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鈕承澤:成名要趁早,接著一炮而紅來的只是一場場災難

【文/熊毅晰 圖片/鍾士為】

「成名要趁早,」若把作家張愛玲這句話,放在導演鈕承澤身上,那得補上一句「得先準備好」。

十七歲的鈕承澤,因為演出《小畢的故事》嘗到一夕爆紅的滋味。但就像他的外公過去對他的評價:「成也小畢,敗也小畢。」成名甚早的鈕承澤,迷失自我,過著年少輕狂的放縱生活。

第一次成名的代價,是沒有準備好的鈕承澤,在影視圈載浮載沉了十多年。

第二次成名,是在二○一○年,鈕承澤拍了《艋舺》後。他得到了從演員「小畢」轉換跑道,當了「豆導」以來,最響亮的掌聲。

正當外界好奇,這位昔日給人狂放不羈印象的「小畢」,這次成功後會有什麼做為時,「豆導」卻變得更謙卑、低調。

回絕了絡繹上門的一筆筆拍片資金。鈕承澤默默地完成了自編自導自演的新作《愛LOVE》,戲還沒上映,已有各方好評。

包括他的導演好友陳玉勳、音樂人林暐哲,看了試片後,都為戲感動掉淚。

就連製作電影音效數量多到數不清的杜篤之,也在《愛LOVE》的後期音效製作過程中,一度被感動到放下工作,走出去打電話跟老婆說說話。

「只有步入中年的鈕承澤,才有辦法拍得出這麼成熟的作品,」有台灣首席音效大師之稱的杜篤之,語有所感地藉由這部新作,說出他對鈕承澤這一路走來的觀察。

早在一九八三年拍攝《風櫃來的人》時,就與鈕承澤熟識。杜篤之看著鈕承澤的演員生涯,從雲端跌落谷底,望著他在導演職涯裡隨波起伏地摸索。

但他終究還是在導演,這個他原本陌生的領域,繳出一張漂亮成績單。

步入中年後的徹悟

能夠在不同領域綻放光芒,進而躍居電影導演的「一把手」,鈕承澤中年後的一番大徹大悟是關鍵。

二○○六年,鈕承澤剛滿四十歲。這時的鈕承澤雖然已是知名電視導演,與蔡岳勳並列,國內電視偶像劇的兩大旗手,但其實他的內心卻很空虛。

當時的他,前兩部電視劇都叫好不叫座,想拍電影卻又找不到資金。一心只想追求更大成功的他,只能藉由酗酒、縱情聲色場所、瘋狂追求物質享受,填補空虛。

「一直以為自己充滿理想抱負,但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變成一個腐爛發臭的王八蛋而不自知,」回想當時的自己,鈕承澤像念台詞般順溜地說。

就在鈕承澤陷入自己口中「負面情境的惡性循環」之際,還有更糟的事情發生了。原本他以為會修成正果的女友,在此時突然跟他說,她愛上別的男人。

「我的人生剎時當場崩解,」鈕承澤回憶。接下來他的人生開始在焦躁憂慮、充滿挫折感中度過。

「那時候慘透了,每天就是想打開窗子跳下去,」他說。

「我從小就是一位鋒芒外露的人,人家以為我很聰明,自己也以為自己很聰明,但活到愈大,才愈覺得為什麼我一點智慧都沒有?為什麼我只有小聰明?」鈕承澤當時每天這樣問自己。

鈕承澤也知道,不能放任自己的人生,這樣空轉下去。回想自己四十歲以前,永遠處在躁動、不滿足、沒有愛、永遠在疑惑的他,終於下定決心,認真求助心理諮商師,也開始打坐,進行自我沈澱。

經過長達半年的整理後,他了解必須接受、面對自己,才有可能讓自己放下。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490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