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伊索寓言裡,有一則《螞蟻與蟋蟀》的故事,說的是夏天努力工作的螞蟻,在冷冽的冬天裡,待在溫暖的家中享受不虞匱乏的食物;而夏天整日玩耍的蟋蟀,卻面臨嚴冬的考驗。

在冷酷的全球化職場競爭浪潮下,蟋蟀型的工作者正一一被市場淘汰,只有不論溽暑寒冬,都奮力在崗位上拚搏的螞蟻型工作者,才能生存下來。

悲苦30世代 在職場流浪
然而,像螞蟻般辛勤的工作,僅僅只能在現今的職場上生存,對你來說,就足夠了嗎?在景氣不佳時,工作更難找。25年前,台灣30世代(25歲到35歲)的失業率只有0.5%,如今則接近6%,暴增了12倍。工作機會少,自然在薪水方面也就難以跟老闆爭多論少。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30世代,過去三年薪資都沒有增加,其中還有兩成被減薪10%以上。而今年,景氣寒冬更冷,逾八成上班族沒有加薪。

物價飆漲,薪水日愈微薄,這就是現在30世代努力工作的代價嗎?「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於是,心中痛苦吶喊的30世代,就成了低廉流浪勞動人力的主流,職場上想轉職的工作者,30世代就占了一大半!偏偏天底下並沒有我們想要的完美工作,許多上個職場的老問題,一一再現。

職場浮沉,年年辛苦,但一年下來考績總是不高不低、升官加薪老是輪不到你;換了幾個工作,處境好像總是不見改善。你不得不懷疑,是自己缺乏能力嗎?還是能力沒有被看見?

從30世代上班族的十大職場不滿因素歸納得知,四種被我們輕忽的職場基本能力:人際力、主動力、抗壓力和意義力,正是我們職業生涯走不出困境的主因。沒有修好這些學分,縱使擁有10年以上資歷,依然無法在工作上獲得更多的肯定,走出低薪、低階、低意義感的職場困境。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承受著更多「不進則退」的尷尬壓力。

人際力淡薄 職涯瓶頸多
「人際力過於淡薄的人,容易遇到職涯瓶頸。」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人力資源副總裁陳若玲指出,尤其在當前重視團隊合作的企業型態下,無法處理人際問題者,職涯發展將有不良影響。職場上,這樣的人不是老因為覺得自己被孤立、同事愛攻擊他而想辭職,就是不易與人互動及合作,錯失工作表現的機會。

不論是一般工作者,或中階主管,人際力佳的工作者,在職場上的表現就相對容易被看見。台灣貝氏堡公司行銷經理巴振中剛上任時,花心思從團隊成員私下聊天、開會討論,到點餐喜好中,了解每個人的能力和特質,找到和他們相處的方式。即使有員工用憤怒的語氣表達:「我不同意這樣的作法!」他也能包容,認為這只是個人的個性而已。另有表現型的員工怕被他搶功勞,喜歡在跨部門會議搶著發言和報告,他也都順著這樣的員工。

一段時間後,巴振中因此獲得團隊成員完全的接納和信任,不論是公事或私人困擾,都會向他請教。到任三年來,他帶領的團隊,每年業績成長都超過20%。

重複的事情 要做得更好
「這不關我的事!」這是許多職場流浪族最常見的心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實上,「做大自己」,正是成功工作方程式的重要組合之一。
縱使是額外的負擔、一成不變的例行公事,「最好抱著如何讓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做得更好的心態,把新任務視為一種自我挑戰,得出來的結果就是自己的收穫。」惠悅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王伯松建議。

匯豐亞太區個人理財業務主管李錦榮,十多年前踏入香港富達投資時,任職於電話行銷部門,工作就是聯絡客戶,雖然他沒有資訊整合的經驗,卻主動建議改善電話語音系統流程。得到上級的同意後,他利用下班時間,反覆與資訊管理部門和系統廠商溝通,規畫新的流程,直到任務完成。主動力讓李錦榮以不到40歲的年紀,就擔任過多家外商證券的總經理。

此外,主動力也表現在自我進修上,自己掏腰包學習;有一天,機會一來展現你的成果,必然令人眼睛一亮。
摘自【30雜誌2007年01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