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這樣也要拖


所謂老公/所謂老婆
來源:網路流傳
所謂老公:

老公,就是婚前總是早早赴約,婚後總是遲遲回家的那個人。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葉傾城/文

來源:網路流傳
講義雜誌2003.5月

那天是週末,春日的黃昏有新榨橙汁的顏色與氣息。老早說好了要和朋友們去逛夜市,母親卻在下班的時候打來了電話,聲音裡是小女孩一般的歡欣雀躍:「明天我們單位組織去春遊,你下班時幫我到威風糕餅買一袋椰蓉麵包,我帶著中午吃。」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登上人生高峰的最後一堂課
◎陳免/文

來源:網路流傳


當有了知識、技術、IQ與EQ,你還缺少了什麼修煉?答案是:AQ!〈逆境智商〉在凡事講求「成功」的社會中,有人對於自己過往的經驗始終不敢面對。其實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碰到就放棄,這一放棄,也等於放棄了你自己。換個角度看待人生每一個挫折,每一段的經歷將是提高對下一次挫折的免疫力。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不能不知10大職場趨勢

作者/林奇伯、陳建豪

悄悄地,台灣的職場正發生重大變遷。一些五年前、十年前想都沒有想過的行業,正逐漸興起為新熱門行業。一些過去認為不起眼、冷門、甚至想要「避諱」的工作,也正愈來愈火紅。

職場大變遷1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向全世界發聲」已不稀奇


每天新誕生12萬個部落格,現在全世界共有7千萬個部落格,平均每個小時有5萬8千篇、每天有140萬篇新文章發表,部落格驚人的影響力持續發燒。隨著部落格蓬勃發展,只要寫出專業,個人部落格成為穩定的收入將不再是幻想。

《數位時代》撰文=謝光萍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簡單生意做深 年年成長雙位數

 

辛抱,即日文「忍耐」之意,大塚製藥因這二字箴言,從一介賣鹽戶躍升為日本第二大藥廠,進而成為跨國企業……。

文●胡釗維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軟體:PhotoView(版本:1.2)
類別:秀圖管理
性質:Freeware(1.4 M)

【編輯/王國淵】

自從數位相機普及以後,使用者的電腦裡通常存放的圖形檔案數量是過去的數倍之多,因此對於秀圖軟體的需求也就因此大增。如果要用系統內建的秀圖功能來看圖,在數量少時還 OK ,但是一旦圖檔的數量多時,那可就是一件相當不便的事情了。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特寫 中國乳業龍頭 八年投資成長一萬倍

撰文/郭庭昱 攝影/吳東岳

風吹草低見牛羊,是詩人眼中蒙古草原七、八月時的美景。實際上,內蒙古的嚴冬長達半年,多數的農民守著幾頭乳牛,在風沙裡辛苦地討生活,與天爭命。牛根生,就是出身這般環境下一戶養牛人家的養子。1983年進入當時中國乳業第一品牌伊利,由洗瓶工人一路晉升到副總裁,1999年因人事鬥爭被迫出走,創立蒙牛。短短八年,蒙牛以火箭脫離地心引力的速度登上中國乳業龍頭,市占率達33%,原始投資報酬率更高達一萬倍,旱地拔蔥式的成長,戲劇化地表現出中國成長的大機會。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新聞  
2007/05/04 09:02

桂綸美追尋愛情的習題,即將現身2007台北電影節。
由桂綸美、莫子儀、賈孝國主演,林靖傑導演執導的【最遙遠的距離】、陳懷恩導演亮麗票房表現的【練習曲】代表台灣電影角逐2007台北電影節國際青年導演競賽的百萬大獎,此外,甫獲綜藝雜誌評選為年度十大新銳導演的尤沃金提爾作品【愛重奏】、勇奪德國多項男女主角獎的【艾瑪的禮物】、被譽為丹麥今年最受矚目的新導演作品【玻璃心】、今年柏林影展頗受好評並榮獲銀幕雜誌影評票選第一名推薦的【洞裡春光】,還有來自西班牙的【我】,連同先前已公布的五部入圍作品,今年總共有12部作品參與角逐國際青年導演競賽。


代表台灣參展的作品,除已上映且有亮麗票房表現的【
練習曲】外,最受注目的當屬【最遙遠的距離】,是導演林靖傑以電影惡女列傳猜手槍」一片在1998年初試啼聲一鳴驚人,並在該年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獎後的最新長片作品以台東的著名景點為拍攝背景,透過東海岸的自然景色,讓劇中人物逃離喧鬧的都市叢林重新找回最真誠的心。林靖傑的影像風格新穎銳利,敘事方式獨具一格,引人入勝,兼具深刻與好看,被譽為台灣最被期待的導演之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羅門說:普天之下並無新
           事。正如柏拉圖闡述一切知識均
           為回憶;所羅門也有一句名言:
           一切新奇事物只是忘卻。
           法蘭西斯·培根:《隨筆》,58

  1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認為“知識就是力量”,被馬克思譽為“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文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有五十八篇短文組成的《隨筆》。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ronología de Jorge Luis Borges

Jorge Luis Borges en La BitBlioteca

1899. Borges nace el 24 de agosto en Buenos Aires, hijo de Jorge Guillermo Borges y Leonor Acevedo.

1922. Fundación de la revista de vanguardia Proa.

1923. Su primer libro de poemas, Fervor de Buenos Aires, que reeditaría con correcciones en sus Obras completas. Son años vanguardistas del grupo Martín Fierro (donde estaba, entre otros, el poeta Oliverio Girondo) y la influencia del ultraísmo español, con el que Borges se había contactado en 1919 durante un viaje de su familia a España.

1925. Edición del libro de poemas Luna de enfrente y del conjunto de ensayos Inquisiciones.

1926. Publica El tamaño de mi esperanza, el segundo de los tres volúmenes de ensayos de los que renegaría y eliminaría de las Obras completas.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


El inmortal
(El Aleph (1949)

      Solomon saith: There is no new thing upon the earth. So that as Plato had an imagination, that all knowledge was but remembrance; so Solomon given his sentence, that all novelty is but oblivion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淳傑/文

 

豪爾赫.路易斯.波赫士,1899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文利斯。父親名豪爾赫.基耶爾莫.波赫士曾在一所師範語言學校任心理學教授,也是一位律師兼作家。母親叫雷歐諾.阿西貝多.蘇瓦雷茲。祖父叫法蘭西斯科.波赫士.拉菲努,是位軍人,出生於烏拉圭的蒙特維多,死於「拉貝爾德」戰役。祖母是英國人,名叫法蘭西絲.安.赫胥特,外祖公是阿根廷人,名叫伊西多羅.阿西貝多.拉布里達,外祖母是烏拉圭人,名叫雷歐諾.蘇瓦雷茲.阿耶多。由於祖父母的緣故,波赫士的家人以西班牙文和英文兩種語言溝通,因此波赫士幼年即立志成為一位作家,七歲時寫下一篇短篇故事-「命運的盔甲」,八歲即翻譯英國文學家奧斯卡.王爾德的「快樂王子」,刊登在報紙上。早年浸淫在自家圖書館裡,咀嚼歐、美文學大師的文字精華,例如:狄更斯、基卜林、馬克吐溫、格林兄弟、塞凡提斯、席德之歌等皆在涉獵之列。幼年時期對鏡子及人們在嘉年華會所戴的面具心懷畏懼,因此在往後的文章中,一再重複也出現「鏡子」、「玻璃」、「菱形玻璃」、「稜鏡」等字眼,且常用以象徵人意志不清、頭昏眼花時的情況;不過他對老虎卻情有獨鍾。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拉丁美洲出現了「地域小說」,該類小說以探討拉丁美洲地區的社會問題為主。到了三0年代,該類小說達到了最高峰,在這同時,另有一些作家試圖尋求突破,找尋其他的寫作題材,這類作家中以阿根廷作家馬西多紐.費南迪茲(Macedonio Fernández, 18741952)及羅伯.阿爾特(Roberto Arlt, 19001942)為開路先鋒代表人物,他們的作品以所敍述的事件為主角,人物反倒成了配角。一般人咸認此類新小說受到肯定的時間應是在一九四0年代,當時的確是出現了一批非常傑出的小說家,當中較傑出的有璜.卡洛斯.歐內提(Juan Carlos Onetti)的「無人之地」(Tierra de nadie,1941)及「今天晚上」(Para esta noche,1943),波赫士的「虛幻故事」(Ficciones,1944)及「阿萊夫」(Aleph,1946),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Angel Asturias,一九六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總統先生」(El Señor Presidente,1946),埃爾內斯托.薩瓦托(Ernesto Sábato)的「隧道」El Túnel, 1948),阿萊霍.卡彭鐵爾(Alejo Carpentiel)的「這個世界的領土」(El reino de este mundo,1949)及歐內提的「短暫的人生」(La vida breve, 1950),這些作家當中,又以波赫士最具代表性。

波赫士雖然不像阿斯圖里亞斯一樣得過諾貝爾獎文學獎,不過正如卡布列拉.因芳德(Cabrera Infante)於一九七一年接受記者訪問所說的「目前沒有一位拉丁美洲作家可以把波赫士的影響非棄在他的寫作風格之外。」作看之下,此言似乎言過其實,不過波赫士的確對拉丁美洲的作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波赫士曾經得過無數的文學獎(國內及國外),各也頒給他各種不同的榮譽勛章、各大學頒贈給他不可勝數的榮譽博士學位,這些「豐功偉績」,在在顯示出他在阿根廷、拉丁美洲,甚至世界文壇所佔的地位。

波赫士可以說是二十世紀阿根廷文壇的代表人物。無可諱言的,他是阿根廷最傑出的作家,他不僅在該國內,甚至海內外皆享有盛名。他寫作經常是以「文學來解釋文學」,一位作家想要達此境界非得對世界文壇的文學作品有過透徹的研究,才得竟其功。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misoras de Radio en español

Revisión más reciente: 20 de setiembre de 2000

Argentina

Radio La Nueva, Bahía Blanca
Radio Nihuil
Cadena 100
Radio Santa Rosa Calamuchita

Austria

Radio Austria Internacional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宗教信仰。從自然宗教、祭祀神鬼等,一神與多神的崇拜,人類對大自然畏懼及對神權的順服,由於害怕未知,又揣測有神鬼居中操縱人們的福禍,因此產生了祈神驅鬼、巫術祭祀等活動,如戰國時的河伯娶婦、漢武帝時江充的巫蠱之禍,及南朝宋文帝時,女巫嚴道育因被控咒帝死而慘遭鞭殺等,這些與社會民俗結合的信仰,乃源於人類對神鬼的依附及恐懼的心理所產生的。而佛教則以為業力自主,一切事物皆由緣起,非由神明的主宰,與鬼靈的操縱,認為命運是可以透過慈悲的實踐和智慧的啟發而改變的。佛陀以「人人皆有佛性」的平等觀,要眾生覺醒到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福禍吉凶,打破神鬼主宰天地的思想。佛陀提出「四依止」,即: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主張宗教信仰應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
  佛教對其他宗教的看法:凡宣揚有益世道人心的宗教,提昇淳善道德風氣的教義,佛教都是贊同的。佛教於人格養成的教育,提出持守「五戒」,從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培養慈悲愛物、理性自制的善良美德。也希望信奉神明主宰者,能從神權中解脫出來,進一步相信因果和緣起的真理,不把未來的禍福完全依附在神的旨意下。
  某些人信仰人與萬物是由創世主所締造的,除了創世主是唯一的真神,不得再拜其他的神,而佛教對宇宙的形成,則認為是依循事物的生、住、異、滅的規則,而非有外力的主宰。在信仰的對象上,佛教則以時間上的「三世諸佛」與空間上的「十方一切」的無量無邊來涵蓋,信徒可以選擇與自己有緣的佛菩薩,做為自我學習的榜樣。關於堅持不可崇拜偶像的宗教,卻處處以先知、預言及萬能全知力量,造成信徒膜拜偶像的心理,並以掌握獎懲的主宰自居,讓信徒完全順服,而不敢有任何的置疑。對於萬能的神,佛教的教義有所謂「佛有三不能」:不能免定業、不能度無緣、不能盡生界,佛陀的大弟子目犍連
  尊者以飛足神通,尚無法救釋迦族一人;得道的安世高大師,為了舊業,償還一命;十世為僧的悟達國師,也須受人面瘡之苦。佛教不是宿命論,而是肯定善惡有報,禍福自招。
  佛教不是一神的偶像論,是以三法印印證宇宙人生的實相,佛經的天龍八部,也不是泛靈的信仰,而是擴大我們的生命空間,了解人道之外,還有其他眾生的存在。佛教尊重一切眾生,但不向這些神靈求福避禍,而是觀緣起性空,以戒、定、慧三學的修持,淨化身心,開發光明的佛性。佛教更進一步以「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強調信仰要經過「聞、思、修」三種階段,堅持信仰不可盲信、盲從。因此,佛教非是一神或多神的信仰,而是重視內學內觀的理智宗教,也是唯一肯定一切眾生本具有佛性的覺悟宗教,佛性之前,人人平等,只要我們能奉行佛陀的教誨,用六波羅蜜止息貪瞋痴的火焰,即可從煩惱的生死大海,渡到寂靜安樂的彼岸。
  人類的信仰,從自然的敬畏、祖先的祭祀、靈魂思想的形成,到追求精神世界的昇華及尋求生存的意義,這是宗教所應淨化的過程,如果一味的借助各種神具、法術,以鬼神附身的方式做為教義的內涵,對於世道人心不但沒有啟迪的作用,對於移風易俗也沒有淨化的功能,更會失去宗教的神聖本質。
  在原始佛教時,佛陀以「箭喻」指示鬘童子,追求信仰者,注重的是智慧的開發及苦惱的解脫,而非執著神秘的現象,凡是與解脫生死無關的事物,佛陀都名之為戲論。佛世時,有九十六種外道,有的用斷食求取生天,有的以為裸形即可身心清淨,有的學習牛狗的種種來消除罪業,有的以為啞羊不語就是高深的修行等。這些希冀以祈禱的儀式或禳災的祭祀,求得究竟的安樂與生命的解脫,皆名之為「外道」。就像妄想以恆河的水洗滌罪業,及使用咒語祈求石頭不沉、鹹水變淡,這是斷滅邪見,不但不符合人間的常理,也違背了佛教的因果法則。
  佛教對其他宗教的看法:希望一神崇拜的信仰者,不以上生天堂為生命唯一的去處和究竟的目的。想要借助神秘的力量改變未來吉凶者,若能持守佛教的五戒,就能得到長壽、財富、福德的果報;以觀五蘊非有,不墮於長生不老的身見;生活中以奉行八正道促進人際的和諧;實踐六波羅蜜,讓生命無限的擴大。更進一步效法悉達多太子,放下世間外在的五欲享樂,成就正覺的佛陀;佛世時的三迦葉兄弟,拋棄事火的信仰,以三寶為皈依處;舍利弗、目犍連聞說因緣法偈,終悟刪闍耶外道為非究竟之道。世學只是徒增我們的智識學問,與解脫煩惱無關;玄學則令我們迷惑外相;一切依附於他力的主宰,反而忘失人人本具的慈悲與智慧。佛教希冀其他宗教能由世學、玄學的神秘層次,提昇到內學、內觀;由順服神祇的創造與主宰的見解,也能認識業力因果的真理。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