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檳榔西施與網路麻豆

◎檳榔文化舉世少有

台灣人吃檳榔的習慣可能是世界少有的,經年累月發展出來的檳榔文化可能更是少有,甚至大陸的觀光客一來到台灣就指名要看檳榔西施,幾乎已經變成某種文化地標。

而從檳榔攤的發展,有時候倒也能夠看出這個島民的一些文化習性,例如在「做生意」這件事情上的創意與執著,還有一窩蜂很快的把一個市場做爛的現象。

很久以前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作者談到台灣的檳榔攤早期只是在路邊掛個招牌。一眼望去,一條街上四五家檳榔攤的招牌,競爭激烈。生意人腦筋動得快,後來開始有人在招牌加掛霓虹燈,入夜後五光十色。

眼看著霓虹燈吸引較多目光,於是同一條街上的紛紛仿效,人人都有霓虹燈。由於競爭的武器相當,日子又恢復平淡,攤子老闆頂多就是在燈管的造型上變變花樣,沒什麼新意。

◎檳榔西施體現「重口味」文化

後來,有人想到只用霓虹燈效果不夠,那麼何不搞個警示燈上來(就是類似工地施工或者警車在用的那種強力閃爍燈)。燈球在路邊一字排開,好不搶眼。雖然短期內效果奇佳,但同業很快又跟進了。

至於白天的攤子,賣檳榔的西施從「年輕漂亮小姐」,發展到「穿很少的年輕漂亮小姐」,到「穿護士服或水手服的小姐」,競相鬥豔的情況讓人瞠目結舌,甚至最發展出專門的檳榔西施服裝設計公司。

這就是台灣人的創意與韌性,也可以簡稱「重口味」文化。因為買家會被重口味的宣傳手段吸引,因此商家的口味會下得越來越重。當模仿能力又很強,商家紛紛跟進時,「重口味」很快就會沒味道。

就好像信用卡免年費剛開始很吸引人,到後來已經變成基本配備一樣,台灣人的口味是越來越重。雖然換個角度來看這是消費者的福氣,但也顯示出商家要生存的艱辛。

◎網路拍賣向檳榔攤看齊

筆者在多年前的文章裡曾經把小型電子商務網站比喻作小商家,大型的是百貨公司或者量販店,而網路拍賣就好像路邊攤一樣,沒有店面而且到處流動,有貨就開張沒貨就打烊。

早年網路拍賣業者可是純手工自己上網輸入商品資料,用數位相機拍商品照片,因此常常可以看見很多曝光不對,焦距模糊,背景雜亂的照片。細心一點的會想辦法起碼力求「清楚」,但談不上美觀。

後來軍火商出現了,就好像檳榔攤也有專屬霓虹燈管設計一樣,開始有人專賣攝影棚與器材給網拍業者。這種小到可以擺在桌上的攝影棚內含專用燈具,小型商品擺在裡面打起燈來感覺還蠻不賴的。

然而台灣市場的重口味特性很快的就顯現。既然照片拍得好能刺激立即消費(不能否認人是視覺的動物,特別是看不到實際商品的網路拍賣),那麼花錢找專屬攝影如何?再搭上美女model ,視覺效果更佳。

◎創意力就是文化生命力

這種火拼真是沒完沒了,變成了資本雄厚者的遊戲,銷售成本不斷提高。節省成本的方法就是採用業餘Model 來進行商品照片拍攝。於是很多業餘的學生或上班族當起了這種網拍Model ,簡稱「麻豆」。

麻豆還有專業分工,有的人僅出租手部,有的僅出租腿部,搭配不同商品特性各有其專業市場定位,並不一定非要找臉蛋姣好者,商家也可以節省成本。然而很快的,這種火拼把網拍的水準與口味又變重了。

口味一定會變得更重,其實筆者已經在滿心期待,一定會有人開始搞特立獨行的麻豆行銷,例如讓麻豆穿著護士服出來推銷以男性購買者為大宗的3C商品之類的,那種畫面一定很好笑,但是效果可能會很好。

這種台灣生意人的創意有時候是很絕的。從檳榔西施到網路麻豆,都是一脈相承的重口味文化。至於口味能夠重到什麼程度,請各位自行發揮創意想像,或許台灣的網路拍賣文化又能成為另一種舉世奇觀。

載自數位之牆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