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普遍鼓勵成就,很少鼓勵好品格
●黃瀚瑩採訪
還記得兒時高懸校門口的「禮義廉恥」四個大字與「生活與倫理」課程嗎??過去的品格教育往往等同於口號,死板的課文難以引起學生興趣。但現在台北縣深坑國小,卻進行著大不相同的「生活品格教育」課程,廣受學生喜愛,孩子能在課堂上聽故事、玩遊戲、抒發心情,還能天馬行空地發揮創意。該課程的幕後推手是邱智豪,香港出生的他,赴台就讀大學,從此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深坑國小從上到下,人人喊他「邱老師」,讓人忘記他真正的身分是學生家長、志工,更是一名神職人員。
邱智豪與青少年的接觸極早,大學即參加教會青年團契,常接觸國中生,而後擔任牧師,曾協助「得勝者教育協會」輔導國中生,亦曾擔任台北看守所教誨師。邱智豪的熱情從不曾退燒,兩年前,他與妻子號召二十多名志工,將品德教育扎根小學,因為輔導經驗豐富的邱智豪發現,沒有良好的品德教育,就會有輔導不完的問題學生,「況且小學生最單純,是培養健全人格發展的好時機,」邱智豪說。起初有人質疑他的牧師身分,是否會在校園內傳教,但他從不把聖經掛在嘴上,只以行為證明自己尊重學生的宗教信仰,展現品格教育的無限可能。
身為志工媽媽萬紅叢中的一點綠,邱智豪比誰都熱心,「一班有三十個學生,老師力不從心,格外需要志工投入」,他請教有推廣品德教育經驗的學校、團體,邀請講師訓練志工,替孩子規畫包括誠實、專注、尊重等四十九個不同主題的課程,每周一堂,並結合學校老師、輔導室、訓導處,讓孩子在校園中時時刻刻都能持續接觸所學。
「我生長在傳統家庭,父母管教嚴厲,我書讀得不好,過程也很痛苦,格外能體會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的感受,希望孩子在學校能有點快樂,」邱智豪說,「我念的書可能都還給老師了,但記憶依然鮮明的,卻是帶給我快樂的老師,我記得一張老師送的書籤,寫著『虛懷若谷』四字,對我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我也想成為這樣的老師,當孩子的朋友,哪怕是一句話,也可能帶給生命正面的影響。」所以,邱智豪的教學生動活潑,多以引導方式啟發學生思考,也不考試。他認為品德教育考一百分沒意義,在課堂上表現良好也不等於一切,重要的是孩子私下的行為,是否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他以「定義、舉例、鼓勵」三階段教導學生。對低年級孩子而言,品德屬於抽象概念,不易理解,邱智豪便先建立定義,例如告訴孩子,「誠實」就是「準確地說明事情原委,贏得他人信任」,待孩子產生具體觀念,再以生活、故事,甚至自己的糗事為例。他也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給與優良行為掌聲,帶領孩子一起思考,不好的行為應該怎麼修正?「社會普遍鼓勵成就,很少鼓勵好品格。我想讓孩子知道,考第一名當然很棒,但是優良品格更值得喝采,」邱智豪說。
除了深坑國小外,邱智豪亦在深坑國中教導品格課程,青春期的孩子,正面臨疾風驟雨的叛逆期,但邱智豪說:「我教得很快樂,國中生不難教,只是看怎麼教。」他投學生所好,開設「男女大不同」課程,讓學生目不轉睛;時常約學生打球,增進感情。
推廣品格教育仍難免挫折,碰到上課睡覺的孩子,邱智豪起初也會生氣,但他壓抑脾氣,改以玩遊戲的方式吸引注意;曾有輔導的國中生拒絕和他溝通,一句話也不說,邱智豪就找他一起去校園散步,借一些好玩、好笑的書給他,建立共同話題。
邱智豪的努力逐漸產生成效,讓他點滴在心頭。他的孩子會主動歸還老闆多找的零錢;曾有學生學習「順服」課程後,有感而發地說,終於能了解父母的管教是出於關心;有更多的孩子,即使畢業多年,仍沒有忘記邱老師,常回來和他談工作、感情,親暱地喊他「邱哥」。「我要讓孩子知道,他們需要的時候,有人願意陪在他們身旁,」邱智豪說。
他想提醒所有的成年人多關心孩子,不要把他們想得太簡單。孩子也有情緒,叛逆、中輟的學生是情緒的立即反彈,但最讓他憂心的是表面乖巧、內心壓抑的孩子。他曾遇過一名乖巧的女學生,國三時突然崩潰,想要自殺,甚至傷害家人。家長長期以為孩子「沒問題」,但事實上情緒並非一天造成,而是日積月累,到最後如火山般爆發,「若情緒及時找到出口,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邱智豪說自己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人一同加入志工行列。他說,志工雖然沒有老師的教學專業,卻能讓孩子體會到被關心的感受。志工本身就是最好的榜樣,邱智豪常對學生機會教育:「這些志工媽媽、志工爸爸都沒領薪水,有些還請假來陪你們。」志工們意外的收穫,便是教學相長,不但學會付出的喜悅,更學會如何教導自己的孩子。
from講義堂幸福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