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錢少了,關係更好了
環境不景氣,生活壓力大,怎樣才能不因此而傷了家人和氣?
文.張靜慧 圖.鄭佳玲
「媽媽,爸爸有沒有放無薪假?」小女孩悶悶不樂地問媽媽。
「有,每個月放兩天。」
小女孩低下頭不發一語,接著流著淚說:「我們班只有爸爸一個人放無薪假。」
媽媽柔聲安慰:「全世界都陷入經濟風暴,很多人沒有工作,但是爸爸很幸運,還有一份好工作,
只是每個月多放兩天假,這樣有多一點時間陪你,不是很好嗎?」小女孩聽了點點頭,平復了情緒。
這是最近刊登在《國語日報》上一篇家長的投稿,反映了許多家庭正被不景氣的陰影籠罩。
當大環境不理想,人更需要回家取暖,但如何避免種種不如意成為引發家人衝突的導火線?
開誠佈公,不當「悶鍋」?
遭遇減薪、放無薪假、裁員等壓力,不少人選擇隱瞞,甚至說謊,覺得「我來扛就好」,不但自己
情緒低落,家裡也有低氣壓,家人只覺得這個人不對勁,卻不知道怎麼了。當壓力到頂點,很可能小事就引爆「炸藥」,做出傷人或傷己的事。
專家一致建議要對家人說出實情,如果孩子已經稍微懂事,也可以告訴他。「不要悶在心裡,說出來,壓力就紓解一半,」「張老師」基金會督導、諮商心理師林世莉說。
而且說出來,問題才有機會解決。比如現在爸爸減薪,每個月收入減少,全家可以討論如何開源節流,或許沒有當初想的那麼難解決。
「即使說出來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至少情感上是真實的,彼此可以信任、交流,這對家庭和諧非常重要,」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家興說。
「張老師」基金會顧問、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副教授張德聰建議,告訴家人這類消息前,先想一想怎麼講、平復一下情緒,甚至可以寫下來。除了告知實情,也可以把未來的計劃(如上課進修、找短期工作等)說出來,讓家人放心。
儘量不要用太嚴重或情緒化的字眼,例如「爸爸對不起你們」、「以後再也不能過好日子了」、
「完了」等,而要多講正向的話,多討論如何應變、共度難關,給全家人信心,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王淑俐提醒。
而受挫的人通常特別在意別人的話,建議家人多說溫柔、鼓勵的話,例如「沒關係,這不是你的能力有問題」、「我們一起想辦法」等。
台灣天柏嵐(Timberland)公司總經理吳美君過去在速食業工作時,因為業績達不到要求,被毫無預警地裁撤。先生給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勵,在自我調適後,跟兩個兒子談這件事,才發覺原來兒子一直以媽媽為榮。經歷職場的挫敗,她發現家人的支持有多重要。
一轉念,柳暗花明?
「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而且和最近才變窮的人不一樣,不用擔心,要有自信,我們家祖先可是世世代代都窮的喔。」這是「佐賀的超級阿嬤」的哲學:再苦,也要滿懷希望、歡喜度日。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生前常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如果人也不能轉,只要你的心轉、觀念轉變,就能柳暗花明。」心理學的理論也說,一個人的想法會影響行為,當想法改變,行為就會改變,或許就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前陣子「張老師」基金會開了一場記者會,他們不說「失」業,而說「待」業或生涯轉換,「一字之差,但是思維完全不同,」基金會督導林世莉提醒,讓正向的語 言、想法在心裡發酵,就會慢慢增強正向能量,例如,告訴自己「我在準備、等待下一份工作」,而不是「我失去工作、從此沒機了」;放無薪假,可想成「以前沒 時間休假,現在多了幾天假,正好可以休息、陪孩子」,而不是「放假害我損失好多錢」。
林世莉有位企業家朋友在金融風暴中損失慘重,煩心到兩、三星期睡不著。林世莉告訴他:「這不是你的能力問題,而是被金融海嘯掃到。」也鼓勵他藉這次挫折想想有沒有其他專長,要不要嘗試別的出路?
果然轉個彎就有路。現在這位朋友不時受邀到其他企業談壓力管理,分享調適挫敗的經驗,他不但睡得著了,也重拾信心,變成很受企業歡迎的講師,再創生涯高峰。
林世莉有個案主本來是上班族,前陣子被裁員,她去學做手工飾品,在親友鼓勵下,她做出各種動物形狀的串珠手機吊飾,兒女幫她放到網站上賣,銷路不錯,她很開心,沒想到以為只能消磨時間的手工藝能帶來「第二春」。
「轉個念頭,多點彈性,新工作的收入或許沒有以前好,但是一個人的自尊、自信找回來了,後面就有無限生機,」林世莉說。
把握機會教育
現在的孩子被稱為「草莓族」──禁不起挫折,一捏就爛。「平常很難教孩子面對挫折,不景氣正好拿來當機會教育,」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林家興說。
林世莉會跟兩個青春期的兒子討論家庭收支:爸媽的薪水、孩子們的開銷、家裡其他開銷各有多少,最後剩多少?這些結餘怎麼處理?也會討論哪些不是必需品,一 定要買嗎?用現金、信用卡或消費券買東西比較划算?「讓孩子了解家裡的經濟狀況,才有機會學習善用金錢,也體諒父母,」她說。
林家興強調,父母的身教很重要,當大人用正面的方式因應困境,小孩很容易就跟上去。
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王淑俐小時候父母離異,父親獨力拉拔四個孩子,經濟吃緊到沒錢買水果,去水果攤撿老闆淘汰的。
「我們窮,但是不自卑,很努力地活下去,」王淑俐說,儘管擔子重,但父親從不遷怒於孩子,對子女的關心無微不至,她北上讀師大,四年內父親就寫了200封家書;而她也以自立自強回報,當家教、參加比賽,收入和獎金不但可以自足,還能幫助家計。
4招把無薪假變幸福假?
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孟瑛如曾受邀到電子公司演講,時間是晚上8~10點,為什麼挑這個時間?因為這時員工加班才告一段落。
但孟瑛如覺得自己根本不必去,「如果這個時間父母還不能在家跟小孩相處,聽再多演講也沒用!」
最近許多企業放起無薪假,好像讓孟瑛如「爸媽早回家」的理想實現了,但她發現,忙碌的父母突然
回歸家庭,相處的時間多了,卻也產生新的磨合問題,例如覺得自己像陌生人,很難融入家庭;想陪孩子,卻發現孩子已到了不要你陪的年紀……該怎麼辦?
1.先當協助者 例如平時主要是太太在照顧小孩,可以先了解他們的作息,問太太需要幫什麼忙,然後慢慢參與,免得突然插手,反而亂了大家平常的習慣;而家人也要給爸爸一點 時間適應。教養上則要儘量跟太太的方式一致,免得孩子不知所措,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林家興提醒。
2.了解家人的需要 年紀小的孩子可能歡迎你陪,但青少年可能給你白眼。孟瑛如說,父母或許急著想扮演好爸媽,彌補過去的虧欠,卻沒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往往就讓美意打折了。
3.放輕鬆 孟瑛如曾在報上看到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為孩子做早餐的故事,記者問她,首相那麼忙,這些事為什麼不請別人做?這位「鐵娘子」的回答再簡單不過:「因為我是他媽媽!」
孟瑛如說,親情是天性,不一定要刻意安排活動,只要單純的相處就好,可以用無薪假做些以前沒空做的事,例如陪孩子打球、一起動手修理家具、在孩子的部落格 留言,幫他衝人氣、停掉一次補習,一起去看展覽……重點在增加相處,而不是增加要求。「就算以後再回到忙碌的職場,孩子也會記得爸媽曾經有段時間好好陪過 他,」孟瑛如說。
4.不要「宅」在家裡 聯合諮商心理所院長邱永林建議,放無薪假或待業者還是要安排「課表」,每天找些事做,例如打掃家裡、運動、上課或學才藝、當志工,藉此得到成就感;儘量不要天天窩在家,久了不但自己消沉,也容易把負面情緒轉嫁給家人。
「貧窮對我是好事,培養韌性、激發潛能,更重要的,我很知足、很感恩,」她笑著說。童年的家庭變故讓她學會「以變為常」,「人生本來就有風浪,但是我不怕,掌穩舵就能往前划。」
從平淡中找幸福
不景氣不見得完全是壞事,反而有機會找回過去忽略的幸福。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就說,大自然是不要錢的、讀書是不要錢的、幫助人也是不要錢的。不景氣好像是一個機會,給我們重新找到素樸的生活,可卻是一個有力氣的生命。
王淑俐舉例,比如要降低開銷,家人討論後決定減少外食,你可以說:「哇,食譜書終於重見天了!你們點菜,媽媽來試試看!」下廚時還可請孩子一起幫忙。
旅行也不一定要參加豪華團,自找省錢門路也可以。林世莉一家就曾分工合作安排旅行,分頭找地點、住宿和當地美食,雖然她已去過這個地方多次,但還是玩得很盡興。「家人關係會透過這樣的過程而更好。誰說一定要有錢?」
聯合諮商心理所院長邱永林小時候都是爸爸騎摩托車載一家四口出遊,現在回想起來都還覺得很好玩。「回憶是挑價值,而不挑價錢。」
練好EQ?
生活的擔子讓人鬱悶,一點小事就可能引發家人衝突。如何避免情緒失控?
■深呼吸:想發脾氣前深呼吸幾下,緩和情緒。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林家興建議,做人做事不要「十分」投入,這樣有時會讓人失去理智,例如把小孩打罵得過頭還不自覺。他建議七分投入就好,另外三分抽離,在旁邊觀看、提醒自己。
■離開現場:當深呼吸沒用,建議離開現場,避免進一步衝突。
■轉移注意力:例如去散散步。林世莉每次跟先生吵架,就去用肥皂用力洗先生的衣服,宣洩情緒;她也有朋友心情不好時就去拔花盆裡的雜草。總之,要找到不傷己、不傷人的紓壓方式。
■再溝通:離開現場、轉移注意力並不代表逃避,而是等情緒平穩後,再去跟對方好好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效,或者已有暴力傾向或行為(例如摔東西、打小孩),建議尋求專業協助,例如「張老師」(電話直撥1980)、生命線(電話直撥1995)。
歌手周杰倫的〈稻香〉MV裡,職場失意的中年男子情緒不穩,把妻女嚇得離家。男子回到鄉間老家,才體會到親情的重要。
「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周杰倫的嬉哈曲風輕輕提醒著:不論在外面遭遇多少驚濤駭浪,家是永遠的避風港,別讓它也受傷了。
from 康健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環境不景氣,生活壓力大,怎樣才能不因此而傷了家人和氣?
文.張靜慧 圖.鄭佳玲
「媽媽,爸爸有沒有放無薪假?」小女孩悶悶不樂地問媽媽。
「有,每個月放兩天。」
小女孩低下頭不發一語,接著流著淚說:「我們班只有爸爸一個人放無薪假。」
媽媽柔聲安慰:「全世界都陷入經濟風暴,很多人沒有工作,但是爸爸很幸運,還有一份好工作,
只是每個月多放兩天假,這樣有多一點時間陪你,不是很好嗎?」小女孩聽了點點頭,平復了情緒。
這是最近刊登在《國語日報》上一篇家長的投稿,反映了許多家庭正被不景氣的陰影籠罩。
當大環境不理想,人更需要回家取暖,但如何避免種種不如意成為引發家人衝突的導火線?
開誠佈公,不當「悶鍋」?
遭遇減薪、放無薪假、裁員等壓力,不少人選擇隱瞞,甚至說謊,覺得「我來扛就好」,不但自己
情緒低落,家裡也有低氣壓,家人只覺得這個人不對勁,卻不知道怎麼了。當壓力到頂點,很可能小事就引爆「炸藥」,做出傷人或傷己的事。
專家一致建議要對家人說出實情,如果孩子已經稍微懂事,也可以告訴他。「不要悶在心裡,說出來,壓力就紓解一半,」「張老師」基金會督導、諮商心理師林世莉說。
而且說出來,問題才有機會解決。比如現在爸爸減薪,每個月收入減少,全家可以討論如何開源節流,或許沒有當初想的那麼難解決。
「即使說出來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至少情感上是真實的,彼此可以信任、交流,這對家庭和諧非常重要,」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家興說。
「張老師」基金會顧問、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副教授張德聰建議,告訴家人這類消息前,先想一想怎麼講、平復一下情緒,甚至可以寫下來。除了告知實情,也可以把未來的計劃(如上課進修、找短期工作等)說出來,讓家人放心。
儘量不要用太嚴重或情緒化的字眼,例如「爸爸對不起你們」、「以後再也不能過好日子了」、
「完了」等,而要多講正向的話,多討論如何應變、共度難關,給全家人信心,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王淑俐提醒。
而受挫的人通常特別在意別人的話,建議家人多說溫柔、鼓勵的話,例如「沒關係,這不是你的能力有問題」、「我們一起想辦法」等。
台灣天柏嵐(Timberland)公司總經理吳美君過去在速食業工作時,因為業績達不到要求,被毫無預警地裁撤。先生給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勵,在自我調適後,跟兩個兒子談這件事,才發覺原來兒子一直以媽媽為榮。經歷職場的挫敗,她發現家人的支持有多重要。
一轉念,柳暗花明?
「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而且和最近才變窮的人不一樣,不用擔心,要有自信,我們家祖先可是世世代代都窮的喔。」這是「佐賀的超級阿嬤」的哲學:再苦,也要滿懷希望、歡喜度日。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生前常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如果人也不能轉,只要你的心轉、觀念轉變,就能柳暗花明。」心理學的理論也說,一個人的想法會影響行為,當想法改變,行為就會改變,或許就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前陣子「張老師」基金會開了一場記者會,他們不說「失」業,而說「待」業或生涯轉換,「一字之差,但是思維完全不同,」基金會督導林世莉提醒,讓正向的語 言、想法在心裡發酵,就會慢慢增強正向能量,例如,告訴自己「我在準備、等待下一份工作」,而不是「我失去工作、從此沒機了」;放無薪假,可想成「以前沒 時間休假,現在多了幾天假,正好可以休息、陪孩子」,而不是「放假害我損失好多錢」。
林世莉有位企業家朋友在金融風暴中損失慘重,煩心到兩、三星期睡不著。林世莉告訴他:「這不是你的能力問題,而是被金融海嘯掃到。」也鼓勵他藉這次挫折想想有沒有其他專長,要不要嘗試別的出路?
果然轉個彎就有路。現在這位朋友不時受邀到其他企業談壓力管理,分享調適挫敗的經驗,他不但睡得著了,也重拾信心,變成很受企業歡迎的講師,再創生涯高峰。
林世莉有個案主本來是上班族,前陣子被裁員,她去學做手工飾品,在親友鼓勵下,她做出各種動物形狀的串珠手機吊飾,兒女幫她放到網站上賣,銷路不錯,她很開心,沒想到以為只能消磨時間的手工藝能帶來「第二春」。
「轉個念頭,多點彈性,新工作的收入或許沒有以前好,但是一個人的自尊、自信找回來了,後面就有無限生機,」林世莉說。
把握機會教育
現在的孩子被稱為「草莓族」──禁不起挫折,一捏就爛。「平常很難教孩子面對挫折,不景氣正好拿來當機會教育,」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林家興說。
林世莉會跟兩個青春期的兒子討論家庭收支:爸媽的薪水、孩子們的開銷、家裡其他開銷各有多少,最後剩多少?這些結餘怎麼處理?也會討論哪些不是必需品,一 定要買嗎?用現金、信用卡或消費券買東西比較划算?「讓孩子了解家裡的經濟狀況,才有機會學習善用金錢,也體諒父母,」她說。
林家興強調,父母的身教很重要,當大人用正面的方式因應困境,小孩很容易就跟上去。
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王淑俐小時候父母離異,父親獨力拉拔四個孩子,經濟吃緊到沒錢買水果,去水果攤撿老闆淘汰的。
「我們窮,但是不自卑,很努力地活下去,」王淑俐說,儘管擔子重,但父親從不遷怒於孩子,對子女的關心無微不至,她北上讀師大,四年內父親就寫了200封家書;而她也以自立自強回報,當家教、參加比賽,收入和獎金不但可以自足,還能幫助家計。
4招把無薪假變幸福假?
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孟瑛如曾受邀到電子公司演講,時間是晚上8~10點,為什麼挑這個時間?因為這時員工加班才告一段落。
但孟瑛如覺得自己根本不必去,「如果這個時間父母還不能在家跟小孩相處,聽再多演講也沒用!」
最近許多企業放起無薪假,好像讓孟瑛如「爸媽早回家」的理想實現了,但她發現,忙碌的父母突然
回歸家庭,相處的時間多了,卻也產生新的磨合問題,例如覺得自己像陌生人,很難融入家庭;想陪孩子,卻發現孩子已到了不要你陪的年紀……該怎麼辦?
1.先當協助者 例如平時主要是太太在照顧小孩,可以先了解他們的作息,問太太需要幫什麼忙,然後慢慢參與,免得突然插手,反而亂了大家平常的習慣;而家人也要給爸爸一點 時間適應。教養上則要儘量跟太太的方式一致,免得孩子不知所措,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林家興提醒。
2.了解家人的需要 年紀小的孩子可能歡迎你陪,但青少年可能給你白眼。孟瑛如說,父母或許急著想扮演好爸媽,彌補過去的虧欠,卻沒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往往就讓美意打折了。
3.放輕鬆 孟瑛如曾在報上看到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為孩子做早餐的故事,記者問她,首相那麼忙,這些事為什麼不請別人做?這位「鐵娘子」的回答再簡單不過:「因為我是他媽媽!」
孟瑛如說,親情是天性,不一定要刻意安排活動,只要單純的相處就好,可以用無薪假做些以前沒空做的事,例如陪孩子打球、一起動手修理家具、在孩子的部落格 留言,幫他衝人氣、停掉一次補習,一起去看展覽……重點在增加相處,而不是增加要求。「就算以後再回到忙碌的職場,孩子也會記得爸媽曾經有段時間好好陪過 他,」孟瑛如說。
4.不要「宅」在家裡 聯合諮商心理所院長邱永林建議,放無薪假或待業者還是要安排「課表」,每天找些事做,例如打掃家裡、運動、上課或學才藝、當志工,藉此得到成就感;儘量不要天天窩在家,久了不但自己消沉,也容易把負面情緒轉嫁給家人。
「貧窮對我是好事,培養韌性、激發潛能,更重要的,我很知足、很感恩,」她笑著說。童年的家庭變故讓她學會「以變為常」,「人生本來就有風浪,但是我不怕,掌穩舵就能往前划。」
從平淡中找幸福
不景氣不見得完全是壞事,反而有機會找回過去忽略的幸福。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就說,大自然是不要錢的、讀書是不要錢的、幫助人也是不要錢的。不景氣好像是一個機會,給我們重新找到素樸的生活,可卻是一個有力氣的生命。
王淑俐舉例,比如要降低開銷,家人討論後決定減少外食,你可以說:「哇,食譜書終於重見天了!你們點菜,媽媽來試試看!」下廚時還可請孩子一起幫忙。
旅行也不一定要參加豪華團,自找省錢門路也可以。林世莉一家就曾分工合作安排旅行,分頭找地點、住宿和當地美食,雖然她已去過這個地方多次,但還是玩得很盡興。「家人關係會透過這樣的過程而更好。誰說一定要有錢?」
聯合諮商心理所院長邱永林小時候都是爸爸騎摩托車載一家四口出遊,現在回想起來都還覺得很好玩。「回憶是挑價值,而不挑價錢。」
練好EQ?
生活的擔子讓人鬱悶,一點小事就可能引發家人衝突。如何避免情緒失控?
■深呼吸:想發脾氣前深呼吸幾下,緩和情緒。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林家興建議,做人做事不要「十分」投入,這樣有時會讓人失去理智,例如把小孩打罵得過頭還不自覺。他建議七分投入就好,另外三分抽離,在旁邊觀看、提醒自己。
■離開現場:當深呼吸沒用,建議離開現場,避免進一步衝突。
■轉移注意力:例如去散散步。林世莉每次跟先生吵架,就去用肥皂用力洗先生的衣服,宣洩情緒;她也有朋友心情不好時就去拔花盆裡的雜草。總之,要找到不傷己、不傷人的紓壓方式。
■再溝通:離開現場、轉移注意力並不代表逃避,而是等情緒平穩後,再去跟對方好好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效,或者已有暴力傾向或行為(例如摔東西、打小孩),建議尋求專業協助,例如「張老師」(電話直撥1980)、生命線(電話直撥1995)。
歌手周杰倫的〈稻香〉MV裡,職場失意的中年男子情緒不穩,把妻女嚇得離家。男子回到鄉間老家,才體會到親情的重要。
「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周杰倫的嬉哈曲風輕輕提醒著:不論在外面遭遇多少驚濤駭浪,家是永遠的避風港,別讓它也受傷了。
from 康健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