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怕什麼,去經歷再說



一個平凡的上班族麥克英泰爾,三十七歲那年下了一個瘋狂的決定,放棄他薪水優渥的記者工作,把身上僅有的三塊多美元捐給街角的流浪漢,只帶了乾淨的內衣褲,決定由陽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車與陌生人的仁慈,橫越美國。

他的目的地是美國東岸北卡羅萊納州的「恐怖角」(Cape Fear)。

只是他精神快崩潰時做的一個倉卒決定,某個午後他「忽然」哭了,因為他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會後悔嗎?答案竟是那麼的肯定。雖然他有好工作、美麗的同居女友、親友和樂,他發現自己這輩子從來沒有下過什麼賭注,平順的人生從沒有高峰或谷底。

他為了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哭。

一念之間,他選擇北卡羅萊納的恐怖角做為最終目的,藉以象徵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懼的決心。

他檢討自己,很誠實的為他的「恐懼」開出一張清單:打從小時候他就怕保母、怕郵差、怕鳥、怕貓(我想如果他活在台灣,一定怕蟑螂)、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飛、怕城市、怕荒野、怕熱鬧又怕孤獨、怕失敗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潰……他無所不怕,卻似乎「英勇」地當了記者。

這個懦弱的三十七歲男人上路前竟還接到老奶奶的紙條:「你一定會在路上被人強暴。」但他成功了,四千多哩路,七十八頓餐,仰賴八十二個陌生人的仁慈。

沒有接受過任何金錢的饋贈,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溼的睡袋裡,也有幾個像公路分屍案殺手或搶匪的傢伙使他心驚膽戰、在遊民之家靠打工換取住宿、住過幾個破碎家庭、碰到不少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他終於來到恐怖角,接到女友寄給他的提款卡(他看見那個包裹時恨不得跳上櫃台擁抱郵局職員)。他不是為了證明金錢無用,只是用這種正常人會覺得「無聊」的艱辛旅程來使自己面對所有恐懼。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並不恐怖,原來「恐怖角」這個名稱,是由一位十六世紀的探險家取的,本來叫「Cape Faire」,被訛寫為「Cape Fear」,只是一個失誤。

麥克英泰爾終於明白:「這名字的不當,就像我自己的恐懼一樣。我現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錯事,我最大的恥辱不是恐懼死亡,而是恐懼生命。」

花了六個星期的時間,到了一個和自己想像無關的地方,他得到了什麼?

得到的不是目的,而是過程。雖然苦、雖然絕不會想要再來一次,但在回憶中是甜美的信心之旅,彷如人生。

也許我們會發現,努力了半天到達的目的地,只是一個「失誤」。但只要那是我們自己願意走的路,就不算白走。

看完了麥克的書《不帶錢去旅行》(The Kindness of Stranger),在我恐懼著未知、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完成一件想做的事,一趟想去的旅程時,我總是想起他的故事。

「怕什麼,去經歷再說。」我對自己說:「這總比叫我在路上搭便車容易吧!」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一只皮夾

一只皮夾



終於到了這一天,我在昏黃燈光下,輕輕抽取出夾在內摺的相片、幾張信用卡、和一疊鈔票,依依不捨地換掉舊皮夾,像參加一段工作生涯的祭禮。

猶記幾年前剛進HP惠普公司,從S主管手上接過這份禮物的時候,並不知道精緻的包裝紙內只是一只皮夾;正如同沒有意想到往後的七年,我將會遭到多少人的驚喜與遺憾。

當時,只以為是一片巧克力。我剛到部門履新,S主管從香港開會回來,說是要給一份見面禮。那種感情是真誠而甜蜜的,即使只是一片巧克力,足以讓一個初出茅蘆的社會新鮮人深深感動。

下班回到家,小心翼翼地拆開,才驚訝的發現:它並不是一片巧克力;而是一只貴重的真皮皮夾。

是因為知遇之恩的珍惜吧!S主管對我的種種好意一直銘刻在心。我們非親非故,她看過履歷表並與我面談之後,力薦公司破格錄用我這個絲毫沒有行銷企劃工作經驗的青年人,擔任一份頗有挑戰的工作。

幾近三年的工作相處,整個組織的變化相當快速,難免在人事傾軋的過程中產生摩擦,就像石頭的撞擊,有傷痕也有火花。部門內外對S主管時有褒貶,年輕的心常隨著這些蜚長流短而潮起潮落。

人與人的關係是可等微妙,尤其是直屬上司與部屬之間的信賴與猜忌、合作與對立。我們始終認真地爭執過,卻偶爾在私下苛求對方的完美,印證辦公室裡別的同事間有意或無心的評論,一點點沒來得及打開的結,就成了內心美中不足的憾恨。

儘管三年後,我轉換到其他部門,甚至最後離開了那家曾以為值得「託付終身」的公司,心中所留下的,盡是對S主管指導與提攜的感激;但仍常懷想起曾經的委屈與埋怨而感愧疚。

歷經幾位不同管理型態的主管,才能領悟自己常常陷入將上司理想化的謬誤。後來才發現,不論哪一種類型的主管,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同仁之間常常很容易挑出上司的缺點,卻往往忽略了觀照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曾經很不耐煩於某位主管毫無節制地中斷我的工作,一天上班八小時之內,總會被他叫進去一、二十次;直到有一天自己也成為小部門的主管,當處理某些緊急而繁瑣的事件,一樣會不自覺地叫喚部屬進來辦公室研議,剎那間,竟對以前的主管和當時的部屬有說不出的抱歉。

沒有人是天生完美的,也沒有人是天生幸運的;所以幾乎沒有一個部屬能碰到一位主管既有識才惜才的眼光,又可以身作則指導部屬、不亂發脾氣、凡事追求真理、重視結果不忘關心過程、將員工生涯發展視為己任是的,很難有這樣完美與幸運的契合,幾乎不可能。

但是,所謂伯樂與千里的遇合,也只是相見片刻的驚喜,他們之間需要的是「真誠」,真誠的相處,彼此成為對方的助力。事隔多年回想起來,我和S主管之間真的就像那只真皮夾一樣,隨著時間流轉,在斑斑汗汗的痕跡中更見光華。有一天它會脫線、破損,我必須換一只新的皮夾;但卻學會了珍惜與主管之間的情誼,也懂得如何去對待部屬。

不論皮夾或是巧克力,歲月的過往後,留下來的是一段真摯的友誼。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在逆境中奮進

在逆境中奮進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第一屆「明理模範青年獎」昨日頒發,六位出生清貧或喪親失依的高中職學生,以無畏困境的毅力和樂觀進取的決心,獲得表揚。可貴的是,獲獎學生們在面對榮譽與掌聲時,都對生命顯現出更大的謙卑與感激。其中東港水產職校獲獎學生陳靜怡,即當場宣佈將半數獎金捐給震災災民,她說:「我不知道做該做的事,竟然會有掌聲與肯定,對我而言,只要每天吃的飽,能天天上學,就已是最大的幸福。」

「明理模範青年獎」係由明理文教基金會於今年創設,獎勵對象以高中職學生為主。事實上,基金會本身就是由僅具高職學歷的企業家施純明捐贈一千萬元成立,希望透過基金會,鼓勵更多高中職學生奮發向上。

經過兩階段評選,首屆明理獎於十二月十八日頒給竹林中學劉筱薇,陽明高中萬驊儀,苗栗高中謝璦羽,崇仁護校陳秀花,台南高工劉豫璉,東港水產職校陳靜怡等六位模範青年,每位學生獲得五萬元獎學金。

將一半獎金捐給震災災民的陳靜怡,就讀國小時因一場車禍失去母親,而父親營生又不順遂,意志受打擊,她身為長女,只得負起扶養兩位弟妹的責任,僅賴母親留下微薄的保險金和外公協助過日。儘管生活困苦,這位在頒獎典禮中略顯羞澀的大女孩卻指出:「擁有是福,珍惜擁有更是上等福氣,我每天都抱著愉快的心情上學,因為能上學就是天下間最美好的事,這也是過世母親最希望子女做到的事,我希望能代媽媽好好享受上學的樂趣。」

基於愛護弟妹,陳靜怡表示將另一半獎金買翻譯機給妹妹,「妹妹因無法面對家庭不幸而叛逆,我好不容易把她拉回正途,幫助她重回學校唸書,若這些錢能完成妹妹渴望已久的心願,就是我最大的滿足。」

目前在醫院實習的準護士陳秀花,臉上不曾消失笑容,幾乎讓人忘卻她與患有精神疾病母親相依為命的處境。兩母女的家庭支出與就學經費全來自社會救助與慈濟團體的救濟。秀花指出:「無論是以前必須承受家庭困境,或是目前天天面對病痛的呻吟,除了以微笑去面對這些挑戰,我想不出還能怎樣自處。其實社會上比我辛苦的,大有人在,很幸運地,我還有媽媽、老師、同學和社會人士的幫忙,這些溫暖就令我喜悅!我也希望能把這些溫暖傳送出去,把微笑帶給更多人!」

明理獎評審委員召集人,中華民國證卷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李義燦指出,在政治犯罪與社會新聞充斥的今天,見到年輕學生對生活困境能如此坦然面對,並以更堅毅態度回應,多麼令人感動!社會仍有希望,大愛社會仍值得期待!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快樂工廠

快樂工廠

撰文:林幸惠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如果有一個工場,能讓人把愁苦的困境打造成快樂的城堡,那該有多好!年輕時,常幻想這世上有沒有一個工場,可以不停地製造快樂?有沒有一種企業,可以行銷快樂?每當這樣喃喃思索時,大嬸婆就會吭一聲,打斷我的遐思:「那是神話的夢境──命不好的人,妳叫他怎麼去快樂呀?三餐都不繼的人,也買不起快樂的。這一行注定滯銷,工場肯定倒閉!」

有次,到美國參加同學會,我真的在一位同學身上發現了這樣的「神話」。聽說她失婚、失業又負債,為了不想得到同情、不願陷在羨慕別人的情境中,多年來她從不出席同學會。今年,她居然出現了,而且神釆奕奕。同學們耳語著:「一定是她的環境改善了!」

當她主動過來和我握手招呼時,我忍不住問起她的近況,她笑得很燦爛地說:「你們一定以為我的命運轉好了,其實我一樣未再婚,也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但是,我去上了一個成長課程後,思考模式改變了,尤其在我每天認真地執行每一條備忘錄之後,事情也愈來愈順利了。因為思想轉、心喜悅,環境也就轉變了。」

她的話讓我從記憶底層湧現出夢想中的「快樂工場」景象。我趕緊問她:「可否透露一下上課內容?」她神祕地一笑:「這可是花學費學來的哦!不過,為了日行一善,可以讓妳過目。」

她的小筆記本上,工整地寫了十項「快樂備忘錄」:

1.看見人要微笑打招呼,熟識者要擁抱對方

2.關懷、問候對方

3.每天感謝周遭的人事物

4.轉化負面情緒為積極思考

5.不看負面的資訊媒體

6.察覺所發生事件的正面意義

7.吃清淡食物

8.每天做一件好事

9.每天告訴自己是最棒最好的

10.參加一個有益身心的團體

她很熱心地解釋每一條定義,其中有「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好熟的名辭,這可是──慈濟的「四神湯」與「微笑面霜」?頓時,我覺得天地雖大,卻複製著同樣的程式。我重新解構了幻想中的「快樂工場」,對她說:「妳可以不必花錢去學這些課程的,妳瞧,我是『慈濟工場』免費打造出來的,雖然還不算頂好,但已經很滿意了。」

我也打算回家告訴大嬸婆,原來我生活在工場裡已經好幾年,而且,這座工場已經營快樂三十多年了,沒倒閉,也沒滯銷過!

‧‧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你忍耐,他受損

你忍耐,他受損



有一位影劇界的朋友告訴我一個生活小插曲:某次錄影她打電話叫了無線電計程車回家,下車時計費表上顯示的是一百八十元,她拿出兩百元給司機,司機默默的收了。以台北市的計費標準,表上加十五元等於車費,她稍微等了一下,以為司機會找五元給她,但司機一點動靜也沒有,她想,算了,才五元嘛,就拉開車門下車了。關上車門的那一剎那,她才恍然想起自己是叫無線電車的,按規矩需再加叫車費十元,是她還欠司機五元才對。於是她又敲敲前車窗,趕緊把五元再遞給司機。司機冷冷的搖下前車窗來,說:「哼,虧妳想到了,不然我還以為,連妳這樣一個名人,也想貪我五塊錢的小便宜!」

雖然誤會是化解了,但我這個朋友心裡老大不舒服,她說:「他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我少給了他五元呢?」

在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五元,在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是不是有些時候,我們像那個司機一樣,無聲的在忍耐著某個人的作為,而事實上,我們的沈默反而誤解那個無辜的人,讓他根本不知道哪裡得罪了你?你心裡因為這樣不舒服,他的名譽也因而受損。為什麼你不說出口呢?

很多類似這種「五塊錢」的問題影響了我們的朋友情誼、愛情品質、人際關係,甚至家人的情感。

婆婆嫌媳婦洗的碗不乾淨,怕變成壞婆婆,隱忍不說,自行把媳婦洗過的碗再洗一遍。媳婦當然老大不高興。覺得媳婦的菜不順口,硬把每餐攬來自己弄,背地裡又感到自己好委屈。

辦公室亦然,你雖然喜歡助人,但因別人搞不清楚你「助人」的尺度為何,常做出你認為過份的要求,你默默做了,卻咬牙切齒在心裡,在別的同事面前對他表示不屑,也是常有的辦公室情事。

忍,不一定都是美德。除非你忍了就忘了,但有幾人能夠呢?我們想認虧了事,不願表達自己的看法,但在無意間,我們卻以成見傷害了彼此的關係,或無辜者的名譽。古人說「不知者無罪」,如果對方並不知道他哪裡得罪你,你的忍耐,只會造成他受損而已。忍耐人的時候,臉色通常很難好看,如果你忍耐的對象是自己很親密的人,他的情緒和你們的關係,一定受損得更厲害!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伸手摘星



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固然是一種遺憾。但人生最大的遺憾,其實是盲目地追求,到最後還是無法如願以償。

智雄是一位三十出頭的業務員,工作六年之後才想要轉職。因為已婚,而且育有一子,所以他不敢冒然辭職。以騎驢找馬的方式,應試過幾個不同的工作,都不順利。於是,他決定培養第二專長,參加一次科技方面的實務研討會,又覺得學習到的技術十分有限,並不足以幫助他轉職成功。接著,他又想要參加公家機關考試,當公務員,也想要自行創業……徘徊在人生事業的十字路口。

這很可能是在職場上不得意的人所遭遇到的典型問題之一。而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到底應該做什麼決定,因為他根本還不到做決定的時候。最急迫待解決的問題其實是自己喜歡什麼性質的工作、想要獲得哪一方面的成就?或者,心甘情願地接受只要生活穩定不求功名利祿的事實,停止對工作不滿的抱怨。

美國作家梭羅說:「我們的生命都在芝麻綠豆般小事中虛度,毫無算計,也沒有值得努力的目標,一生就這樣匆匆過去,因此,國家也受到損害!」書評家亨利甘拜也有感而發地附和:「壞就壞在他們從不停下來檢討一下,究竟那個目標是不是值得,更可憐的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研究自己的性向,了解自己的特質,總比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就決定新的發展方向更要緊。先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這永遠是最重要的事。該怎麼做決定?如何做才能成功?反而是次要的事情。和前者比較起來,甚至還可以說是旁枝末節的小事呢!

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當進行到要決定新方向的時候,不要因為害怕自己能力或經驗不足夠,就不敢「癡心妄想」;只要你弄清方向、下定決心,加倍努力學習,用心培養專長,就可以彌補現實和夢想中間的差距。

根據我的觀察,成功的人都是在很早的時候就發覺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然後全力以赴。全球首富比爾‧蓋茲在少年時就發覺自己在撰寫程式方面的興趣,投入畢生的心血,終於出頭天!

成功路上多貴人;但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先出發,埋怨現狀永遠比提出建議簡單;破壞現況永遠比建設未來容易。但是,問題永遠不會解決;不滿也永遠不會改善。

我認識一位男性友人,從事自由工作,最令他煩惱的不是工作的本身,而是他的一頭烏黑黑的秀髮。剪短的時候,他覺得留長髮好看。好不容易,頭髮留到肩上,他覺得怪怪的,又去燙成捲髮。過不了幾天,他又覺得還是剪短比較像個男人的樣子。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親眼看到的情況是隨著他的心意搖搖擺擺,他的頭髮也跟著長長短短,反反覆覆了好幾次。兩年過後,我忍不住問他:「老兄,你到底喜歡長髮還是短髮?」

他聳聳肩,說:「唉!不知道!我還在摸索吧!」

人生,很多時候說「不知道!」可以代表謙虛;但是,對自己身上的事推說「不知道!」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不負責任;二是缺乏自信。

頭髮愛留多長,是自己的事。工作該怎麼換,也要靠自己決定。這些和別人都沒有關係;不過,若是能早點拿定主意,弄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別人才能給予適當的配合或協助,自己也比較容易成功!

目標若不清楚;不論再努力也一樣是徒勞無功,要成功,一定得很努力;但是,很努力,卻不一定會成功。其中很重要的關鍵之一是:仔細想想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否則,很難成功!就算勉強成功,也不會快樂。

英國作家約翰海伍德說:「有好的開端,才有好的結局!」中國也有一句古語:「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謂「好的開始」,應該是指有目標的前進。想摘星的人,一定要看準自己要的是哪顆星。不然,就算你願意冒著生命的危險爬天梯,到了雲端才發現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這顆星,居然不是你所想要的,豈不是前功盡棄。

下了天梯,重新找一座梯子再爬一遍,應該也還有機會成功摘星,怕就怕上上下下幾次,老是摘錯星,蹉跎歲月,欲回頭已是百年身。

努力之前,先弄清楚方向,遠比一開始就埋頭苦幹,要來得有效率。當然,你可以安慰自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沒有多多嚐試,怎磨會弄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這句話,真的沒有錯。有些興趣或專長,的確是要自己試試看、摸索一陣子。不過,最好還是趁年輕就多多找機會嚐試,而且不要花太多時間,趕快確定自己要的是究竟什麼,比較容易追求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七種損友

七種損友



「交友不慎」是很多人共同的感慨!交友如何「慎」呢?就是防範某些害人不淺的損友。面對以下七大類,請記得要說「不」!。

1.精明計較不高明

有的人處處計較,你晚到兩分鐘,他算時間罵人。大夥吃東西,他多付一分錢就嘀咕。分攤工作,他多做一點也抱怨。事做完了,要排上名字,他堅持要排第一。如此作風夠精明,但不高明,也不聰明,只能說他很會鑽,不過是插針鑽隙、小頭銳面之輩。處處算計,結果吃虧。

高明是大智慧,只是要把聰明用在刀口上,在關鍵時刻聰明即可。

2.呷緊弄破碗

如果一個朋友像猴子,又急又會跳,做事常催著你,你會高興嗎?欲速則不達,快久了就出問題。

朋友之誼是慢慢發展的,不是「速食品」,很快可以吃到,但味道都一樣,朋友一步步了解,愈來愈熟悉。要在很短時間就很熟、很親,只怕會「呷緊弄破碗」,反而壞事。

3.只知短線操作,有事才相求

「放長線才能釣大魚」是天經地義的事,短線操作是投機而非投資。偏偏有些朋友只知短線來往,而且他一定要賺,絕不賠,不賠錢、不賠時間、不賠力氣。只有他找你,而且有事才相求。若是你找他,他就擺臉色、擺架子,讓人難受。台灣有句俚語:「吃人一口,報人一斗」,這句話反映出利害關係的因果報償原則,吃了別人的就應該回報。但是,若絕不讓人吃一口,卻要別人回一斗,豈不是緣木求魚?還有朋友要你放長線而他釣大魚,充分利用你的資源後裝出無辜的樣子,就更令人感冒了。

4.專扯後腿

希臘神話中有個神,他處處強健,唯獨腳跟脆弱,只要腳跟受傷,就動彈不得,其他部位再強壯也沒用。你如果交到的朋友是專門傷害你腳跟、專挑你缺點來刺、專扯你後腿,害得你什麼事都做不好的,勸你趕緊與他疏遠。

「中國人是一般散沙」,聽起來刺耳,卻是實情。清末民初,中國人每回要對抗外患時都碰到自己人幫著外人來整自己的慘事。交到「聯合外人欺負自己人」的朋友最痛心,自己也得當心絕不做這種「挾外人自重」的「小買辦」。

5.屢過不改、積習難改

剁了手指頭發誓從此不賭的傢伙,通常是沒過兩天又進賭場,抓起骰子大聲喊:「西巴拉!」賭是種習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些壞習慣更是沾上了就很難脫身。即使他口口聲聲說要改,問題是環境有太多使其墮落的因子,而他又缺乏從錯誤走出來的決心。

6.只想白吃午餐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享受了別人的午餐,往往就要付出代價,有些代價十分昂貴,要花好久的時間、好大的力氣還是無法付清。尤其是和厲害的人、不正當的人打交道,更得加倍小心,時時提防。在學校遇到小麻煩,若要找大麻煩的人出面處理,就絕不是便宜的午餐可以擺得平。

7.睜眼說瞎話,昧於事實

再好的朋友、再深的友誼也不能不基於事實來說話,朋友間閒聊難免會吹牛打屁,但不顧真相亂講一通,就很難讓人接受。有些話像「白色謊言」,譬如對方明明沒有這麼美,衷心說得美一些,這不是壞事,算是「讚美」的一種。如果一點都不美,故意要說得多美,甚至想出阿諛諂媚的詞,把對方捧上了天,就沒必要了。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價值



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的優點。像是某人很漂亮啦,工作能力很強啦,人緣很好啦,但我們很少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及自己的價值。這也許是一種傳統教育下過度謙虛的表現,因為要嚴以律己,所以對自己的要求與批評就很多,期望也就過高,常常造成否定自己的心態;認為自己很多地方都不夠好,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自卑感,失去了自信心,認為自己的存在沒什麼價值,因而活得非常消沉,甚至厭世。

有鑒於此,美國的布里居絲(Helice Bridges)女士,發起了一個叫做藍色緞帶的運動,希望能在西元二千年的時候,每一個美國人都能拿到一條她設計的藍色緞帶,上面寫著「 Who I Am Makes A Difference」,也就是我可以為這個世界創造一些價值的意思。她處處散發這樣的緞帶,鼓勵大家把緞帶送給家人和朋友,謝謝這些在我們四周的人。她也四處演講,強調每個人的價值。結果因為這些緞帶的傳送,引發了許多感人的故事,也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

其中有一個故事十分發人深省:有一次這位女士給了一個朋友三條緞帶,希望他能送給別人。這位朋友送了一條給他不苟言笑、事事挑剔的上司,他覺得由於他的嚴厲使他多學到許多東西,另外他還多給了一條緞帶,希望他的上司能拿去送給另外一個影響他生命的人。

他的上司非常的訝異,因為所有的員工一向對他是敬而遠之。他知道自己的人緣很差,沒想到還有人會感念他嚴苛的態度,把它當做是正面的影響,而向他致謝,這使他的心頓時柔軟起來。

這個上司一個下午都若有所思的坐在辦公室裡,而後他提早下班回家,把那條緞帶給了他正值青少年期的兒子。他們父子關係一向不好,平時他忙著公務,不太顧家,對兒子也只有責備,很少讚賞。那天他懷著一顆歉疚的心,把緞帶給了兒子,同時為自己一向的態度道歉,他告訴兒子,其實他的存在帶給他這個父親無限的喜悅與驕傲,儘管他從未稱讚他,也少有時間與他相處,但是他是十分愛他的,也以他為榮。

當他說完了這些話,兒子竟然號啕大哭。他對父親說:他以為他父親一點也不在乎他,他覺得人生一點價值都沒有,他不喜歡自己,恨自己不能討父親的歡心,正準備以自殺來結束痛苦的一生,沒想到他父親的一番言語,打開了心結,也救了他一條性命。這位父親嚇得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差點失去了獨生的兒子而不自知。從此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調整了生活的重心,也重建了親子關係,加強了兒子對自己的信心。就這樣,整個家庭因為一條小小的緞帶而徹底改觀。

藍色的緞帶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因為它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看到自己的價值。提醒我們要接受自己、關愛自己。我們是可以創造奇蹟、創造不同的人,不論我們是誰,都有這樣的能力。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看到這世界的美好、光明的一面,也才能生活得愉快,真正的去愛,去創造生命。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不再曠廢生命

不再曠廢生命



如果把生命的每一天,每一次呼吸,都看待為正在雕琢的藝術品,那將是怎樣的生命形態?把自己想成一件未完成的藝術,每一天裡的每一秒鐘,一件偉大的藝術創作隨著一次次的吐納而逐漸成形。」

--西方藝術家克倫姆(Thomas Crum)



為什麼要活在當下?簡單的說,如果我們能夠去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真正的滿足就在當下。而不是渺茫不可知的未來。

假使生命的意義只在為未來做準備,那麼我們只會在等待中逐漸衰老。面對生命的無常,未來渺不可測,什麼都寄託於未來,等美好的未來來到面前時
,反而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去享受。

然而,我們看到很多人,該做的事,該度的假,該和家人共遊的承諾,一再跳票:等連假再說,等升遷再說,等發財再說,等退休再說,等心情好的時候再說。再說再說。好不容易盼到了,腦子卻一片空白,匆匆來,匆匆去,又一次失落與懊悔。

想做﹑該做的事這麼多,何不趁現在?禪宗講修行,就是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就這麼簡單?是,做好當下要做的事,體會當下的感覺,用心去活,這就對了。在英文裡, present 有兩個意思,一是禮物,一是現在。現在,就是上天賜與的禮物。與所親愛的人共處,尤其如此。

作家李黎在幾天前的人間副刊寫了一篇<恨晚>,說道:「在我們的一生之中,或多或少總會面對一種遺憾﹔有一些人,會讓我們感嘆遇到得太晚了﹔不是對方錯過了自己生命中的純真年代,就是我們未及時趕上對方精采飛揚的某一段人生...。不僅對人如此,有時面對一個地方﹑甚至一本好書,也會興起一份未能及早相識的惋惜之感。」遺憾在所難免,然而事實如此,又當如何?李黎末了說得好:「遇上了,就不晚了。」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失去親人,失去伴侶,我們才開始懷念他﹔大病住院,才發現健康的可貴﹔我們常在懊惱中度日,然後立誓,從今以後要如何云云,事後卻往往忘了自我的承諾,直到下一次的後悔。

我很喜歡西方一句話:「 要活得像明日就要死去一樣。」不是要消極度日,不是要盡情享受,不是要短視近利,不是麻木苟活。相反的,是把握當前的一刻,不要拖延。

每一次的天災人禍,每一次的生離死別,往者已矣,生者痛不欲生,有的不甘不捨,有的怨嘆命運,但更多的是,悔恨對方存活時,未能好好相處,留下無比遺憾。集集大地震帶給台灣巨大的傷痛,如果說有什麼正面意義的話,除了「居安思危」的教訓之外,就數對「活在當下」這句話的體悟。只不過事過境遷,還有幾人能記取教訓,好好把握當下,珍惜現有,不再曠廢生命,不再怨天尤人,不再和友朋親人嫌隙齟齬?我只能期許自己,並祝福大家。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from inter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