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的正義課【撰文/朱學恆】
頂尖大學哈佛名師無私向全世界分享課程精華,反觀台灣,獲教育部5年500億元補助的學校,是否該思考如何回饋全民?
如果經常跑書店的愛書人士,應該都會注意到有一本很特別的書在這幾個月一直高踞排行榜第一名,這本書叫做《正義:一場思辯之旅》。
我坦承我並不是一個愛書成癡的人,所以買這本書的是我老婆,不是我。但這並無損本書的價值,因為我早在這本書中文版出版之前,就已經上網拜見過作者Michael Sandel的風采了。
Michael Sandel不僅是哈佛大學知名的政治學教授,更是該校第一位推出開放式課程的名師,他把課程的精華影片,透過與當地公共電視的合作,全部以高畫質上網分享。
名師授課有如蘇格拉底
讓我節錄一下在這門課程網站上的介紹:
「『正義』,是哈佛大學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近千名學生擠滿哈佛大學Sanders禮堂,聆聽Sandel教授談論正義、平等、民主和公民權。哈佛現已將課程對全世界開放,該輪到你進行這趟已吸引超過一萬四千名學生的道德反思之旅了。」
而擔任過他助教的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法律教授Jed Rubenfeld,更是如此大力推崇:「他是我遇過最棒的老師。他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的對學生演講,就像一場親切的、蘇格拉底式的對話。」
他的課程我正在很努力的翻譯中,翻譯的原因不是為了賺錢,事實上翻譯這樣的開放課程也沒錢可賺,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可以透過翻譯來好好的享受他的課程。
這篇文章也不是廣告,早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Michael Sandel就很有名了,他的書也已經進入暢銷排行榜,但你該看的是他的上課方式。
Michael Sandel跟 你所想像中的名師不一樣,他的上課方式更類似蘇格拉底、柏拉圖式的清談,一整堂課下來,他幾乎只做起承轉合,中間所有的思辯都是由他誘發學生彼此討論和參 與的,因為所有他提出來的道德困境,或是社會制度上的兩難,幾乎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生事先準備和閱讀了相關資料之後,在課堂上當場思考老師所提出來的 問題,並且當場回答或是表達意見,甚至和意見不同的同學互相辯論……
孔子師生論辯激盪火花
怎麼樣?聽了這樣的描述之後,你有沒有想到一個熟悉的景象?
這跟《論語》裡面描述孔子跟學生討論的過程不是很像嗎?
「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在台灣上過這樣的課程,學生和老師,透過思辯的過程激盪出火花來,從彼此的身上學習。我自己沒有機會親炙到如此的大師風采,但我現在可以透過網路清楚的看到。
不過,我知道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如果連哈佛大學、世界排名第一或第二名的學校,都可以讓校內最好老師的最受歡迎的課程公開上網,和所有的人分享。那麼,台灣這些拿了五年五百億元的學校,和負責分配五年五百億元的教育部是不是該做些什麼?
學術成就應是全民資產
我不清楚他們有沒有意識到,這些補助所造成的學術進步應該是全民共同的資產,我只知道,上次當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根據《蘋果日報》的報導是這樣說的:「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說,由於經費都是撥給大學,建議民間單位可與大學合作。」
而根據《中國時報》的另外一篇報導:「教育部九十五年開始推動五年五百億計畫,執行五年後,第一期補助的十五所大學發表在〈自然〉〈科學〉的論文數量,竟然只有十七篇,比沒有補助前的十五篇只多兩篇。」
哈佛大學的Michael Sandel沒有拿教育部的五年五百億元,他願意開放分享他的課程,免費讓全世界的人取用,而且依舊可以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大師和名利雙收的暢銷書作家。
台灣的Michael Sandel又在哪裡呢?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1年265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