異常、十分凄慘的境況中也正視生活的坦然和理智的方式,就是後來作家所稱的「木頭臉」,外祖母就是用這種表情不動聲色地給他講述極其恐怖的鬼怪故事。這是賈西亞.馬奎斯最神奇的文學資源,也多虧了這些故事,三十年後他才能將它們作為敘事藝術的一個關鍵予以採納,而寫出了《百年孤寂》。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