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帶領屏風劇團走過23年的心情告白
撰文:趙曉慧
帶領屏風劇團走過23年的心情告白
李國修:這輩子只想做好一件事
創立屏風表演班的喜劇泰斗李國修,艱辛的劇場之路一走就是23年,毅力則來自熱情與家訓「一生只做一件事」。54歲的他,最大心願是讓屏風繼續壯大,並蓋一座大型專業劇院,繼續在舞台上發光發熱。
走進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四段一帶的住宅區,周遭環境看似平淡無奇,但在某棟建築的地下室內,卻隱身一處創作基地,它是台灣知名喜劇劇團「屏風表演班」的大本營。
占地三百六十坪,包含小劇場與辦公區兩大區塊,屏風的藝術總監李國修笑說:「這裡是製造歡樂的地下工廠。」
走廊上掛滿屏風成立二十三年來、近五十幅喜劇的公演海報,猶如一條時光隧道。每一齣戲的原創性十足、沒有重複,吸引很多廣告界朋友到這裡來找靈感。
屏風最新舞台劇作「北極之光」鍾愛版,近期正在全台灣各地巡迴演出,而今年,也是李國修與妻子王月結婚二十周年。對於年過五十的李國修來說,這是適合從頭回想生命甘苦的時候。
賣牛肉麵可以賣出一一六萬碗嗎?
「廣達電腦總裁林百里在一九八八年成立廣達,比我成立屏風還晚二年。」他先想到了創業甘苦,帶著幾分自我解嘲的口吻,竟然和林百里比了起來。
他說,林百里至今已累積十六億美元的身價,全球員工三萬名,相較之下,李國修只有十四名員工,但是二十三年來,屏風卻累積了一一六萬名觀賞人次。
「林百里可以帶著五百億元退休,而李國修留下了什麼?我很甘之如飴啦!想想看,賣牛肉麵可以賣出一一六萬碗嗎?」這位喜劇泰斗,如此笑看人生路。
這一條劇場之路,一走就是二十三年,從沒「移情別戀」,李國修標準的官方說法總是:「這輩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開門』、『上台』、『演戲』。」
影響他最深的父親,是學歷不高的一位京劇製鞋師傅,李國修小時候有一次嘲笑他:「你一輩子都在做鞋,有什麼出息?」父親說:「就是靠我十六歲學了這手藝養了你們,可曾讓你們餓過?人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當一名演員,竟然可以這麼快樂!
十八歲加入話劇社,是李國修人生第一個轉捩點,啟發他對戲劇一生的興趣。一周五天半的上學時間,他有四天泡在話劇社。不過因為窮,只能自己摸索戲劇基本功,「我就是靠想像力胡亂發明,但反而刺激了一生的原創。」
以一九九二年大受歡迎的情境爆笑劇「莎姆雷特」為例,簾幕一拉開就是謝幕,觀眾們雖然很納悶,但也跟著鼓掌起來,這就是李國修的顛覆式創意。
李國修退伍一年後,加入耕莘實驗劇團,成了他人生的第二個轉捩點,正式啟蒙有關肢體語言、開發想像力、碰觸內心世界等戲劇專業訓練,讓他對戲劇的熱情,從「興趣」轉向「迷戀」。他說:「我在這個階段找到了自己,刺激創作欲,發現當一名演員,竟然可以這麼快樂!」
一九八六年,李國修三十一歲,成立屏風表演班,這是人生第三個轉捩點,正式進入自我印證的階段。「如果我不走劇場之路,我可能繼承父業做鞋子,如果不做鞋子,我可能就做農夫。」
李國修細數屏風成立二十三年來,一共發生十次危機,其中最大的危機是二○○一年的美國「九一一事件」。當時世界景氣重創,屏風也受到波及,劇碼「不思議的國」首演前一個月,台北的票房才賣出兩成。
當時屏風共有二十六名專職員工,一個月管銷費用要二百萬元,而「不思議的國」四百萬元製作費用已經支出。當時財務經理評估,若是執意開演,要賠九百萬元到一千五百萬元,若取消演出只需要賠四百萬元。
面對無情的打擊,李國修整整哭了一個禮拜,最後召開記者會宣布停演「不思議的國」,接著又裁員十六人。屏風總部附近一家泡沫紅茶店的老闆,在電視上看到李國修的記者會,當天晚上送來八十杯泡沫紅茶,他對李國修說:「這是我惟一能做的,你們絕對不要解散!」
如果不做劇團,我會死!
在親友與粉絲的支持下,李國修決定用僅剩的五、六百萬元,咬牙苦撐半年,製作「徵婚啟事」。「那時我能省則省,例如訂報紙的小錢,我也要省。」半年之後,「徵婚啟事」開演前二周票房就賣光,屏風的生存壓力頓時紓解。
劇團的經營不易,成立屏風之後的第一個十年,李國修身兼編、導、演、老闆四職,工作繁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家吃晚飯不超過一百五十天,巨大的壓力讓他陷入焦慮,面色蠟黃、常打哈欠,一天最高可以抽上四包菸。
他回憶:「當時我總覺得腦髓像壓了六塊磚頭,就算醒著也是昏迷,沒有一秒是清醒的,內心其實已經崩潰。」李國修的心力交瘁,王月看在眼裡心疼不已,曾經勸 他:「你放棄舞台劇,轉行當老師吧!」但李國修說:「如果不做劇團,我會死!」正是這一股使命感,以及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家訓,讓他堅持下去。
現在的李國修已經五十四歲了,他悟出人生要「放」,包括「身體放鬆,工作放心,權力下放,生活放逐」。
大樓的招牌題字,我都準備好了!
他估算,每一個人花二千元買門票,加乘四倍的衍生花費,一個晚上最高可消費一萬元。劇院一個晚上賣出一千五百張票,十個月就有四十五萬人次,十年下來就是四百五十萬人次、約有四十五億元的產值。
他有感而發地說:「一條百老匯的劇院街,可以造就多少商機呀?台灣的劇場應該設在商業區,而不是文教區。」
未來的人生,李國修的最大心願,是讓屏風的全職人員增加到二百人,並蓋一座可以容納一千五百人的專業劇院...
《今周刊》646期
撰文:趙曉慧
帶領屏風劇團走過23年的心情告白
李國修:這輩子只想做好一件事
創立屏風表演班的喜劇泰斗李國修,艱辛的劇場之路一走就是23年,毅力則來自熱情與家訓「一生只做一件事」。54歲的他,最大心願是讓屏風繼續壯大,並蓋一座大型專業劇院,繼續在舞台上發光發熱。
走進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四段一帶的住宅區,周遭環境看似平淡無奇,但在某棟建築的地下室內,卻隱身一處創作基地,它是台灣知名喜劇劇團「屏風表演班」的大本營。
占地三百六十坪,包含小劇場與辦公區兩大區塊,屏風的藝術總監李國修笑說:「這裡是製造歡樂的地下工廠。」
走廊上掛滿屏風成立二十三年來、近五十幅喜劇的公演海報,猶如一條時光隧道。每一齣戲的原創性十足、沒有重複,吸引很多廣告界朋友到這裡來找靈感。
屏風最新舞台劇作「北極之光」鍾愛版,近期正在全台灣各地巡迴演出,而今年,也是李國修與妻子王月結婚二十周年。對於年過五十的李國修來說,這是適合從頭回想生命甘苦的時候。
賣牛肉麵可以賣出一一六萬碗嗎?
「廣達電腦總裁林百里在一九八八年成立廣達,比我成立屏風還晚二年。」他先想到了創業甘苦,帶著幾分自我解嘲的口吻,竟然和林百里比了起來。
他說,林百里至今已累積十六億美元的身價,全球員工三萬名,相較之下,李國修只有十四名員工,但是二十三年來,屏風卻累積了一一六萬名觀賞人次。
「林百里可以帶著五百億元退休,而李國修留下了什麼?我很甘之如飴啦!想想看,賣牛肉麵可以賣出一一六萬碗嗎?」這位喜劇泰斗,如此笑看人生路。
這一條劇場之路,一走就是二十三年,從沒「移情別戀」,李國修標準的官方說法總是:「這輩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開門』、『上台』、『演戲』。」
影響他最深的父親,是學歷不高的一位京劇製鞋師傅,李國修小時候有一次嘲笑他:「你一輩子都在做鞋,有什麼出息?」父親說:「就是靠我十六歲學了這手藝養了你們,可曾讓你們餓過?人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當一名演員,竟然可以這麼快樂!
十八歲加入話劇社,是李國修人生第一個轉捩點,啟發他對戲劇一生的興趣。一周五天半的上學時間,他有四天泡在話劇社。不過因為窮,只能自己摸索戲劇基本功,「我就是靠想像力胡亂發明,但反而刺激了一生的原創。」
以一九九二年大受歡迎的情境爆笑劇「莎姆雷特」為例,簾幕一拉開就是謝幕,觀眾們雖然很納悶,但也跟著鼓掌起來,這就是李國修的顛覆式創意。
李國修退伍一年後,加入耕莘實驗劇團,成了他人生的第二個轉捩點,正式啟蒙有關肢體語言、開發想像力、碰觸內心世界等戲劇專業訓練,讓他對戲劇的熱情,從「興趣」轉向「迷戀」。他說:「我在這個階段找到了自己,刺激創作欲,發現當一名演員,竟然可以這麼快樂!」
一九八六年,李國修三十一歲,成立屏風表演班,這是人生第三個轉捩點,正式進入自我印證的階段。「如果我不走劇場之路,我可能繼承父業做鞋子,如果不做鞋子,我可能就做農夫。」
李國修細數屏風成立二十三年來,一共發生十次危機,其中最大的危機是二○○一年的美國「九一一事件」。當時世界景氣重創,屏風也受到波及,劇碼「不思議的國」首演前一個月,台北的票房才賣出兩成。
當時屏風共有二十六名專職員工,一個月管銷費用要二百萬元,而「不思議的國」四百萬元製作費用已經支出。當時財務經理評估,若是執意開演,要賠九百萬元到一千五百萬元,若取消演出只需要賠四百萬元。
面對無情的打擊,李國修整整哭了一個禮拜,最後召開記者會宣布停演「不思議的國」,接著又裁員十六人。屏風總部附近一家泡沫紅茶店的老闆,在電視上看到李國修的記者會,當天晚上送來八十杯泡沫紅茶,他對李國修說:「這是我惟一能做的,你們絕對不要解散!」
如果不做劇團,我會死!
在親友與粉絲的支持下,李國修決定用僅剩的五、六百萬元,咬牙苦撐半年,製作「徵婚啟事」。「那時我能省則省,例如訂報紙的小錢,我也要省。」半年之後,「徵婚啟事」開演前二周票房就賣光,屏風的生存壓力頓時紓解。
劇團的經營不易,成立屏風之後的第一個十年,李國修身兼編、導、演、老闆四職,工作繁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家吃晚飯不超過一百五十天,巨大的壓力讓他陷入焦慮,面色蠟黃、常打哈欠,一天最高可以抽上四包菸。
他回憶:「當時我總覺得腦髓像壓了六塊磚頭,就算醒著也是昏迷,沒有一秒是清醒的,內心其實已經崩潰。」李國修的心力交瘁,王月看在眼裡心疼不已,曾經勸 他:「你放棄舞台劇,轉行當老師吧!」但李國修說:「如果不做劇團,我會死!」正是這一股使命感,以及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家訓,讓他堅持下去。
現在的李國修已經五十四歲了,他悟出人生要「放」,包括「身體放鬆,工作放心,權力下放,生活放逐」。
大樓的招牌題字,我都準備好了!
他估算,每一個人花二千元買門票,加乘四倍的衍生花費,一個晚上最高可消費一萬元。劇院一個晚上賣出一千五百張票,十個月就有四十五萬人次,十年下來就是四百五十萬人次、約有四十五億元的產值。
他有感而發地說:「一條百老匯的劇院街,可以造就多少商機呀?台灣的劇場應該設在商業區,而不是文教區。」
未來的人生,李國修的最大心願,是讓屏風的全職人員增加到二百人,並蓋一座可以容納一千五百人的專業劇院...
《今周刊》646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