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味」設計風──彭喜埶

文•滕淑芬 圖•彭喜埶設計工作室提供

彭喜埶也許不是為台灣農產品改變最多「形象外衣」的設計師,但身為新竹關西客家人的他,從小看著親戚種茶、作茶,提著鐵桶和阿嬤上市場買仙草,自有一份對鄉土味的感情與責任。

38歲、畢業自文化大學美術系的彭喜埶,2003年成立工作室,承接了牛軋糖、鳳梨酥、仙草凍、客家醬菜等設計案,都是台味濃厚的地方特產,經過他的巧思裝扮,村姑都成了有韻味的氣質美女。

他的名字「埶」是古「藝」字,形如一個人跪在地上拿著棍棒種稻,若種得盈滿飽穗,就是藝高,很具深意;設計時,除了想為產 品外觀增添一份藝術感外,他更關心這些產品能否走出家門,讓業主得到溫飽。因為在他看來,「商業設計是為了促進商品流通,只要能感動消費者,讓他們甘心掏 出錢來,幫業主賺錢就是好設計。」

0.9公斤重的陶罐菜脯,以回收木屑壓製成的密積板固定在陶罐的四周當作外盒,中央透空設計讓消費者直接看到內容物標示,外盒上方的四角繞上紙藤,方便手提。

每次在各演講場合介紹自己設計的這件作品時,彭喜埶常會出其不意地把陶罐往地下一丟,待眾人發出驚呼聲後,他就會露出得意表情解釋,「目前還沒有『失事』紀錄,缺點是消費者一手只能提一罐,不過提著走來走去,讓旁人看見品牌,就是一種免費活廣告!」

這是彭喜埶得到2008年德國iF視覺設計獎的3件作品之一《郭家莊客家經典醬菜》;另兩件是以灰銅卡紙包裝,印有報導業主事蹟的「虛構」新聞,重 現報紙包裹醬菜古早趣味的《阿煥伯客家大菜系列》,以及以採茶茶簍包裝有機綠茶的《世外茶園》,設計作品都帶有濃濃的懷舊「台味」,呈現出台灣農產品求新 求變的生命力。

為了讓有古味的醬菜展現新生命,彭喜埶從研究郭家莊創業史開始了解,他發現第一代創業者很有新思維。

1969年,現在郭家第三代傳人郭雪美的父親郭渠泓,看到電視上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駕著六角形登月小艇登陸成功,深受震撼,也開始使用蜂窩狀的六角形為店名商標,勉勵自己要像蜜蜂一樣勤奮工作。

接案後,唯恐新客群以為郭家莊賣的是蜂蜜,彭喜埶保留了六角玻璃瓶樣式,但捨棄像蜂窩的五邊形包裝,而改為將6個小瓶嵌入可分解的紙漿塑模成型底 盤,六角外盒上再繞上紙藤,方便拉提;另一款設計則採用立體木製拼圖的結構為外盒,以卡榫隔出8個空間,再將業主沿用十多年的透明塑膠小包裝醬菜,穿上色 彩鮮豔、有品牌標示的紙外衣放進去,禮盒使用回收材質、低度印刷的設計,非常環保。

自成立工作室以來,彭喜埶承接的設計案,大多來自客委會、農委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等各政府單位出資(10萬至40萬元台幣)及輔導規劃的農產品和地方商圈形象改造案,獲獎無數。

但更讓人關心的是,這些分佈於台灣各鄉鎮的老品牌、老店舖,在「改頭換面」後,營收上是否也有所斬獲?

「台灣農產品就像氣質型村姑,一定要打扮得漂漂亮亮走出去,」彭喜埶認為,傳統產業之所以一直停留在過去,就因不了解新時代消費觀的改變趨勢。

他解釋,在地鄉親都很厚道,舊包裝幾乎都是大份量,店主也不會把自己顧店的時間成本計算進去,因此賺得很少。但在目前原物料成本如此高昂下,他認為,為農產品創造新市場的手段之一,就是先進行分級、減量包裝,再調整成本結構。

以《阿煥伯》梅干菜為例,醬菜不是豪華的食材,若要在都會區通路販售,佣金高達3成以上。彭喜埶的作法是,經過計算,舊的塑膠真空包裝成本約3-5 元,佔售價6%,他改以5小顆為單位的小包裝,以灰銅卡紙背面印刷的舊報紙袖套,中間開窗可以看到產品,新包裝的成本提高到15元左右,但售價從50元提 升到125元;即使店家為促銷而打8折,利潤仍比過去提高了7成。

一路從花蓮瑞穗牧場的乳牛軋、關西仙草,到客家醬菜、有機綠茶等,彭喜埶投注一樣的心力,但產品的命運迥異,有些可以走出新格局、有些卻仍只在自己鄉鎮打轉,取決的條件為何?

「條件在於好商品需要好行銷,產品設計的漂亮,也得了獎,但如果沒有努力行銷,也可能會失敗。」彭喜埶說,設計是行銷的末端,不少業主已意識到品牌形象應隨著時代改變,但如果通路未變、沒有完善的行銷策略、產能與品管無法相對提升等,依然很難走出去。

以郭家莊來說,兩夫妻每日要手工製作醬菜、顧店、處理宅配送貨訂單等,對開發新通路實在是有心無力。

好在一年後,後勁出來,2007年舊曆年前,就有建築業者向郭家莊詢價,他們表示找贈品找了很久,發現郭家莊的產品從製作到包裝,很符合企業支持的 環保理念,因此一次訂購280個經典醬菜禮盒。加上2008年7月台灣首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婚宴上採用郭家醬菜,經媒體報導後,宅配訂單增加不少; 甚至還有外地觀光客直接上門指名購買。

不少台灣地方產業發跡早,歷史悠久,有心的下一代願意繼承傳統技藝和店面,已屬難得,他們的困境是規模小、人手少、資源不足,大多僅能再開發宅配和網路等通路;而另一種由農會兼營的地方農特產品,只要設計結案就是業績,願不願意再拓展新市場,就看主事者的理念了。

2000年為了關西鄉農會的仙草設計案,彭喜埶提了二個企劃案,第一案是在有古味的馬糞紙上以木刻版畫,呈現小孩吃仙草的歡樂感;第二案則是把仙草 凍裝在高貴素雅的青花碗裡,照片拍得很美,但他自己不太喜歡,只是拿來陪襯的「砲灰稿」。不料農會認為,「仙草已經夠土了,不想再強調鄉土味」,而選擇了 第二案,當場讓他扼腕不已,但也只能接受。

2006年農會又接受客委會輔導,又找上彭喜埶為即溶仙草設計包裝。彭喜埶從童年回憶中搜尋阿嬤「提鐵桶買仙草」的影像,採用貢丸湯杯印上銀色馬口鐵質感,再加上鐵絲手把,非常返璞歸真,這款設計入選2007年農委會百大精品系列。

問題在,仙草是關西農會的獨特產品,不管什麼樣的設計,因有農會掛保證,當地民眾一向很捧場。然而,從最傳統到最新的3種包裝,一起放在農會販售,市場沒有區隔,老客群往往喜歡「俗又大碗」的舊包裝,導致新設計乏人問津,也讓設計師揹負銷售不良的冤枉責任。

在永續經營已是各行各業彰顯價值的如今,彭喜埶深深懷念那個提著小桶去買東西的時代,但也知一去不返。他謹記,不論包裝設計得多漂亮,只要最後被消費者丟進垃圾桶,就是垃圾。

彭喜埶幽默的形容,「有一天我會在天堂接受審判,罪名是製造太多美麗垃圾;但我的後面還有一堆人在排隊,罪名則是製造太多醜陋垃圾。」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8年12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