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有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詞(The Oath of Hippocrates)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文社會志業 (1237)
- Jan 10 Wed 2007 11:33
專業
醫學界有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詞(The Oath of Hippocrates)
- Jan 03 Wed 2007 09:13
摀嘴事件 憲兵202指揮官自請處分
![]() |
元旦升旗典禮上發生憲兵對嗆扁婦人施暴事件,國防部長李傑對現場抬人、摀嘴的處置大表不滿,憲兵昨天提出懲處名單,現任二○二指揮部副指揮官林炎能上校記過一次,二○二指揮部指揮官王倫輝少將自請處分,尚待憲兵司令盧台生裁決。
但國防部強調用毛巾摀人口鼻是現場指揮官的決定,「絕對沒有預謀」,換言之,全案責任目前是由現場指揮官一肩扛下。
國防部官員指出,元旦傳出紅衫軍抗爭風波後,李傑當天就召見了憲兵司令部官員,要求報告事件始末。接著隨著事件愈鬧愈大,李傑昨天上午再召集參謀總長李天羽、聯三次長等官員開會。據指出,李傑在會議一開時就對當天的情形大表不滿,皺著眉頭說:「怎麼會這麼處理,這不對嘛!」
由於李傑已定調為「處置失當」,因此一方面指派督察長王春江調查全案,另一方面要求憲兵提出檢討報告。督察長調查重點放在,糾紛過程中,憲兵部隊接受國安局特勤中心指揮,在國安局事先的特勤計畫中,如何處理倒扁群眾抗爭事件?弟兄攜帶毛巾的與抬人的舉動,適用於什麼狀況?
李傑在昨天上午的會中認為,憲兵雖然具備司法警察身分,但在憲警聯合執行總統安全維護任務時,發生民眾騷擾,還是協調請警方處置為主。此外,憲兵未來執行類似任務時,應該穿著制服,讓民眾明確了解執行任務人員,展現專業態度及優良形象。
然而國防部官員也指出,憲兵二○二指揮部執行護衛元首安全的「聯合警衛」任務時,是接受國安局指揮,因此如果調查發現憲兵本身作為沒有問題,也沒有辦法對「其它機關」的作為說些什麼。
憲兵施暴事件牽涉國安指揮軍憲警的複雜體系,國安局特勤中心指揮和督導部分並非國防部職掌;國安局昨天見事態嚴重,也下令檢討特勤中心督導不周的問題。
- Jan 03 Wed 2007 09:11
憲兵擴權氣焰高 軍中也搖頭
憲兵近年來不斷擴充兵員,姿態也跟著升高,不少軍方將領談到憲兵都嗤之以鼻,連軍檢單位都跟憲兵槓上。
像是前憲兵參謀長蔡森豪涉嫌以假發票報情報業務費一案,國防部早已接獲檢舉,並指示憲令部調查。沒想到憲兵遲遲不辦,甚至有憲兵將領放話說,「我就是不辦,只要是憲兵的事就由我決定,你能怎麼樣?」搞得國防部和軍檢火大,乾脆直接接手調查,並堅持不讓憲兵介入。據了解,被軍檢改列被告的蔡森豪,已即將被軍檢起訴。
對於憲兵接二連三一再發生引人非議的狀況,據了解,連憲兵出身的總統府侍衛長何雍堅也看不下去。就以這次摀嘴抬人的動作為例,何雍堅在內部檢討時認為,這在過去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另據透露,先前曾一度傳出憲兵司令盧台生可能接任軍情局長職務,不少友人都私下向盧台生道賀。不過盧台生對軍情局長一職根本不在乎,還質疑軍情局的情報有幾份是真的,並直言:「誰知道中共有幾顆飛彈對準台灣?有誰能夠查證?隨便說說你也當真。」他並自豪憲兵的情蒐資料才是貨真價實,也認為幹憲兵司令比幹軍情局長有成就多了。
有軍方將領說,現在這個年代,越有權力或越高階的官員低調都來不及。像是陸軍司令胡鎮埔本月要嫁女兒,連帖子都不敢發,本來連國防部長李傑都沒給,後來是在李傑要求下,胡鎮埔才補發請帖給少數幾位部內高層長官。
將領說,沒想到就在國軍將領都很低調時,憲兵將領卻越來越高調。像是日前有民進黨立委痛批盧台生在搭飛機時,居然下令封鎖貴賓室,連立委都進不去。連綠營立委都看不下憲兵高官這種氣勢,整個社會對憲兵的觀感怎會好?
- Jan 02 Tue 2007 14:41
談義
不要讓四維八德離孩子愈來愈遠
●錢復
「義」是四維和八德中唯一重複出現的德目,可見自古以來,義在我們的文化中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人常說見義勇為、義薄雲天、義不容辭、仗義執言……在在都強調「義」的重要。
義包含公義與正義,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之端也。」但義還具有更積極的意涵,也就是「正正當當的做人做事」,簡而言之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而與義背道而馳的就是「利」,好比「見利忘義」。
- Dec 27 Wed 2006 20:09
一張名牌各有情意
名牌表示責任,也宣示決心
●賴東明
造福台北市民的客運車,很久以來就在車體後掛著司機的名牌,有何功用?實令人費思量。然觀察客運車之行駛平穩、速度適宜、車體乾淨,則名牌之懸掛似有原因。
客運之目的,在於將乘客安全地從搭乘點送到目的點,客運公司因此而收取服務報酬的車資。而司機則是此客運目的執行者,其心態影響著目的能否完善踐行。司機的責任態度對僱主或對顧客不可謂不大。
然司機亦有其責任心要將乘客安全送到,亦有其榮譽心欲求零事故之安全駕駛。可知名牌之懸掛是在宣示司機之責任與榮譽。吾人應對司機之行為標準或工作修養給與高度評價。反觀今日,在朝之高官敢於在其職位上對國人表明執政的責任心、榮譽感否?
- Dec 27 Wed 2006 19:58
愛的品格教育
社會普遍鼓勵成就,很少鼓勵好品格
●黃瀚瑩採訪
還記得兒時高懸校門口的「禮義廉恥」四個大字與「生活與倫理」課程嗎??過去的品格教育往往等同於口號,死板的課文難以引起學生興趣。但現在台北縣深坑國小,卻進行著大不相同的「生活品格教育」課程,廣受學生喜愛,孩子能在課堂上聽故事、玩遊戲、抒發心情,還能天馬行空地發揮創意。該課程的幕後推手是邱智豪,香港出生的他,赴台就讀大學,從此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深坑國小從上到下,人人喊他「邱老師」,讓人忘記他真正的身分是學生家長、志工,更是一名神職人員。
邱智豪與青少年的接觸極早,大學即參加教會青年團契,常接觸國中生,而後擔任牧師,曾協助「得勝者教育協會」輔導國中生,亦曾擔任台北看守所教誨師。邱智豪的熱情從不曾退燒,兩年前,他與妻子號召二十多名志工,將品德教育扎根小學,因為輔導經驗豐富的邱智豪發現,沒有良好的品德教育,就會有輔導不完的問題學生,「況且小學生最單純,是培養健全人格發展的好時機,」邱智豪說。起初有人質疑他的牧師身分,是否會在校園內傳教,但他從不把聖經掛在嘴上,只以行為證明自己尊重學生的宗教信仰,展現品格教育的無限可能。
身為志工媽媽萬紅叢中的一點綠,邱智豪比誰都熱心,「一班有三十個學生,老師力不從心,格外需要志工投入」,他請教有推廣品德教育經驗的學校、團體,邀請講師訓練志工,替孩子規畫包括誠實、專注、尊重等四十九個不同主題的課程,每周一堂,並結合學校老師、輔導室、訓導處,讓孩子在校園中時時刻刻都能持續接觸所學。
- Dec 27 Wed 2006 19:53
愛情的理性守則
不離不棄是天下至愛
●吳淡如
有位網友到日本玩,在某家寵物店玻璃窗上,看到了一張告示,熱淚盈眶,回國之後將它四處發放。
寵物店的玻璃窗上貼著「寵物給主人的十大叮嚀」:
一,把我帶回家前,請記得我的壽命約有十至十五年,若你離開我,會是我最大的痛苦。
- Dec 11 Mon 2006 16:18
愛的品格教育
社會普遍鼓勵成就,很少鼓勵好品格
●黃瀚瑩採訪
還記得兒時高懸校門口的「禮義廉恥」四個大字與「生活與倫理」課程嗎??過去的品格教育往往等同於口號,死板的課文難以引起學生興趣。但現在台北縣深坑國小,卻進行著大不相同的「生活品格教育」課程,廣受學生喜愛,孩子能在課堂上聽故事、玩遊戲、抒發心情,還能天馬行空地發揮創意。該課程的幕後推手是邱智豪,香港出生的他,赴台就讀大學,從此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深坑國小從上到下,人人喊他「邱老師」,讓人忘記他真正的身分是學生家長、志工,更是一名神職人員。
邱智豪與青少年的接觸極早,大學即參加教會青年團契,常接觸國中生,而後擔任牧師,曾協助「得勝者教育協會」輔導國中生,亦曾擔任台北看守所教誨師。邱智豪的熱情從不曾退燒,兩年前,他與妻子號召二十多名志工,將品德教育扎根小學,因為輔導經驗豐富的邱智豪發現,沒有良好的品德教育,就會有輔導不完的問題學生,「況且小學生最單純,是培養健全人格發展的好時機,」邱智豪說。起初有人質疑他的牧師身分,是否會在校園內傳教,但他從不把聖經掛在嘴上,只以行為證明自己尊重學生的宗教信仰,展現品格教育的無限可能。
- Dec 11 Mon 2006 15:39
關於「生命」的 一堂課
我的人生因為兒子而變「厚」了
●蔡岳勳
孩子,其實是自己最好的學習與明白。
兒子六歲生日了,在加州的朋友家裏,買了一把S SIZE的吉他給他當禮物,在加州燦爛的陽光下,我看到孩子快樂地跳躍著,像是看到了我自己的夢想,童年的夢想……
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出生第三天就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一連串的就醫與焦慮,交雜著擔憂、煎熬,日復一日。
- Nov 28 Tue 2006 13:55
明星加持 暗戀桃花源叫座
《暗戀桃花源》在賴聲川的巧妙安排下,劇情摻合現代與古代,結合實力派舞台劇演員與高名氣明星、舞台劇團與歌仔戲團,儘管同一劇碼,卻結合不同元素、利用差異性製造話題,已成為文化產業典範。
文.高永謀
11月11日,由第四代演員擔綱的表演工作坊舞台劇《暗戀桃花源》,在台北巨蛋演出第100場,在11月12日的加演場,讓演了20周年的《暗戀桃花源》突破了100萬觀眾人次,皆為台灣表演藝術新里程碑。
表演工作坊在結束台北的行程後,隨即趕赴北京、上海演出,由於曾在《人間四月天》中飾演徐志摩的知名演員黃磊,以及最知名的百老匯華裔演員、曾在電視劇《神鵰俠侶》中飾演郭靖的王洛勇都加入演出,使得《暗戀桃花源》在中國未演先轟動,而導演賴聲川不公布女主角是誰,更吊足了媒體與觀眾的胃口。
- Nov 14 Tue 2006 11:46
困在中場的總統
將個人利益置於國家發展之上
文/陳東豪
前美國總統尼克森在辭職前曾說:「這個國家要運作正常,不能靠一位困在中場的總統。」但是,陳水扁總統儘管已是國務機要費案中,將被起訴的共犯,陳水扁總統卻將個人利益擺在國家利益之上,讓台灣社會因為他個人而分裂,讓國家發展因他而停滯,陳水扁的智慧遠遠不如尼克森。
陳水扁是建立台灣第一個本土政權的總統,這本來是他的歷史定位,但不幸的是,陳水扁卻走上前美國總統尼克森的後塵,眼看著自己身邊可以信賴的親信越來越少,反對黨彈劾的勢力越來越大,而自己的同黨同志的支持力卻越來越弱,現在的陳水扁的處境就像當年的尼克森。
- Nov 14 Tue 2006 11:31
方向
我在美術領域找到了方向
●文圖/米力
從國小二年級開始,我的人生出現了方向。
那是一堂美術課,老師要求我們畫打躲避球,多數同學畫了整個操場、兩組玩球的隊伍,以及打球的各式動態。在那個年紀,要填滿整張圖畫是辛苦的,既要以黑筆描線,又要用顏料塗滿底色,同學紛紛弄髒了畫面。那時的我簡單地表達主題,只畫了一個人傳球,和好幾雙準備搶球的手,得到老師讚賞。因此我開始懂得用微觀的角度,聚焦我想表達的事,我的方向也逐漸出現。
我喜歡觀察造型和色彩,鄉下的野台戲,每個人都專注著金光閃閃、銳氣千條的布袋戲,我則對不斷變換的布景感興趣,甚至將眼光移到戲台的裝飾,那些美麗的花紋、俗麗的螢光色彩印在我的腦海,戲偶臉部的色彩、頭上的髮飾和刺繡的服裝,比劇情更具吸引力,讓我目不轉睛。
- Nov 14 Tue 2006 11:28
國務機要費省思 讓清廉變成一種文化
十一月三日,陳瑞仁的起訴書宛如丟下原爆震撼彈,
在台灣掀起令許多人措手不及因應的政治風暴。
然而,震撼過後,
權力禿鷹與清廉價值卻已赤裸地開始角力。
如何不讓政黨輪替、貪腐卻延續?如何讓清廉成為台灣的一種制度與文化?
這些整體的民主內涵已比陳水扁總統是否下台更為重要……。
- Nov 14 Tue 2006 11:20
問候天空
第一次,我驚覺到自己有著夸父的血統
●簡媜
曾經,在課堂上老師口沫橫飛地敘述一個古老的神話:一個不自量力的人瘋狂也似地追著太陽,終於活活渴死。記得當時自己是個乖乖的女學生,文文靜靜地專心聽講,照理應該提筆在書頁上記下「不自量力」的教訓才是。可是,卻有一股莫名的情愫自我心底湧出,便鎖著眉悼念那位叫夸父的人。如果他不渴死,一定可以追得到太陽。我想。
某一個夏日的下午,有風。我之所以記得這麼清楚,乃是因為這個下午開啟了我萬里胸懷的豪情,像一把鑰匙。我不記得是哪一月哪一日,只記得自己還很年輕。
天空大大方方地藍著,在無際的綠稻平原之上。就像夜晚燈下變化多端的藍色晶體,總讓人覺得神祕。可是還不至於深不可測到像一本有字天書。天書有的有字,有的沒字。對我而言,無字天書是比較好懂而且內容豐富些。讀有字天書需要一等的智慧,讀無字天書,則需要一等的心情。那天下午,我讀的是一本全開藍底沒有封面的無字天書。踩著腳踏車,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反正沒有字裏行間。書名叫「天空」。
- Nov 09 Thu 2006 13:31
如何令人跌破眼鏡
- Nov 09 Thu 2006 12:48
中華民國陳水扁總統起訴書實錄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95年度偵字第23708號
被 告 吳淑珍 女 54歲(民國41年7月11日生)
住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2段3號
身分證統一編號:R200817397號
馬永成 男 41歲(民國54年6月14日生)
住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301號6
樓之4
身分證統一編號:F122260622號
- Nov 08 Wed 2006 10:13
趁年輕失敗 更能蓄積成功能量
人生就像珠寶盒,失敗則是增添價值的珍珠,年少時,不要怕失敗,從中找出罩門,自我磨練,是台灣「迷」世代該放膽嘗試的另類投資。
文/成章瑜
每一個人背後都有好幾根繩索,主宰成功,也主宰失敗。但是大多數的人都只投資成功線,很少人願意花力氣找失敗的線索。但是只有成功經驗的人,會越來越害怕成功,因為他完全不熟悉失敗這回事。
- Nov 07 Tue 2006 22:16
喚醒失落童年
江文敬蒐集玩具三十餘年,創辦「台灣玩具博物館」
黃瀚瑩採訪
日前剛落幕的「西班牙玩具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七十天,參訪人次突破七十萬,在藝文展覽活動低迷的今日,可說盛況空前。只是,人們心中難免產生問號:台灣孩子的玩具,又在哪裏呢?
- Oct 25 Wed 2006 10:14
捐血狀元張國森
他僅是個小市民,卻與李安、王建民同獲台南榮譽市民殊榮
●黃瀚瑩採訪
民國六十八年某日,台南一位計程車司機如同往常,開車搭載乘客。沒想到,這天改變了他的人生。兩名成功大學的女學生攔車,表示要去捐血,到達目的地後,好奇的計程車司機在捐血站外頭張望,護士出來招呼,他卻緊張得拔腿就跑。這名司機回家想了一夜:兩個小女生都敢捐血,我一個大男人,為什麼不敢?第二天,他鼓起勇氣、捲起袖子,到捐血站報到,從此一捐就是二十七年。
他是號稱「捐血狀元」的張國森,此稱號名副其實,他是全台灣捐血次數最多的人,二十七年來,已高達一千零五十三次,手肘內側捐血留下的瘀血,就是他的愛心勳章。民國七十七年,張國森便獲選為好人好事代表,日前則獲捐血中心表揚,並與李安、王建民等人,同獲台南市優良市民殊榮。「我本來很怕打針,」張國森笑著說,「但是想到能救人性命,打針便不算什麼了。」
當年,台灣的捐血風氣尚未普及,社會普遍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同時認為身體造血不容易,捐血會導致體力衰弱,醫院的血液,多半來自賣血維生的「血牛」。怕家人發現,張國森捐血得偷偷摸摸,捐完血還須算準時間,站在家門口等待郵差,攔截血液檢驗報告、血液使用去向等相關信件。大哥最先發現張國森行為怪異,經張國森遊說,也加入捐血行列。最後祕密洩漏,母親發了一頓脾氣,但張國森耐心地向老母親解釋,捐血不但有助血液循環、促進健康,更重要的是還能助人。五十多歲的母親從懼怕到了解,最後也捲起袖子,欣然捐出熱血。由於張國森的影響,他的家人、朋友,一個接一個成為快樂的捐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