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宏奢的案子作為敲門磚,潤泰看準了高科技業的擴廠需求,決定集中火力轉型,後來陸陸續續有鴻海集團旗下沛鑫半導體廠、奇美電子南科四廠的無塵室格子板、華映楊梅二廠的無塵室格子板,到美商3M南科廠及中強光電南科廠,都是潤泰營建團隊的代表力作。
尤其,鴻海子公司沛鑫半導體的廠房,從規劃、設計、施工到完成啟用,居然不到三個半月;這個「百日建廠」的亮眼記錄,不僅讓郭台銘感到滿意,也打響了潤泰營建在高科技界的知名度。
高科技廠房精密複雜,毫無建廠經驗的潤泰,百日建廠的能耐,到底是怎麼來的?
潤泰能夠轉型,取得科技大廠的信賴,絕對不是只有運氣、機緣這麼簡單的幾個字。潤泰從不劃地自限為傳統產業,因為注重創新,所以雇用了一批高級人力;因為注重創新,所以,不斷投入專利研發,這些平日點點滴滴累積的創新能量,總有一天派上了用場。
台灣營建業這幾年普遍遭遇勞工短缺的問題,因為隨著經濟發展,大家紛紛轉業,沒有人願意到工地幹粗活。賴士勳估計,台灣現在大概每年消失約2,000名工人。
七年前,為了解決缺工的危機,總裁尹衍樑遠赴芬蘭和日本取經,引進速度更快、更省人力的「預鑄工法」。沒想到,這個初期引進時,曾經讓旗下子公司潤弘精密賠錢的新工法,卻意外有助於切入科技廠房市場,讓潤泰在建廠成本、工期上,都有很重要的突破。
賴士勳解釋,預鑄工法就是在工廠裡提早製作,最後再像樂高玩具一樣,在工地現場層層堆疊組裝的技術。
傳統上要蓋房子,都是把鋼筋、水泥運到工地後,再由工人現場施做捆紮、灌漿等流程。如此一來,現場便需要大量的工人,而且容易受到天氣及工班不易控管等變數因素影響品質。
不過,潤泰所引進的預鑄工法,將捆筋、灌漿全部轉移到工廠內進行模擬,製作出品質相同的樑柱、牆板或地板。這些預先製作好的建材,再運送到工地吊裝,先豎好樑柱,再鋪設地板、牆板,一層一層地堆疊上去。
賴士勳估計,採用預鑄工法的技術,可以大幅縮短三成以上的施工時間,符合高科技業快速建廠的需求。
而且,「蓋廠房又要趕工時,尤其需要大量工人,但是,我們不能讓工人成為控制我們生存的一個因素。所以,採用預鑄工法後,某些科技業蓋廠房,本來每天現場可能需要五百到一千個工人,可是潤泰的案子,我們可能只有五十個人在現場!」賴士勳表示。
所以,一般營建業是到現場再想,潤泰是先想好再去現場,「同樣的面積,同業可能要花一個月去蓋,我們七天就能組好,因為我們已經先在工廠試過了!」賴士勳說。
如此近似於高科技電子產業機械化、模組化生產概念的新工法,突破了傳統,也大幅縮短了工期、精簡現場人力,更將工程品質的變數做了最大化的控管。
賴士勳指出,負責引進預鑄工法的潤弘精密,2002年時還是一家小公司,年營業額僅僅不過五億元,2005年營業額已經衝到60億元,今年的目標可望上看百億元,五年內足足成長了近二十倍,儼然成為潤泰集團的金雞母。
人才與創新,啟動變形蟲革命
除了引進預鑄工法,潤泰的人才、創新會議與知識庫,更提供了高科技業者全面性的解決方案。
「以前營建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應酬、人脈,現在比技術、速度、品質、總成本。所以,需要人才、創新,還有整合能力。潤泰這些競爭力,讓我們能幫客戶把接單生產的實力發揮出來!」賴士勳強調。
人才、整合能力與創新機制,正是潤泰最珍貴的轉型資本,啟動潤泰不斷演化的變形蟲革命。
高科技廠房蓋廠期間,也經常得視市場需求,而必須購買機器、增加生產線、彈性擴廠。廠房的格局一改,不只是動線、隔間要改,機電系統、管線路走的方向更可能得全部更動。
潤泰是一個垂直整合、功能俱全的專業鏈結,不僅有規劃、設計、建築師、結構技師、電機技師等等,連資訊、管理人才都有,本身成了一個系統,可以因應科技廠房要快速彈性的需求,能提供最即時、完整的專業服務,與一般營建同業截然不同。
賴士勳解釋,以前的話,要找來外包的建築師、結構技師等等,和業主一起坐下來討論,再經過冗長的發包程序,才可能進行設計、工程。
「這樣的話,每個環節都要時間,整個流程往往可能要拖上一、二年的時間。可是,速度是客戶的生命線,等不得。」賴士勳提到,如果不能早一點幫客戶蓋好廠房,讓產品上市,「拖個二個月,客戶的產品搞不好只能賣一半的價錢!」他強調,潤泰是統包,設計師、建築師馬上能和結構、電機、空調技師討論,立刻、變更設計、施作工程。
潤泰總裁尹衍樑熱愛創新和研發的程度,業界皆知。潤泰猶如科技公司,每年都投入3至5%的營收做為研發經費,這三年來,尹衍樑更是平均每週都會撥冗三、四小時,親自帶領集團來自電機、土木、機械各領域的十六個博士、四十個碩士開「創意會議」。
賴士勳解釋,創意會議中,就以目前工程進度遇到的困難為主題,找大家一起腦力激盪,試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個創意會議,是潤泰的前進發動機,從會議中已經衍生了許多專利。目前,潤泰已經在全世界拿下超過百項專利,居台灣營建業之冠。
「潤泰將來在哪裡?將來就是靠這一批年輕人,我們的錢都花在人才上,絕對不便宜,但潤泰可以創造別人沒想到的,我們買的是將來。」賴士勳分析。
潤泰懂得創新,也願意分享創新成果。賴士勳解釋,潤泰的專利與創新,都放在網路上,連同業都看得到。
本土、缺乏創新,是傳統營建業給人的刻板印象。但是,不比人脈,不比應酬,以創新為組織根基的養分,是潤泰不斷尋找下一片新藍海最有力的籌碼,也是未來競逐兩岸市場的優勢競爭力。
from 發現台灣藍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