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病人易感染 少探望為妙

  文╱王一昕

因為乳癌而持續化療中的伍芳(化名),又要開始一輪為期約3週的新療程,根據過去的經驗法則,她向週邊的親朋好友下了為期1週的「拒訪令」,因為化療之後 的第1週是她的「冬眠期」,在身心皆脆弱不適的情況中,她不希望還要花心力去面對他人,即使是來自親友的關心;第2週開始,是她和朋友們相約戶外踏青的活 動期;到了第3週,則是可以恢復和朋友聚餐、好好吃幾頓,以儲備應付下一輪化療時的體力。

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安排?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副祕書長吳翠娥表示,通常癌症病友在剛做完化療的3~5天,比較容易感到不舒服,再加上受到化療藥物的影響, 身負「衛兵」之責的白血球在第2週可能會因而下降許多,容易受到感染,因此,為了避開感染源,化療之後的一段時間,最好避免去密閉的公共空間。

一旦感染 有致命危險

為何癌症病人化療之後容易受到感染?吳翠娥說,主要的原因是用來攻擊生長快速癌細胞的化療藥物,同樣會攻擊人體內不斷成長中的細胞,因此,像是血球、頭髮 或黏膜就容易受到化療藥物的損傷,也就容易產生掉髮或拉肚子等副作用;而且,某些藥物特別會導致白血球下降快速,使人體的抵抗力減弱,再加上口腔、腸道等 體內黏膜易有破損,細菌病毒入侵的途徑增加,抵禦外侮的白血球、淋巴球或殺手細胞卻嚴重不足,結果可能導致接受化療癌症患者的症狀變得更嚴重而難以控制, 甚至連原本體內既有的正常細菌也可能引發疾病,嚴重時可能會影響到患者必須更換其使用藥物,或者最令人憂心的是引起敗血症等致命危機。

吳翠娥表示,癌症病友每次要接受化學治療之前,醫師都會先抽血監測患者的白血球是否回復到一定的數值,若是還太低(通常若是白血球總數低於3000∕每 c.c.血液),則醫師可能會延緩1~2星期或暫停化學治療,等待患者的白血球數值爬升回復,必要時則給予「白血球生長素」,以刺激白血球生長。

親友探訪 增加感染機會

若是從不同的癌症來看,最容易因為化療藥物而導致白血球快速下降者,主要是接受白血病、淋巴癌等癌症化療藥物治療的患者,其次如肺癌、乳癌等患者,也會因 為化療而導致白血球數值下降,而腸胃道相關的癌症像是胃癌、大腸癌或肝癌患者,則相對血球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少;不過,視個人體質不同,也有些人只要一施打 化療藥物,白血球數值就會立即降低許多。

目前癌症化療大多以門診化療為主,吳翠娥表示,有些化療藥物滴注的速度較慢,需要24小時以上,患者若是不願住院,擔心醫院裡感染源多,或是健保病床有 限,也可能會先帶著小型輸注幫浦返家,翌日再前往醫院拆除;也有必須住院數天的化療患者。

基本上,除了照顧者之外,並不建議親友頻頻前往探訪,以免反而容易增加病患受到感染的機率;甚至,為減少感染源,吳翠娥認為,病患若能自理,家屬也不必一 定非要在醫院裡陪宿,若是非陪伴病患不可,還必須是身體健康的親友,而想要前往探病的人,即使只是罹患小感冒時也不可前往探視,這對癌症病友或探病者雙方 都沒有好處。

防感染居家照顧守則

為了避免癌症化療患者受到感染,化療病人的居家照顧也十分重要。吳翠娥列舉需要特別留意的事項如下:

1.留意監測相關數值
— 留意患者體溫,勿超過37.5℃。
— 了解患者施打的化學藥物,是否會降低患者的白血球數值。

2.避免感染發生、小心感染源
— 白血球數值降低期間,患者避免出入封閉的公共場所。
— 前往公共場所時,要戴口罩。
— 訪客前往探視前應正確洗手;探視時,雙方應戴口罩,保持一定的距離,勿太靠近,且探訪時間不宜太久。
— 避免讓患者接觸到患有感冒、麻疹或水痘等傳染病人。
— 保持均衡的飲食與足夠的營養素(高蛋白質與高熱量),以提供白血球生長再造所需的原料。
—— 避免生食,像是生菜沙拉、生魚片、泡菜、生雞蛋等,水果以可去皮、現剝現削為主,必要時水果也要先燙煮過再吃。
— 經常且正確洗手,尤其是吃飯前與上洗手間之後。
— 不可擠壓或抓破青春痘、粉刺。
— 種植花草、清洗寵物或小孩排泄物時,要戴保護性的手套。

3.維持皮膚及黏膜的完整、防範感染途徑
— 改用軟毛牙刷刷牙,避免傷害牙齦。
— 使用電動刮鬍刀,以免刮傷皮膚。
— 使用乳液等避免肌膚乾裂。
— 避免摩擦外傷。
— 留意排泄系統衛生,有痔瘡者宜請教醫師與護理人員自我照護方法;使用灌腸或栓劑前也要先諮詢醫師。
— 女性解尿後應由前往後擦拭,正值月經期女性要經常更換衛生棉,以防感染。
—置有導尿管者,每日應消毒尿管2次。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2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