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化石的發現或許能解答飛行奧祕

●Nicholas Bakalar/謝勳輯譯

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的里奧內格羅省,鋸岩石、鑿石塊,取出一具公雞大小的恐龍骨骼。從體形結構推斷,這種屬於奔龍類的恐龍有羽毛,但不會飛。在這之前,這種長有羽毛、體形小的恐龍只於北半球發現,像是中國出土的四翼恐龍。古生物學家過去假設,牠們是在地球陸塊分成南、北兩塊︵約一億五千萬年前︶之後才出現的,但這新發現意謂,這種恐龍其實更早之前就存在了。

這副新發現的化石很完整,只需借用其他地方發現的少許幾塊化石,便能湊成完整骨架。目前同一地區已發現四隻阿根廷鷲龍的化石。有別於北半球的發現,這些南半球的阿根廷鷲龍,和跑得快、掠食性的迅猛龍有親屬關係。迅猛龍因電影﹁侏儸紀公園﹂而廣為人知。

阿根廷鷲龍有長似鳥喙的鼻子、小而間距寬的牙齒和長尾巴。比例怪異的頭顱,可能是為了掠食會鑽洞的哺乳類和爬行類動物,這些動物的骨骼,散布在阿根廷鷲龍的遺骸附近。

由修長的兩隻後腿,可推測阿根廷鷲龍跑得很快;可能利用肌肉飽滿的肩膀和前腿第二腳趾上的大爪抓住獵物。這種恐龍不會飛,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一次可跳躍數公尺遠。化石沒顯示羽毛的痕跡,不過羽毛通常會在化石作用中消失。阿根廷邁莫尼德斯大學的阿佩斯特貴亞教授認為,阿根廷鷲龍應和牠北半球的同類一樣有羽毛。

美國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系教授瑟雷諾相信,這新出土的化石或許有助於解答飛行的由來。他指出,過去的化石證據和最近有關鳥類生物力學的研究,加上這次阿根廷鷲龍的發現證明,動物從走路到飛行不是一蹴可幾,而是經歷一段過渡狀態,那期間必然有很多差勁的飛行動物。「阿根廷鷲龍或許就是其中的一種,」瑟雷諾說。

載自

講義堂幸福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