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校長、孫前校長、謝院長、王院長,各位尊敬的老師們、各位親愛的同學們:
首先祝福各位今天完成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歷程,對於一個從來沒有進過大學的人,今天有機會在這裡跟這麼多台灣社會傑出的菁英在一起講話,實在感到非常榮幸。
今天陳校長邀請我來,我相信他並不期待我跟大家談學術理論,我也不準備跟各位談學術問題,如果有一點點值得和各位分享的,或許就是我在人生過程中一些不同的小故事。
我自己沒有讀大學,進了社會以後,才發現其實學術是非常重要的開始;但更重要的是,要在這個社會生存,還需要有其他的工具。
我在意外的發現中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舞台,我是個非常熱忱的人,所以在服務業中找到了我自己的未來,也因此為自己開闢了一片天空。
我從美國運通公司的一個傳達職位,經過五年的努力,當上了美國運通的總經理;這個過程中有自身的努力,但更重要的還有時代的背景使然。在三、四十年前的台灣,是一個時勢造英雄的時代,只要青年人肯努力,當台灣經濟急遽擴展的時候,就提供了青年人許多的機會,我也是因為搭上時代急速成長的列車,被賦予了這個機會。但我覺得真正的挑戰,是從我擔任美國運通總經理之後開始。
主動了解他人
當時我是美國運通在亞洲第一個被拔擢擔任Country Manager的華人,當我參加世界經理大會時,我發現那是一個很難面對的場合。
我的英文還算可以,我在開會時報告財務預測及行銷策略等也都有準備,可是最難的是會後的餐敘,我突然發現沒有辦法跟這群朋友交談。我所懂的都是跟業務相關的英文,而他們談的是跟商業、業務沒有關係的事,他們談文化、藝術、社會、運動、八卦新聞,沒有一個是我熟悉了解的題目。我覺得非常挫折,稍微想跟他們談一些台灣的問題、公司的業務,他們說:「Stanley,白天已經講了那麼久的業務,現在就不要再談了。」所以我只能啞口無言的在一整桌人之中,做一個沉默的個體。
回來之後,我覺得工作好難,覺得在美國運通似乎沒有我生存的機會,覺得美國人好像有點歧視我這個黃種人,於是低沉了一段時間。
經過重新思考之後,有一天我突然覺醒,發覺其實問題不在於他們,真正的問題是我自己。因為我必須了解,當我想要打入一個自己完全陌生的環境時,怎麼能期待別人主動來了解我,重要的是我要主動去了解他們,去認識他們的生活及文化。
下一次參加會議時,我不單單只準備我的業務計畫、財務報表,我更努力了解美國社會的生活,了解他們當天的球賽、當地的文化、八卦消息。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耳朵都打開了,原來他們談的都是昨天的球賽,當我融入球賽的情境後就不難理解,他們最在乎的那一球為何如此精彩!
了解了他們的生活習俗之後,我也開始融入他們,甚至還準備了許多的笑話,每次冷場的時候,就講一個笑話,大家覺得我這個人還滿好相處的,於是心結便打開了。第二年我居然當選了美國運通全球十大傑出經理。
我從一個完全沒有信心的人,一個覺得自己完全無法在這個環境生存的人,因為觀念的改變,也改變了自己面對事情的態度。
同學們即將面臨一個全新的環境,我給同學的第一個建議是,不要期待別人來了解你,你必須打入新環境;當你面對一個新環境時,「It is you have to know the others.」
找出自我優勢
第二個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二十幾年來努力從事推廣的小故事。
飯店是一個很被動的行業——要等觀光客上門;二十幾年前我在亞都飯店時,一直很不服氣,為什麼我們不能聯合起來行銷台灣?因為即使你的酒店再好、再特殊,觀光客也不會為了你這個酒店來台灣,必須台灣有特色才能吸引觀光客。於是我帶領著台灣的業者到世界各地去推廣,努力要找出台灣與別人不同的地方。那時我帶去的是朱陸豪的平劇、邀請張杰當場揮毫、帶大廚去現場表演廚藝、帶緞帶舞及許多民俗舞蹈一起去。
可是二十年後的今天,如果我還用這些節目,那就沒辦法生存,甚至是自取其辱;因為中國大陸開放了,中國大陸有更多這樣的表演,放送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於是再去時我帶的是鼎泰豐的小吃、春水堂的珍珠奶茶、雲門2的表演、漢唐樂府、原舞者以及胡德夫。因應環境的變遷,必須用一個新的思維,重新找到屬於台灣的特色。
這些年台灣的成就其實是把過去中國傳統的茶道,變成更年輕、更活潑的珍珠奶茶、泡沫紅茶,行銷全球;又把源自於大陸的小籠包,變成台灣更精緻出名的小籠包,推廣到世界各地,也推廣到大陸。
所以,我給大家的第二個建議是,當你走出社會時,在不同的階段,也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優勢,也為自己的國家找到優勢。
態度決定格局,無私才能奉獻
第三個小故事我想跟各位分享的是,幾年前我偶然看到的,一群中部醫學院學生寫的實習報告。
這些同學在讀醫學院的前幾年,為了了解醫生的工作及使命,自己組了社團,分成四隊:有一隊專門到安寧病房做義工,去陪伴安寧病房的病人;有一隊到埔里基督教醫院做山區關懷,跟隨著醫師到山地從事醫療服務;有一隊去臨終病房;有一隊去精神病院。他們回來之後寫了心得報告,校長將它們集結成冊,並分送給朋友,也因此我看到其中許許多多精采的故事。
其中有一段是一位女同學寫的,她到埔里基督教醫院,跟著一群醫生護士們到山區去看診,路程非常遙遠,要走好幾個小時才能看到病人。其中有一位李醫師非常有愛心,醫術也很好,後來他發現這位李醫師是台大畢業的,甚至還到哈佛醫學院進修過;於是她問李醫師:「以你如此好的條件,為什麼要到山區來工作?」李醫師告訴她:「我在台灣學到做醫師的技術,到國外重新學到的是做醫師的態度,所以我選擇到台灣的偏遠地區服務。」女同學大受感動。
當她回到埔里基督教醫院時,看到兩位白髮蒼蒼的老先生和老太太,當地人叫他們阿公阿媽,阿公的名字叫徐賓諾,阿媽叫紀歐惠,他們是挪威人,五十年前便來到台灣,他們沒有停留在台北或台中,而選擇駐足在最偏僻的地方,他們發現那兒有一大堆小兒麻痺病童,以及醫療資源的不足。
他們兩人四處募款,還回到自己的國家,告訴他們親愛的朋友說:「不管是基於宗教的熱忱,還是本著對人類的熱愛,請你們把愛心捐獻出來,讓我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叫台灣,可能你們一輩子都不會去、也接觸不到的地方,那裡有一些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就這樣他們募款來到台灣,設立了醫院,奠定台灣的醫學基礎。
經過這樣短短的學習,這位同學完全領悟了道理,臨走時她寫了一封信給這些前輩們,她寫著:「親愛的前輩們:很抱歉在你們過去的路上沒有我的參與,但希望未來的工作中能夠有我的足跡。」
同學們,當我看到這樣的信時,我心中是多麼的感動與澎湃!只是這樣一次的學習經驗,就完成了所有在學校學習的精髓,並啟發了做為一個優秀人才所應有的真正使命感。
走出去,挑戰自己
今天各位完成的是學業,但是很多人生的課程還是有待學習,如果我還想多分享幾個自己的經驗,我希望各位能夠學習面對失敗與挫折。台大人都是歷經許多考驗的優秀才俊,但也因為這樣,學習面對失敗與挫折,是你在社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我有一次到一個友人家,看到他已畢業的孩子,他說正在待業中。各位,或許明天開始你就在待業,但我告訴這個同學,你不要用待業這個字,這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我說:「若我是你的話,I wouldn’t let myself wait and see things happen.」他說:「我已經送了一堆履歷表,我在等待。」我說:「我是你的話,我會回到學校去幫忙教授免費當助教;若我是學法律的,就去事務所做義工;若我是學美工的,就到慈濟去做美術義工;我不要讓自己等待,Wait will get you nowhere.」你必須要走出去,挑戰你自己,當你停頓的時候就是失敗的開始,所以「Never let yourself wait for your life.」。
我來,為了向你學習
再其次我想談的是,前幾天我從新加坡回來,第二天七點鐘我就趕到苗栗參與「牧羊人青年之家」落成。
幾個月前有一群媽媽寫信給我說:「嚴總裁,希望你給我們一個鼓勵,雖然這不是一個什麼了不起的成就,但這是我們社區裡所有人付出的努力,希望給中輟的年輕人一個可以學習的環境。」我到了那裡,主持人說:「嚴總裁,我實在忍不住想問你,為什麼接受我們的邀請呢?」
「我沒什麼了不起,我是要來接受你們的感動。當我看到台灣媒體報導的亂象,當我看到台灣人那麼絕望的時候,我知道有一群人,在台灣的角落那麼努力的為一個目標,付出所有的心血,我來這裡是要向你們學習的。」
我告訴所有的媽媽及中輟生們,或許在你的人生當中,你做的事不會有人知道,但我必須告訴你,你已經為你的生命頒發了一個偉大的獎章;在你的人生過程中,你知道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同學們,當我經歷過那麼多的經驗、考驗與折磨,我所知道的是,往往最後讓我有成就感的都不是份內所做的事,反而是來自份外所做的事。在你全力衝刺自己的未來時,各位同學別忘了,常常為自己的生命帶來最大價值與意義的,是來自於份外的事情。
帶著關懷與勇氣迎向未來
做為一個知識份子,做為台灣從貧窮到富有成長的一個重要的成員,我們都有一個使命。當台灣急遽成長的時候,我們買不到世界對我們的尊敬;當我們有錢的時候,得不到人家對我們的認同。或許別人羡慕我們,卻永遠不會尊敬我們,尊敬是錢買不到的。也許台灣社會快速成長到一個程度時,更重要的是人文素養,更重要的元素就像五十年前來自挪威、瑞典、加拿大各國的人,他們對台灣付出的關懷。台灣已經有足夠的能力,不單只要關懷自己,也要關懷別人,所以希望各位能在每一個階層中改變社會。
我自己在美國運通時,經歷好幾個成敗的階段。那時有幾位同仁還不了解世界的情況,便要率領一個非常大的台灣團體出國旅遊了。我很擔心會失敗,我有好多好多的事要交代給一位領隊,但最後我只寫了一封短短的信,要他到飛機上再看,我說:「Scott,這次的路程我無法期待你一帆風順,但我期待你永遠都有勇氣,當你面臨困難與挑戰時,永遠都有迎向它、改變它的能力。」
各位同學,我不能期待各位,走上社會時是一帆風順的;我甚至不能期待各位能像過去的我一樣,有那麼好的機運。但是,我勸各位,當你遇到挑戰時,有面對它的能力,有改變它的能力,而且能夠為社會、為自己開創一個新紀元。
親愛的朋友,那個完全不知道的未來、充滿挑戰的未來,就在你面前即將展開,祝福各位鵬程萬里,謝謝大家!
嚴長壽:做社會的發光體!
最近台北文化界因為胡德夫演唱會而無意中開了次「同學會」。當年高舉「現代主義」大旗的各界菁英,如今華髮初上額鬢;胡德夫蒼涼感人的嗓音喚醒各界文化菁英年少回憶,昔日改革大夢因而重新沸騰。
剛結束香港城市大學教職,轉任清大教授的名作家龍應台也擠在其中。這晚,血脈澎湃的高歌之後,大夥圍繞著胡德夫繼續大談時代的回憶,一晚天南地北下來,龍應台無意中發現,滿座簇擁著胡德夫的各界俊秀中,通宵默默伺候大家茶酒的竟是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而且第二天一大早,他還要遠渡重洋談公務。龍應台問嚴長壽說,為何不早點回家休息?「沒辦法,總是要有人留下來付帳吧!」嚴長壽淡淡的說。
做這個社會的「發光體」
充滿歐風、高雅卻不算寬敞的亞都麗緻飯店,突然變成唐代的宮廷。彷彿出自畫中的古裝美女,琵琶絲竹,管絃繞樑,餘音裊裊,水袖冉冉。台下醫師、律師、商場管理階層群聚,都在看「漢唐樂府」這場意境別開生面的《豔歌行》舞碼。嚴長壽忙著招呼所有的貴賓,只見「漢唐樂府」舞者們把台灣最有消費力的一群顧客,帶到充滿思古幽情的唐代,而「漢唐樂府」的負責人陳美娥則感念著說,嚴長壽是少數的識貨人,他的慷慨讓財務窘迫的漢唐,在艱苦中有了另類的表演管道。
這就是嚴長壽,一個總是默默耕耘,又伺機給努力者一個機會的人。
他在第一本暢銷書《總裁獅子心》(賣了五十五萬冊以上)中,曾呼籲:「各位朋友,讓我們都來做這個社會的『發光體』吧!」
多年來,這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28歲就當上台灣美國運通公司總經理,32歲當上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的前半場人生已經夠成功的了,但是他仍努力自我惕勵,不輕易放鬆。
58歲的嚴長壽不輕易出書,但是一出手,就是洛陽紙貴的暢銷鉅作。繼《總裁獅子心》之後第二本書《御風而上:嚴長壽談視野和溝通》,熱賣的程度不遜第一本。如果是別人,大可以乘勝追擊,但是他十分愛惜羽毛,不是有充分的材料,就不出書。他說,他之所以願意出書,是要再一次提醒讀者朋友:
一、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問題,也知道解決的方法,只是缺乏去完成的動力和決心。
二、 書只能作為經驗的分享,從中你得到一些提示和共鳴,但是如何去做還是要靠自己的判斷。
三、 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典範人物,為社會帶來更大的向上、向善的力量,而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盡其在我」的去做的。
是的,盡其在我,塑造自己成為台灣社會正面典範人物。這種「終極價值」的追求,使他願意放棄平靜自在的生活,不斷曝光;某種程度而言,是違反他本性的,因為他從未上過大學,自認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
但是他的人生方向非常清楚。雖然他總是謙稱,自己是一個「功課平平,對讀書總是沒有什麼信心」的人,不過他在學校卻很活躍,當過樂隊隊長、民謠社社長、童軍團團長;畢業後原本想當樂隊指揮,出社會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這多麼像一個典型「street smart」(人情世故皆文章)的台灣企業家。但是嚴長壽的視野還不只如此有限,他是一個有「大懷抱」的人,「獨善其身」之外,他希望能藉著實踐願景,來「兼善天下」。
眼光放遠,克服逆境
於是我們總是看到他風塵僕僕,為台灣的觀光業、台灣青年學生的前途迷惘、台灣人的文化素養和世界觀,而不斷在路上演講、出國開會,居間拉線媒合,希望台灣人能「拉高企圖,活用資源」。
身為台灣在海外口碑最好的亞都麗緻飯店的總裁,嚴長壽原本不須如此辛苦;但是他見不得台灣原地踏步,失去和世界接軌的「國際觀」。當他見到中國大陸以沛然莫之能禦的「中國風」賣漢人文化時,他要求政府改弦易轍,於是再出征海外僑界,他帶的是鼎泰豐的小吃、春水堂的珍珠奶茶、雲門2團的表演、漢唐樂府、原舞者以及胡德夫。
嚴長壽最值得給青年學習的地方就是「知己知彼」的同理心(emphathy)。這套當前各大學院必須以專業學術名詞「套套邏輯」解釋老半天的理論,他只是以一顆柔軟的心,體會他人的痛苦。在《總裁獅子心》一書中他寫道,當年他因為孤芳自賞自顧自聽音樂,竟然錯過緊急集合,被關進禁閉室,「忽然之間,變成一個『犯人』,跟外界阻絕了。……我告訴自己,『我不能再把自己關在自以為是、自我保護的封閉空間裡,我一定要走出來。』」他發現,那些刻意整他的老兵,「其實很可憐。他們在台灣沒有家庭,人生所有的成就感都是在軍中。他的階級比你高,是唯一贏過你的地方,其他什麼也沒有。他知道他的學識沒有你高、見識沒有你廣,只有權力比你大一點。這種對權勢、權力的展現,在每個環境都會發生。」
多年來,他功成名就後,應邀不斷演講,只要是針對青年,他一定強調「眼光放遠,克服逆境」的主題。他深入淺出的演講中,不斷揭櫫的基本價值觀,其實是一種素樸的「人本道德」的思想。他相信「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他實踐「日日是好日」的積極樂觀理念﹐因為他相信,生而為人,是很幸運的事。在職場上遇到的多少橫逆,若以「長長的一生」的大歷史的視野來看,何等渺小無謂!在這樣思考轉彎之後,他不放過每一次學習的機會﹐懂得判斷每一次的「機會」,還更懂得迴避、提防生命中一些陷阱。
例如,他在美國運通公司八年半期間,曾擔任總務,當時有廠商要送他8000元的回扣,幸虧他堅決退回,否則就是一個栽贓,他不僅會丟掉飯碗,還會含冤莫白,終身遺憾。職場的陷阱如此險惡,能不慎選環境和堅持原則嗎?
想在顧客前面
他在亞都麗緻飯店揭櫫的四大服務業準則,堅持這是每一個員工都要打心底去體認的基本理念,迄今看來,仍是全球標竿服務業都不約而同、殊途同歸設定的「公司聖經」:
一、每個員工都是主人。要充分授權給第一線員工。
二、尊重每一個顧客的獨特性。迎合顧客的偏好,才是成功的服務。
三、「好」的服務是「有求必應」的服務,但是「卓越」的服務,是能夠「想在顧客前面」的服務。
四、絕對不輕易說「不」。要讓顧客體會到你願意幫忙的誠意。
今年6月4日,他在台大畢業典禮上致詞時,談到自己由衷信仰的部分理念,還是不斷強調「開闊的心,冷靜的腦」;而說到最後,他覺得當前青年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感恩,懂得惜福並回饋社會。「做為一個知識份子,做為台灣從貧窮到富有成長的一個重要的成員,我們都有一個使命。」埔里基督教醫院的挪威宣教士,留下的奉獻典範,稱得上是「典型在夙昔」,嚴長壽希望台灣最優秀的一群青年能有實在的典範人物可以仿效。
社會是一本永遠學習不完的大書。嚴長壽的苦心孤詣,其實是洞悉當前青年面對的是一個全球化資本主義年代,沒有什麼產業不是「供過於求」的結構性困境。雖然如此,嚴長壽不希望青年們輕易氣餒,他語重心長的演講結語,直如醍醐灌頂:
我不能期待各位,走上社會時是一帆風順的;我甚至不能期待各位能像過去的我一樣,有那麼好的機運。但是,我勸各位,當你遇到挑戰時,有面對它的能力,有改變它的能力,而且能夠為社會、為自己開創一個新紀元。」
經營自己的人生,「無論景氣如何,只有你是自己的救星。」在《御風而上》一書中,嚴長壽睿智的勉勵之語告訴青年們,「你不但要有專長,還要有一個以上的專長;不但工作要能專精,還要創造自己不可取代的條件。」以當前台灣面對的「全球化」的困境,這些話真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而這正是這位「獅子總裁」在人生最成熟時期,發出的最發人深省、如佛經所言的「獅子梵音」般的智慧語錄,不只可以和台大的應屆畢業生共勉,也可以和所有願意傾聽的三十世代青年,一齊反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