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鴻海之虎與狐 (4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07年08月13日19:02 | | |
深圳郊外﹐穿過一個有門衛看守的大門﹐便進入了一家工廠﹐其規模之大可躋身世界前列。在幾十座廠房中﹐蘋果公司(Apple Inc.)的iPod和iPhone、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Co.)的個人電腦、摩托羅拉(Motorola Inc.)的移動電話以及任天堂(Nintendo Co.)的視頻遊戲機Wii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科技產品正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但這座大工廠的東家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卻是家本行業之外鮮為人知的企業。

這家工廠約有員工27萬人﹐幾乎相當於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總人口﹐它生動體現著鴻海精密創建人郭台銘(Terry Gou)的雄心壯志。在當今這個製造就等同於外包的時代﹐將全球的電子產品生產業務轉移到中國大陸方面﹐郭台銘的手筆之大無人能及。幾乎是在世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郭台銘已將他的公司變成了中國最大的出口企業以及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合同生產商。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撰文 賴德剛

LED照明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產業,也紛紛吸引各領域大廠與人才投入,擁有材料與冶金背景的前北電大中華區總裁毛渝南,六年前開始研發散熱技術與材料,如今已在LED照明散熱技術上,遙遙領先他的好朋友郭台銘。

隨著環保節能議題發酵,發光二極體(LED)也成為市場上發展性最強、最受到矚目的產業,更吸引包含鴻海在內的各大集團紛紛投入,而在電信界打滾二十餘年的毛渝南,去年五月辭去北方電信(Nortel)大中華區總裁一職後,受邀擔任奧古斯丁的董事長,積極投入LED的散熱技術,如今,已領先全球各大廠,讓LED照明真正實用化,成為LED產業新星。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用人哲學

   像業界曾流傳一句話:「郭台銘喜歡用沒有退路的人。」一名鴻海內部員工觀察郭台銘用人的一大原則,就是看他有沒有賣命的決心。而沒有退路的人通常都願意全力以赴。
   「給已經吃飽的人一碗飯吃,不但用處不大,而且他也不會感激你,但是給餓肚子的人一碗飯吃,他不但會全力以赴,而且還會感謝你!」這也是郭台銘的用人一大法則。

政府沒效率 民間才有效率

   郭台銘不只一次提到他擔任台灣區模具工會理事長時,新加坡勞工部長請教他台灣政府做了什麼,為什麼台灣中小企業這麼強大?
   郭台銘的回答讓這位部長吃了一驚:「我們的政府什麼都沒做,所以讓我們有蟑螂一般的生存能力。」 
   郭台銘認為新加坡政府照顧地太周到,反而讓企業沒有競爭力。「政府沒有效率,民間就會更有效率。」郭台銘進一步補充。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路遙知馬力,疾風知勁旅─】
阿里山神木成其大,四千年前種子掉到土裡就決定了!

鴻   海公司總部:台灣台北土城、大陸深圳龍華鎮
建   立   時   間:1974年
Web Site          :http://www.foxconn.com
董事長與執行長:郭台銘(Terry Gou)
股 票 上 市時間:1991年6月18日
股 票 交 易代號:TWS2317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鴻海如何做到兩地製造,彈性出貨鴻海全球生產48小時接力賽流程圖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利潤為國界的全球地圖

 北緯15度,離赤道只有120公里距離的墨西哥赤瓦瓦州(Chihuahua),摩托羅拉(Motorola)工廠2004年1月15日升起了三面旗子,一面是赤瓦瓦州旗,一面是工廠的廠旗,中間則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

 來自台灣的鴻海集團,以1,800萬美元正式買下這個距台灣12,000公里之遙的五百人工廠,並且保證絕不裁員。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親自出席交接儀式,更顯示了這項決心。

 這是鴻海在美洲最新的結構性布局:把美國本土的廠房儘量往南遷移,以節省成本;而無法遷移的據點,一則轉型成物流及研發中心,一則是快速關閉。

   無情的競爭,無人能倖免

 為了應付全球愈來愈壁壘分明的「區域經濟」,鴻海必須看見未來十年的競爭形態;為了在國際競爭對手的節節進逼下生存,鴻海必須能同時在全球各據點開戰。鴻海已經是台灣第一家完成歐、美、亞三大洲併購的公司,它必須要從「製造外移」的層次,學會真正的全球管理:運用「全球資源」,經營「全球成本」,來壯大全球化企業。

 然而,一面國旗,卻讓這位從不畏懼國外大廠競爭的CEO動容不己,隨行左右的人員都感受到郭台銘的心情激盪。

 或許是因為征戰多年的思念,也或許是因為他的心中感慨萬千。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談】挑戰7,000億,鴻海的跨世紀啟示

(編注)在本書定稿之前,作者張殿文與台灣大學專精企業策略的李吉仁老師,針對鴻海的發展進行一場探索性對話,提供鴻海由中小企業壯大成全球格局的跨世紀啟示。特將內容摘錄如下。

張殿文(以下簡稱張):鴻海在1999年開始進入了成長爆發期,從那時開始,我在五年內,為《商業周刊》寫了兩次鴻海的封面故事,另外,也在《天下》雜誌群寫了三次和鴻海有關的封面專題。我除了得以觀察鴻海這段時間的成長歷程外,也試著運用既有的管理理論,勾勒鴻海從縱橫3C演進到橫跨6C的面貌,這本書就是試圖架構一個鴻海追求變革的模式和成長的基因。

李吉仁(以下簡稱李):其實,對讀者而言,看一本書只要能夠有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從而得到一段深刻的學習,就值回書價了。像鴻海就是一個可以提供討論企業成長的有趣個案,我們可以透過討論郭台銘董事長的想法,以及其所反映在鴻海的做法,淬鍊歸納出一些或許可以貢獻於既有理論的思維。

保持不變的價值觀,追求應變的彈性

張:鴻海最近兩年動作頻頻,而且可以確定的是,這些事情都布局已久,未來三年裡還會有更多動作。其實在跑新聞時,就已看見許多策略的徵兆,然而就算自己唸過管理,但相較於外在快速的變化,有時實在深感學識不足,無法完全解讀,這是我在寫作時最大的挑戰。

李:在這本書裡,你用了很多故事來勾勒鴻海成長的脈絡,其中有幾個有趣的重點,我們可以詳細討論。整體而言,我們看到鴻海這些年透過模具與專業製造能耐,善用大陸區位特色,創造出全面低成本優勢(overall cost leadership),從而達成經營規模的快速成長。這套策略其實與多數台灣的專業製造公司相差不大,但鴻海應該是在持續成本降低的執行上做到了極致,而非策略內涵的差異。簡單地說,以低成本策略回應電腦工業的環境趨勢,這大家都知道,但是,要讓低成本從企業的組織「Style」(風格),變成主導思想與行動的價值觀,這就不是每家公司可以做得到的。

其次,我也看見了這家公司經常保持高度的應變狀態。這可能是和領導者的不安全感有關。然而,是什麼東西讓他一直在應變與求變?從《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智庫文化出版),我們可以看見,高瞻遠矚的長青公司,一定有「不變」的企業價值觀,以導引企業面對環境的「變」,而在觀察鴻海的應變與成長過程,是否也有其不變的價值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多次訪談中,讓作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獨白)

    「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你周遭的人,就決定了自我的格局。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看得比較長遠,空間就比較寬廣,就不會對得失看得太重。

接受考驗,了解自己及人性

    社會就是一個考驗人性的戰場。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每一個人都會被考驗。這種考驗首先來自於外界的變化,如果你只是跟隨著這種變化,你就無法擁有獨立的人格,容易被外界所影響。可是你又不能說和外界的變化毫無互動,所以,把外界的變化和被別人對你的影響,化作是隨時檢討自己待人處世的原則,和考驗自己的機會,才可以了解自己,了解人性。而我覺得,人性,是需要考驗和鞭策的。

    像我看過太多的人工作的目的就是只有錢,一有錢就開始享受;我也看過許多高級知識分子,如醫生、律師,他們很聰明,但是想法常常很自私。我每次看到這些外在的人性,對我自己反而都是一個自我鞭策、修正自己的機會。我會趕快跳出來問我自己:『我能不能不要犯這個錯誤?我能夠做到不為物欲、不以己悲嗎?』

看目標,不看金錢

    我不會為了得到一樣東西、不會為了錢,而覺得喜悅。這不是說我因為賺到了錢才這樣說,賺錢,是達到目標的方式,我是因為達到目標而喜悅,如果達不到目標,我就再努力。所以,我不會患得患失,因為我是看目標,而不是看錢,沒有賺到錢就自亂陣腳。

個人對金錢太看重是不好的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序】Out Of The Thin Red Line

張殿文(本書作者,現為數位時代副總編輯)

 1990年代中期開始,台灣廠商一連串全球化行動最後以失敗收場。當時我在英國攻讀碩士,曾行經位於諾丁罕的台灣公司廠房,那是1998年的四月天,當地工人在廠房門口拎著啤酒打發時間。

 二十年前就因為日韓鋼鐵崛起而廢棄的歐洲廠房,台灣人卻仍無法提升效能,反而變成許多台灣公司塞貨的地方,台灣企業一直在學習全球分工管理的遊戲規則,如果說「台積電」是過去十年成功的代名詞,最近三年愈來愈常聽到有人說,要做這個行業中的「鴻海」。

 台積電和鴻海都是壯大台灣的力量,但外界對「鴻海」的了解顯然太少,還是停留在「傳奇」的層次。

 這是我寫作的第一個動機。對鴻海知道太少,除了該公司本身對外界溝通的次數,另一方面,也是外界變化目不暇給。短短不到五年間,網路盛極而衰、中國加速崛起、資本主義下的公司治理瀕臨誠信危機,能駕馭這樣的變化起伏,並在資源最缺乏的情況下從弱變強,一路以小事大,這是「鴻海」代表的意義之一。

 看看三星,來自歷史上被日本中國夾殺的韓國,2000年時,三星電子總共用67,000個零組件,做出了18,000種產品,到了2002年,三星仍然還是用了67,000個零組件,卻推出了30,000種產品,證明了成本和效率也有創新能力,也難怪三星三大項產品:DRAM、TFT面板及手機,無一不是被分析師看壞的產品,而三星卻是2003年全球獲利僅次於微軟的企業。

 這也是鴻海成為全球電子專業代工之王必經之途。坐在上海淮海中路的咖啡店裡,看見三星招牌如何進攻中國,也聽得見身旁中國商人向歐洲客戶展示剛通過ISO 14000的工廠簡介。在這個跨國界、跨知識的時代擔任記者,就像離開警戒線觀看這場變化,而郭台銘可能是全台灣最善於「變」的企業家,誠如台大教授李吉仁所言,追求紀律,又要求彈性;追求成長,又要求利潤;追求規模;又要求組織隨時可以輕盈地轉變,這可能是管理學上最大的挑戰,也是我寫作的第二個動機。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鴻海 12項大陸投資案出列
【經濟日報╱記者王純瑞/台北報導】
2007.08.01 03:50 am
 

台灣最大民營企業,鴻海精密昨(31 )日一口氣通過12項大陸投資案,工廠遍及華南地區中山、佛山、深圳,華東的南京、淮安,東北瀋陽、秦皇島等;布局包括光學、模具、軟體等產品,總金額高達4.064億美元,折合台幣約135億元,創下歷年最大手筆。

鴻海在中國大陸投資布局,以深圳的龍華廠為旗艦,再向華中、華東、華北及東北逐步推進。目前在中國大陸廠區多達18處,員工更突破35萬人。其中,龍華總廠區員工就達13萬人左右,是鴻海在中國大陸「第一大廠」,這次再加碼135億元,投資方向朝東北地區一步一步推進。

鴻海昨天舉行董事會,一口氣通過12項大陸投資案,除了砸下1.2億美元,成立Margini Holdings Limited控股公司,其他近3億美元都是加碼投資各地廠房。尤其是去年鴻海合併普立爾後,決定在佛山建立光學工業園區。這次通過普麗科技(佛山)投資金額達4,886萬美元。

至於新設立富士康(南京)軟件公司,投資金額達3,200萬美元,即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今年初,與南京市軟體發展辦公室所簽訂「富士康集團南京研發中心專案」合作計畫之一。

鴻海決定在中國南京設立軟體研發基地,主要是相中南京高度集中的大專院校與科研機構群聚效應。首期建設富士康在南京規模300人的軟體研發中心,同時著手建置占地1,500畝以上的南京富士康南京科學園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經濟日報:
2007/08/01 08:05時報資訊

【時報-各報要聞】市場傳出光碟片大廠中環(2323)將與鴻海集團(2317)進行策略聯盟,生產TFT-LCD關鍵零組件導光板,專攻手機用小尺寸面板,產能將供群創使用。

市場人士透露,中環在上季末與鴻海密切接觸,鴻海曾派員前往中環大陸南通廠考察,並仔細調閱射出機型號與數量,未來雙方將針對導光板進行合作,鴻海集團委託中環生產相關產品。

中環與鴻海集團雙方正針對此合作案進行協商、評估,若一切順利,第四季便會投產,主要供應給鴻海旗下的群創使用,中環投入導光板生產,將在導光板業界掀起震撼。

台灣有多家廠商投入導光板生產,包括中光電、九德、奈普、科橋、博錸等,中環與鴻海合作跨足這個領域,將對市場造成衝擊。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經營權換金援 重回LED第一線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07 期
作者:胡釗維、王仕琦
 
 
  揮別2年前陰霾,黃國欣可望藉鴻海集團之力東山再起。
經營權拱手讓人,讓前國聯光電董事長黃國欣有新體悟,對LED充滿熱情的他認為,要讓專業發揮最大價值,不必自己當老闆,當個專業經理人,舞台更大。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今年落在國曆三月六日,意謂「春雷乍響,冬眠動物復甦」。對前國聯光電董事長、聯勝光電創辦人黃國欣而言,「驚蟄」過後,他也將展開自己事業的第二春。

兩年前的三月二日,目前已經併入晶元光電的國聯,舉行了一場例行董事會,大股東萬海集團少東陳致遠發動奇襲,以臨時動議方式,拔掉黃國欣十二年的董事長頭銜。

三個月後,黃國欣將名下所有國聯持股賣給陳致遠,從此與自己一手創立的這家國內紅光超高亮度發光二極體(LED)第一大廠,劃清界線。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表單的頂端


http://www.digitimes.com.tw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五兆元的醫療誘惑

電子業攻白色巨塔搶商機

撰文 李書齊

六.五兆元,是台灣半導體產值的四倍,光電產值的四.五倍,這金礦,藏於白色巨塔的醫院裡,老舊的醫療設備,全面數位化,更替為最先進的科技產品,這是全球電子業者眼中,最誘人的「白色商機」。英特爾、惠普、鴻海、廣達,它們都看到了……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郭奕伶


從捷克首都布拉格出發,距離一個小時車程的捷克有名古蹟保存小鎮Kutna Hora(編按︰這個小鎮以聖塔芭芭拉教堂聞名),有座一百四十一年歷史的古堡Terry's Castle。這是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去年買下,準備當成未來歐洲總部的招待所。

春意正濃,沿路上,開滿白花的蘋果樹、櫻桃樹夾道而立。這裡是捷克中部的摩拉維亞平原,由多瑙河、奧德河、摩拉瓦河沖積而成。氣候溫暖,土壤肥沃,凝聚出一股寧靜的幽雅氣氛。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徐仲秋


捷克憑什麼被郭台銘相中成為歐洲營運總部?

今年初,《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和A.T. Kear-ney顧問公司,第二度公布全球化排行榜,躋身前二十名的國家幾乎都是已開發國家,美國排在第十二名,反而是中歐的捷克以開發中國家的身分排在第十六名,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黎晶晶


五月十五日凌晨,鍾正楠卻還沒有「下班」。他正在自己的咖啡店裡,和員工一起忙著儲水,好因應第二天大台北地區的限水政策。鍾正楠買來一個個水桶,指揮著員工將自來水淨化之後,再注入咖啡機和洗碗機。雖然是熬夜加班,他卻忙得不亦樂乎。

對照兩年前的一個凌晨,他同樣也是熬夜加班到三點,但心情卻完全不同。身處製造業龍頭企業,管兩百人的經理和咖啡店長,鍾正楠選擇了後者。薪水或許縮水了一半,然而,「快樂自得」卻不是鈔票換得來的。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郭奕伶


「我這個人就是不信邪,人家叫我不要搭華航,我就偏要搭華航。」四月中旬,郭台銘在捷克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曾透露,他們全家都是華航的忠實客戶。

六月十日,在鴻海的股東會上,郭台銘卻語出驚人的道出,「我差點就搭上五月二十五日的華航死亡班機。」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吳修辰
資料整理/張珮菁+楊少強


雖然二○○二年的大環境不景氣,但在《商業周刊》首度針對國內一千零二十六家上市、上櫃公司進行的〈二○○二上市櫃營收排行〉的總體檢中(不包含轉投資認列的合併營收),發現仍有近六五.六%(編按:母體家數在扣除十一家二○○一年無營收公司數後,為一千零一十五家)的上市、櫃公司營收持續成長,而營收衰退家數為三百四十九家,占所有上市櫃公司的三四.四%。

這份排行顯示的第一個訊息是,科技產業仍為國內上市、櫃公司的成長動力。五百五十家非科技類股上市、櫃企業的平均營收成長為五.九%,仍遠低於四百六十五家科技類股平均營收成長的二四.八%。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吳修辰


一千二百五十張鴻海精密股票,價值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以鴻海尾牙前最後收盤價一百一十九元計算)。一月三十日晚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台大體育館舉行的大規模尾牙晚會上,股票大放送,憑空創造了四十九名百萬富翁,以及三名千萬富翁。這還不包括一千零二十萬元現金紅包。

二○○二年營收二千四百五十億元,成長七○%,在寒冬中,鴻海的營收成長的確傲人。郭台銘為獎勵員工的付出,在今年尾牙準備送出的股票,由去年的一百五十張,增加七倍至一千二百五十張。第一大獎是獨得兩百張鴻海股票,比去年增加五十張。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