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連環套:套關係∕內修工夫+外營人脈
所謂理財,只能靠錢賺錢?儘管市面上理財書籍教的致富方法,大多是以投資工具為媒介,但累積資產的方法不只一種,有人懂得善用投資工具,大賺機會財;有人則專營人脈圈,年輕時願意多付點交際費當學費,先蹲後跳,隨之而來豐盛的職位、薪資、以及增廣的見識,已經不是用報酬率這類數字來衡量。
外營:深耕職場關係
台灣女子高爾夫球協會副秘書長陳容容,早年在加拿大投資房地產,對於理財工具的知識比一般人還要強,卻沒有用於自己的資產規劃,「我沒有很刻意存錢或尋求投資,我認為投資自己最重要!」她說。
陳容容對自我的投資,包含了進修與人脈兩項。她曾在鴻禧大溪別館這家台灣最高級的休閒俱樂部待了7年,做到行銷總監,舉辦過數十場的大型休閒運動賽事,招待過老虎伍茲、張德培等世界運動名將。
鴻禧是台灣達官貴人的匯集寶庫,從陳容容是個小專員開始,只有三萬多的薪水,她卻捨得請客吃飯、多結交朋友,而非存起來。「你知道嗎?光聽他們講話就覺得收穫豐富!」她覺得這交際費花的太值得。也正由於她的專業是公關行銷,深耕人脈的作用很快地發酵,各方人士大力贊助與參與她所舉辦的活動。因此不過三年,她便晉身年薪百萬一族,讓職場價值加倍。
陳容容實行的就是「人脈理財法」:藉由結識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協助事業或眼界的拓展。政大財管系教授周行一也說明:「投資在理財的時間愈長就表示投資在自己身上的時間愈短,而增加自己這個『人力資本』,如增加學歷、才能、提升工作技能與人際關係,比投資所得的利息更多。」這個建議特別適合初入社會3、5年的青年,正逢職涯起步,最重要的是累積專業知識與建立職場關係,與其計算一些蠅頭小利,倒不如將時間成本花在經營本業,工作表現好,升官加薪也不遠了。
內修:打響自我口碑
人脈理財,需要真才實學相輔相成,指的是專業知識與敬業態度。在工作上肯下苦工是第一步,博得客戶、上司、同事的信任,先有工作表現為基礎,人脈的加分效果才明顯。
27歲的惲可仁,前一份工作是精品公關公司的專員,如今,則是國內知名代理公司先施鐘錶的公關經理,當初尚未正式上班,公司就送來一支市價20萬的名錶當作員工福利。不少人欣羨她能得到這個好職位,惲可仁則說獲得職涯攀升的機會連自己都覺得意外,因為是老闆主動找上她。
原來現在的老闆曾經是她的客戶,認同惲可仁的辦事能力;當底下有缺,便將她列為候選人之一。而雀屏中選之因,「後來我才知道,老闆曾問過幾位媒體記者的意見,最後選了我。」由於她與媒體接洽時,會針對不同屬性的媒體提供多元的新聞角度,這份努力讓記者肯定其專業,若有人問起惲可仁的工作能力,想必多是美言。往往就是因為共事的好印象,就算沒有刻意經營關係,無形之中也幫你牽起好人脈,因此實力與人脈的養成不能偏廢。
真誠付出,心薪相印
「人脈理財法」並不適合急欲一步登天的人,關係是一種長期投資,要細火慢燉,誰也算不準它在何時才開花結果,甚至要有心理準備,不一定有職位、薪資等實質回饋。
人脈的回饋是以各種形式展現在你生涯中。結識優秀的人就像陳容容所說,聽他們講話都有收穫!當你面對人生關卡、遭遇困挫之際,往往能從好的人脈那兒得到指引、有智慧的回應,他們或許無法在事業上給予直接幫助(通常若你值得信任,他們必會拔刀相助)但一句話就使你受益無窮。
而最會經營人脈者都不約而同透露:與人結交,真心為貴。美國知名企業家與激發潛能大師博恩‧崔西(Brain Tracy)指導學員銷售成功術時,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真誠地關懷你的顧客」,他說:「你越關懷你的顧客,他們就越有興趣跟你做生意,一旦客戶認定你是真心關懷他的處境,不論銷售的細節或競爭者如何,他都會向你購買。」做成生意只是結果,崔西教導的重點是以真誠贏得人心。
試想,當你滿腦子利益取向時,與人相交就顯得假情假意,難贏得真情誼。但人脈之所以有用,是對方真心認同你、珍惜這份情誼,才會在適當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相對於點滴累積的「節流法」,人脈理財屬於「開源法」,助你事業上處處逢源,也能幫你結交值得的人生緣分。懂得人脈理財者,有形與無形的人生財富將由你掌握。
理財連環套:套觀念∕勤奮工作+規律儲蓄
「你講了那麼久,到底哪一支股票可以買?」「有沒有什麼理財方式可以一本萬利?」這是政大財務管理系所教授周行一演講時,常被問的問題。
大家都希望快速致富。但多數富翁並非一夕致富。
《下一個富翁就是你》的作者史丹利(Thomas Stanley)和丹寇(William Danko)研究美國富有人士20年發現:這些人學歷不高,沒有繼承龐大遺產,也無天外飛來的橫財,他們的財富來源是勤奮工作和規律儲蓄。
一點一滴,穩健地積累財富,是擁有小富的途徑,也是晉升大富的基礎。
「點滴理財法」6守則,請牢記在心:
1、努力工作
周行一在《不理財也發財!﹖》中告訴大家一個事實:「有錢人的財富都是他們努力工作,從他們獻身熱愛的工作中獲得的報酬,並非從理財而來。」因此最穩健的投資方式就是工作。工作可以讓你的收入源源不斷。
台灣IBM公司軟體事業處副總經理陳永生就是這個理念的實踐者。他的理財祕訣就是找到公司好、制度好、薪水好的好工作。他在1987年進入IBM,第三年起,年薪即達100萬元。同時IBM還提供員工每個月可以薪水的十分之一購買市價8折的IBM股票。陳永生在IBM17年,長期投資IBM的成效,他拒絕透露獲利數字,只明快地回答「當然有賺啊!」。
「『第一桶金』大多靠苦幹上班。」萬寶週刊社長朱成志在《改變您發財的DNA》中也有相同的見解。
2、規律儲蓄
陳永生一直以來,最多的理財方式就是定存。把錢存在銀行,是不少所謂「專家」大肆批評的錯誤。然而周行一在《不理財也發財!﹖》中指出,銀行存款是你的核心持股。每個人應準備可支付6個月生活費的活期存款,以隨時應急,也應有可支付一年生活費的定期存款。剩下的錢才能拿去投資。
「規律儲蓄是致富的不二法門。」墨爾基(Burton G. Malkiel)於《穩健理財十守則》一書中開宗明義地說。規律儲蓄意即需要持之以恆地存錢,但是花錢的誘惑太多、太方便,存錢實在難。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建議,儲蓄一定要先設定目標,例如買房子、存教育基金等,有目標,才會有動力。暢銷理財書作家阮慕驊教大家一個實用的觀念:「收入-儲蓄=支出」,每個月領到薪水先儲蓄一部分,其餘的才是可花用的錢。
3、不跑短線
企圖透過短線交易快速致富是投資的地雷,大衛‧巴哈(David Bach)在《富貴成雙》指出,累積財富可能要花幾十年,而非幾個月。他給投資者的忠告是:「頻繁進出股市,也會最快損失一大筆錢。」記住,十「短」九賠!
4、別借錢投資
有時候借錢是為了投資,然而只有投資在自己身上或本業時,例如借錢受教育,才是正確的舉債,才能借錢。周行一在《不理財也發財!﹖》中力勸:不要借錢做自己不在行的投資,也不要為了過度消費而借貸,錯誤的舉債可能讓你萬劫不復。
大衛‧巴哈也提出警語:「借錢永遠是輸家。絕對不要用借來的錢買股票。」
5、先買保險
「有養家義務的人,不買保險就是失責。」墨爾基在《穩健理財十守則》一書中說。蕭碧華有很深的體會。蕭碧華的先生一向沒有投保,結婚後他們買了房子,生了小孩,沒想到先生卻突然逝世,留下沈重的房貸,家庭經濟頓時緊繃。因此蕭碧華的理財原則是:先針對人生可能的風險做補強,再談投資。
6、購買自用住宅
墨爾基建議:自用住宅是個好投資,如果你買得起,盡可能擁有自己的房子。自用住宅可以節稅(在台灣,每一戶可有購屋貸款利息扣除額30萬元),也是強迫儲蓄的好方法,同時帶給人極大的心靈滿足感。
理財連環套:套目標∕百萬起跳+用度控制
30世代的你,想要在人生中擁有多少財富呢?「理財一定要先有目標」台新銀行業務管理部北二區的區經理陳怜吟說。有了目標後,才有理財動力。你的理財目標是什麼?一棟房子、一輛車子、還是100萬呢?100萬不算多,萬丈高樓平地起,過來人常說人生中第一個100萬比200萬還要難存。第一個100萬,將是通往未來財富基石。
從百萬富翁當起!
30世代正處事業發展時期,許多人薪水不少卻總是存不下來,問題都出在無法節制慾望,且未養成儲蓄的習慣。建華金控個人金融事業群總經理賈堅一,曾在接受訪問時談到:「存錢第一,再談投資」。要如何才能存到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呢?
有人回歸傳統的標會理財方式,例如非凡電視台主播陳怡君,將薪水的兩成跟會;衣蝶百貨媒體公關處課長施美君,運用標會的方式理財,積存至一筆資金後再行投資。
對於保守型的投資人而言,股票風險過大,許多人採用購買共同基金的方式理財。美國運通公關部經理陳淑芬談到,她先將薪水的一半存下,之後購買單筆基金,藉此存到100萬。台北富邦財務顧問輔導師林玉珠,則是利用30萬元的存款,投資新興國家基金,一年內即賺到兩倍的資金,獲得人生中第一個100萬元。
30世代的你,現在就設定一個理財目標,有了自己心之所嚮的目標後,當面對開源節流時所需的堅持,將會變得容易許多。
from http://www.30.com.tw/spot/trend/trend.asp?ser=10583&Pg=1
http://www.30.com.tw/spot/trend/trend.asp?ser=10582
http://www.30.com.tw/spot/trend/trend.asp?ser=1057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