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安達魯西亞﹝一﹞迷人白色山城

安達魯西亞孕育的不僅是農產,它也是數種西班牙文化的根源地。



位居西班牙南部的安達魯西亞,南濱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南端則與北非摩洛哥對望。長久以來,溫煦的氣候與充足的陽光,為此片土地孕育了豐富的物產,廣闊平原與連綿丘陵間,分布著成片的橄欖、葡萄、柑橘等作物,也構成了迷人的鄉村風景。



鬥牛(Corrida)這項冒險的藝術,其發展就與安達魯西亞緊密相關。鬥牛在西班牙的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伊比利人首次抵達西班牙,但一直以來都僅止 於貴族間的比賽表演,然而18世紀時波旁家族反對鬥牛,使鬥牛從貴族轉變成平民的活動。到了18世紀後,隆達派與塞維亞派的鬥牛士相互較勁,也因此奠定西 班牙鬥牛的規則與服裝的規範,直到今日,塞維亞與隆達的鬥牛場,都是遊客必訪之地。



佛朗明哥源自吉普賽人於15世紀時定居在安達魯西亞後,一代流傳一代的傳統藝術。吉普賽人穿越印度、北非和歐洲一路流浪到西班牙,吉普賽人利用他們獨特的 嗓音,創造出一股帶有哀愁的民謠。19世紀初期,西班牙受到拿破崙戰爭的影響,費南度七世的專制主義和經濟問題促使住在郊區的窮民蜂擁到都市尋求發展,就 在此時,佛朗明哥開始在安達魯西亞城市的酒館(Tablaos)展露曙光,尤其是在塞維亞的吉普賽區。一直到19世紀末期,佛朗明哥的表演場所從酒吧轉移 到劇院,將憂鬱、熱情與悲情的新演出方式帶給劇院的觀眾,並且也慢慢的被觀眾所接受。



行經安達魯西亞,無論鄉間、海濱或山巔,村落城鎮裡的民舍房宅,一律是白色牆面土黃屋瓦,隨著所在位置的地形而建,每個小鎮有各自的美麗姿態,星羅棋布在 安達魯西亞,成為其獨特風情。白色小鎮之名,源自摩爾時期。摩爾人以灰泥塗抹房屋外牆,這樣的建築習慣沿襲至今,西文稱其為Pueblos Blancos,意指「白色小鎮」。位居斜坡、窄街、白牆,以及種滿鮮豔花卉的陽台,是白色小鎮的典型樣式,而異族文化的進出更替,不僅對民居建築及生活 習慣造成影響,所遺留下來的回教清真寺、羅馬城堡、教堂等建築,不僅是小鎮,更是安達魯西亞發展歷史的見證。



安達魯西亞的白色小鎮,無論是展露文藝復興建築風情的歐蘇納(Osuna)、保有各時期建築藝術的奧維拉(Olvera)、擁有橫斷崖壁城牆的隆達 (Ronda)、有驢子拉車的觀光勝地米哈斯(Mijas)、殘留巨石遺址的安特蓋拉(Antequera),或者是仍保留傳統穴居的瓜地斯 (Guadix),都有其獨特的城鎮魅力與特殊的地勢景觀,也是安達魯西亞相當值得探訪的小鎮。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二﹞入口城市塞維亞

來到西班牙沒拜訪安達魯西亞省,可說是沒到過西班牙;來到安達魯西亞省錯失塞維 亞,便沒有資格說到過安達魯西亞省。遊客乘坐馬車漫遊在石板路上,在戶外的咖啡、酒吧座位邊聊天邊品嘗tapas下酒菜,迷失在王宮內的中庭,街頭藝人使 出渾身解數地在廣場上賣藝都是塞維亞的街頭常景,熱情與充滿陽光的氣氛,造就出塞維亞迷人的色彩。



而在這些歡樂的背後,卻是有個精采的歷史背景。塞維亞是由伊比利人建造的,後來被凱撒大帝掠奪成為羅馬帝國下的土地,後來又在西元712年被摩爾人攻掠, 並改名為Ishbiliya,逐漸成為摩爾王朝的首都,一直到西元1248年她才被費南度三世(Fernando III)收回,回歸到天主教徒的領域。也由於長時間受到回教的藝術洗禮,現今遺留下來許多難得的摩得哈爾式建築,成為西班牙文藝復興的重要城市。今日的塞 維亞可說扮演著捍衛安達魯西亞文化的角色,從佛朗明歌舞、供應下酒菜的小酒館(tapas)、鬥牛、春會到聖週活動,都讓造訪過此地的遊客回味無窮!



塞維亞的鬥牛場被視為西班牙鬥牛界中最重要的鬥牛場之一,建於18世紀的鬥牛場外觀是鮮豔的白色和黃色,一旁還設有鬥牛博物館,裡面收藏有豐富的鬥牛器 具、著名的鬥牛士所留下的華麗服裝和曾在場上將鬥牛士刺死的牛頭標本。塞維亞的鬥牛季於每年的春會開始,鬥牛場並不開放給遊客參觀,所以遊客僅可購票進入 博物館,好好了解一下鬥牛的歷史與方式。



城裡的王宮與格拉那達的阿爾汗布拉宮並列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回教宮殿,此處原本僅是一座防禦性的城堡,雖然最早建於西元913年,但之後的每個世紀裡都被 陸續擴增後修建。目前所看到的宮殿是西元1364年時佩德羅一世(Pedro I)下令修建的成果,期間來自格拉那達和托雷多的工匠在此建造了具摩得哈爾風格的佩德羅宮殿(Palacioi Pedro I)。之後的天主教君王伊莎貝爾和法南度也在此地設立了國事軍庭,以此當作收復格拉那達的基地。



除了摩得哈爾的宮殿外,這裡還有數個美麗的中庭與花園值得參觀。原為王宮朝政中心的仕女園(Patio de las Donchellas),一樓的多層式拱門與精緻的鑽石形狀灰泥壁雕,是格拉那達工匠的傑作,而壁緣上嵌以阿拉伯花紋的多彩瓷磚,十分精美。使節廳 (Salon de Embajadores)則是整座王宮裡最精緻的大廳,原本是摩得哈爾式宮殿的加冕廳,四周被8個長方形的臥室所包圍,其中有三面牆嵌有三重式哥多華風格 的馬蹄拱門,這些馬蹄拱門上方又被一個大型的拱形狀壁凹所包圍,雕飾華麗,而金黃色的木雕圓頂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彼拉多之屋是塞維亞最美麗的貴族宮殿,她是16世紀時塔理法(Tarifa)侯爵的府邸,現今Medinaceli公爵家族仍居於此地。這棟結合摩得哈爾 和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有著美麗的瓷磚、雕工精緻的天花板和植滿綠樹的中庭花園。舉例來說Patio Principal(馬車中庭)有摩得哈爾世的灰泥壁飾、16世紀遺留下的瓷磚、文藝復興式的水池和4尊羅馬雕塑像,而自一樓通到二樓的樓梯間的壁磚,是 整座宮殿中保存最完整的瓷磚藝術,值得停駐欣賞!



大教堂是塞維亞十分耀眼的建築物,也是遊客來塞維亞朝聖的主要地方。話說塞維亞於西元1248年落入天主教的手中後,到西元1401年前他們將原本的清真 寺當成教堂使用,後因教堂受損日漸嚴重,於是天主教組織決定於此重新修建一座更大的教堂,以彰顯天主教在西班牙的勢力,這座寬160公尺、長140公尺的 大教堂便自此誕生!它僅次於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為世界第三大教堂。教堂原是哥德式風格的建築,後因中央的圓頂坍塌後,其建風又改為 文藝復興風格。



大教堂裡以希拉達塔(La Giralda)為最重要的觀賞點。這座摩得哈爾的鐘塔雖然與大教堂的風格略有差異,但精緻的灰泥浮雕與設計,可說是塞維亞的一座美麗地標。它原是建於西 元1198年的回教鐘塔,在14世紀時天主教取回失土後將鐘塔的原頂改為教堂式的尖塔,到了西元1568年時頂部又被添加具文藝復興風格的裝飾。塔高約 98公尺,頂端有一手持君士坦丁棋子的女人雕像,可以自教堂內部登上鐘塔觀賞塞維亞的市景。



瑪麗亞露意莎公園在塞維亞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座於西元1893年時由瑪麗亞露意莎王妃將聖特爾摩宮部分的土地捐出而建的公園,現今除了是當地市民休憩的 場所外,並且還曾於此地舉辦過世界博覽會,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na)便是博覽會所遺留下的壯觀建築物,這個半圓形的廣場以貼滿西班牙歷史與地圖的彩色瓷磚椅聞名,廣場前有個小運河,河上還提供有划船的服務, 是個既豐富視覺又可令人放鬆心情的地方。



此外,偌大的公園裡還有其他兩個值得觀賞的博物館:民俗博物館(Museo de Artes y Costumbres Populares)和考古博物館(Museo Arqueologico),前者是個摩得哈爾混哥德和文藝復興風格的大型宮殿建築,後者則是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體,光是細細品味這精緻的藝術品就已經 是視覺享受了,至於要不要入內參觀或許已不重要!

從教堂和王宮以東的地區都算是聖十字猶太區,費南度三世下令來自托雷多的猶太人住在原為猶太區的此地。這裡算是較能體會古老的塞維亞回教風情的地區,因為交錯的巷弄與掛了鮮花的白壁屋舍,如果仔細探訪或許會發現具有回教風格的中庭。



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在Calle Susona的這條小街上,有個門上方嵌入一個畫有骷髏頭的瓷磚,這是諷刺一美麗的猶太女孩Susona愛上天主教徒騎士的古老傳說。傳說中因女孩的父親 計劃殺死數位宗教裁判官,其中也包含這位騎士,而女孩卻因愛情而警告她的愛人,因此造成一場女孩全家血腥屠殺事件,女孩在臨死前要求將她的頭蓋骨掛在她家 的門樑上,以示處罰她對父親的背叛。其實在這裡迷路便是種享受,因為傳統的tapas、紀念品店和具有特色的餐廳,都是隨時令人停留下來的原因之一。

旅遊資訊
塞維爾省立旅遊局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9:00、週六10:00~14:00
地址:Plaza de Triunfo,1
電話:954-501-001
網址: http://www.turismosevilla.org/
塞維亞市旅客服務中心(Centro de Informatcion de Sevilla)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9:00~19:00、週六10:00~14:00、15:00~19:00、週日10:00~14:00
地址:Avenida de la Constitucion 21B
電話:954-221-404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三﹞優雅小鎮歐蘇納

進入歐蘇納(Osuna),走在多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中,穿梭在潔淨、有著圓拱相連的街道巷弄間,行經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修道院遺留下的瑰麗大門,靜靜地矗立原地,就如同許多旅者所述,這是個相當優雅的小鎮。



進入鎮上,建議先往位在中央廣場(Mayar Palaza)的觀光局索取地圖及相關資料。歐蘇納觀光資料充足,除有英西對照的旅遊簡介,每個景點都有西、法、英三種語文的馬賽克手寫解說牌,很有當地 風情,也能讓各國旅客最快了解該建築的背景。從中央廣場出發,沿著Sevilla路再轉進Cristo路、San Pedror街,再從Carrera路轉回廣場,是鎮上最能一次將重點建築覽盡的路線,若細心留意,不難發現歐蘇納鎮上留有許多18世紀的修道院建築,門 面充滿了巴洛克式的精雕細琢,令人驚豔。



位居高處的大學教堂是歐蘇納最醒目的建築。這幢16世紀建造的教堂,有著典型的文藝復興建築樣式,前身是後方Former學院的教堂,由歐蘇納第四任公爵 下令建造。教堂外觀看來巍峨,像是一座守護城堡矗立山頭,雖然內部為天主教堂,但裡面收藏豐富的宗教藝術品,包括聖母像或耶穌塑像的聖壇、畫作,地下室還 有著小祈禱室,座椅上的雕刻也是精細華美,如同一座宗教博物館。



宗教博物館從外觀看起來是座不起眼的修道院,但順著中庭小徑進入院內,即是一個小而華美的禮拜堂,一旁是修女祈禱室。推開後門,典型的西班牙中庭明亮開 闊,中庭迴廊四周可見馬賽克瓷磚為底的手繪宗教圖畫,二樓則收藏了17~18世紀的宗教藝術品。這座修道院博物館即便開放時間,仍需按鈴或敲門,由修女開 門接待才可進入參觀。修女會以西班牙文導覽,離開時也會向遊客推薦院內修女們的自製點心,一盒4歐元。



走在San Pedro街上,很難不被瑪格斯行宮所吸引。這幢建築物建於1764~1765年間,由西班牙藝術家Juan Austinio Blanco所設計,現已成為一家4星級飯店。耀眼的白色外牆,繁複的巴洛克式大門,吸引許多遊客在此留影,而呈波浪線條的巴洛克式牆沿,更為這幢建築增 添不少浪漫氣息。



歐蘇納旅遊資訊

前往歐蘇納:從塞維亞每日都有Linesure巴士的直達班車,可向巴士站詢問時刻表。

入城路線:歐蘇納巴士站並非在市中心,沿著Capitan街再轉Arjona街步行至Mayar Palaza約10~15分鐘。

旅遊資訊:歐蘇納的旅遊諮詢中心就在市政府Town hall的旁邊,Mayar Palaza旁,可說是所有景點的中央位置,可提供該鎮主要尋訪路線和必訪景點推薦。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四﹞卡地斯山脈下的奧維拉

海拔643公尺的奧維拉位於卡地斯山脈(The Sierra of Cadiz)西北方,這個美麗的山城過往並不平靜,尤其當基督教勢力從塞維亞南移,原由摩爾人領地的奧維拉就曾多次被基督教軍隊佔領,統治主權被多次易主 後,終在1327年,由當時阿默哈德時期(Almohad)的國王Alfonso六世奪回,但好景不常,之後又經歷不同的南方王國管轄,直到15世紀初, 被賣給歐蘇納公爵(Duke of Osuna),並一直管轄到19世紀。



進入奧維拉前,就可從公路上望見矗立山巔的防禦城堡,以及保留回教建築樣式的大教堂,白色房屋沿山坡而建,隨著山勢呈現清楚的梯狀排列,當陽光撒在這白色城鎮,像是打翻珍珠寶盒般閃閃發亮。也因著這樣的美景,1983年被西班牙政府定為歷史藝術的重要保護區。



位於鎮上最高處的城堡,是12世紀末當時的統治者Nasrid王國所建。與一般四方城堡不同,這座堅固的防禦城堡範圍呈現不規則的三角形,而由於依著山巔 岩石建造,從山下看去,像是直接以岩石雕刻在山頂的堡壘。過去從城堡開始圍繞著舊市鎮的城牆,現已不見蹤跡,但城堡的中央堡壘與瞭望塔仍被完整保留。城堡 現開放參觀,需向觀光局購買門票後,由服務人員開啟鐵門,才能入內參觀。



與城堡並肩雄踞山頂的大教堂原為清真寺,18世紀改建成新古典建築風格的教堂,是由當時領主歐蘇納公爵下令建造,教堂的天花板以義大利進口大理石為建材,內部樑柱沒有太多的雕刻裝飾,擺放四周的聖壇樣式簡單,沒有過多的宗教畫作及藝術品展示。



城堡博物館原為一座穀倉,為歐蘇納公爵家族所擁有,爾後其繼承者放棄所有權,由奧維拉市政廳改建為博物館,1999年開幕。館內陳列了奧維拉過往歷史,以 及舊街道照片,並展示安達魯西亞各山城的邊防城堡圖片,以實際的城牆模型和城堡構造拉線圖,簡單解釋當時城堡構造及其功能性;另一邊也以實物模型和幻燈圖 片來介紹過去人們在山城的日常生活。所有文字解說皆為西班牙文,無英文解說。

若將博物館舊照片展示區裡,1932年鎮上主要街道Calzada路的景致圖與現今的奧維拉對照,除了街上的異國遊客,白色屋宅、階梯巷弄依舊,彷彿世紀 如何劇烈變遷,小鎮風情也不曾走味。 此外,奧維拉是安達魯西亞優質橄欖油的產地之一,城堡後方往下望,就可見遍佈山坡的橄欖林。若想帶一瓶當地的純質橄欖油(aceite de oliva virgen),也可在旅遊諮詢中心購買。



奧維拉旅遊資訊

交通:前往奧維拉可從塞維亞(Sevilla)搭至馬拉迦(Malaga),再轉直達巴士Los amarillos S.L前往,從Malaga搭往Olvera。長途巴士站位在Estacion路與Bellavista路的交叉口,沿著Sepuveda路,經 Concordia廣場,沿著Calvario路往上坡走至觀光局。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五﹞古老山城隆達

隆達這個美麗的山城,坐落在740公尺高的山岬上,她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城鎮之一。 在歷史上,隆達曾被無數的敵人妄想與征服過,首先是羅馬人視她為重要的貿易中心,然後是阿拉伯人將此地封為具有王室的地位;西元1485年費南度 (Fernando el Catolico)在20天中英勇地將摩爾人逐出,最後在西元1808年時拿破崙率軍抵達此地……。此外,隆達也是鬥牛士羅密歐(Pedro Romero)在西班牙史上首先制定鬥牛賽規則的地點。



整個隆達被太加斯溪河谷(Rio Guadalevin)分成新舊兩城,其舊城立足在山崖邊十分壯觀,跨過新橋即抵舊城。雖然大部分的景點都在舊城裡,但住宿與購物仍以新城為主。新橋的峽 谷風景是隆達最著名的風景點。溪流將此處切割出一道深100公尺的峽谷,如果你體力夠好還可以順著峽谷步行到溪谷看台(Cl Escolleras、Plaza Maria),仰望新橋橫跨峽谷的壯觀景象。



莎爾瓦提拉爵宮(Palacio del Marques de Salvatierra),是座具有隆達典型鐵鑄陽台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築。內部有巴洛克式的小禮拜堂、大餐廳、書房等古典房間,其收藏品十分具有價值,由於開放的時間比較短暫,建議你確定好時間後再前往。



隆達鬥牛場位於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na),它是西班牙最古老的鬥牛場,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而西班牙現今的鬥牛方式也是在這座鬥牛場誕生的。為了維護這座「古蹟」,僅有特殊的節日才會在此舉辦鬥牛賽,但遊客可購票入內參觀鬥牛博物館。



回教宮殿除了是14世紀時摩洛哥蘇丹之子Abomelic的住所外,也是回教格拉那達王國國王的宮殿,當天主教取得隆達後,費南度和伊莎貝爾也將這裡當成 自己的住所。宮殿外觀雖然是18世紀的裝飾,但內部則以摩爾式或摩得哈爾建築為主,從馬賽克瓷磚和馬蹄拱門可看出,而數個精緻的回教式庭園和中庭,也讓宮 殿更為迷人。



隆達旅遊資訊

旅客服務中心位在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na)上,提供完整的旅館名單、市區地圖等相關資訊。隆達在冬天比較寒冷,但夏天時又很炙熱,前往旅遊的時間最好排在3~6月和9~11月間。

前往隆達:搭乘火車,自塞維亞出發約一天6個班次,車程約2.5小時;從Algeciras出發一天7個班次,車程約1.5小時。若搭乘巴士可從馬貝拉(Marbella)出,車程為1.5小時,Jerez3小時,一天約有4個班次。

入城路線:不論是自火車站或是巴士站前往隆達市區,皆可以步行的方式抵達,步行到西班牙廣場約費時15分鐘左右。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六﹞山城巡禮米哈斯

小小的米哈斯是個非常受遊客歡迎的白色山城,由於交通便利,它觀光化的程度極高, 滿街的紀念品店對於喜愛購物的遊客來說是十分的便利。米哈斯的歷史可追溯到羅馬時期,當時摩爾人所建防禦使用的城牆,至今還能看到部分殘留。米哈斯座落在 425公尺高的山腳邊,站在懸崖上的瞭望台可欣賞到陽光海岸的景色。



儘管如此,這裡典型的白色房舍仍舊是最大的賣點,許多人到此來「朝聖」便是衝著這點而來。入城口有許多驢子拉車,是米哈斯的招牌,漫遊一圈米哈斯約20分 鐘左右,但價格不便宜。全鎮的面積不大,可入內參觀的景點也不多,你只要攜帶一瓶水、戴著遮陽的帽子,便可輕輕鬆鬆地暢遊米哈斯了。



米哈斯的一大特色是各式各樣的西班牙彩繪花盤,這些大大小小的彩盤大致以花朵為襯底,五顏六色十分美麗,其用途是裝飾牆壁;另外還有花瓶、瓷具、英文字母等。這些又以英文字母的瓷片最討人歡心,它可用來拼字成為門牌、個人名字等。



懸崖上的岩石上的聖母壇,是米哈斯聖人的小像,摩爾人征服米哈斯前被村民藏起來保護著,在西元1586年時被發現在牆內,她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元850年。現今洞穴內還留有一些銀製品的手和腿模型,是聲稱被聖跡治療好的村民所遺留下來的。



鬥牛博物館建於西元1900年,裡面藏有鬥牛士Antonio Jose Galan的個人收藏品,裡面還有一個迷你鬥牛場,是西班牙少數方形的鬥牛場,但因場地太小無法舉辦鬥牛賽,僅於每星期日安排馬術表演。



米哈斯在西元1487年被天主教勢力征服,大部分的摩爾人因此被驅逐,而這座教堂就是建在17世紀的摩爾人清真寺上。這裡大部分的教堂都是摩查拉比(Mozarabe)風格,摩查拉比是指在回教王國統治下的天主教徒,將伊斯蘭風格的建築藝術加在教堂。

米哈斯旅遊資訊

前往米哈斯:從Torremolinos、Fuengirola等城市皆有巴士前往米哈斯,交通十分便利。進入米哈斯,巴士站就在市政府的對面,同時也在米哈斯的入口處,不到3分鐘就進入到山城的市區,旅客服務中心位在市政府旁。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七﹞古蹟之城安特蓋拉

位居塞維亞、哥多華、格拉那達三城環抱地帶,安特蓋拉一向被視為安達魯西亞的中 心。優越的地利環境和天賜的平壤沃土,使安特蓋拉責無旁貸的成為安達魯西亞的糧倉,也無可避免的成為兵家必爭的要塞。豐沛的民族交流,進一步促使安特蓋拉 成為文化累聚之地,今日得以深厚的素養傲視群雄。



除了位於市郊的巨石遺址群,安特蓋拉鎮內擁有超過30座的精緻教堂、據高守望的城堡等,都在步行範圍內。從觀光局所在的San Sebastian廣場,可沿著坡道登上古意盎然的巨人門,城門旁有斜道可登上城門眺望白屋堆砌的市容,由此還可通達摩爾人建造的城堡,城堡下方的主聖母 教堂(Coll縵iale Royale de Santa Maria la Mayor)和卡爾默教堂(莩lise du Carmen),是兩座氣氛截然不同的聖母教堂,主聖母教堂展現哥德式與文藝復興式融合的風格,卡爾默教堂則表現巴洛克藝術的繁複美。



這座堅石累砌成的城堡,最初是羅馬人據守的要塞,13世紀時,由摩爾人接手整建。它優越的戰略特質,吸引回教徒和基督徒為它爭戰了幾近2個世紀,也製造出 一段兩方男女苦戀的悲劇故事,故事的結局以兩人跳崖殉情收場,證據是留在城郊的情人岩(La Pe狒 de los Enamorados)。接連不斷的攻城圍剿重創城堡,留存至今的城堡雖不完整,但堅實的城牆和塔樓,仍舊向世人宣告安特蓋拉不逝的光輝。



這批巨石遺址分為3大區,孟加巨石遺址(Dolmens de Menga)的歷史可遠溯至西元前2500年;維拉巨石遺址(Dolmens de Viera)可溯及西元前2000年,另一處羅曼拉巨石遺址(El Romeral Dolmen)約是在西元前1800年形成。3處史前遺址均以巨石架設石室,許多旅遊資料誤將石室譯為洞穴,事實上,據推斷這些石室為陵墓群。由採石、架 設的手法,可知當時人們已掌握卓越的建築技術,並已組織嚴謹的社會結構。這些巨石遺址前後相距700年的時光,不僅記錄了安特蓋拉的身世,也對比出歐洲其 他地區巨石文化的差異,彌足珍貴。



巨人門這座建於16世紀的石門富文藝復興風格,在當時算是先驅,迄今門上還保有裝飾的塑像、浮雕、闊口花瓶,象徵安特蓋拉的獅子、城堡,也依然留駐在高達7公尺的城門上,繼續見證安特蓋拉的未來。



安特蓋拉旅遊資訊

前往安特蓋拉:格拉那達、塞維亞是到安特蓋拉的兩大門戶,自格拉那達巴士站可搭乘開往塞維亞的非直達車Ruta(直達車不經安特蓋拉),每日約有3班次, 車程約2小時。塞維亞巴士站(Estacion Prado San Sebastian)每日約有2班非直達車經安特蓋拉開往格拉那達。由於班次及時間經常變更,請注意詢問清楚。

入城路線:安特蓋拉巴士站Gare Routiere位於市區西北方,在巴士站下車後,往右方沿著Ctra. Del Albergue街走,到了鬥牛場十字路口時,轉進C. Alameda de Andalucia街靠右方直走,不久街名會轉換成C. Infante Don Fernando,繼續直走就可走到觀光局所在的廣場Plaza de San Sebastian,由巴士站步行到觀光局約15分鐘。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八﹞穴居山城瓜地斯

瓜地斯(Guadix)是個以穴居式住宅聞名的小鎮。事實上,「穴居」在安達魯西 亞地區有著漫長歷史,馬拉加的Boquete de Zafarraya洞穴和Almeria的Vera洞穴,都顯現史前人類穴居的習慣。目前安達魯西亞地區仍有不少居民熱衷穴居,人數多達3萬多人,其中以 瓜地斯最為集中,穴居建築多達2000多幢。此地作為「穴居」的洞穴,是朝山壁挖掘、經強化結構而成的人為洞穴,和中國黃土高原的窯洞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瓜地斯距離格拉那達僅1個小時車程,向來被視為格拉那達1日遊的去處,這種附屬地位讓瓜地斯委居了。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就造訪過這 個小鎮;羅馬人進駐之後,開挖銀、鐵、銅礦,前途看似大好,可惜隨著帝國崩潰,瓜地斯也陷入經濟蕭條困境,直到摩爾人來到推展絲綢貿易,為瓜地斯注入了活 血。



以大教堂為起點,朝後方巷弄前行,一座座百年教堂、城堡此起彼落地出現,各自展露獨具的風采。其中最吸引人的佩內浮洛侯爵宮,流露17、18世紀貴族生活 的奢華,而一旁具哥德建築風味的聖提牙哥教堂(Iglesia de Santiago0建於16世紀,入口修設了一面像浮雕的假牆面,緊依的塔樓以金字塔收合塔頂,十分搶眼。



外形粗野不羈的城堡,和大教堂並列為瓜地斯兩大招牌景點。這座建於11世紀的城堡,是摩爾文化深植瓜地斯的有力表徵,屹立近10個世紀依舊散發勇猛無敵的氣勢。登上塔樓瞭望,市容及山景環抱成一幅令人驚喜的畫面,誘使遊客大量謀殺底片。



豐沛的移民留給瓜地斯豐美的古蹟,位於市中心的大教堂(Catedral)就是瓜地斯歷史的縮影。它的前身是建於15世紀末的清真寺,歷經200多年的整建,使它裡裡外外佈滿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及巴洛克式風格的痕跡,這等繁複的改建手段世所罕見,值得細賞。



瓜地斯的穴居建築始於何時目前無人考證,一般咸信是16世紀時摩爾人為躲避基督徒的迫害而造設的避難所。別因此而認定穴居條件貧乏單調,只要前往穴居博物 館(Cueva Museo)參觀,即可明瞭一處穴居民宅內往往闢有4~8個房間,水電設施及家電用品一應俱全,連車庫也不缺,住家環境幽靜,室內維持17℃恆溫,想擴建 房間數輕而易舉。這麼優越的居家條件,無怪乎許多家族世世代代眷戀穴居。遊客若想了解個中滋味,可找一處穴居旅館住上一晚,親身體驗穴居人的居家感受。



瓜地斯旅遊資訊

前往瓜地斯:瓜地斯位於格拉那達東方約60公里處,格拉那達巴士站每日有8~14班車開往瓜地斯(週一~週日班次不同),車程約1小時。班次及時間經常變更,但因班次多、車程短,不用過於擔心。



from MOOK 旅遊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