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買H股!

指數3年漲兩倍,致富機會在眼前

港股屢創歷史新高,其中掛牌香港的H股,正是吸引全球投資人的最佳明珠;要分享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果實,一定要學會前進香港買H股。

(文)楊少強、林亞偉

我們的採訪團隊一下飛機,步行至香港機場豐銀行櫃檯,一位身材微胖的男性理財專員遠遠的便朝我們微笑,眼光彷彿說著:「是的,就是我們,來這裡開戶吧!」他說,最近好多人一下飛機,就直接跑來開戶。「尤其是兩岸商務人士,不必出機場就可以辦理,非常方便。」

不只商人,台灣的貴婦團也搭上這波中國熱的投資狂潮。一位券商轉述,台灣有些私人組成的資產管理公司,號召有錢人家小姐、少奶奶,組成「貴婦團」,週五到香港開戶,週六、週日shopping。民間設立的台灣人赴港開戶團,更是團團爆滿。

一家具台資背景的香港券商說:「今年以來,台灣客戶開香港戶頭,可以用倍數形容,老闆對此成績,滿意得不得了。」港資券商則說:「今年賺一年,可以讓我們吃好幾年!」

不只台灣人,很多大陸人提著皮箱,拎一大箱現鈔就到香港開戶。券商說,大陸客人的實力很恐怖,台灣人,一下單二、三十萬美元已經很多,但大陸人一下單可以有八百萬美元。

熱、熱、熱!在回歸大陸十週年慶的當下,整個香港正被一股熱騰騰的投資狂潮所籠罩,「人多、錢多、股票多」的氣氛,如同它逼近三十度的夏日氣溫。

七月六日早上七點半,蘭桂坊巷弄內,一間非常普通的港式飲茶店,聚滿吃早餐的中老年人。每人手中一份報紙,看著賽車、六合彩,以及股票行情。香港有這麼一說:沒錢的賭馬、賭狗、賭六合彩,有錢的瘋股票。香港變貌,以前香港人說要搞抗議,現在不搞抗議了。人人熱股票,都想向證交所分紅。

數量少,市值大 H股是外國人賺中國財首選

一家券商形容此刻的香港:很多股票不是用賺幾個百分比來形容,是賺幾倍、幾十倍來形容。由於股票支數太多、行情變化又大,他形容自己根本來不及看基本面財務數字,每天他都七點三十分就進辦公室,比的是「每天早上誰報紙翻得快」,快速找訊息下單。

就在我們抵達的前一天,七月四日,中國高速傳動上市,當日股價從掛牌港幣七.○八元漲到十四元,漲幅達九七.七%。當地券商轉述,截至公開認購的六月二十五日,民眾為了索取上市認股書,頂著熾熱的夏陽,在中環金融街上大排長龍;排到的人滿意的捧著一本厚厚、好像電話簿般的認股書,彷彿擁有這本認股書,就擁有致富的希望。台資券商香港分行主管說,中國題材讓香港股市熱得不得了:「在香港,什麼股票,只要掛上『中國』兩個字就好。例如有一家天鷹電腦,本來沒有中國兩字,乏人問津,後來掛上中國兩字,股價居然一飛沖天。」

到了今天,包括中國高速傳動在內,這些「身在中國,股(票)在香港」的大陸企業,已有三百七十七家,可分為三類,以H股為馬首。這波港股熱潮的焦點,就是大家搶買H股!這名字是香港證交所給的,H,代表香港英文名稱Hong Kong的第一個字母。他們又被稱為「國企股」,指的是經過中國證監會審核批准,允許到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以大型國營企業、龍頭企業為主(編按:另一類中資港股——紅籌股多屬省、市級企業)。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曾說:「香港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貢獻是第一位的。」這句話今天也可反過來說:中國對香港的貢獻,或更精確的說,中國企業H股對香港股市的貢獻,也是第一位的。

二○○五年,香港股市「初次公開發行」(IPO)的集資規模,連全球前十名都排不上,但到了隔年的二○○六,香港股市卻超越紐約,成為僅次於倫敦的全球第二大IPO市場,該年香港的IPO金額,有三分之二是來自中國的兩家銀行:中國銀行及中國工商銀行,這兩家銀行都是H股。香港股市的IPO規模,從無足輕重到能「超美趕英」,H股可說居功厥偉。

從第一支掛牌的H股青島啤酒至今,十四個年頭過去,H股占香港股市(主板加創業板)市值的比重,從當時的不到一%,到今年六月底飆升到近二成五(見一百一十頁圖),成為港股市值最重要的主力。別忘了,H股所有企業總數一百四十三家,這占香港股市總共一千一百九十六家股票中,還不到一二%。不到一二%的數量,卻貢獻二四%的市值,這就是H股對香港股市的助力:「數量小,市值大。」

跟著股神巴菲特搶進 國營、龍頭企業為選股指標

這麼少的家數,卻能產生驚人的市值,這完全是其血統帶來驚人的漲幅題材。因為,H股代表的是一個機會,一個包括台灣在內的外國投資人,能參與中國成長的機會。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四月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從二○○三年開始,加上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連續五年超過一○%。拜經濟成長之賜,中國股市氣勢如虹,二○○六年上海證交所指數大漲超過一三○%,深圳綜合指數也上漲九七%。但囿於法令,這些中國內地上海、深圳股市(就是所謂的A股)的股票只有中國當地人能買,外國人只有分配到少數的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

H股的出現可說適時填補缺憾。外國人想要分享中國股市的繁榮,合法的機會只有在香港買H股、紅籌股。這些是經過中國證監會核准,才能赴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有許多是各產業的指標企業或模範生。而且,財務報表相對透明。

例如銀行業,就有「中國建設銀行」,市值港幣一兆二千零八十八億元(至六月三十日止),高居H股第一,是台灣國泰金控市值的六倍半。

電信業——如「中國電信」,這是中國最大電信服務商,在紐約股市也有掛牌,去年營收達人民幣一千七百五十一億元,是台灣中華電信營收的三.八倍。

礦物業——如「安徽海螺水泥」,它是中國營收前百大企業,二○○六年獲利達人民幣十八億六千五百萬元,是上一年的三.三倍。

這些大陸各產業的指標企業,其業績和中國經濟走勢息息相關,如今它們到全球最自由的資本市場——香港上市,對想分食中國經濟成長果實的外國投資人來說,是大好投資機會。這就是為什麼二○○六年五月底,H股的中國銀行在香港IPO,全球第八大富豪的阿拉伯王子瓦利德(Prince Al-Waleed),一口氣花二十億美元申購中國銀行二.七%股份。同年十月,H股的工商銀行在香港IPO,瓦利德再砸二十億美元認股。

至於在美國的「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和阿拉伯王子一樣,大買H股。他中意的標的是「中國石油天然氣」。中石油去年淨利為人民幣一千四百二十二億兩千萬元,連香港股市市值排名第一的豐控股,獲利還比它少人民幣一百九十億元。根據《亞洲週刊》推出的最新年度「亞洲企業一○○○」排行榜調查,中石油是亞洲最賺錢企業。不只如此,它蟬聯二○○一年至二○○六年間香港最賺錢上市公司。巴菲特早在二○○二年、中石油股價當時還是港幣一.六八元時,就已大肆入貨,如今該股股價約港幣十二元。以巴菲特對中石油持股二十三億股計算,他光靠這個股價差,就已賺了港幣二百三十七億元(約合新台幣九百九十三億元)。

這是H股近年彪炳的戰功,在未來性,H股代表的中資港股,更展現無法忽視的潛力。

其一,是中國未來的五年計畫。

霸菱資產管理的基金經理人方偉昌,他的團隊,共同操作資產規模達港幣三百億元的霸菱香港中國基金,它的長期報酬率在大中華股票型基金不是排名第一,就是第二。方偉昌的看法是,中國政府投入很多預算,在基礎建設的開發上,比如公路、鐵路,甚至是航運,都有投資。同時將把體質差的公司,像煤礦、水泥、鐵礦,漸漸淘汰或整併。一方面是放大投資,一方面是緊縮!

空出來的市場份額會被誰拿走?就是強的公司。「其實投資這些龍頭公司,你不只享受到中國大陸穩定的經濟成長,也享受到它在中國大陸市占率的擴大。所以有兩個動能!這個環境,不是在每個國家都可以找到的!你很難找到有一個國家的GDP成長每年都是一一%的成長,而且是穩定的!」他說。

北水南移,中國境內資金鬆綁 流入港股,再掀投資熱潮

其二關鍵在於:洶湧而來的「北水南移」。

過去,大陸人民間接被禁止買賣境外股票,但隨著國際間要求人民幣匯兌自由化的壓力日增,中國也逐步放寬。例如在今年二月初,中國當局宣布人民幣兌換美元的上限,從原本的兩萬美元提高到五萬美元,這意味著中國對境內資金流出的限制越形寬鬆。鬆綁後的中國境內資金,在從人民幣轉換成外幣後,已陸續投入境外市場。《新聞週刊》(Newsweek)在今年二月的估計,中國在未來兩年將有七百五十億美元可投資海外市場,該週刊稱「外國人可預期將有一大波中國現金浪潮蜂擁而至。」

中國人民儲蓄率超過五○%,全國居民儲蓄超過人民幣三十兆元,由於中國境內投資工具有限,所以中國人民這一大筆儲蓄,除了存在銀行外,就是「瘋股市」。在這龐大資金推升下,中國境內股市漲勢不歇,論者一直擔心有泡沫跡象,為了避免更多人民把儲蓄投入國內股市而釀成風暴,當局必須為這些資金洪水另尋宣洩管道。

中國當局疏導這批資金洪水最近的措施,就是今年五月中,中國證監會開放「合格的本地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DII)可以進行境外投資,換句話說,中國人民可以透過在中國境內的這些基金管理公司、券商等,把手上的錢投資到境外市場。

至於是投資哪個境外市場?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說得很明白:「香港股市是QDII境外投資的首選。」然而香港股市裡哪些股票會吸引QDII的青睞?不是別人,就是中國證監會自己審核放行至香港掛牌的中國企業H股!

因此,香港人用「北水南移」這個詞,形容大陸人最近將資金南移,掀起的港股投資熱潮。為何「北水南移」後,關愛的眼神特別聚焦在H股?

原因正如投資銀行花旗在今年五月十日的報告所說,對QDII有吸引力的,就是H股比上海A股便宜。以同時在A股和H股上市的四十三支股票為例,只有兩檔沒有折價,其他的折價幅度,從近三折到九五折不等。換句話說,同樣是中國成長題材的企業股,在香港的H股相對比在中國的A股便宜(見一百一十三頁表)。

這也說明了,為何大陸人或台灣人最近爭先到香港開戶。香港中型券商興偉聯合證券總經理吳仲偉說,去年以來,很多香港人介紹中國大陸的朋友到這裡開戶,使得今年上半年新增開戶數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二○%到三○%。他認為中國政府QDII會持續開放,帶動更多民間的錢到香港。

雖然H股的未來看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二○○六年全年,H股指數已上漲九四%,雖然不如中國上海A股的一三○%漲幅,但和中國深圳A股九七%的漲幅已相去不遠,若此刻投資中國內地的A股被認為是「高處不勝寒」,則投資已大漲過的H股,是否也該「居高思危」呢?

確實該有風險意識,一位香港分析師說,以短線投資的角度看,H股已飆高一段時間,今年七至十月間,可能會回檔修正。他建議等十月過後,投資人把資金移往H股,賺明年八月以前中國奧運題材的錢。另一位浸淫股票市場二十年的楊姓投資人,曾認購H股招商銀行IPO,第一天出脫就賺了六○%,事後他對該行股票繼續飆漲也嘖嘖稱奇:「平常漲一倍就不得了了,沒料到H股這種是好幾倍在漲。」他認為H股「短期會修正,長期還是會成長。」

四大指標檢視H股 短期會修正,長期會成長

長期打算的衡量標準是什麼?香港寶來證券自營部副總裁歐宏杰,提出一個「投資人的H股四問」:一、本益比有過高嗎?二、中國會持續開放嗎?三、中國經濟會下滑嗎?四、股市結構會往又深又廣的方向移動嗎?

第一個問題「本益比是否過高?」或許可從H股與A股本益比的比較來判斷。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市場部董事總經理李晶(Jing Ulrich)認為,上海證綜合指數的本益比約四十二.六四,而H股的本益比僅為十九.九六,由於中國A股的本益比約是H股的兩倍,因此她認為H股的上漲空間較佳。

第二個問題「中國會持續開放嗎?」中國在二○○一年十一月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一員,既已被納入世界經濟體系,則中國面臨的問題就已不是「要不要開放」,而是「何時開放」;換句話說,中國有義務遵守世貿組織的規範,中國經濟更開放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至於第三個問題「中國經濟會下滑嗎?」這個問題恐怕是近來爭論最熱烈的。不同專家各有看法:否定者認為中國基礎制度落後,未來經濟成長會受到限制;而擁護者認為中國「人多好辦事」,未來經濟成長仍有可觀處,正反雙方都能找到充分證據。

至於第四個問題「股市結構是否會更深更廣?」從目前中國人民「瘋股市」來看,投資股市已不是少數人專利,而是全民運動。

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其歌詞就被好事者改為:「起來,還沒開戶的人們,把你們的資金全部投入誘人的股市……中華民族到了最發財的時刻,每個人都激情的發出買入的吼聲:快漲,快漲,快漲,我們萬眾一心,懷暴富的夢想,錢進,錢進,錢進!」在這種炒股風氣席捲下,中國股民人數高達一億,這恐怕是全世界最深最廣的股市結構。

歐宏杰則認為,這兩年,香港成為全球IPO中心,「很重要的是,中國把重要的、好的國營企業在香港上市。」他認為中國對QDII一定會不斷放寬,而且中國很多內需股有制定全球化規格的能力,「要參與中國市場,一定要從內需股下手。」

當然,長期而樂觀的投資態度中,仍該有理性評估。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特別提醒投資人應注意H股的評價。當前有很多人認為H股較便宜,是因A股與H股之間有巨大價格差,其邏輯是基於「同樣的股票,在H股掛牌價格最後會和A股掛牌價格趨於一致」,由於A股價格比H股高,因此有套利空間。但他認為,這兩個市場資金來源不同、體制不同:中國實施資本管制,國內又處於負利率,因此A股股價估計值自然會較高;但香港卻是全球最自由化的市場,因此H股股票估計值取決於全球標準,他說:「指望同質的A、H股出現同價是天方夜譚。」

任何投資都有其風險,H股也不例外。有「德國巴菲特」之稱的投資專家科斯托蘭尼(Andre'Kostolany),畢生在投機市場打滾,破產兩次,最後仍賺得巨富安享晚年,他以畢生經驗總結給投資者的其中兩條忠告,或許最適合當做目前對H股應有的看法:「只有看到遠大的發展前景時才可買進」、「考慮所有風險,甚至是不可能出現的風險,也就是說,要時刻想到意想不到的因素。」

 

from 商業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