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布萊登棒棒糖Brighton Rock一個黑幫少年的崛起與墮落。
改編自英國作家葛拉罕葛林(Graham Greene)1939年出版的經典小說,【布萊登棒棒糖】(Brighton Rock)敘述英國南方小城布萊登一個年僅十七歲卻心狠手辣的黑幫少年品基的故事,野心勃勃的他為了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殺人,為了防止目擊兇殺案的純真女 服務生出庭作證而娶她為妻,最後又為了換得自己的自由而企圖誘騙妻子自殺。
布萊登棒棒糖是一種印有「布萊登」字樣的棒棒糖,書中的角色艾達曾這樣說:「人是不會改變的,就像那些棒棒糖,你吃到最後,還是看得到糖上布萊登的字樣。這就是人性。」
導演為愛瘋狂之作
葛拉罕葛林的作品曾經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包括1949年的【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1999年的【愛情的盡頭】(The End of the Affair)、1967年的【喜劇演員】(The Comedians)、2002年的【沉靜的美國人】(The Quiet American)等片。《布萊登棒棒糖》這部小說曾在1947年搬上大銀幕,由約翰博爾廷(John Boulting)執導,被該版本也被BFI評為20部經典英國影片之一。而曾經編寫【完美狙擊】(The American)和【毀滅倒數28天】(28 Weeks Later)電影劇本的羅文約菲(Rowan Joffe)首部執導長片處女作就選擇了拍攝新版的【布萊登棒棒糖】可謂相當有勇氣和膽識,當然面臨的壓力也是空前的,不僅是因為原版太過經典,還有來自 評論界的壓力,許多知名導演都曾考慮過重拍這部經典,但最後都無疾而終。導演羅文約菲坦言,一開始監製邀請他重拍該片時,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原因有兩 個,第一,他不喜歡翻拍,第二,他認為翻拍公認的經典無異等於自殺。但在他讀完小說後,卻深深地愛上了它,「當你深陷愛中,你就會做瘋狂的事情,翻拍這部 經典就是一件瘋狂的事,當然這也基於我對它真正的熱情。」
雖然是膽戰心驚,但羅文也列出了幾大重拍該片的理由,第一,原著本身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就像莎士比亞的戲劇,可以經過多次改編。他相信葛林的小說「內容 如此豐富,如此具有指標性,也如此複雜,有足夠的空間進行重拍。」第二,羅文認為:「可能是自己還年輕,不怕失去,又或許是因為自己真的笨到涉足那麼多優 秀導演都不敢涉足的神聖之地。可能這是我的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長片了。但是我真的非常喜歡這個故事,也非常樂於將其搬上大銀幕,如果我沒這麼做的話,恐怕 我死也不會瞑目的。」
人性化的冷血殺手
羅文約菲自己非常喜歡黑幫電影,但是真正吸引他的是小說主角品基,儘管他是冷血殺手,但他所做的一切是出於恐懼,當一個人受恐懼所驅使,隱藏在恐懼背後的 弱點會讓他更加人性化,如此一來,人物形象就很立體。儘管會有人害怕他、不認同他,甚至討厭他,但人們會有內心的共鳴,因為最終他的動機是人性的。
對於如何再次讓經典重現大銀幕,羅文想要更有新意。首先他將故事的時代背景往後推了30年,因為舊版電影的背景是30年代,這樣一來可以和舊版有所區別; 第二,20世紀60年代早期正是英國黑幫盛行之時,勞工階級英雄的興起正是膽小怕事卻又野心勃勃的男主角品基所嚮往的,作為他青春叛逆的時代背景再好不過 了;此外,1964年是英國執行死刑的最後一年,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劇情鋪墊,導演解釋說:「正是因為有死刑的存在,所以品基非常害怕蘿絲指認他是殺人兇手 而被執行絞刑,所以他才不顧一切的要和蘿絲結婚,以此堵住她的嘴。」第三,年代太過久遠容易讓觀眾產生陌生感,1964年既能讓故事更具現代氣息,又不會 太現代到令人質疑女主角蘿絲的天真。
融和魅力和邪惡的墮落天使
導演羅文約菲回憶當他開始編寫【布萊登棒棒糖】的電影劇本時,最擔心的就是怕找不到適合詮釋品基的年輕演員,很幸運地他找到了山姆萊利(Sam Riley)。山姆萊利憑藉電影【控制】(Control)成名,他在【控制】中非常傳神地演活了英國傳奇搖滾樂團Joy Division主唱伊恩柯提斯(Ian Curtis),獲得影評界一致肯定。導演羅文約菲說他很喜歡山姆萊利在【控制】片中的演出,但是【布萊登棒棒糖】卻是一部跟【控制】截然不同的電影,所 以他也不是很確定山姆萊利是否就是最適合的人選,不過當他和山姆萊利一見面,他就知道這個角色非他莫屬。
他說:「山姆萊利很不同於當今任何一位英國年輕演員,他擁有宛如亞蘭德倫的外貌與魅力,但是他也有一種壞痞子的邊緣特質。山姆萊利的身上體現了魅力和邪惡 的完美結合,他有領袖風範,卻又能在害怕的時流露出小孩子般的可愛,所有這些性格元素造就品基成為一個墮落天使,所以既要有墮落,又要很天使。對山姆萊利 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既要表現品基墮落腐化的性格,又要表現出品基的無辜,因為他的暴力是童年創傷所導致。」山姆萊利亦正亦邪的氣質正是導演需要的。
山姆萊利在12歲、13歲的時候就讀過原著小說,對於自己能有機會演出這個性格複雜的角色卻表示壓力並不大,「我沒有把舊版的電影看得那麼神聖不可侵犯, 我相信自己能演好。老實說,當年我在讀原著小說時可能也曾幻想過自己是品基吧!第一次看劇本時我就很喜歡,我認為品基是像我這種年紀的演員很難得有機會碰 到的好角色,因此我非常渴望能演出這個角色。」在拍攝期間,山姆要學習騎摩托車,甚至要學習如何當小偷,還可以跟約翰赫特(John Hurt)以及海倫米蘭(Helen Mirren【黛妃與女王】)等前輩演對手戲,他認為自己彷彿就像在天堂般一樣,「合身的衣服,梳得油光的頭髮,臉上的疤還有口袋裡的彈簧刀,這一切就這 麼發生了,我就像置身在那個時代,感覺超棒!」
他認為自己這個版本的品基會體現更多的暴力冷酷、信仰上的迷思、還有對於兩性的焦慮,品基是糾結而不是神經質。他解釋說:「他一直被誤導,從小就缺乏愛,非常沒有安全感。」
導演羅文對山姆的評價是:「山姆的臉皮很厚,不是說他驕傲自大,他不是那種缺少自我懷疑或者很謙卑的演員,但他也不會因為過於自信或者過於愚蠢而接下這些 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卻發現自己有可能會失敗。我所說的厚臉皮是說,他認為自己可能會非常僥倖地完成任務,如果沒完成,他就會當做一次有意思的嘗試。」
搶眼新秀與實力派演員
雖然並不是女主角第一人選,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Andrea Riseborough【別讓我走】)的表現卻讓大家折服。對於臨時接演她並沒有感到措手不及。她表示看到劇本的時候,對角色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她能 很快且很自然地瞭解到角色的內心和性格,她認為這和劇本對角色的描繪栩栩如生有關,劇本功不可沒。她認為導演知識淵博,視野很廣泛,「他對自己要做的事情 非常清楚,儘管電影看起來很嚴肅、時代氣息很重,而且非常戲劇化,但是導演敘事方式以及導演形式卻又非常簡單,因此演起來並不吃力。」
對於片中品基和蘿絲的關係,安德麗亞說可以跟她還是純真無邪的17歲時的經驗做連結。「當時我給別人的感覺就是,你對我越壞,我反而越會回來找你!蘿絲並 不習慣被別人對她好,而品基對她比任何一個人對她還要好一點。是的,她的確很天真,她和品基都有某種純真,他們也都很恐懼。事實上,品基比她還要害怕,蘿 絲已經準備好要為他放棄她所有的一切,就某方面來說她的想法是比較成熟的。」
對於海倫米蘭的加入,導演形容「就像是小時候耶誕節的早上,睡醒了走下樓,發現父母給你買了一輛古董跑車的那種興奮!」他說正是由於海倫米蘭的加入,讓他對自己重拍這部電影更有信心,「這就表示我並不是完全瘋了。」■
--摘自世界電影雜誌http://www.worldscreen.com.tw
布萊登棒棒糖是一種印有「布萊登」字樣的棒棒糖,書中的角色艾達曾這樣說:「人是不會改變的,就像那些棒棒糖,你吃到最後,還是看得到糖上布萊登的字樣。這就是人性。」
導演為愛瘋狂之作
葛拉罕葛林的作品曾經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包括1949年的【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1999年的【愛情的盡頭】(The End of the Affair)、1967年的【喜劇演員】(The Comedians)、2002年的【沉靜的美國人】(The Quiet American)等片。《布萊登棒棒糖》這部小說曾在1947年搬上大銀幕,由約翰博爾廷(John Boulting)執導,被該版本也被BFI評為20部經典英國影片之一。而曾經編寫【完美狙擊】(The American)和【毀滅倒數28天】(28 Weeks Later)電影劇本的羅文約菲(Rowan Joffe)首部執導長片處女作就選擇了拍攝新版的【布萊登棒棒糖】可謂相當有勇氣和膽識,當然面臨的壓力也是空前的,不僅是因為原版太過經典,還有來自 評論界的壓力,許多知名導演都曾考慮過重拍這部經典,但最後都無疾而終。導演羅文約菲坦言,一開始監製邀請他重拍該片時,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原因有兩 個,第一,他不喜歡翻拍,第二,他認為翻拍公認的經典無異等於自殺。但在他讀完小說後,卻深深地愛上了它,「當你深陷愛中,你就會做瘋狂的事情,翻拍這部 經典就是一件瘋狂的事,當然這也基於我對它真正的熱情。」
雖然是膽戰心驚,但羅文也列出了幾大重拍該片的理由,第一,原著本身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就像莎士比亞的戲劇,可以經過多次改編。他相信葛林的小說「內容 如此豐富,如此具有指標性,也如此複雜,有足夠的空間進行重拍。」第二,羅文認為:「可能是自己還年輕,不怕失去,又或許是因為自己真的笨到涉足那麼多優 秀導演都不敢涉足的神聖之地。可能這是我的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長片了。但是我真的非常喜歡這個故事,也非常樂於將其搬上大銀幕,如果我沒這麼做的話,恐怕 我死也不會瞑目的。」
人性化的冷血殺手
羅文約菲自己非常喜歡黑幫電影,但是真正吸引他的是小說主角品基,儘管他是冷血殺手,但他所做的一切是出於恐懼,當一個人受恐懼所驅使,隱藏在恐懼背後的 弱點會讓他更加人性化,如此一來,人物形象就很立體。儘管會有人害怕他、不認同他,甚至討厭他,但人們會有內心的共鳴,因為最終他的動機是人性的。
對於如何再次讓經典重現大銀幕,羅文想要更有新意。首先他將故事的時代背景往後推了30年,因為舊版電影的背景是30年代,這樣一來可以和舊版有所區別; 第二,20世紀60年代早期正是英國黑幫盛行之時,勞工階級英雄的興起正是膽小怕事卻又野心勃勃的男主角品基所嚮往的,作為他青春叛逆的時代背景再好不過 了;此外,1964年是英國執行死刑的最後一年,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劇情鋪墊,導演解釋說:「正是因為有死刑的存在,所以品基非常害怕蘿絲指認他是殺人兇手 而被執行絞刑,所以他才不顧一切的要和蘿絲結婚,以此堵住她的嘴。」第三,年代太過久遠容易讓觀眾產生陌生感,1964年既能讓故事更具現代氣息,又不會 太現代到令人質疑女主角蘿絲的天真。
融和魅力和邪惡的墮落天使
導演羅文約菲回憶當他開始編寫【布萊登棒棒糖】的電影劇本時,最擔心的就是怕找不到適合詮釋品基的年輕演員,很幸運地他找到了山姆萊利(Sam Riley)。山姆萊利憑藉電影【控制】(Control)成名,他在【控制】中非常傳神地演活了英國傳奇搖滾樂團Joy Division主唱伊恩柯提斯(Ian Curtis),獲得影評界一致肯定。導演羅文約菲說他很喜歡山姆萊利在【控制】片中的演出,但是【布萊登棒棒糖】卻是一部跟【控制】截然不同的電影,所 以他也不是很確定山姆萊利是否就是最適合的人選,不過當他和山姆萊利一見面,他就知道這個角色非他莫屬。
他說:「山姆萊利很不同於當今任何一位英國年輕演員,他擁有宛如亞蘭德倫的外貌與魅力,但是他也有一種壞痞子的邊緣特質。山姆萊利的身上體現了魅力和邪惡 的完美結合,他有領袖風範,卻又能在害怕的時流露出小孩子般的可愛,所有這些性格元素造就品基成為一個墮落天使,所以既要有墮落,又要很天使。對山姆萊利 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既要表現品基墮落腐化的性格,又要表現出品基的無辜,因為他的暴力是童年創傷所導致。」山姆萊利亦正亦邪的氣質正是導演需要的。
山姆萊利在12歲、13歲的時候就讀過原著小說,對於自己能有機會演出這個性格複雜的角色卻表示壓力並不大,「我沒有把舊版的電影看得那麼神聖不可侵犯, 我相信自己能演好。老實說,當年我在讀原著小說時可能也曾幻想過自己是品基吧!第一次看劇本時我就很喜歡,我認為品基是像我這種年紀的演員很難得有機會碰 到的好角色,因此我非常渴望能演出這個角色。」在拍攝期間,山姆要學習騎摩托車,甚至要學習如何當小偷,還可以跟約翰赫特(John Hurt)以及海倫米蘭(Helen Mirren【黛妃與女王】)等前輩演對手戲,他認為自己彷彿就像在天堂般一樣,「合身的衣服,梳得油光的頭髮,臉上的疤還有口袋裡的彈簧刀,這一切就這 麼發生了,我就像置身在那個時代,感覺超棒!」
他認為自己這個版本的品基會體現更多的暴力冷酷、信仰上的迷思、還有對於兩性的焦慮,品基是糾結而不是神經質。他解釋說:「他一直被誤導,從小就缺乏愛,非常沒有安全感。」
導演羅文對山姆的評價是:「山姆的臉皮很厚,不是說他驕傲自大,他不是那種缺少自我懷疑或者很謙卑的演員,但他也不會因為過於自信或者過於愚蠢而接下這些 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卻發現自己有可能會失敗。我所說的厚臉皮是說,他認為自己可能會非常僥倖地完成任務,如果沒完成,他就會當做一次有意思的嘗試。」
搶眼新秀與實力派演員
雖然並不是女主角第一人選,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Andrea Riseborough【別讓我走】)的表現卻讓大家折服。對於臨時接演她並沒有感到措手不及。她表示看到劇本的時候,對角色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她能 很快且很自然地瞭解到角色的內心和性格,她認為這和劇本對角色的描繪栩栩如生有關,劇本功不可沒。她認為導演知識淵博,視野很廣泛,「他對自己要做的事情 非常清楚,儘管電影看起來很嚴肅、時代氣息很重,而且非常戲劇化,但是導演敘事方式以及導演形式卻又非常簡單,因此演起來並不吃力。」
對於片中品基和蘿絲的關係,安德麗亞說可以跟她還是純真無邪的17歲時的經驗做連結。「當時我給別人的感覺就是,你對我越壞,我反而越會回來找你!蘿絲並 不習慣被別人對她好,而品基對她比任何一個人對她還要好一點。是的,她的確很天真,她和品基都有某種純真,他們也都很恐懼。事實上,品基比她還要害怕,蘿 絲已經準備好要為他放棄她所有的一切,就某方面來說她的想法是比較成熟的。」
對於海倫米蘭的加入,導演形容「就像是小時候耶誕節的早上,睡醒了走下樓,發現父母給你買了一輛古董跑車的那種興奮!」他說正是由於海倫米蘭的加入,讓他對自己重拍這部電影更有信心,「這就表示我並不是完全瘋了。」■
--摘自世界電影雜誌http://www.worldscreen.com.tw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