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門口開始認識糞便~瞭解肛門的疾病
雖然肛門廔管的出現頻率比痔裂或痔核低,卻是個需要注意的肛門疾病。若是長時間不治療肛門廔管,一旦發展成肛門廔管癌,那麼不管用什麼方法也無法救回肛門。
想瞭解更多跟「健康」還有「大便」相關的知識,那就要鎖定看《大便會說話》。
在談糞便的時候,就不得不談到「肛門」,在談肛門的時候,也不得不提起「痔瘡」。
大腸的終點,也就是與直腸連接的部分叫做「肛道」,肛道結束的地點,也就是糞便的出口叫做「肛門」,雖然肛門在製作糞便上沒有什麼貢獻,但是也不能忽略它的存在,因為有肛門疾病的時候也可能會出現排便障礙,就好比高速公路管理的有多好,只要交流道不順暢就會讓用路人很困擾。這個禮拜我們要深入地跟大家介紹肛門的各種知識,快點跟我們一起認識肛門吧!
(※相信我們,瞭解肛門絕對有益健康;只是……如果你正在用餐的話,很抱歉,我們接下來還是會繼續講這些事情喔!)
痔瘡界三大病1:痔核
「痔核」就是一般人稱為「痔瘡」的疾病。痔的意思是肛門病的意思,核則是顆粒或有籽的水果,所謂痔核就是肛門內外長出肉塊的疾病。直腸脫垂是一種看起來像是「比較嚴重的痔核」的疾病,所以如果發現類似症狀,請務必尋求醫師的協助。
痔 核可說是肛門皮膚和肛門內部黏膜下的血管組織拉長後腫起來的肉塊,排便時黏膜下方的網狀靜脈與韌帶,作用在於:承受糞便通過肛道時的衝擊。若是網狀靜脈與 韌帶持續受到壓力,支撐血管的韌帶會鬆掉,血管壁也會變薄,長久下來血管會像氣球一樣鬆掉,韌帶和肛門黏膜也會鬆掉、腫脹,這種現象就叫做「痔核」。錯誤的排便習慣,像是便秘或持續性的腹瀉,都會造成括約肌的損傷,此外懷孕、生產,和久坐、久站也很容易引發痔核問題。喝酒,也很容易導致痔核惡化或出血喔!
痔核大多是在肛門口進進出出,用手就能輕易地塞進肛門,因此大部分患者都不以為意;但這樣的態度卻會讓痔核惡化,引起嚴重的疼痛,內痔核往外凸出而腫起形成「嵌頓性痔核」。痔瘡界三大病2:痔裂
痔裂就如同字面意思——是「肛門裂開」的疾病。又粗又硬的糞便大多是造成痔裂的主因,痔裂的主要症狀是:鮮紅色出血與疼痛。一般而言,出血量多半是排完便後用衛生紙擦屁股時會沾到的程度而已。大 部分的人都曾有過又粗又硬的糞便造成肛門裂開的經驗,這種情況叫做「急性痔裂」,大多只是伴隨著輕微的疼痛,因為是突發的症狀,所以就算沒有治療,大多數 都會自行痊癒。痔裂慢性化時,潰瘍會越來越嚴重,肛門內部的乳頭會愈加肥大,肛門邊的皮膚也會拉長,一般患者很容易把這些症狀誤認為痔核。
肛門中最容易裂開的部位是肛門的後方(六點鐘方向)和肛門的前方(十二點鐘方向),因為這兩處是排便時受到最多壓力的部位,也是血液循環最脆弱的部分。若是痔裂的現象出現在肛門側面,就必須先確認是否罹患其他疾病,像是:孔羅氏病、潰瘍性大腸炎或結核……等。痔瘡界三大病3:肛門廔管
肛門的內括約肌和外括約肌之間的肛門腺發炎,而在肛門外出現洞的肛門疾病就叫做「肛門廔管」,肛門腺會分泌滑潤的黏液讓糞便能夠順利排泄。雖然每個人不同,但通常會有4~16個。不管是誰都有可能得到肛門廔管,也不是只要肛門腺發炎就會產生肛門廔管。發炎會先在肛門內處或外處出現膿瘡(abscess),這叫「肛門周圍的膿瘡(abscess)」,這類的膿瘡會造成嚴重的疼痛,還會導致發燒症狀,但只要把膿瘡弄破很快就會回復正常。
膿 瘡若出現在肛門周圍外處時,會伴隨著嚴重的疼痛,大部分會痛到得彎著腰慢慢走路;但若是膿瘡發生在肛門內部,也就是直腸上時,患者只會感覺肛門周圍稍微麻 掉以及發燒的感覺而已,並不會有很大的疼痛感,因此容易誤以為是感冒。所以,如果肛門周圍麻掉,同時有發燒等症狀,就應該要懷疑是不是肛門周圍出現膿瘡。只是,並不是只要切除並抽除膿就可以讓膿瘡100%痊癒,大部分的患者在接受肛門周圍的膿瘡手術後,過了幾個月就會因為肛門周圍長出痘痘而再次就醫,這種狀態就叫做肛門廔管。
雖然肛門廔管的出現頻率比痔裂或痔核低,卻是個需要注意的肛門疾病。若是長時間不治療肛門廔管,一旦發展成肛門廔管癌,那麼不管用什麼方法也無法救回肛門。
想瞭解更多跟「健康」還有「大便」相關的知識,那就要鎖定看《大便會說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