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y luis hsu

 

生長在這塊令人懷念的土地,不管我去到哪裡、走向何方,我終究還是會回來這個滋養我令我茁壯的地方。舊稱打狗的高雄,在歷史的洪流中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發展,從來不曾改變過;有山有海的懷抱,這塊土地依舊在台灣的南端閃閃發亮。出生並生長在這裡,我十分的驕傲,因為我身為一位高雄人,有山可以爬,有海可以望,上山下海近在咫尺之間。在家鄰近的金獅湖風景區更是一塊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由於山勢不高,形狀有如一隻雄壯的金獅盤守在山上,其面前便是一面清澈的湖水。想不到在高雄市這麼繁華的都市裡頭,竟然還有一處猶如世外桃源般的人間仙境。而我何其有幸在此等優質的環境中成長;讓我對自然的一切充滿了新奇和懂得如何與自然相處。二十三年的在地生活,培養出對高雄的熟悉和情感,認同所有在這裡所發生的一切,應該虛心的去學習這個古老的海洋城市所帶給我們的歷史記憶與希望,不只是平淡無奇的過生活,還要能細心的去發掘個中的精采和精華處。因為這是我們的土地,一塊生與斯、長與斯、終老於斯的地方。

 

從前的兒時回憶,青澀的少年時光,如今的五光十色的高雄市,一切都發生得太快,改變的太多。曾經到外地求學的我,鮮少回來看看這塊跟我一同成長的土地,以為什麼都沒變,變的是人而已,想不到事物的境遷是慢慢地逐漸遷徙,而人在繁忙的生活步調中忘了停下腳步來,觀察在地的人事物。國中時期的我和同學們相約便騎著腳踏車,一路狂騎到西子灣看海看許多的遊客來來往往,以為會待在這裡很久,而年紀的增長大家各奔東西,為了生活四處游走他方,當初的少年情懷早己不復存在,現在只能靠著線上即時的交談或是e-mail來聯絡,一切都來得太快也去得快。

 

猶記得國小時,上下學走路上課,沿路可以走過田梗邊看著田蛙一隻隻的從路旁跳過,鳥叫蟲鳴不絕。甚至可以經過一處小水壩,是那種專門在灌溉農回用的農用裝置,那些水源源不斷的從裡面的蓄水湖池泄流出來,後來長大才知道,它是流向農田最後滙入愛河的支流。原本的大排水溝在近幾年的市政規劃和市容美化之後,全部都改為地下化,所謂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更何況是十幾年後的現在全都滄海桑田,唯一不變的是那股濃濃的南部人情味。

 

讀五專時的我們一群男生,更是騎車走遍高雄的任何一個可以玩樂的地方,身為高雄囝仔的我,義不容辭的帶領大家到各個好玩的地方和景點,很快地便摸透了整個大高雄地區,但也僅認識繁榮、繁忙、進步中的高雄,那是一種單純以消磨時間和享樂的心態去看高雄這個地方。完全沒有任何的更深一步的認識,一直到最近參觀過歷史博物館的展覧之後,才深深發覺自己的無知;看完整個展覽的介紹,才能以感動和感恩的心來看待這塊生長的土地,經過多少的歷史的演變、遷徙和地貌的改變,才形成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地方。正好也給我上了一堂故鄉的課,讓我更深入的了解生我長我的土地。

 

在這個一共有十一個行政區的城市裡,恰好我是住在最大的一區-三民區,也是人口最多、佔地最廣的一個區域。另外我們可以從曾玉昆著《高雄市地名探源》一書裡頭,清楚的得知三民區下列地名擇錄自高雄市文獻委員會出版,曾玉昆著《高雄市地名探源》一書。三民區原名為三塊厝,明鄭時代有義民王、蔡、鄭三族來台,子孫繁衍而成三塊厝部落。光復後,取建設「三民」主義模範區之義,而改稱「三民區」。所以居住在這個有歷史淵源的地方,實在不可不知本地的歷史,先人的揮汗開墾,才有現在的舒適的地方能夠安心居住,不可不感念先人辛苦。

 

而說到金獅湖這塊寶地原叫大埤,即采訪冊所稱的覆鼎金埤,位於三民區覆鼎金鼎西里。金獅湖即位於獅頭山麓。獅頭山原稱「虎頭山仔」;臺灣光復後,經堪輿師堪定虎頭山有靈穴一「臥獅穴」,其土壤為黃土,以「金」喻之,金獅穴下之水面,遂以「金獅湖」稱之。而且現今的金獅湖已規劃為風景區,尤其是民國四十九年興建道德院後,成為全省唯一設有道教圖書館的道廟。另外鼎金保安宮亦遷建於此,金壁輝煌,巍峨狀觀,香客遊客交織,更使金獅湖名聞遐邇。

 

在書中詳細的介紹中,看到原來家住在這裡,是福地也是一塊寶地;並且這裡舊稱覆鼎金,書中有提到過覆鼎金源于象形會意的地名。覆鼎金,今屬三民區鼎金里,由於鼎金中街的後方,有一東西長,南北短,面約有半公頃左右的小丘名為覆鼎金山,表面圓滑而淨,宛如盛金之釜,覆於地表,其聚落名稱由山而名。臺灣以「釜」謂之鼎,台灣府志云:「方言謂釜,為鼎山圓洋如釜之覆」故名。市志亦云:「該地有山,形圓而淨,如釜之覆置狀,故名。」

 

想不到自己住在這樣有文化深度的地區,不用心仔細去探究一番還真看不來這裡曾經有過那麼一段歷史存在過。自從出生到現在,幼稚園、小學、中學、五專至二技,這二十三年我走過高雄市內的大街小巷,不曾發現有如我家附近的人文環境景觀,這是一件何等可喜的事情。那座山我不知上下來回爬過多少遍,多少人在此出生終老;記得父親曾經說過,當初爺爺之所以會想要搬來這裡多半也是有看過這邊的風水,認為住在這裡可以安身立命,對後代子孫也有很大的幫助,於是才決定舉家遷來此地。

 

或許很多事情發生都有其前因後果,我之所以會在此地出生,我想這也是上天另一種巧妙的安排吧!隨著時間的不停變化,附近的地理環境也隨之快速的改變。農業時代的消退,取而代之的則是工商時代的來臨,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孩堤時期的記憶,那一大片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田、以及灌溉的水渠道和蓄水池湖,在不停的建起高樓大廈之後,便慢慢地消失不見。小時候的在河邊吃草的水牛黃牛,現在早就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另外舊時的紅瓦厝也早就翻建成一棟棟的透天厝。沿路叫賣的攤販或是大街小巷裡頭推著車賣冰的老人早已不見其踪影;以前滿街的雜貨店擠滿要買零嘴和玩具的小孩也都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便利商店的出現,而不再經營。許許多多的兒時回憶都在時間的流轉之間,一去不復返再也找不回當時的童趣和相同的人事物。

 

那座山依舊屹立不搖,看盡這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的滄海桑田。如今我正站在山頭望著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仔細回想我曾經做過什麼事,活到現在是否真正有活著,而活著又為了些什麼。看完了山,趁著晚風的涼意我來到了西子灣海岸邊,望著無限廣大的海洋,我不禁又感慨人類的渺小,從小到大生長的這些山和這片海洋,我爬過多少次、看過多少次;但是每一次的心情都不盡相同,有時好有時壞,有喜有樂有苦有悲。人世間的無常,在這裡我慢慢地的開始體會和品嘗。

 

柴山、壽山、半屏山圍繞著高雄市,而其出口處則是台灣海峽,出海口是聞名世界的貨物吞吐港口-高雄港,這也代表著繁華進步的象徵。只是在追求現代化和科技進步的二十一世紀,如何把高雄引進國際社會?高雄的人民如何走出去把高雄的特色帶給全世界的人知道?我想最大的動力應該是來自於對本土本地的肯定、認定以及支持,不要以為離開高雄去到更好的地方才是最好的人生取向,認同並推動改革進步這塊共同生長的土地,才是我們這些高雄囝仔最應該最必須要去做的事情。

http://tw.pg.photos.yahoo.com/ph/luis4949/album?.dir=4e81scd&.src=ph&store=&prodid=&.done=http%3a//tw.photos.yahoo.com/ph//my_photo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