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白解析】 時代的狂嚎:《HOWL》(上)
導演:Rob Epstein, Jeffrey Friedman
出品:美/2010
延伸閱讀:http://www.imdb.com/title/tt1049402/
文 / 崔香蘭
Ehrlich:

Now whether Howl is or is not "obscene" is of little importance to our world, faced as it is with the threat of physical survival, but the problem of what is legally permissible in the description of sexual acts or feelings in arts and literature is of the greatest importance to a free society.

What is "prurient"? And to whom? And the material so described is dangerous to some unspecified susceptible reader. 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e person applying such standards of censorship rarely feels as if their own physical or moral health is in jeopardy.

The desire to censor is not limited, however, to crackpots and bigots. There is in most of us a desire to make the world conform to our own views. And it takes all of the force of our own reason as well as our legal institutions to defy so human an urge.

The battle of censorship will not be finally settled by your Honor's decision, but you will either add to liberal educated thinking or by your decision you will add fuel to the fire of ignorance.

Let there be light. Let there be honesty. Let there be no running from non-existent destroyers of morals. Let there be honest understanding.
亨力克律師:

無論「哀嚎」是否為污穢的,對我們的世界並沒太大影響,因在這世界還要面對生存的威脅。但,問題在於什麼樣的性愛或情感描述,是被合法允許在藝術和文學當中,極大影響著一個自由社會。



什麼是「淫穢」?那又是對誰而言?所描述的內容,是危險的,對於某些未明說的讀者來講。有趣的是,那些申請審查標準的人很少感到他們的身體或心靈道德被侵犯。



想要審查某事的慾望,並不只限定在自大狂或偏執狂身上。而是,在我們之中,有種慾望想要讓世界遵循我們自己的意見,這讓我們使盡所有的理性和法律途徑,來對抗人類的這種渴望。



審查的戰火並不會因法官大人的決定而熄滅,但您將有可能提升自由的教育思想,抑或是決定助長無知的火苗。



讓亮光存在。讓正直存在。讓世人免於躲避無形體的道德糾察。讓真實的理解存在。
 
身為一個創作人,堅持的到底是自己的想法,或是社會硬添加在身上的枷鎖?更廣義的來說,身為「人」,到底是為了自己的主張奮鬥,還是屈服在體系的集體觀點 下?在《HOWL》一片中,導演們藉由亞蘭金斯堡(Allen Ginsberg)的真實經歷與我們一同探討這個問題。《HOWL》一片由法庭紀錄、訪問,以及金斯堡的長詩《HOWL》(《哀嚎》)編寫而成。本片描述 了在時代的限制下,詩人如何為自己的作品發聲,如何在社會觀點與自由意志間拉扯,也描述到這位詩人在過程中經歷的掙扎及蛻變。

金斯堡又被被稱做美國六○年代文學時期「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 教父,為了完美的詮釋這個充滿爭議性的角色,導演找到了詹姆士法蘭科來飾演主角金斯堡,法蘭科不久前才以電影《自由大道》拿下獨立精神獎最佳男配角。身為 文學迷及耶魯大學英文所的準博士,法蘭科曾在訪問中提到,中學時,他就開始閱讀「垮掉的一代」作品,更曾經去過「垮」聖地──舊金山的城市之光書店朝聖。 為了這個角色,法蘭科不只鑽研了與金斯堡相關的作品,更重複聽取金斯堡詩歌朗讀的紀錄,試圖從音調和語氣中學習,讓自己的角色完全融入這位「垮」時代的精 神代表。

「垮掉的一代」起源於五○年代的幾位作家:傑克克魯埃(Jack Kerouac) 、威廉博羅斯(Williams S. Burroughs),以及金斯堡,他們先是因為大學的緣故,在紐約認識了彼此,後來才西移至舊金山,進而成為舊金山的文藝復興運動代表。為什麼是用 “beat”一字來當這一代的稱呼呢?雖然在英文中,“beat”有著潦倒的意思,但是克魯埃賦予這字一個新的解釋──「歡騰的」。同時,爵士樂於五○年 代正好走到咆勃時期 (bebop),咆勃爵士樂的樂手們,例如兩大翹楚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和葛里斯畢(Dizzy Gillespie),他們在音樂中找尋一種自由奔放的氣息,其中一項就是在樂句的節拍裡玩了不同的花樣,所以“Beat Generation”的 “beat”同時也回應著這種自由。仔細的看,「垮」代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節奏性。「垮」族群的人則被稱為beatnik,「垮」代同時也與六 ○年代嬉皮運動互相有著深刻的影響。但「垮」代也同時帶著一些負面的影響,像是幾位知名的「垮」作家,都曾提倡抽大麻,宣稱這讓他們得到了靈魂的解放,是 令人爭議的一點。

金斯堡在「垮掉的一代」裡,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曾被選為美國二十世紀文學中最不可或缺的詩人,金斯堡的作品到現在還受到很多學者和愛好詩文者的喜愛, 但,他的作品初出市面時,受到的反應卻截然不同。從詩本身來看,這首詩在出版那年搞出了很大的風潮,並不是說它一開始就被詩人有計畫性的寫成曠世鉅作,而 是那些加註在詩文後方的記號,讓這首詩受到非比尋常的關注。大家對於金斯堡作品的評論非常兩極化:有專家說他的作品就跟惠特曼的作品一樣具有創新的見解, 非常值得鑽研;但同時卻也有學者說他的作品中所使用的言語和內容淫穢至極(prurient),根本不應該讓大眾接觸到(should be censored)。這些意見在《HOWL》片中都能看到,導演成功的重現當時的情景──時代背景、專家觀點、詩人本身的意見,一直到最後法律還給作者那 本來就理當享有的創作空間,這些不同的層面,反映出金斯堡如何在眾多攪擾的聲音中,堅持他自己。

有人說《HOWL》一詩寫出了時代的悲歌,本片用了詩人與作品的關係,以及文學在社會中的立足點,幾近完整的呈現了造成悲歌的背景。金斯堡的一生,可看作 為一首長篇的掙扎史詩(epic poem),他不僅為自己堅持的文學所奮鬥,更長期受到家中親子關係的苦毒(母親患有嚴重的精神病),以及追尋自己身分認同的掙扎(因為本身的性向,他還 曾被送去精神療養院接受治療)。

金斯堡誠實的把自己所碰到的問題,呈現在作品裡。片中有一部份重現了金斯堡受訪的內容,他說到他把自己的謬斯看作為朋友,所以當文思泉湧時,創作出來的都 如同與朋友對話一般,那麼的自然,毫無保留。而除了詩人為作品的奮鬥之外,導演更用了不同的角度讓觀眾看到當時兩股對立文學勢力的抗爭:舊 vs 新。每份聲音都有自己的權利,沒有誰好也沒有誰不好。文學本身是無害的,創作人本身的立場是要為與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來發聲,讓大家在文字中尋找救贖的光 源。通常,像金斯堡一樣經歷過社會觀點歧視的人,大多成為了反社會分子,金斯堡的作品內或多或少也帶著一些反社會氣息,但他的反社會是為了自己所堅持的認 同奮鬥。可取的是,這位詩人在自己的堅持裡找到救贖,並用「愛」來看待這個對他殘酷的世界;這些,都切切實實的反映在《HOWL》中。也許,就像聖經所說 的一樣:「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箴 10:12)」金斯堡一直到最後,都用「愛」,來對待這個世界。




(本篇作者為電影《HOWL》譯者,同時也為自由創作者,作品見於:《創世紀詩雜誌》,《衛生紙詩刊+》,《Par Time 拓時誌》。個人作品《虹 in rainbow 崔香蘭音樂詩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