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十二五」規畫投資趨勢全解析/賺5倍的機會
【文/吳美慧】
前言
自1953年開始,中國每五年進行一次經濟和社會結構調整,在今年即將到期的第11個5年規畫「十一五」,中國完成經濟大國之夢。 接著「十二五」規畫即將啟動,中國政府做了極大轉變,把追求國強轉為民富,讓民眾變有錢,進而帶動內需,是未來五年的重要目標。「十一五」期間,中國政府 大力支持的項目,相關產業與股價表現斐然,台股也跟著受惠。即將啟動的「十二五」將帶動哪些投資趨勢?值得關注。
佳木斯,一個位在中國東北邊黑龍江省的城市,冬天最低溫曾達零下三十度,冰天雪地、艱困的氣候,大多數的農作物無法種植,農民生活困苦。
二○○九年中國四百個城市人民GDP(國內生產毛額)排名中,佳木斯以人民幣八一三六元,排名第三四三名,只有排名第一深圳的六%,是一座極度窮困的城市。
這是現在的佳木斯,但是,再過五年後,佳木斯將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象。
時空拉到二○一五年,受到中國「十二五」(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畫)的影響,佳木斯利用其豐富的水力、風力、太陽能以及天然資源,讓城市競爭力翻兩番。農民的生活條件與環境得以改善,消費力與購買力也因此大增。
「十二五」+「二三四」/中國想轉型,端看這一役
太陽能發電設備在充分發揮下,農民利用溫室來抵抗惡劣的氣候;晚餐桌上,冬天的蔬菜,不再是餐餐只能吃大白菜,還可以吃到綠色的花椰菜;餐後的水果則是紅豔欲滴的草莓,這是當地居民過去難以想像的場景。
困苦的佳木斯人,因為「十二五」而富起來了,他們有了驚人的消費力,商場上多的是手拎著LV、GUCCI包逛街的貴婦。這是二○一五年時,佳木斯人生活場景的模擬。
事實上,佳木斯只是中國眾多城市的縮影,這是中國推動「十二五」規畫,拉近城鄉差距,從強國到富民的寫實演變。可以想見,未來五年,將有更多的佳木斯在中國各地演化,成為帶動中國經濟成長動力的中堅分子。
另一個場景拉到富士康。在中國「十一」長假開始,該公司宣布履行在六月時許下的承諾,調高員工三成薪資,平均每個人每月可領到人民幣兩千元,這讓剛從深圳 回到老家河南休假的員工王旭初開心不已。讓他高興的還不止於此,今年迄今,富士康兩次的加薪,調薪幅度百分之百,這是他作夢也想不到的好事。他開始思索, 是不是要為老家的父母換大一點的住房?或是讓兒子上雙語幼兒園?薪水增加了,花錢也可以大方些了。像王旭初一樣開心的,還有三十四萬名員工,他們的基本工 資都大幅度的提高,帶動出來的是新增高達人民幣三.四億元的消費力。
或許有人把薪資大幅度調高,歸因於員工的「十三跳」,細究背後發現,不光是薪水如此,董事長郭台銘正積極規畫把曾是發跡地的工廠,從一線城市的深圳,搬遷 到二、三線城市的成都、武漢與鄭州等地。嗅覺如狼一樣靈敏的他,大動作地調薪、遷廠,主要是朝著中國「十二五」規畫中的「民富」、「拉近城鄉差距」等趨勢 走,為富士康以及鴻海集團奠定下一次大成長契機。
九月初,在南京舉行的「江蘇台灣周」,遠雄建設的趙藤雄、宏泰建設林家的第二代,都現身在會場中,他們不約而同地在南京或是周邊批地,準備把觸角從一線城市延伸到二線城市,看中的是中國即將在明年第二季啟動的「十二五」規畫帶來的商機,而先行卡位。
什麼是「十二五」?為什麼這麼重要?即將在十月十五日登場的中國第十七屆五中全會,將討論的「十二五」規畫,屆時會端出怎樣的大菜?全球都在看。中國國家 發改委宏觀院院長王一鳴,把「十二五」定調為「中國下一個三十年尋找新的經濟成長動力」,以及中國第二次經濟轉型的機會。計畫性經濟即將進入一甲子,能否 讓中國從「大國」變成「強國」,端看這一役。
主題一/鼓勵遷移,內陸持續增加基礎建設
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則把「十二五」定調為歷史性的關鍵五年,十二五規畫重點是透過六大改革和六大調整,來落實轉型和 共享的目的。這六大改革包括行政管理體制、財稅體制、資源價格、收入分配制度、壟斷行為,以及金融體制改革;六大結構調整包括產業、需求、區域、城鄉結 構、國民收入分配以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期望透過上述方式,讓中國未來五年再創另一個高峰。
同時,引人關注的,也加入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設備製造業、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生物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未來商機的重點。
綜合中國各界以及外資對「十二五」的分析,「十二五」除了延續「十一五」的精神外,並朝著「二三四」方向前進。其中的「二」指的是區域發展和產業升級兩大 主題;「三」指的是從外需轉向內需、從高碳轉向低碳,以及從國強轉向民富三大轉型;「四」指的是大消費、城市建設、生產性服務以及七大新興產業等四大投資 亮點。
瑞士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中國沿海地區在享受高度成長的同時,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也跟著上升。汪濤說,「更重要的,上述地區成長動力之一的出口,預計 今後將日趨疲軟」。歐美經濟復甦腳步不夠快,過去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必須調整結構,改以拉抬內需來帶動經濟,才能維持經濟一貫的成長步調。所以,未來幾 年中國政府將加快西部和其他內陸地區的經濟成長步伐,加速這些地區的城鎮化進度。為實現這些目標,汪濤預期,中國政府將利用政策,譬如優惠的土地和信貸政 策,促使製造業往內陸地區遷移。
鼓勵遷移,意味著內陸將增加基礎建設投資,興建工業園區,並進行舊城改造。汪濤說,代表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和GDP成長速度將繼續領先東部沿海地區。
主題二/產業升級,新興產業潛力不容小覷
瑞士銀行經濟學家徐明認為,中國將「調整經濟結構」解讀為「產業升級」,與簡單淘汰落後產能不同。這個主題主要著重在新設備、新技術和新產業上的投資。同時對於傳統行業,也會朝提高自動化程度,使用更多新機器設備來提高生產效率。
徐明說,發展新興產業或是戰略性產業,是「十二五」最令人關注的焦點。根據瑞士銀行推估,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不及一○%。儘管規模相對較小, 在強力政策的支持下,成長潛力會相當大,前景不容小覷。而政策的支持可能會包括優惠的稅收和財政政策、土地和信貸政策,以及有利的政府採購政策等。
兩大主題傳達最強烈的訊息是,未來五年,中國政府會加大力度建設國內、帶動內需,並讓人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提升。華新麗華集團榮譽董事長焦廷標說,「絕對不要忽視中國政府的決心」、「去看看喀什,就知道中國怎麼拉近城鄉差距」。
轉型一/轉向內需,拚人均GDP
遠在中國最西部,被譽為是中國通往中亞門戶的喀什,今年中國將其列為第六個經濟特區|| 喀什經濟特區,地位將與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與海南島等五個經濟特區平起平坐,也是拉近城鄉差距的典範。
位在新疆的喀什,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個陌生的地名,距離首都北京五二六八公里,相當於台北到高雄來回七趟半,但卻是中國傾全國之力建設,要成為「南深圳、 北喀什」的城市,並定下二○一五年人均GDP要達到全國平均水準,也就是五千美元目標。○八年,喀什人均GDP僅一千美元,如何達到目標?正挑戰中國政府 的決心與執行力。拉近城鄉差距與讓人民富起來,已經成為「十二五」最重要的基調之一,而類似喀什的城市故事,正在全中國蔓延開來。
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採取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發展策略,利用低廉的勞動力、自然資源,向國外出口大量的低附加價值產品,此舉對中國經濟成長發揮相當大的作 用。去年,中國貨物出口總額為二.五六兆美元,對外依存度接近五八%,而持續三十年的營運模式,由於○八年的金融海嘯打亂了腳步,也讓中國意識到,不能再 持續仰賴出口作為引導經濟成長的唯一方式。
「十五」期間,中國GDP年平均成長率為九.七六%,人均GDP達人民幣一萬四○五三元;「十一五」期間,GDP年平均成長率竄高到一一.三%,人均 GDP更達人民幣二萬二六九八元。至於「十二五」期間,在出口動力減弱下,GDP成長率則會下滑到七%到八%間,但預估人均GDP會提高到三萬三千元。既 然歐美無法再提供中國產品更多的出路,以及面臨匯率升值壓力,因此中國政府正引導提高工資、增進內需消費,作為維持經濟得以高度成長的原動力...
(精采 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720期
【文/吳美慧】
前言
自1953年開始,中國每五年進行一次經濟和社會結構調整,在今年即將到期的第11個5年規畫「十一五」,中國完成經濟大國之夢。 接著「十二五」規畫即將啟動,中國政府做了極大轉變,把追求國強轉為民富,讓民眾變有錢,進而帶動內需,是未來五年的重要目標。「十一五」期間,中國政府 大力支持的項目,相關產業與股價表現斐然,台股也跟著受惠。即將啟動的「十二五」將帶動哪些投資趨勢?值得關注。
佳木斯,一個位在中國東北邊黑龍江省的城市,冬天最低溫曾達零下三十度,冰天雪地、艱困的氣候,大多數的農作物無法種植,農民生活困苦。
二○○九年中國四百個城市人民GDP(國內生產毛額)排名中,佳木斯以人民幣八一三六元,排名第三四三名,只有排名第一深圳的六%,是一座極度窮困的城市。
這是現在的佳木斯,但是,再過五年後,佳木斯將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象。
時空拉到二○一五年,受到中國「十二五」(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畫)的影響,佳木斯利用其豐富的水力、風力、太陽能以及天然資源,讓城市競爭力翻兩番。農民的生活條件與環境得以改善,消費力與購買力也因此大增。
「十二五」+「二三四」/中國想轉型,端看這一役
太陽能發電設備在充分發揮下,農民利用溫室來抵抗惡劣的氣候;晚餐桌上,冬天的蔬菜,不再是餐餐只能吃大白菜,還可以吃到綠色的花椰菜;餐後的水果則是紅豔欲滴的草莓,這是當地居民過去難以想像的場景。
困苦的佳木斯人,因為「十二五」而富起來了,他們有了驚人的消費力,商場上多的是手拎著LV、GUCCI包逛街的貴婦。這是二○一五年時,佳木斯人生活場景的模擬。
事實上,佳木斯只是中國眾多城市的縮影,這是中國推動「十二五」規畫,拉近城鄉差距,從強國到富民的寫實演變。可以想見,未來五年,將有更多的佳木斯在中國各地演化,成為帶動中國經濟成長動力的中堅分子。
另一個場景拉到富士康。在中國「十一」長假開始,該公司宣布履行在六月時許下的承諾,調高員工三成薪資,平均每個人每月可領到人民幣兩千元,這讓剛從深圳 回到老家河南休假的員工王旭初開心不已。讓他高興的還不止於此,今年迄今,富士康兩次的加薪,調薪幅度百分之百,這是他作夢也想不到的好事。他開始思索, 是不是要為老家的父母換大一點的住房?或是讓兒子上雙語幼兒園?薪水增加了,花錢也可以大方些了。像王旭初一樣開心的,還有三十四萬名員工,他們的基本工 資都大幅度的提高,帶動出來的是新增高達人民幣三.四億元的消費力。
或許有人把薪資大幅度調高,歸因於員工的「十三跳」,細究背後發現,不光是薪水如此,董事長郭台銘正積極規畫把曾是發跡地的工廠,從一線城市的深圳,搬遷 到二、三線城市的成都、武漢與鄭州等地。嗅覺如狼一樣靈敏的他,大動作地調薪、遷廠,主要是朝著中國「十二五」規畫中的「民富」、「拉近城鄉差距」等趨勢 走,為富士康以及鴻海集團奠定下一次大成長契機。
九月初,在南京舉行的「江蘇台灣周」,遠雄建設的趙藤雄、宏泰建設林家的第二代,都現身在會場中,他們不約而同地在南京或是周邊批地,準備把觸角從一線城市延伸到二線城市,看中的是中國即將在明年第二季啟動的「十二五」規畫帶來的商機,而先行卡位。
什麼是「十二五」?為什麼這麼重要?即將在十月十五日登場的中國第十七屆五中全會,將討論的「十二五」規畫,屆時會端出怎樣的大菜?全球都在看。中國國家 發改委宏觀院院長王一鳴,把「十二五」定調為「中國下一個三十年尋找新的經濟成長動力」,以及中國第二次經濟轉型的機會。計畫性經濟即將進入一甲子,能否 讓中國從「大國」變成「強國」,端看這一役。
主題一/鼓勵遷移,內陸持續增加基礎建設
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則把「十二五」定調為歷史性的關鍵五年,十二五規畫重點是透過六大改革和六大調整,來落實轉型和 共享的目的。這六大改革包括行政管理體制、財稅體制、資源價格、收入分配制度、壟斷行為,以及金融體制改革;六大結構調整包括產業、需求、區域、城鄉結 構、國民收入分配以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期望透過上述方式,讓中國未來五年再創另一個高峰。
同時,引人關注的,也加入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設備製造業、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生物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未來商機的重點。
綜合中國各界以及外資對「十二五」的分析,「十二五」除了延續「十一五」的精神外,並朝著「二三四」方向前進。其中的「二」指的是區域發展和產業升級兩大 主題;「三」指的是從外需轉向內需、從高碳轉向低碳,以及從國強轉向民富三大轉型;「四」指的是大消費、城市建設、生產性服務以及七大新興產業等四大投資 亮點。
瑞士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中國沿海地區在享受高度成長的同時,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也跟著上升。汪濤說,「更重要的,上述地區成長動力之一的出口,預計 今後將日趨疲軟」。歐美經濟復甦腳步不夠快,過去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必須調整結構,改以拉抬內需來帶動經濟,才能維持經濟一貫的成長步調。所以,未來幾 年中國政府將加快西部和其他內陸地區的經濟成長步伐,加速這些地區的城鎮化進度。為實現這些目標,汪濤預期,中國政府將利用政策,譬如優惠的土地和信貸政 策,促使製造業往內陸地區遷移。
鼓勵遷移,意味著內陸將增加基礎建設投資,興建工業園區,並進行舊城改造。汪濤說,代表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和GDP成長速度將繼續領先東部沿海地區。
主題二/產業升級,新興產業潛力不容小覷
瑞士銀行經濟學家徐明認為,中國將「調整經濟結構」解讀為「產業升級」,與簡單淘汰落後產能不同。這個主題主要著重在新設備、新技術和新產業上的投資。同時對於傳統行業,也會朝提高自動化程度,使用更多新機器設備來提高生產效率。
徐明說,發展新興產業或是戰略性產業,是「十二五」最令人關注的焦點。根據瑞士銀行推估,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不及一○%。儘管規模相對較小, 在強力政策的支持下,成長潛力會相當大,前景不容小覷。而政策的支持可能會包括優惠的稅收和財政政策、土地和信貸政策,以及有利的政府採購政策等。
兩大主題傳達最強烈的訊息是,未來五年,中國政府會加大力度建設國內、帶動內需,並讓人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提升。華新麗華集團榮譽董事長焦廷標說,「絕對不要忽視中國政府的決心」、「去看看喀什,就知道中國怎麼拉近城鄉差距」。
轉型一/轉向內需,拚人均GDP
遠在中國最西部,被譽為是中國通往中亞門戶的喀什,今年中國將其列為第六個經濟特區|| 喀什經濟特區,地位將與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與海南島等五個經濟特區平起平坐,也是拉近城鄉差距的典範。
位在新疆的喀什,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個陌生的地名,距離首都北京五二六八公里,相當於台北到高雄來回七趟半,但卻是中國傾全國之力建設,要成為「南深圳、 北喀什」的城市,並定下二○一五年人均GDP要達到全國平均水準,也就是五千美元目標。○八年,喀什人均GDP僅一千美元,如何達到目標?正挑戰中國政府 的決心與執行力。拉近城鄉差距與讓人民富起來,已經成為「十二五」最重要的基調之一,而類似喀什的城市故事,正在全中國蔓延開來。
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採取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發展策略,利用低廉的勞動力、自然資源,向國外出口大量的低附加價值產品,此舉對中國經濟成長發揮相當大的作 用。去年,中國貨物出口總額為二.五六兆美元,對外依存度接近五八%,而持續三十年的營運模式,由於○八年的金融海嘯打亂了腳步,也讓中國意識到,不能再 持續仰賴出口作為引導經濟成長的唯一方式。
「十五」期間,中國GDP年平均成長率為九.七六%,人均GDP達人民幣一萬四○五三元;「十一五」期間,GDP年平均成長率竄高到一一.三%,人均 GDP更達人民幣二萬二六九八元。至於「十二五」期間,在出口動力減弱下,GDP成長率則會下滑到七%到八%間,但預估人均GDP會提高到三萬三千元。既 然歐美無法再提供中國產品更多的出路,以及面臨匯率升值壓力,因此中國政府正引導提高工資、增進內需消費,作為維持經濟得以高度成長的原動力...
(精采 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720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