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大學 入選全球六十大最佳設計學校
實踐大學入選全球六十大最佳設計學校實踐大學繼承早年家專時代奠定的基礎,融入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意,不但為台灣服裝相關行業培育出許多優秀人才,還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全球六十所最佳設計學校之一。
「明亮的燈光下,珠針包和五顏六色的布料散落在白色工作桌上,在這裡,縫衣機、蒸汽熨斗、燙檯等設備一應俱全。每位「裁縫師」都全神貫注地製作手中的衣物,有些人在縫衣機前專心縫製著衣物,有些人起身使用熨斗把手中的衣物燙平,有些人則在桌上剪裁布料。
這個看起來相當專業的裁縫工作室,其實是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的教室。而這些「裁縫師」,一年之前多半也只是普通高中的學生,穿的是市面上賣的成衣,從沒想過要自己做衣服。進了實踐服裝設計系之後,他們才開始上這一連串專業的課程。
從畫圖、挑布開始打基礎
目前就讀三年級的毛靖雅說:「『服裝構成製作』是一、二年級的必修課,一年級要學會製作下半身的窄裙和褲子,以及上半身的襯衫;二年級難度提高一點,要會製作西裝外套、大衣、風衣。」現在無論什麼衣物,大致都難不倒這群年輕人。
「我們從畫設計圖開始學,自己畫平面圖,還親自去台北市迪化街永樂市場挑布,布買回來以後要和老師討論,因為我們喜歡的材質不一定能做出自己想要的感覺, 而且每種材質縫製時也有不同的技巧。打版、裁布、縫製、整燙等,所有程序都要自己做一遍。」實踐大學強調實作,另外,還有「服裝設計」、「立體裁剪」等許 多課程,也都有功課要交,毛靖雅笑說:「我們經常都在熬夜趕作業!」
大家看到服裝展示會上的模特兒在伸展台上踩著台步,光鮮亮麗,其實念服裝設計可不是輕輕鬆鬆地畫畫圖、剪剪縫縫就好。目前擔任夏姿男裝主設計師的吳東澤笑 著說:「我從小就愛畫畫,對設計有興趣。中正高中畢業以後,本來想學建築設計或空間設計,可是覺得搬磚塊很重。沒想到考上實踐服裝設計系以後,才知道搬布 更累!大學時代,有一份打工的工作是當牛仔品牌修改師,我還得騎重型機車去各大百貨公司收衣服,不然根本拿不動。」
他說:「實踐重視基礎,體制偏日系,風格類似日本文化女子學院。以前學生時代打版、車縫,大家都得熬夜縫製作業,的確很辛苦,可是到了業界就會發現,以前 所下的苦功,其實對工作幫助很大。」服裝系的課程還包括講解布料特性、加工方法等的「織品材料學」,說明織品表面色彩過程原理、織品檢驗方式等的「織物染 色與檢驗」,這些課程都讓學生奠定了扎實的根基。
校友在設計領域發光發熱
實踐服裝設計系成立於一九六一年,是當時國內第一所服裝設計系,也因此有許多知名校友,包括龍笛實業負責人蔡孟夏、牛耳時裝負責人洪麗芬、瑪格服飾負責人 李蕙珍、啟騰事業負責人竇騰璜和張李玉菁等人。實踐大學並於九七年成立設計學院,除了服裝設計系之外,把建築設計系所、工業產品設計系所、媒體傳達設計系 和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也納入院中...【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754期
】
實踐大學
成立時間:1958年
校長:謝宗興
學院:設計學院、民生學院、管理學院
在校學生:15775人
生師比:25.17:1
關 鍵 數 字
5%設計學院的待業率,各系比重平均為5%(包含轉業中)。
900 項工業產品設計系共獲獎900項,其中國際獲獎199項。
文化創意相關科系簡介—一般大學
學校 科系 特色
成功大學 工業設計 國內最早成立設計科系者,教育部特在該校設立「創意設計資源中心」。
首創以英文授課,舉辦「異地設計營」,到日本及美國進行文化交流。
輔仁大學 應用美術 大二時學生依興趣分成視覺傳達、電腦動畫、金工產品、室內設計組,
採取高品質的小班教學,畢業的校友幾乎都在企業擔綱重要設計角色。
銘傳大學 商品、商業與 提供專業的教學設備與教室供學生使用,四年英語課程教學,有利與國
數位媒體 際接軌;積極爭取與產業界建教合作,增進學生實務經驗。
世新大學 數位多媒體 設有「動畫設計組」與「遊戲設計組」,整合創意設計、數位技術和
科技藝術的教育,安排多次國外參訪,以增加學生國際觀。
大葉大學 工業、視覺傳達 著重「設計」與「藝術」的結合,大一不分系學習入門,大二依照
、空間設計 學生興趣分成四系,希望學生可以將設計建構於「人文關懷」之上。
大同大學 工業、媒體設計 教師素質高,師生比高,教學輔導執行成效佳。
每年爭取各種研究計畫的經費,成果相當豐碩。歷史悠久,培育許多傑出校友。
亞洲大學 創意商品、視覺 延攬國內外名校名師及業界傑出設計師,打造頂尖設計學府,包括
傳達、數位媒體 橙果蔣友柏、法國服裝設計首獎徐秋宜、皮克斯動畫資深動畫總監等。
中原大學 商業、室內、景觀 國內成立的第一所設計學院,並發行《設計學報》,和美國舊金山州立
大學及法國巴黎第四建築學院交換學生,且與多所學校進行學術交流。
台灣藝術大學 工藝、視覺傳達、 設有「文化創意產學中心」,開發該校品牌之文創商品。
多媒體動畫藝術 從單純的美術創作延伸走向應用、工藝、科技的工藝生活,
是各大設計比賽的常勝軍。
製表:陳兆芬
■《今周刊》754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