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了史上第二嚴重的核子災變,距離福島2500公里的台灣是否可能受到輻射外洩的波及?
撰文∕李名揚
重點提要
■輻射是一種能量,造成污染的是會發出輻射的放射性核種。
■人體短期內吸收高劑量輻射會出現急性症狀,長期累積則有罹患癌症及產生遺傳效應的風險。
■從日本飄到台灣的輻射塵濃度非常低,輻射劑量遠低於台灣的天然背景輻射。
■日本已驗出輻射劑量超標的蔬菜和魚,從日本進口的農漁牧產品必須注意。
今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所引發的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嚴重事故,大量輻射物質釋放到外界,使得日本政府強制疏散距電廠20公里以內的居民。台灣與日本同處東亞,「輻射物質是否可能飄到台灣」這個問題,迅速取代了對地震、海嘯的恐懼,成為許多人關心的議題。
何謂輻射?
許多人聞「輻射」而色變,嚴格來說,這裡的「輻射」指的是「游離輻射」,是一種強度足以使原子游離為電子及正離子的能量;能量不足以使原子游離的,則為 「非游離輻射」。在電磁波中,波長較短的X射線及γ射線為游離輻射,其餘皆為非游離輻射。另外,以超高速前進的高能粒子也是游離輻射。游離輻射會對人體造 成傷害,主要是因為其能量有機會打斷遺傳物質DNA分子中的鍵結,而使細胞受到損傷。
日本核災造成污染的不是輻射本身,而是「會發出輻射的物質」,也就是放射性核種。放射性核種是不穩定的原子,會放出游離輻射並衰變成另一種原子。隨著越來 越多原子衰變了,剩下的放射性核種數量減少,輻射強度也就越來越弱。放射性核種發出的強度減少到只有剛開始的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半衰期」,每種放射 性核種皆有其固定的半衰期,半衰期越短,輻射強度衰減越快,可能造成危害的時間就越短。
放射性核種發出的輻射主要為α、β、γ三種射線,皆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輻射的單位(活度)為「貝克」,一貝克就是每秒有一個原子發生衰變。
不同核種放出的輻射種類及能量不同,即使活度相同,對物質造成的破壞程度也可能不一樣。因此要計算輻射會對物質造成多大破壞,得看該物質會吸收多少輻射能 量,這種吸收劑量的單位為戈雷,一戈雷就是一公斤物質會吸收一焦耳能量。然而輻射有α、β、γ、X射線、高能質子、高能中子等,人體組織吸收不同輻射所受 到的傷害不一樣,不同部位對輻射的敏感度也不相同,因此人體承受的輻射劑量以「有效劑量」來表示,單位為西弗。若是β、γ、X射線照射到全身,人體各組織 的吸收劑量平均之後,一西弗大約為一戈雷(其他種類輻射造成的有效劑量需經過換算)。
輻射的傷害力
核電廠的發電原理是以中子撞擊鈾235或鈽239等放射性元素,造成核分裂並放出熱能,將水加熱為蒸汽以推動汽機發電。核分裂的過程非常複雜且多元,福島 第一核電廠的一、二號機是以中子撞擊鈾235,會產生許多半衰期僅幾分鐘甚至不到一秒鐘的「短命核種」,以及一些非常少量、幾乎測量不到的核種;但是也會 產生如碘131、銫134、銫137及鍶90等半衰期較長且產量較大的核種,它們也是這次福島核災主要的外洩物。福島附近也偵測到少量鈽239,可能是福 島第一核電廠三號機的燃料,但也可能是其他機組燃料中的鈾238吸收一個中子所形成。
這些外洩的放射性核種會以三種形式存在於環境中:飄浮在空氣中的輻射塵、黏附在地表或牆壁的輻射塵,以及落在土壤或水中、被植物吸收、動物攝食而進入食物鏈的輻射塵。然而它們的傷害力究竟有多強呢?
我們首先應該知道,照射到地球的宇宙射線就是輻射,自然界中有許多物質也會發出輻射:植物中有天然存在的鉀40,很多岩石、土壤及建材會釋放出氡222, 菸草中含有釙210…,輻射可說是無所不在。以台灣而言,各地的天然背景輻射劑量通常為每小時0.04~0.1微西弗,原子能委員會訂定各地的輻射劑量只 要在每小時0.2微西弗以下,都屬正常範圍,我們一年大約會自然接受到1.6毫西弗的天然背景輻射。世界上有些地區的天然背景輻射值很高,例如中國廣東陽 江市為一年6~6.5毫西弗,印度喀拉拉邦高達5~15毫西弗,這些地區居民的罹癌率並沒有比較高。
以人為活動而言,若照一張胸部X光片,大約等於接受了0.02毫西弗的輻射劑量;搭乘飛機因處高空,會接受較強的宇宙射線,從台北到美國西岸一趟大約是 0.09毫西弗;而若一天抽一包半香菸,一年相當於接受了13毫西弗。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訂定的「游離輻射基本安全標準」,一般民眾一年接受的輻射劑量 (不含天然背景輻射)不應超過1毫西弗,核能相關工作人員一年不能超過50毫西弗、五年累積不能超過100毫西弗。
至於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長庚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董傳中指出,根據醫學統計,人體在短時間內接受輻射劑量若在500毫西弗以下,並沒有顯著的臨床效應,到了1000毫西弗以上就會出現急性症狀,超過6000毫西弗的話,大多數人短期內便會死亡。
以上是短時間內接受高劑量輻射的結果,若是低劑量但長期照射,當累積到1000毫西弗,會有大約5%的機率發生嚴重癌症,0.2%的機率產生嚴重遺傳效應 (生出突變的下一代)。如果以這個數值進行線性推估,則當人體接受的輻射劑量累積到20毫西弗時,大約有0.1%的機率因而發生癌症,0.004%的機率 產生遺傳效應。
不過董傳中強調,這些數據是追當年日本受到原子彈轟炸時,接受高劑量輻射的倖存者所得到的結果,再線性推估低劑量輻射的可能效應,只能稱為保守性的「風險評估」。有些科學家並不贊成這種線性推估,認為高估了低劑量輻射所造成的傷害。
【欲閱讀完整的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1年第111期5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