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王再起
撰文/林宏文
五年來,聯發科技的市值,從2500億元再攀升到6000億元,不僅第二次登上台股股王寶座,也成為僅次於高通(Qualcomm),全球市值第二大的IC設計公司。聯發科再創高峰,靠的是切入大陸手機晶片市場,並取得全中國超過一半的市占率。更重要的是,聯發科強大的企業文化、制度及領導統御…,股王的背後,有太多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九月十日五點整,人在新竹的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透過越洋電話與喻明鐸連線,正式對外宣布聯發科將以現金三億五千萬美元,購併美國IC大廠亞德諾(ADI)旗下負責手機IC產品線相關的Othello與SoftFone團隊,而這也是聯發科有史以來資金最大的一次跨國收購案。
「合併之後,我們在GSM手機IC的全球排名,已經是坐三望二。」謝清江在記者會上篤定的說。
聯發科在買下ADI手機事業部門後,幾乎已篤定可打入三星、摩托羅拉與LG等手機大廠的晶片供應鏈,且透過ADI既有的歐美市場優勢,不但補強過去聯發科始終缺乏歐美市場的弱勢,成為謝清江口中的「優勢互補」,明年全球市占率排名更可望向上攀升!
不僅如此,聯發科從ADI獲得的三G技術,更成為明年進軍大陸TD-SCDMA市場的重大關鍵。事實上,聯發科早在多年前,就已是大陸手機晶片的最大供應商之一,在擁有三G技術後,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力,無疑更是如虎添翼。
目前聯想移動打得最火熱的S9系列手機,裡面所使用的晶片,正是來自台灣的股王聯發科技。而且,不僅是聯想的手機如此,包括波導、康佳及TCL等大陸國產品牌手機,最近多款推出的手機,幾乎內部的晶片,也都由聯發科技所提供。
美林證券半導體分析師程正樺在最新的報告也指出,今年中國手機的出貨量可達一.七八億支,比去年的一.一一億支要成長六成,而聯發科在中國手機晶片的市占率,將從去年的四八%,成長到今年的五七%,是新興市場需求大增下最大的受惠者。
大陸本土手機的崛起,其實是最近兩、三年的事,而這幾年,也正是聯發科在全球手機晶片市場嶄露頭角的關鍵時刻。根據聯發科的統計,手機事業部的營業額從○四年的三千萬美元,跳到○五年的三億美元,○六年再倍數成長到六億美元。另外,截至○六年底,聯發科的手機晶片已累計出貨一億套。
這個讓全球手機晶片大廠都相當意外的戰役,其實背後是聯發科苦心經營多年的辛酸成果。二○○一年,聯發科決定切入手機市場,當時,聯發科雖已是光儲存市場的龍頭,但營業額才一五三億元,員工也才二百多人,所有人都當做是笑話,甚至當時還有手機晶片大廠請人帶話給董事長蔡明介,要聯發科不用白忙了。
與聯想合作 締造市占雙贏樣板
聯發科中國區總經理兼財務長喻銘鐸也回憶,當時有一位分析師問他,聯發科有多少人做手機晶片?他回答,不到一百名。分析師反問他:「那你知道德儀有多少人在嗎?至少千人以上!」到現在,喻銘鐸還記得那位分析師不可置信的眼神。
不過,聯發科仍然堅持開發手機晶片,而且,到○三年,整合多媒體功能的手機晶片就已開發完成。只是,當時聯發科想先攻進華寶、明基等國內手機製造廠,但打得並不順利,沒人敢率先使用聯發科的晶片;至於一級大廠如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更早已有搭配的歐美廠商,更是連進門的機會都沒有。不過,聯發科卻發現,急速成長的大陸手機市場有機可趁。
○三年底,大陸手機產業正處於「虛假繁榮」的頂峰。由於市場成長太快,許多中國手機廠商處於賺輕鬆錢(easy money)的階段,研發也沒有太投入,直接拿台灣或韓國手機設計公司的產品,貼上牌子就拿出去賣。因此,在由歐美商壟斷所有手機晶片的情況下,當時惟一來自亞洲的聯發科推出手機基頻晶片時,根本沒有大陸手機廠商理會他們。
於是,聯發科就採用自己的晶片設計手機,用自己的力量來推動市場。聯發科無線通訊事業部總經理徐至強分析,由於聯發科晶片的品質高和低耗電,軟體又完整,相較大陸、台灣和韓國其他設計公司,一般是六至九個月,甚至十二個月才做出一款手機,但採用聯發科的方案,最多是三到六個月,就可以出一支手機。
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改寫遊戲規則
在○四年至○五年間,中國國產手機的市占率因此大幅下滑,不過,採用聯發科方案的聯想,卻反而逆向成長,關鍵因素就在於聯發科提供包括軟體和硬體在內的全面解決方案。徐至強說,在原有的產業分工模式下,需要手機廠商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因為歐美晶片廠商的方案不是很完整,手機業者需要花很多人力和時間解決問題,對於全球前五大手機廠來說,因為他們有深厚的技術累積,這些並不是問題,但對於沒有技術的中國手機廠商,這就是難題。
而聯發科的全面解決方案,則改寫了遊戲規則,大幅提升了中國國產手機的研發效率和能力,另外,由於聯發科一組連同手機晶片、軟體平台及其他第三方的軟體應用等解決方案,只賣三十美元,功能可以包括藍牙、MP3(音樂手機)、MP4(影像)、觸控面板、WiFi(無線區域網路)、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讓中國國產手機製造商在技術上和全球前五大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因為聯發科解決了晶片與軟體的問題,國產手機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ID(工業設計)、MD (結構設計)、品質、供應鏈管理和品牌經營等上面。
聯發科在大陸市場的策略與行銷戰,算是相當成功,但是,歸納原因,前提仍然是聯發科的手機晶片做得夠好又夠便宜,否則根本不可能賣得出去。技術向下扎根,並達到與世界一流企業相同的水平,背後也有聯發科多年的努力。
其實過去十五年來,全世界開發過手機基頻晶片的公司不下一百家,其中九○多家都失敗了,因此,聯發科仔細研究這些公司,把別人失敗的地方做得更好一點。晶片是如此,軟體也是如此。
於是,在手機晶片上等於從零做起的聯發科,除了把原來開發光儲存技術成功的高手調到手機事業部外,結合從工研院找來的團隊,以及從國外尋找頂尖高手回來助陣,融合成一個事業部,接著,就好像玩拼圖一樣,把手機晶片該擁有的軟、硬體技術,一步步拼起來。
為了彌補最初的許多技術缺口,聯發科只要聽到哪裡有高手,就不惜重金遠赴世界各地尋找支援,除了早期遠赴法國、美國等地進行技術移轉外,也積極展開一連串的收購行動。
相較於其他公司的收購案,聯發科的收購行動有幾點特色,一是能夠自己努力做出來的就不買,二是若可以進行技術授權,尤其是技術交互授權的,也不一定非買不可,第三則是,買的價格要便宜,而且事前要充分評估,對經營團隊及企業文化都有深刻了解,以確保收購後團隊不會落跑。
也因為注重這些收購細節,所以聯發科買到的公司,往往價格不高,而且最後也都能發揮收購效果。例如當年揚智是以每股新台幣十六.九元買進,總投資金額才五.五五億元就掌控經營權,如今揚智已展現轉型績效,股價也大漲近十倍;另外,買北京軟體團隊只花了一三○○萬美元,而且此團隊發揮了在地優勢,協助大陸本土手機業者設計出功能齊全又好用的軟體,整合綜效也已產生。如今,聯發科宣布收購亞德諾兩個手機部門,取得進軍三G市場的門票,大幅提升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力。
培養國內IC人才無數的吳重雨認為,聯發科完成了手機晶片的布局,這個成就對台灣半導體業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因為手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平台,上面可以加很多東西,從電腦、消費到通訊等各種應用,例如GPS、影音、電視等,未來這些功能陸續整合進去,會讓台灣IC產業在國際水平及能見度大幅提升。
十年來,聯發科可以從無到有,創造出六千億元的市值,在IC設計業僅次於美國高通(Qualcomm),面對這些比自己大十倍、百倍的廠商,不惜進行專利訴訟,抱持著「競爭、衝突、和解、交互授權」的模式,聯發科逐步建立自主技術,這應該也是聯發科成功的關鍵。
(本文節錄自《今周刊》560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