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文社會志業 (1238)
- Jun 03 Fri 2011 09:47
最牛的腦筋急轉彎
- May 03 Tue 2011 10:07
1919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照亮孩子回家的路

資料、照片來源╱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整理╱錢嬿妮
孿生小兄弟 在關愛中獲重生
- Apr 07 Thu 2011 10:21
祈禱-送給日本全國的人

誠懇邀請100,000,000人為日本、自己的國家、 整個地球,自己,祈求平安與福祉。
誠懇邀請每一個看到這封信的人,連續30天 (由3/13/2011 到4 /11/2011 止),每天在同一時間送出1分鐘或者是更多一點時間的祝福、 愛及光:
請在日本時間早上6點半 (台灣早上5點半,美西下午兩點半,美中下午四點半, 美東下午5點半,其餘時間請點選網頁),一起集結祝福的能量。 然而,您若在此時間不方便,也請您在一天中選一個時間送祝福。
http://www.timeanddate.com/ worldclock/
- Mar 25 Fri 2011 17:16
長期送愛到原鄉部落 介惠基金會獲肯定

介惠基金會執行長施欣錦指出,社工連美英是獅子鄉在地人,除推動家庭及婦女關懷工作外,她也訓練部落裡的年輕媽媽看繪本講故事,增加部落民眾的自主意 識,還鼓勵沒有穩定工作的年輕媽媽加入「讓愛走動」志工隊,努力學習說故事講繪本,目前也成立「讓愛走動」劇團,到獅子鄉各個學校巡迴演出。
- Mar 23 Wed 2011 10:06
人間條件廣播版
〈人間條件廣播版〉這些人那些事 吳念真空中開講
![]() |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從小就聽張宏榮、陳一明跟藍青伯伯的老廣播長大,聲音的魅力對於導演吳念真來 說,不但充滿想像力,也有溫暖療癒的力量。今年在圓神出版集團董事長簡志忠創立的大魯文創策畫之下,吳念真將首度透過網路開錄音節目「這些人,那些事」, 「人到60這一把年紀,是可以跟人講人生的某些東西了。」
從小就聽廣播劇長大,吳念真回想起童年聽廣播的記憶,仍然興高彩烈,「以前的廣播 節目主持人講武俠小說,一個掌風襲來就可以形容上大半天;還有人會講《基督山恩仇記》、《乞丐王子》那些經典小說,那時有趣極了。」吳念真還記得,那時候 被媽媽叫去出公差雜貨店買東西,「街上沿途都會聽見播放一樣的廣播劇,我都不會錯過。」廣播給予吳念真美好的童年時光,也給了吳念真編劇的想像力,「很多 媽媽錯過哪一段,都叫我重複給她們聽,回想的過程,就是我在構思怎樣到怎樣的橋段會合理。」這次答應做主持人,吳念真說都是被紙風車這群好友「騙」,但對 他自己來說,「我喜歡空中跟人說話的感覺。」
由於是透過網路,目前每天中午12點更新節目內容,主持群除了吳念真之外,還有小野、蔣理容、聶琳、艾莉絲以及鄭華娟。網路上還有留言版,可以讓聽眾留下心情訊息。「這些人,那些事」廣播網站網址如後:www.lagio.com.tw
- Mar 17 Thu 2011 10:50
前核電廠技師的瀝血控訴
前核電廠技師的瀝血控訴
生前的最後吶喊。
我不是反核運動家。這20年來,我一直在核電廠工作。社會上有聽不完的擁核反核理論,但我只想在這裡告訴大家:「所謂的核電廠是這樣一回事。」大部份的人 都不知道核電內部的實際情形。希望大家有耐心把這篇文章讀完。所謂核電,跟各位所想的或許有點出入。在那裡,每天都有遭受放射線污染的工人,以及嚴重的岐 視產生。
我的專長,是負責大型化學工場的內部配管施工與維修。快30歲時,日本掀起了一陣核電建設的風潮。核電內部有錯綜複雜的配管,正好是我發揮專長的大好舞台。因此我被核電製造商挖角,長期擔任工程現場的監督人員,一晃眼就過了20年。
「安全」是紙上談兵
1995年1月發生阪神大地震。地震隔天我到了神戶,看到傾倒的新幹線與斷裂的高速公路。不禁發起一陣省思。因為這些公共建設實在與核電廠有太多相似點。 大家或許認為,核電、新幹線、高速公路這些攸關人命的建設,平日應該受到政府嚴格控管。但是看到倒下的高架支柱,不是混凝土裡夾雜著施工初期的定型木片, 不然就是焊接處焊的亂七八糟。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呢?這不僅僅是施工單位的不用心,其實問題的本質,是我們都太過於注重「理論上的安全」了。
- Mar 16 Wed 2011 09:48
媽媽 我找妳好久了
1994年2月,德國北部城市科部侖茲還是一片冰天雪地。伊特洛孤兒院就坐落在萊茵河畔,高大的院落肅立在風雪中顯得格外寂靜。
> 這天早晨,孤兒院50歲的特麗婭修女外出辦事,走到大門口時突然隱約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她循聲找去,在門口的樹叢中找到了一個有著金色頭發的男嬰。修女將他留下了,並給他取名德比。
> 轉眼7年過去,德比在孤兒院裡健康長大,他心地善良,但性格卻有些憂鬱。天氣晴朗的時候,修女們帶著孩子們,穿過樹林,到河邊的青草地上散步。
>
> 樹林邊鎮子裡的人們指著他們對自己孩子說:這些孩子都是被父母拋棄的,如果你不聽話,也把你送進孤兒院!聽了這些話,德比非常傷心,他忍不住問修女:“嬤嬤,我的父母為什麼不要我,他們是不是不愛我? ”德比的聲音裡充滿了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迷惘。修女吃驚地問:“你怎麼會這麼想呢?
- Mar 16 Wed 2011 09:43
寂靜法師---疑問智答
寂靜法師---疑問智答
對話一:你想取別人錢嗎?
一天我給一位喜歡羨慕和嫉妒別人的大學生打電話。他不悅地說,別人有的他都想有,可是為什麼卻得不到呢?
我就說:你能不能給我寄五千塊錢來?
- Mar 11 Fri 2011 12:04
兩個女人要為台灣撐一把生態保護傘
兩個女人要為台灣撐一把生態保護傘

最近,台積電財務長何麗梅多了一個身分,她成了「十呆環境保護基金會」的財務長。因為感動,她替素昧平生的「老樹媽媽」謝粉玉還清兩千萬元債務,還說服丈夫出任基金會執行長,積極投入保護老樹的行動,要在老樹媽媽的號召下,圓一個她未曾實現的夢想。
下午兩點,趁著二二八連假的好天氣,三個身影穿梭在苗栗三灣一座山坡上的林場裡,「不要看這棵七里香瘦小, 要長到這個高度,它至少已經活了一百年。」說話的人是何麗梅,一身休閒裝扮的她,名片上面印著「財團法人十呆環境保護基金會財務長」,這是她在台積電財務 長之外的新身分。
外界對何麗梅的印象,不外乎是台積電法說會上一板一眼的財務長形象,她曾被國外票選為最佳財務長,掌管一年上兆元資金流動的台積電財務部,更是台積電近二十位副總裡唯二的女性。但鮮少人知道,她熱愛戶外活動,假日一定會拉著丈夫劉淙漢往外跑。
- Jan 20 Thu 2011 16:42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了嗎?
上海世博會在2010年10月底閉幕,大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個真議題還是「假議題」?世博會向來是各國展現國力的舞台,可說是一場另類的 「科技秀」,或者各自展現自己的文化特色,或強調和大陸交流的淵源,爭取大陸人民的好感,參展國的國家館和城市館真的在意「城市」這個主題嗎?
另一方面,過去8年上海砸下3,000億人民幣進行城市基礎建設,一舉帶動上海與其周邊城市的發展也是事實。但城市,真的讓生活更美好了嗎?上一屆日本愛 知博覽會各國館聚焦在主題「愛地球」。愛知博覽會的策展人強調他們要辦一場21世紀的博覽會,一反過去150年博覽會參展國主要在秀船堅砲利、人定勝天的 國力與科技。現在資訊這麼發達,有許多的場合、許多的媒體,平常就在作這些呈現與傳播。花這麼多錢的盛會,大家「應」來交流什麼?愛知在想的是一個現代國 家應如何與大自然相處,人類如何更謙卑地從大自然中學習其智慧。
- Jan 06 Thu 2011 13:42
專注因子
pecha kucha是日文「喋喋不休」的意思,現在被譽為商業界的溝通新方式。基本上,它的主要原則是「在較短時間內用較少的話說更多的事」。例如,去除長篇大論 簡報中的廢話。根據pecha kucha這原則,你每二十秒放一張幻燈片,最多放二十張。在七分鐘內就將要說的話都說完,然後再坐下來。現在已變成如此:講話精簡,快速生意邊走邊講。
我們的注意力只能維持這麼短嗎?互動迷你部落格網站推特(Twitter)只讓你用一百四十個字母將訊息講給在該網路上的朋友聽,但它不限制刊登次數 (除非有人把你擋掉了)。15SecondTV.com這網站為企業提供虛擬的行銷工具,使他們能透過手機或網路播出十五秒的影片訊息。這是用小錢就能買 到的快速娛樂。現代人相信,過度溝通比較好。這符合了這時代的步調,因此使這現象進一步茁壯。
人的專注力是否再也無法比幾個字母或一段短片更長?《波士頓環球報》工作生活的專欄作家瑪 姬‧傑克森在一本探討人類集體分心的書中提出這問題。我們處於畫面分割的世界,在無止境的動作循環中流浪。我們無法專注,因為我們從沒學過方法。在《大西 洋月刊》中常被引用的〈Google是否使我們變笨了?〉的文章裡,大英百科全書顧問尼可拉斯‧卡爾對我們缺乏專注力感到惋惜。當所有東西靠指尖就能搜尋 到時,我們何需再拿一本書、讀地圖或深思呢?
或許我們全體的快速溝通需求起源於溝通過度。為巧妙處理資訊過剩的地雷,位於奧勒岡的非營 利組織資訊超載研究團體(Information Overload Research Group)成立宗旨如下:人們再也無法每天過濾朝他們飛來的資訊。結果,資訊超載的情況如此嚴重,我們需要非營利機構來指引已四散的專注力。我們需要如 晶片公司英代爾(Intel)之類的大企業推動「無電子郵件」星期五或「安靜時間」星期二。這些措施會大幅提高生產力,同時能夠減輕壓力。令人震驚的是我 們居然需要這些措施。
有些公司訴諸激烈手段來使工人恢復專注。根據芝加哥的查林傑、葛雷&克里斯莫斯顧問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在二○○八年所做的一個調查,百分之二十三的公司開始擋下社交網站,這樣員工才能專注在工作上。據報導有百分之三十二點七的公司宣 稱,這些網站會消耗工人的生產力。
我們實際上「已」失去焦點。在倫敦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一個英國研究團體進行了史上第一個針對學生上網習慣的縱向研究。他們發現學生極端倚賴搜尋引擎,但他們只是略讀文章,而不是專心地讀。結 論是學生普遍缺乏批判思考的技能,無法適當評估從網上蒐集來的資訊。許多年輕學生並不知道,搜尋的排名不等於資訊的正確性。他們需要一整組判斷重要性的新 技能。圖書館及教育機構不得不針對現今年輕人的網上需求做反應,並將他們導向正確的方向。
- Dec 14 Tue 2010 17:39
追蹤(follow up)顧客的策略
所有剛創業的公司都應該擁有一套追蹤(follow up)顧客的策略
好幾年前,我的妻子開了一家專門針 對女性提供服務的公司。她聽我的話,把所有的顧客和準顧客的名單都輸入電腦裡。然後,他每幾個月都會寄明信片或寫信通知顧客關於特別優惠,鼓勵她們再度使 用服務。在幾年之內,她的公司繁榮起來。
我自己公司ㄧ直以來都是有起有落。讓我保持生存而沒有面臨倒閉,都是因為老顧客拯救了我。偶爾我們 會打電話或寄信給他(她)們。總是會有一些顧客再度消費。事實上,去年最大宗交易是與一位14年沒有往來的老顧客進行的。
我們把名單分為顧客與準顧客這兩個類別。現有的顧客是在兩年內進行消費。新的準顧客是在過去12個月內加到我們的名單上。每個月我們都會寄信給現有的顧 客。一年6次寄信給現 有的舊顧客與新的準顧客。當我們有很棒、證明有效的優惠時,我們會寄信給所有名單上的人。
我們密切追蹤回應,所以我們知道在什麼時間、運用什麼信件,是會產生效果。了解如和經營現有顧客名單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被所有企業忽略的現有機會
任何企業都會忽略一些現有的機會。然而零售業特別多。為什麼?因為零售業者根本不知道他(她)們擁 有哪些真正的槓桿(leverage)、 從那些現有的資源借力使力。舉例,100家 商店裡,有99家都不 曾保留顧客的詳細資料,加以記錄。
- Dec 07 Tue 2010 12:12
人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
我見到明依是在好友的聚會上,一個35歲的女人,中等姿色,學歷也不高,卻嫁了個氣宇軒昂的好老公,他據說是碩士,
後來做傢俱生意發了家,結婚10年,有一個 粉雕玉鐲的小女兒,好友說完後半妒半羨地感歎,嫁到這麼好的男人,明依真幸福,
我笑著不說話,想來她的故事不會這麼簡單。
幸福能力
1 會做菜,會煲湯,會踏實過日子明依嫁給老公的時候,他還是大學裏年輕的講師,站在講臺上激情飛揚地大談犬儒主義和叔本華,
- Dec 03 Fri 2010 11:37
生命不一定是直線
生命不一定是直線 『不要在別人的眼光裡找快樂,否則永遠悲哀。 不要在別人的嘴巴裡找尊嚴,否則永遠卑微。』
◎洪蘭 陽明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教授 台灣的孩子一般沒有什麼機會玩,我個人覺得這樣的現象很令人擔心。
|
- Nov 04 Thu 2010 14:23
「轉念」就能找到更多的創意和快樂
「轉念」就能找到更多的創意和快樂
王偉忠與小s笑談幽默生活哲學

擁有快樂的創意人生,是忙碌現代人的渴望,一位是創意溢滿腦袋、縱橫電視二十年的鬼才,一位是臨場反應機智、美麗知性兼具的藝人;《今周刊》特別邀請這一王一后首度交鋒,幽默地與讀者分享他們的人生大小事。
十月二十九日,《今周刊》在台北市福華國際文教會館邀請王偉忠與小s徐熙娣對談,由《今周刊》總編輯謝春滿主持,現場座無虛席,吸引近千人入場;兩位主講人幽默對談,讓現場笑聲此起彼落,以生活化的語句分享他們在生活中累積的智慧,以下是對談的內容摘要。
- Oct 20 Wed 2010 10:33
孩子談戀愛,爸媽是敵人還是朋友
- Oct 20 Wed 2010 10:01
讓員工在家工作(Web Only)
英國官方調查顯示,去年春天,英國共有超過六十九萬人在家工作,比三年前同一個調查多了十一萬人。越來越多公司允許員工在家工作,至少一星期有部份的時間,員工可以如此選擇。
節省公司的辦公室支出、結束員工通勤的痛苦、減少空氣污染……這是英國衛報談到的幾個讓員工在家工作的好處,好像對各方都有些好處,難怪在家工作的英國人數逐年增加。
- Oct 18 Mon 2010 13:52
在生命的幽谷 看見人生幸福
即使連走路都有困難,依然用熱愛生命感動眾人。講畢,眾人深受感動,起立熱烈鼓掌。
主講:蕭建華
成功大學鳳凰文學散文獎及最佳演員獎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1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
演講紀錄 : 蕭文成
- Oct 11 Mon 2010 11:55
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讓你成為老闆的好夥伴
以業務人員來說,達成銷售目標往往是工作的第一要務。但如果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就可以瞭解主管關心的事,除了部屬的銷售數字外,還包括:如何挖掘新機會、新商業模式,未來該如何進行新興市場的業務拓展等更高格局的願景與目標。
在世界文學名著《魯賓遜漂流記》中,故事主人翁魯賓遜自小就渴望航海生活,長大後雖然如願以償,但在某次航海中卻遭遇船難,獨自在孤島生存將近20年。 後來魯賓遜意外在荒島上發現並拯救了一名土著,魯賓遜就幫這名土著取名為「星期五」。剛開始星期五只是魯賓遜身旁忠心的僕人,竭盡所能的侍奉魯賓遜,後來 在兩人真誠相處與互動之下,星期五成了魯賓遜最信賴的好夥伴、精神支柱。最後雙方也在彼此的支持下,終於回到了文明世界。
如果你是魯賓遜,你會希望身邊的星期五永遠只是隨侍在側的忠僕(servant)?還是成為可以彼此激勵、學習的夥伴(partner)關係呢?再把場景從荒島換到工作職場,「每一位老闆肯定都希望身旁的員工,能成為彼此合作無間、互相激勵與信賴的工作好夥伴!」戴爾(Dell)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廖仁祥強調。
身為資深科技人的廖仁祥,擔任主管的經歷已超過25年, 也看過了無數的員工。他認為一名好員工除了得擁有亮眼的績效表現、正直誠信的價值觀外,「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永遠保持樂觀進取與開放的態度。」廖仁祥指出, 職場上其實有兩種員工,一種愛抱怨,總是在主管面前帶來壞消息;另一種員工則是永遠為老闆帶來新觀念,不斷構思各種最好的解決方案。後者因為心胸開闊、積 極,所以能為老闆、組織提供最大的貢獻度。
「過去80/20法則大多應用在經濟學、管理學與行銷領域,現在在職場上也可以遵行另類的『80/20法則』,」廖仁祥提供了好員工的不敗哲學――每天花費80%的時間全力專注於工作上,另外20%的時間則用來觀察主管在做什麼,並且站在老闆的立場與角度思考事情。「換位思考」就好比鏡子原理一般,能夠以最客觀的態度與觀點,審視並檢討自己,如此一來才能更瞭解老闆的確切需求。
以 業務人員來說,達成銷售目標往往是工作的第一要務。但如果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就可以瞭解主管關心的事,除了部屬的銷售數字外,還包括:如何挖掘新機會、 新商業模式,未來該如何進行新興市場的業務拓展等更高格局的願景與目標。只要員工能理解老闆關心的事務,就能在完成自己工作目標的同時,進一步實現老闆的 目標,而深受賞識。正如美國汽車業鉅子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說過的話:「如果成功有秘訣的話,那就是站在對方立場來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