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焦點 文.李培昕
2006/1/25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最近,鴻海好消息頻傳,12月單月營收、年營收均創新高,股價接著創下新高,市值也就跟著翻高。而且,外資仍持續調高目標價。
鴻海這隻超級大象,也超級會跳舞!

趕在2006年到來前,鴻海(2317)的經營績效一路創新高,連番改寫歷史。

在去年12月,鴻海營收寫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非合併營收突破800億元大關,達838億元,年成長75%;全年非合併營收達6,757億元,年成長63%,雙雙刷新記錄。因此,自2004年7月以來,鴻海股價就呈現長多格局走勢,2006年1月17日更是衝上228元波段高點。

在鴻海集團內,單是鴻海一家公司的總市值就接近9,000億元;如果,再加上香港上市的富士康,台灣的轉投資鴻準、廣宇、首利等,粗估鴻海集團總市值已超過1.5兆元。

擴張加速營收成長

自2003年郭台銘提出電子產業要進入微利時代,並且宣布鴻海將由製造鴻海轉型為科技鴻海以來,整個鴻海王國事業版圖就開始加速擴張。原本鴻海是以電子連接器與模具設計能力跨入下游系統組裝業務,並運用中國大陸低成本的優勢,取得全球品牌廠商OEM、ODM訂單,使營運成長快速。

但近3年來,鴻海藉由購併手法,一路攻城略地,躍居全球電子製造服務(EMS)第一大廠。目前,它的產品線涵蓋PC系統組裝、手機切割至富士通FIH、遊戲機、液晶面板電腦、網通產品等;客戶群包括惠普、戴爾、新力、蘋果、諾基亞、思科、摩托羅拉、昇陽等,不僅營收早已超越EMS大廠偉創力(Flextronics),從獲利率來看,鴻海亦遙遙領先,相較於偉創力於2001~2003年處於虧損狀態,鴻海的高獲利率表現,在全球EMS的表現格外耀眼。

鴻海具有雄厚的資產實力,在科技產業處於谷底之際,它有本錢以相對有利的條件進行購併;透過購併,鴻海得以強化全球產銷機能,擴大經濟規模,形成大者恆大的優勢。2006年,預期隨著鴻海整併動作不斷,使得該公司的營收仍可望維持高成長。

每個市場都要搶第一

不論是地理範疇,或是產業疆界,都鎖不住郭台銘的雄心壯志;同時,也使得今日的鴻海令人難以一窺全貌;鴻海的版圖擴張,董事長郭台銘3、4年前所揭露的併購策略有關。在去年的台灣股市,郭台銘不斷創造「富爸爸效應」,他將鴻海成功模式一再複製。

去年,鴻海集團在內部完成分工。其中,鴻海負責PC與零組件整合;富士康則專司集團手機相關業務;鴻準(2354)生產散熱與機殼;廣宇(2328)則專注於無線耳機、光學元件;首利(1471)負責電源供應器,正崴(2392)負責遊戲機與手機電池,英群(2341)負責光碟機。郭台銘下令,每一個事業體在各自的領域,必須奪下市場第一名的位子。

事實上,鴻海在海內、外市場的表現,已不辱使命。根據美國雷曼兄弟兩年前發表的《中國大陸2004百大出口商調查報告》,鴻海集團旗下的鴻富錦精密工業拿下冠軍,廣達集團則坐上亞軍寶座,華碩電腦排名第五。

另外,根據《大陸台商一千大企業調查》,營收排行的榜首是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屬鴻海集團,營業額為人民幣716億元;稅前純利排名第一的也是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近13億元人民幣;同時,鴻海集團有50%的營收來自大陸轉投資鴻富錦的貢獻;員工人數第一名又是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近7.2萬人;排名資產總額第一的還是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達人民幣1,680億元;資產報酬率排名第一的則為東莞東坑富港電子──隸屬正崴,也是鴻海大集團下的一員。

再依據台灣國貿局統計,2004年出口10億美元以上的大陸外商投資企業達29家,其中14家的主要股東國別登記不是台灣,但實際上是台資企業。這14家企業中,鴻富錦精密工業出口金額達82億美元;出口達12.3億美元的深圳富泰宏精密工業,也是鴻海的轉投資公司。

每年的成長率至少達30%

4年前,郭台銘下了目標:所有的事業體每年的成長率至少達30%;現在看來,鴻海重要的事業群,每年的成長率幾乎都超過50%;不僅營收快速成長,獲利也始終維持高成長。

2005年底,外資券商中的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瑞銀、高盛證券同步調升鴻海目標價,分別至265元、260元和227元,更估計今年鴻海每股稅後純益(EPS)將超過12元、樂觀上看16元。對一般投資大眾而言,以代工製造為主的鴻海能創下如此佳績,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鴻海集團的成長,得力於跟緊著主流產業。2年前,鴻海在手機市場複製PC成功經驗;只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時間,就讓富士康在香港上市。外資券商分析,富士康控股專擅於成本控制;最近,在新興市場頗有斬獲,預估今年營收可達60億美元以上,明年有機會成長5成。

外資圈普遍認為,鴻海今年在PC、手機和網通等產品領域,將持續展現成長動能;不僅拿下新聯想、蘋果和宏碁的訂單,使得它的桌上型電腦出貨,至少還有2成的成長空間。蘋果電腦第一款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的iMAC電腦,今年夏季出貨,預料也將挹注鴻海的業績表現。

 

from 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MediaType=WinmoneyMG&offset=-1&MMContentNoID=251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