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伊芸
2001年3月 e天下雜誌

舊曆年剛過,裁員風把高科技業吹得搖搖欲墜,卻有一項產業需才孔急,那就是微機電。在這凡事要求「輕、薄、短、小」的時代,微機電被公認是目前科技界最具潛力的明日之星,它究竟有怎樣的魅力,讓一干廠商爭先恐後地砸錢?

「我才剛到華新麗華,業界就有人出5倍的薪水要我過去!」剛自中山科學研究院被延攬至業界的馬堅勇透露。

「想找新案源時,我就到工研院聊聊,看最近被挖角了哪些人,就知道什麼產業要開始熱,」中經合集團知識總監王立文,在近期與媒體餐敘時說。

「我的研究生,早在畢業前半年就被業界搶先預訂了,」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李世光,得意地為王立文的觀察背書。

在這波不景氣的大失業潮中,究竟是哪種人才,能夠讓台灣產業界這樣趨之若鶩?

答案是微機電。

台灣廠商趨之若鶩

在凡事要求「輕、薄、短、小」的時代,結合光、機、電、物理、化學、生醫等多重領域的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儼然成為科技產業最新的決勝關鍵。

根據歐盟微系統主要推動單位NEXUS的統計,全球微機電產品市場可望由1996年的140億美元,成長至2002年的380億美元,且成長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

嗅到濃厚的未來商機,投入新台幣10億元發展微機電的華新麗華,可以說是最眼明手快的台灣廠商之一。去年3月,近來積極尋求轉型的華新麗華,在幾位高階主管出國考察後,發現微機電領域是全球科技產業的趨勢。

之後,華新麗華立刻開始網羅相關技術人才。5月間,總經理程一麟說服中科院資深微機電人才馬堅勇轉戰商場,負責籌組「微系統科技小組」。9月,與工研院間完成平台技術移轉。

主要人馬找齊,華新麗華的動員也加速進行。目前,位於楊梅的微機電廠,正在如火如荼地興建,明年8月就可完工接單。這將是台灣第一家提供微機電代工核心技術平台的廠商。

各家爭鳴

從發現新大陸到著手拓荒,華新麗華只花了一年不到,顯示這個領域確實魅力無窮。

有靈敏嗅覺的,當然不只華新麗華一家。近幾年來,宣稱投入微機電相關領域的台灣廠商已經超過30家,產品從噴墨印字頭、氣體感測元件、DMD顯示器、到半導體的微系統加工封裝、超細纖維紡嘴、生物晶片等,一應俱全。

日前才以展出0.2立方公分微形麥克風讓人驚艷的創育亞太科技,就是另一家近期積極進軍微機電領域的公司。創育亞太科技的目標和華新麗華類似,同時朝技術研發與專業微機電代工邁進。

近來宣稱結合微機電技術製造生物晶片的生技廠商,包括晶宇、晶碁等,也都頗受關注。

如果要卡位「微機電大未來」,企業及個人,應該注意哪些領域?

光電應用是明日之星

雖然是高科技產業最近的發燒話題,微機電其實一點也不「新」。

或許你沒察覺,但近10年來,微機電技術早已被廣泛地應用在日常資訊、通訊、汽車、醫療等週邊精密產品上。像是噴墨印表機的印字頭、硬碟機讀取頭、安全氣囊內壓力感測器、以及助聽器、心率調整器等,都是創造微機電主要市場產值的成熟產品。

但隨技術的日新月異,目前最受矚目的應用,卻是光電通訊及生物醫學領域。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近兩年來朗訊(Lucent)、阿爾卡特(Alcatel)、思科(Cisco)、康寧(Corning)、以及北方電訊(Nortel)等國際光通訊大廠爭相投入研發的「光學切換器」(optical switch)市場。

微機電運用在光學切換器,主要是以靜電驅動數千或數萬面超小型反射鏡,將訊號切換至其他光纖,進而大幅減少訊號轉換過程中的效率延遲。換句話說,這些大廠的研發競賽,就是在比誰能在最小的面積或空間中,造成最多的切換方向、最少的效率損失。

由於這種尖端技術足以決定未來廠商在光通訊上的地位,從去年開始,國際大廠莫不展開一連串不惜血本的「競速」、「競小」研發併購戰。以北方電訊剛購併的Xros為例,發展的系統就是由2個15公分見方的反射鏡陣列組成,每個陣列上有1,152面反射鏡,共有1百多萬種切換方向,反應時間小於50毫秒。

生物微機電更當紅

生物微機電更是目前的當紅炸子雞──舉凡基因晶片、藥物釋出系統、電子鼻等,都是「小」兵立大功的產品。

以基因晶片為例,是在一個如指甲大小的晶片上,放置數百、甚至數萬個單股基因探針。一旦採樣的DNA與晶片上的DNA相同,便會如拉鍊般緊密結合,可以作為刑事或血緣的判定、新藥開發、感染性疾病診斷等。

積極尋找生技投資標的的統一生命科技這兩年投資的9家生技公司,就有一家是經營生物微機電系統、生物晶片的Orchid Biosciences。統一生命總經理賴博雄一再強調看好生物微機電市場,因為生物科技與資訊、機電等科技的結合,必然是未來生技業發展的主流。

誠信開發協理沈志隆也同意,生物微機電的確是最新趨勢。「前一兩年我們本想投資一家正在增資的國外公司,才慢了半拍,就連出錢的機會都搶不到了,」他一邊說,臉上仍有掩不住的惋惜。

今年2月初的「日台微電子國際專題研討會」上,代表台灣出席的工研院副院長林敏雄更指出,微機電技術將成為資訊、運輸、醫藥、製造、能源等產業共通的核心技術。

IC教父也瘋狂?

微機電的魅力,就連有半導體教父美譽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都不得不注意。

華新麗華微機電科技小組召集人馬堅勇透露,在日前一場餐會上,張忠謀看似隨口問問:「國外微機電的主要廠商有哪些?」在馬堅勇一一回答後,張忠謀卻又立刻提醒他是否遺漏了某家公司。事實上,原先張忠謀也應邀前往參加「日台微電子專題研討會」(後來因故未出席)。「顯然張董事長早就做過功課,」馬堅勇笑說。

半導體教父對微機電如此關心,不是沒有理由。

「目前國內汰換的6吋、8吋晶圓廠設備與人力,都很適合微機電製造接手,」創育亞太產品開發部經理許☆珊解釋,微機電的製程、生產線,都與半導體具有共通處;因此微機電代工,可以將半導體設備資源再生利用──這種模式在美國早已行之有年。

不過,在一片叫好聲中,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北區微機電推動小組召集人、台大應力所教授李世光也提醒,由於整合、設計能力占重要角色,微機電比較不適用半導體大量、標準化生產方式,而須藉多元、小量的產品開發方能獲利。

小還要更小的「奈米」世界

不論結果如何,從全球到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跨領域「微小戰」,已經開打。「Small is beautiful(小才是美)」這句20世紀經濟學的箴言套用在此,似乎再真切也不過。

當多年前,人們第一次做出小到足以掛在螞蟻腳上的齒輪,引來無數讚嘆。

如今,這卻早已不足為奇。根據《科學》雜誌的報導,去年底一群康乃爾大學科學家,已經應用奈米技術(Nanotechnology),成功製造出比病毒還小的「奈米直升機」。這架直昇機擁有長750奈米(一奈米=10億分之1公尺)、寬104奈米的鎳質螺旋槳,每秒可旋轉8次。

能想像直升機在你身體裡「飛」嗎?不要懷疑──日後加以改良,這台直升機可望放進人體,進行清理血管、抵抗病菌等醫療活動。

從螞蟻腳上的齒輪,到DNA大小的螺旋槳,微機電不斷追求「小還要更小」的世界,確實讓人著迷。

雖然目前「奈米級」的產品大多仍停留在研究階段,但光是想到未來生活型態、產業結構可能因無數這樣的「小東西」而全盤改變,你一定也充滿期待。

在麥田裡蓋棒球場

雖然擁有豐富的半導體人才與經驗,微機電產業注重研發、產品淘汰週期短的特性,的確讓不少人質疑缺乏創意的台灣人,是否真能勝任?

更何況,在德、日、歐、美各國技術層次與規模普遍領先國內5至10年、並擁有大部分核心技術主導權的情況下,初起步的台灣廠商們,不免會走得比較辛苦,短期之內可能也無暴利可圖。

面對種種的疑慮,對微機電充滿熱情執著的馬堅勇仍說,「我們要在麥田裡蓋棒球廠!」

去年,他離開中科院時已官拜中校,是院內最年輕的組長。他放棄無量前途,毅然投入業界未知的戰場,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但他解釋,他們目前在做的,就像某部電影中的情節:一個農夫不顧他人的訕笑,在麥田中蓋起一座棒球場。「球場蓋好了,球員自然也來了,」也就是說,「make the pie bigger(把餅做大)」,讓更多廠商加入,才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因此,有意加入這個新世紀當紅產業的高科技人才,除了要注意本身的資歷是否符合,還要有相當的決心和信心。

什麼是「微機電」?

微機電系統技術(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是一種結合光學、機械、電子、材料、控制、物理、化學、生醫等多重技術領域的整合型微小化系統製造技術。其應用範圍很廣,包括資訊、通訊、電子、生醫及半導體等相關產業。

運用這些技術,可以讓產品因微小化而提高其性能、品質、可靠度及附加價值,同時降低製造成本。

微機電是目前科技界公認最具未來發展潛力及前瞻性的研究領域,也是各國公認21世紀最具震撼力的明星產業之一。

from http://www.techvantage.com.tw/content/003/003206.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