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與表達能力是換東家時最容易受到審核的重點
筆者至今受到好友的請託並協助他們成功轉職的案例已不計其數。
在此列舉其中一例來加以介紹。我曾試過讓當時正處在二十歲後半的A君從原本就職的出版社轉入某大型出版社。事實上我是以走後門的方式向該出版社的上層商 量,希望能讓A君成為內定的合格者。該次徵選首先會以文件審核來從幾百位應徵者中篩選出一百人,接著再經由筆試與面試(人事負責人、編輯等經營高層為主試 官)決定最後的合格者。A君雖然在筆試時敬陪末座,但仍然進入面試階段,爾後的面試也是一片慘綠,但主考官們仍決定讓他合格。結果最後按照正常程序進入公 司的僅有一人,而A君雖是內定的合格者,但他後來卻主動放棄。
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擔心在考選如此嚴苛的公司底下無法長期生存而萌生退意,雖然事前他主動四處探聽門路,但最後卻因無法承受壓力而放棄,實在可惜。
後來又有一位B君託我協助他進入這間出版社,他以差強人意的成績通過筆試,在面試時亦表現得頗為鎮定順暢,最後也順利合格。編輯在事後還向筆者表示「謝謝你為我們介紹這麼優秀的人才」。而B君至今仍在該出版社十分活躍。兩人明明都擁有相同的條件,際遇卻大不相同。
其實所謂的轉職並不只是光靠考試結果來決定成敗,考試不過是挑選人才的一種形式。也就是說,轉職其實是必須累積相當實務經驗後才可能完成的動作。比起事前 的評價或考試結果來說,企業方面更重視的是應徵者至今所累積的經驗多寡。A君確實也有相當的職歷,即使他的表達能力尚嫌稚嫩,但是筆者看出他有潛力,因此 力薦他。然而他卻因缺乏自信而打退堂鼓,令我相當惋惜。
即使尚未有轉職的意願,也要隨時準備好履歷書
即使有許多實務經驗,也不一定代表就能在應徵時完整地讓對方認同。此時就需要將自己過去經歷彙整成文的「履歷書」輔助。而主試官透過履歷書,也可得知應徵者過去曾在什麼位置上從事何種工作、實際成績如何等資訊。再藉由面試時實際詢問應答便可確知應徵者究竟擁有多少本事。
而僅提供履歷書供主試官參考的人,以及在事前已充分演練過各種問題的應對方式的人之間往往會出現明顯的差異。特別是如果無法從至今的職場經歷中找出數個成 功實績並加以鋪陳,就無法表現出自己為「公司需要的人才」的身價。這就如同前述的A君與B君的差異。更要注意的是,無論履歷表寫得多麼洋洋灑灑,當主試官 從各種角度提問時,最重要的還是得體而有智慧的臨場應答能力,能夠表現出與長篇大論的履歷書相符的水準,才能真正綻放如同純金般的光輝。
筆者基於曾經實際擔任過主試官所獲得的經驗,而提供上述建議供各位參考。
不論最後決定轉職與否,都要具備能夠整理出一張簡明扼要的履歷書的能力,才能在必要時就能立刻將從邁入社會的第一年開始所累積的經驗毫無遺漏地提出。藉由 這樣的方法,你便會重新體認到「這樣下去不行」的危機感而更加努力,或是再次確認「必須趁現在轉職才行」的決心。接著可將自己當成面試官,看著手上的履歷 書試著對自己提問。如此便能夠仔細過濾自己過去曾經歷的成功與失敗、專精與不擅長的領域為何,以及找出自己身為業務員所具備的優點與缺點並加以改進。
「光憑這樣是無法在這間公司生存的。」
「我還沒辦法自稱為專業人士,必須先累積更多經驗才行……」
如果發現自己目前的能力仍嫌不足也不需沮喪,而應該將此視為進步的契機,並且明確地訂出目標,如此一來必能夠為了達成目標而努力。只要瞭解自己不足的能力或技術為何並持續努力磨練,你的市場價值在不久的將來必會大幅提昇。
鏢局的精神寄託
但事實是,達摩他老人家並不會武術技藝。少林武術的真正興盛是在達摩以後的隋唐。那個時候,少林寺裡武術高手極多,並且,有許多人學會武術後沒飯吃只好出 家。在少林寺,他們便將自己的武術傳授給別人,僧人們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並偶爾光著頭到山下四處「替天行道」一回,從而使少林武術聲名遠播。
鏢局之所以用達摩作為自己的祖師爺,無非是緣自少林武術影響的文化依託現象,用這種依托增強行內凝聚力、自豪感和行規等習慣法的約束力,同時亦為提高鏢行社會地位和聲望的必要手段。
試想一下,一個團隊都是少林中人或者是受過少林影響的人,並且,他們有自己的道義規則,他們從心裡接受這種規則。這樣一個團隊在社會上又是多麼的與眾不同啊!
鏢局行業所承繼的武林的武俠傳統,不僅僅規範著鏢行的行業精神、行業秩序,同時亦因一些鏢師的俠勇行為而為鏢行以及武林增添了光彩。
仔細一想,鏢局傳在外並施在內的這種俠義精神很可能就是少林達摩的功勞。就如黑社會拜關公一樣,關公從來沒有混過黑社會,但因為其講義氣,死後又被不知是 誰追封其為「武聖人」,所以,就有了俠義精神。鏢局拜達摩和黑社會拜關公,其心理是一樣的,無非是讓自己團隊的凝聚力加深而已。
當家人搬出了這樣一個祖師爺,並告誡大家,我們既然都在這個鏢局裡,那就說明我們只有一個祖師爺。希望大家同心協力,不要讓祖師爺看不起。
這話說過無數遍後,就成了:我們只有一個祖師,希望大家同心協力,不要讓咱爺爺看不起。
有時候,忽然覺得,舊時無論是民變還是暴動,總之,先要有一個團隊,但在有這個團隊之前,幾個發起者肯定會煞有介事地拜一個並不存在的神。這個神有時候是××老母,有時候直接就是某某佛,還有時候把國外的神仙搬來。
大凡天下人做事都有一種精神依靠,鏢局做事如此,現代企業經營更是如此。事實上,一種精神上的依靠對於一個現代企業來講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但這種精神依靠在現代企業裡已經換成了另一個樣子。領導人會對員工說:「你們好好做吧,將來你們一定能跟我一樣,有房子有車。」
把這句話放到舊時,便可以這樣翻譯:好好跟著祖師做,咱們的爺爺肯定會讓我們過上好日子的。很可能這句話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有祖師罩著咱們,我們放心地好好幹,咱爺爺是天下第一。
如果這層意思是正確的,那麼,這個靠山要比政府官員更能罩得住人心。
這樣說來,所謂拜一位並不存在的「人」,無非是想用一個精神上的領袖來讓員工們為自己服務。太過於虛幻的東西往往就是能引起別人興趣的東西,但這個虛幻的 東西必須要是展現某種精神的,鏢局的「達摩」便是少林武術俠義精神的展現。當家人這樣做,只不過是想讓自己的團隊成員「死心塌地」地團結在自己和祖師爺周 圍,一起奮鬥向前而已。
現在看來,這些似乎都是迷信。舊時,普天之下有適合迷信生長的土壤。倘若現在,企業老板說咱們的祖師奶是何仙姑,那麼肯定會讓員工四處逃散,以為你是個瘋子。
但迷信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卻是精神上的依靠,一種對自己並不自信的虛幻的寄託。這種寄託不能將其簡單地定義為迷信或者是科學,只要大家心中都能奉著一個「神」,都心甘情願地奉著這個「神」,而使團隊向前發展,是迷信還是科學又有什麼區別呢?!
易中天說:「在民間形象中,屠宰業奉張飛為祖師爺,編織業奉劉備為祖師爺,強盜奉宋江為祖師爺,小偷奉時遷為祖師爺。」可見,每一行業都有自己信奉的一個「神」,這些人「神」信奉這些並非是真的相信他們的存在。
殺豬的屠夫在殺豬的時候口中念念有詞「張飛張飛」,豬就自己自殺了,這是不可能的;殺人放火時被官兵追趕,念了一句「宋江救命」,官兵就灰飛煙滅了,更是無稽之談。
信奉這些人,無非是將自己的團隊,或者是從事自己行當的人聚攏在一起,從心上聚攏在一處,力往一處使。另外,在上面講過,這些人在這個行業的影響力還是存在的,至少,他們有了從事本行業的「第一」這個頭銜。
所以,現在許多企業都尋找自己的祖師爺爺。但在許多年輕的創業者看來,自己就是自己的祖師爺。
中國戰國時的白圭,生意做得很大,也做得很成功,便被後世商人奉為該行業的祖師爺。白圭先生之所以把生意做得那麼好,可能是他意識到了做商人一定要有必備的素質,「智、勇、仁、強」這可視作對中華商人之精神的最早概括。
白圭所處的時代距今近二千五百年,也許是年頭太長了,或者是這位祖師爺並沒有提出商人應該以「誠信」為第一基本素質,所以,現時下某些商人變得很無恥起來。非但對社會公眾無恥,對自己的員工也不講誠信,那麼,即使供奉多久也是無用的。
鏢局祖師爺的供奉在外人看來無非是一種形式,但在鏢局當家人看來卻是實實在在的精神上的大力支持與恭敬。這種精神就是當家人精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