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日焦點1: --﹥

本報2007年6月6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台灣的永續發展觀念、架構與體制的演進,其實與社會發展的變遷息息相關,台大法律系教授葉俊榮29日在「永續發展國際論壇」上向國際友人介紹台灣永續發展現況時指出,台灣歷經日本殖民、國民政府遷台、經濟蓬勃發展、民主轉型等階段,每一階段的永續發展狀況,都有其政經條件的相關性可循。至於現階段台灣最重要的,則是建構機構的能力,作為永續發展決策的基礎。

葉俊榮曾任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執行長與行政院研考會主委,於任內打造台灣的永續發展指標系統,並於2003年首次發布42項代表性指標。本身專研環境政策與環境法,葉俊榮對於台灣的永續發展狀況與變遷自有其獨特的看法。

照葉俊榮的觀點,台灣與永續發展相關的社會發展進程,可約略以6個里程碑來區分,分別是:

  • 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的終結,開啟去殖民與社會復甦階段

  •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開啟全國動員與復興階段

  •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台灣處於全力發展經濟的階段

  • 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政府解嚴,台灣步入民主化階段

  • 1992年,開啟了環保與國際接軌經驗

  • 2000年,政黨輪替,開啟深化民主階段

在日本殖民時期,台灣作為殖民地被剝削大量天然資源以服務日本軍國主義;到了國民政府遷台初期,主政者把台灣做為反攻大陸的基地與跳板,對台灣缺乏長遠與永續的政策,也沒有以人民的需求出發作基礎建設。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國民政府開始正視台灣的發展與成長,全力發展經濟,締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蹟」,但這時期的經濟成長卻犧牲了其他價值,威權體制下的社會沒有民主可言、公民權受壓制、沒有活躍的公民社會、媒體與言論自由受壓制、更沒有環保團體。當時流行的「家庭客廳就是工廠」的口號,可作為犧牲環保的代表。

在以上幾個時期,台灣環境扮演的如同「乳牛」,負責供給人類需求。

1986-87年間,台灣進入民主轉型階段,民間社會開始有了環保運動與對抗工廠污染的抗爭活動。但這時台灣已脫離聯合國10多年,沒有國際的參與,聯合國也沒有任何關於台灣環境的資料,在國際環保進展上是缺席的。

到了1992年,台灣社會開始著重國際參與,民間與政府組成非政府代表團參加了里約地球高峰會。同時期間,台灣的犀牛角與虎骨粉等野生動物製品貿易問題,開始受到國際壓力與譴責,1994年台灣首度成為援用培利法案貿易制裁的對象,台灣社會開始感受到國際公約的重要性。

現狀與任務

葉俊榮介紹說,2000後台灣政權移轉、民主深化,政府於這段期間進行永續發展的能力建構。此時環保意識萌芽,台灣面臨三大方向的選擇,要極度強調開發與發展、按照原來的步調走,還是朝永續發展的方向?雖然整體社會已有共識要朝第三條路走,但會不會20年後卻發現方向偏了,走錯了?因此,也才需要一套指標系統,來檢視我們的永續發展現況。

葉俊榮向國際專家指出,台灣在永續發展上已有些?#92;成果,但仍有?#92;多爭議與問題待解決,如溫室氣體排放管制、下水道接管率、能源效率低落、能源依賴過高、海岸線保護、水價未能反應現實、蘇花高爭議與國際孤立等。

最後葉俊榮提出,目前台灣最重要的工作,是朝「機構的能力建構」(institutional capacity building),從法律面、市場機制、科技面(先進科技研發與產業轉型)與民主化程序(強調透明度與審議),作為永續發展決策的基礎。

本日焦點2:企業追求永續發展 國家策略與指標是關鍵 --﹥

本報2007年6月6日台北訊,李宛澍報導

「2007永續發展國際論壇」29日的議程,邀請到「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簡稱WBCDS)「永續水泥專案」主持人Howard Klee與會。他在會中介紹WBCDS的工作內容,並就該組織推動「永續水泥專案」(CSI)計畫進行報告。Klee表示,企業追求的是效率與管理,國家必須擬定永續發展策略與指標,讓企業在執行時有所依據。

WBCDS成立15年,總部位於日內瓦,由企業成員組成,針對永續發展議題扮演企業與政府部門間的溝通角色,由會員繳交會費維持組織運作。目前有190個企業會員,包括3M、拜耳、寶僑、新力、ICI塗料、殼牌汽油、萊雅、通用汽車等知名企業都在列。

WBCDS對永續發展的概念包含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的平衡。工作項目分為橫向的公共政策議程,分別是發展、能源與大氣、企業責任﹔縱向則以企業別區分,包含森林製品、礦產、永續水泥、電氣用品、機動車輛、金融業、輪胎業。

Klee進一步指出,公共議題在不同地區、國家和文化中,會員的看法並不相同。例如企業責任,歐美國家認為勞工問題是企業責任,但部份亞洲國家則認為勞工是國家社會福利範疇。而同類企業會面臨相似的永續問題,以產業別分類,有助於企業會員共擬解決之道。

推廣永續水泥操作範例

企業並非不關心永續發展議題,他們經常說,永續發展是很好的概念,但是要怎麼做呢﹖Klee就其所參與的永續水泥專案(CSI)進行經驗分享。

所謂永續水泥業是指運作時降低CO2排放量、擴大對社會的正面效應,並且與利益相關者充分互動。大多數國家都有少數一兩家寡佔的水泥公司,由家族企業掌握,他們行事低調,但生產線分布全球,影響環境甚鉅。

永續水泥專透過獨立研究、規劃到最後行動,一開始有11家水泥公司參與,第二階段再加入7家。研究與規劃階段,業界提出60個建議,由於建議太多無法處理,第二階段鎖定水泥業環境的衝擊,找出關鍵性績效指標,研擬出改善的行動方案,目前正在評估績效,制定公共政策,未來要推廣到水泥生產大國。

CSI提出的6大關鍵領域,分別為大氣保護、燃料與原料使用、員工的健康與安全、排放減量、對鄉村與社區的衝擊、資訊交流與進度報告。並擬出一套執行CO2減量的操作範例:

1.更新和改善CO2計量和報告
2.發展出具有企業責任感的水泥窯燃料使用規則
3.發展出一套表準的安全公式
4.發展一套健康與安全管理實施原則
5.排放監控和報導記錄
6.發展適合水泥業的環境和社會影響評估指引

CSI提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術,是以廢輪胎當作替代能源,使石灰岩變成灰渣的過程減少CO2產生,灰渣添加煤渣和灰塵,成為永續水泥,WBCDS目前推廣此方式,降低環境衝擊。

確立指標 有助企業達成目標

WBCDS是政府與業界的橋樑,以CSI為例,此專案幫助政府決策者了解業界如何操作降低CO2排放量,兩邊各扮演什麼角色,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並評估在此方法下可以減少多少排放量。過程中,WBCDS與政府部門和研究智庫,進行對話,並由CSI了解實際的情境和相關數據。

Klee就其經驗談認為,企業也重視永續發展的議題,他們關注如何執行,以及有哪些評量績效的指標,只要這些條件明確,企業可以有效率地達成。對企業來說,他們不能接受的是冗長而沒有結果的流程,這使他們無所適從。企業講求績效與管理,國家若能在國家層級的政策擬定永續發展策略,給予相關指標,企業的效率與彈性可以達到指標,官方與業界才能達到永續發展的共識。

 

from 環境資訊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