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安現場》從貞觀之治看權力興替


貞觀之治,是史上數一數二的盛世,當年李世民馬上「得天下」之後,更懂得下馬「治天下」,他去奢省費,輕徭薄賦,用人唯賢,從諫如流,在攀上成功的頂峰後,為什麼仍然掉入腐化的陷阱?

文●成章瑜 研究員●楊少強 攝影●翁挺耀

十二月二日,穿越了秦嶺,飛越了渭水,飛機降落在古都咸陽。這時的西安,正是唐朝詩人賈島說的,「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在冬雪來臨前,《商業周刊》的採訪隊伍來到西安。在西城安定門內的西大街上,仿唐的建物插入雲端,高檐疊嶂。站上古城光是在城牆上走一圈,就要二十公里,而唐朝的城廓更是現在的九.三倍大。一千三百八十年前,西元六二六年,唐太宗李世民也在這開創出中國歷史上最富饒的王朝。

唐太宗是一位軍事天才。十五歲前已精於騎射,熟讀兵書韜略。他的父親唐高祖打天下時,戰功最彪炳的兒子就屬他。李世民不到五年就平定黃河流域的割據勢力。打過數百場戰役,幾乎沒吃過敗仗。那時的他才二十五歲。

歷史,成也權力,敗也權力。戰功最顯赫者,未必能當太子,歷史的悲劇也肇因於此。

鞏固權位:記取隋朝敗亡教訓 納諫拔才,儉約克欲

權力常常從血腥開始。在西安西北城的龍首原,現在早已是高樓大廈。一千三百多年前,這裡就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太極宮。唐朝建國的第九年,李世民在太極宮北門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並挾父自重而登基,成為唐朝第二位帝王。

因為權力取得的不正當性,及目睹中國非常短命的王朝——隋朝敗亡啟示錄,讓他比中國任何一個皇帝更戒慎恐懼。他看到,隋煬帝在位時濫用權力,原本天下可享用五十年的糧倉,竟在奢華中一敗塗地。

前鑑,讓他戒慎恐懼的使用權力,努力爭取民心,交換官心。他深知人民力量強大,這時的他完全「以百姓之心為心」。

初嘗權力的滋味,他知道要收斂,因此建立中國第一個「良臣進諫、君王納諫」的客觀性政治系統,也因為這個集體合議政治團隊,讓「貞觀之治」達到盛世之顛。在他之前的兩千年,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帝王認知到這點。

但李世民知道自己內心渴望奢華,在權力及欲望中掙扎,強力的克制自己:

他不去泰山封禪。封禪,光是隨皇帝出行的隨從,包括官員、外國使節、警衛部隊等就有二十萬人,動員車馬超過一萬輛。

他遣回後宮佳麗。把父親在後宮的三千嬪妃讓他們回老家,省下年年大筆的後宮支出。

他不准大修宮殿。隋朝的乾陽殿,曾經極盡奢華,間接造成亡國,李世民深怕自己也落入奢華的陷阱。

根基穩固:文治武功超越前人 欲望毒藤開始蔓延

戒慎而來的治績,不但使初唐經濟很快恢復,而且社會秩序安定,形成政治、經濟、文化三足鼎立的穩定結構。貞觀中期,出現豐衣足食、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昌盛。

不過,在貞觀盛世的成就面前,權力又開始蠢動。唐太宗深藏已久的驕傲、自滿開始滋長。他認為自己在文治武功都已超過古代賢人。當初信誓旦旦的治國理念開始質變,在他身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帝王的貪欲及專制的本能。當金交椅上的權力毒素開始張牙舞爪,一個卓越的領導者也會忘記當年「以百姓之心為心」的承諾,甚至連前朝滅亡的教訓,也被遺忘在歷史塵埃中。為何有如此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採訪團隊車子向北穿過了涇河,上了黃土高坡,再往北轉進金鎖關,來到大唐盛世最大的行宮——玉華宮。此時天空開始飄下細雪,撥開滿山的凝霜,似路非路,我們開始找尋權力異變的蛛絲馬跡。

漸忘初衷:習於奉承,大興宮殿 強兵增稅,迫民賣兒賣女

權力穩固後,欲望開始膨脹。玉華宮的奢華,強烈的諷刺唐太宗剛接位時的儉樸作風。從遺留下來的偌大佛陀金剛座,以及半個人高的仿古瓦當(編按:指排置在成疊瓦片尾端,用以擋住瓦片的瓦),可看出當時宮殿之浩大。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玉華宮的興建經費「巨億計」。二千四百公尺的高山上,共有十座巍峨的宮殿,面積達九市頃(相當於六十個標準足球場),地上鋪設琉璃,這意味著欲望已凌駕於權力之上。

太宗興建這座夏宮之前,已在寶雞修築了九成宮、在終南山修建了翠微宮,在長安東南設有湯泉宮等,但他仍不滿足。當御駕停在玉華宮西邊的珊瑚谷時,太宗為景色所迷,下令再增建一座紫微殿,與天上星辰之尊同名,以顯示地上天子之尊。

紫微殿面闊十三間,從地面到頂至少五十公尺以上。這是在唐太宗之前、歷朝前所未見最寬、最高的宮殿。建造一座劃時代的宮殿,不難想像,需要動用的人工相當龐大。即使當時建造規模較小的九成宮,就需工役兩百萬人,又何況紫微殿。

一個建造全世界最強盛國家之一的卓越領導者,開始向權力極大化前進。他不僅大規模徵調人力、物力建造宮廷,更連年發動對高麗的戰爭,人民因為國家要建造長百尺,寬五十尺的大船,被強抽戰爭稅,以致陜西一帶人民出賣田產,賣兒賣女。

一旦權力坐穩大位後,領導人性格通常這時會開始出現劇烈變化。權力穩固後,野心更大,但也讓太宗的心性變得十分多疑。

權力不鞏固時,那個總能虛心納諫的李世民不見了;在權力鞏固後,謀臣的天生經驗告訴他們,這時的君心難測,千萬要小心說話,不要觸犯龍顏。

在太宗權力不鞏固之時,光是魏徵提出的諫書,就多達兩百多條,滿朝都是直言的奏章,李世民甚至把諫書貼在寢室的牆壁上,天天提醒自己。貞觀十七年,魏徵去世,李世民無限感慨,認為自己痛失人鏡,甚至在魏徵死前要把公主嫁給魏家當媳婦。不過這面人鏡,很快就蒙塵了。因為多疑的太宗發現魏徵居然把諫書給史官褚遂良看,不但氣得取消婚約,甚至派人把魏徵的墓推倒,並把碑上頌揚的文字悉數抹除。一代君臣佳話竟以此告終。

欲望傀儡:誅殺諫臣,修改不利記載 貪求煉丹長生,終至病亡

李世民晚年造成唐朝凋敝,首伐高麗時失敗,哭著說:「我悔不聽魏徵之言。」並且設廟大祭魏徵。怪的是,他哭完、拜完之後,又出征了兩次。魏徵去世後,其他開國大臣原本的制約力量一一消失,太宗的疑心病越來越重,重輒殺頭,如重臣李勣;輕則罷黜,連尉遲敬德、房玄齡都不能倖免,甚至密令史官將起居注中不利的記載刪除。

「當權力無所不能,權力癡呆症就會開始顯現,眼睛、耳朵開始異化。因為領導者攤開地圖,他認為已能辦到上天都不能辦到的事,」柏楊說。擁有絕對權力的李世民,開始求仙求佛,乞求長生不老,玉華宮內一時金飆丹火,最後中毒一病不起,享年五十二歲。

一個兩千年來史所未見的傑出帝王,久握權力之後,也難逃被權力所腐化。

究竟權力是如何腐化?政治評論家南方朔說:「權力的本質就是這樣,當權力穩固後,常常就是腐化的開始。」因為權力者會試圖將權力極大化,用權力換金錢、貪圖美色,或者用權力來壓制別人,自古而今,中西皆然。

腐敗原因:權力上癮、晚節不保 自省能力降低,讓欲望極大化

當政權不穩固時,領導者通常謙虛,謙虛就能集眾人之智,此時諫言體系比較容易發揮功效。一旦各種言論管道暢通,領導者也比較容易下正確判斷,讓權力益形穩固。不過,做對事也是危機的開始,權力穩固後會開始缺乏自省,自信就開始變成自大,此時小人當道,讒言體系進入,很容易自以為是,唯我獨尊。。

權力極大化後,社會必須出現制約的力量。已故的歷史學家黃仁宇曾說,權力自古無法約束,只能靠領導者內心發出我要做明君,或是由社會建立制度及道德防線來約束。

唐太宗的權力異化看似判若兩人,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太宗如果不是早就知道自己性喜奢華,好戰喜功,「他早期就不會對權力如此節制,懂得察納雅言,並建立三省六部;因為他深知權力可怕,才會建立起制約的力量,」教授經典領導的怡安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陳怡安說。

其實,再強的領導者也是人,會有七情六欲。像太宗晚年,年歲大,精力衰了,很多判斷能力就降低了,「所以民主社會更不應寄望人治,」政治評論家公孫策說。

到底要如何制約權力的鴉片?黃仁宇評價唐太宗時指出,領導者性情複雜,道德名義後面的真相不可捉摸,因此,應該學西方的政治思想,坦白的承認性惡,反能造成政治體系的「制止與平衡」。

制約力量:文官制度、道德自省 以防被無法駕馭的人治所操弄

在史學家評論中,唐太宗雖然晚節不保,但幸運的是,他在早期為中國建立的文官制度,讓唐王朝可以再持續兩百多年。像三省制度,不論門下省和諫官、言官都能發揮相當的制衡作用,可以批評朝政,甚至可以規勸皇帝的私人行為。

而唐太宗開始的舉薦制度,也為後世留下穩定的中層文官制度,不怕改朝換代。西安城內鐘鼓樓還在,只是今日的暮鼓晨鐘,只要花幾塊錢人民幣,人人都有權力撞一下鐘。

人民的力量是節制權力腐化的最後一道防線,清華大學外語系副教授陳傳興說,現代公民社會裡,唯有道德自覺與輿論的制衡,才是最強的約束力量。

from商業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