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東森新聞報 更新日期: 2007/03/20 00:17 記者:記者吳錫河、崔顯亞/高雄報導

號稱台灣首艘專為淡水河打造的內河觀光五星級遊輪,將在21日擲瓶命名,不過民國89年5月27日,高雄市也有一座耗資8億、歷經8年所建造的海上皇宮,充滿古典精緻藝術與氣派豪華的內部裝潢,不但引起話題也成了高雄市的新地標,可是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宣布倒閉。

眼前停在高雄港3號船渠的船,一眼就可以看到斑駁不堪的外表,到處可見積滿灰塵與鏽蝕,不過在民國89年的時候,可是全台灣第一座海上餐廳,不但斥資8億還花了8年時間打造,稱為海上皇宮。

當年這座海上皇宮,停在高雄港的12號碼頭邊,絢麗仿古的四層樓建築,在一堆灰色倉庫中間顯得特別氣派,還有象徵尊貴的龍型造景,更讓海上皇宮增添富麗,來到海上皇宮餐廳裡,不但牆上高掛名畫,還有一張只有皇帝才能躺的黃金龍椅,這些豪華的裝潢,可是讓海上皇宮在89年5月27日風光開幕,成了高雄新地標。

可是就在四個月後,陸續傳出跳票積欠員工薪水的消息,離職員工還來到餐廳門口丟雞蛋追討欠款,不到一年海上皇宮,就在90年3月28日宣布倒閉,連高雄港務局也了債權人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峽谷西區觀光新妙招

●Anne Minard/謝勳輯譯

美國亞歷桑那州一個偏遠的印地安部落,期望有更多遊客能跨越二十一公尺寬的峽谷,造訪彼端。最特別的,是由僅十公分厚的玻璃,隔離遊客與一千二百二十公尺深的科羅拉多河。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所以會看這本書,還是因為一個「緣」字。我買書大多數都是照直覺來買的,很幸運的,這麼多年下來,這個直覺很少讓我買到爛書。《波赫士談詩論藝》是我在書店裡逛呀逛呀,順手一翻就翻了出來。當時就看到這麼薄薄的一本書,心想能有多大用處哪?再翻翻看內容,發現原來是演講集,之前因為看了E. M. Foster的《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與Claude Lévi-Strauss的《神話與意義》(Myth and Meaning),就覺得像演講集這種形式的書通常是最能言簡意賅、淺顯易懂的。於是在好奇心驅使下翻看看內容,第一講是〈詩之謎〉,看著看著不由得佩服這個人起來。他確實能以最簡單生動的例子,將複雜的理論與想法講得頭頭是道。於是想也沒想就把書買回家細細品味了。

波赫士簡介(取自書耳簡介)

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一八九九年生於阿根廷的布宜諾艾利斯,在歐洲接受教育。二十世紀重要的文學作家,曾發行詩集、散文和短篇小說集《迷宮》、《波赫士小說選集》等。曾擔任阿根廷圖書館館長,一九六一年與貝克特同獲國際出版家獎。《紐約時報》書評曾推崇他是「當代西班牙語小說界最偉大的作家」,紐約《先鋒論壇報》則讚譽他是「當今最卓越的南美作家」,更是二十世紀公認最博學的人之一。

本書內容是他在1967-1968年間應哈佛大學諾頓講座之邀所作的六場英文演講錄音,這批文稿曾經散佚多年,2000年才在美國被重新整理成書。

第一講 詩之謎(The Riddle of Poetry)

詩是什麼?

想到詩,心底就有點酸甜苦辣、五味雜陳的感受。我第一次讀詩的感受其實是段不愉快的經驗。這要回想到我念小學五年級時,那時班上新來的一位導師,認為我們班同學實在桀驁不馴,於是想辦法要培養這群小朋友的氣質,就教我們每天背唐詩,兩年下來整本唐詩三百首真得給我們背得差不多了。現在回想起來,本來這是件美事,但問題就出在當時如果一天背不起一首詩,可是要挨老師「教鞭」的。而我就是每天都會到老師鞭子前報到的常客之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波赫士 /簡介:

一八九九年出生。堪稱「作家中的作家」,他革新了小說敘事藝術,確立了「魔幻寫實主義」文學流派。一九五五年因遺傳性眼疾失明,至一九八六年謝世的前一年,仍有文集出版。他失明之後的作品,就像貝多芬的成熟期的音樂,難以想像是一個聾子的內心聲音。

 

【文/孫瑋芒(作家) 】

現代拉丁美洲文學的宗師:阿根廷作家波赫士(中國大陸譯作「博爾赫斯」)全集,由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簡體中文版,在二○○○年上市。台灣商務印書館也在二月台北國際書展期間將推出《波赫士全集》繁體中文版,允為華文出版界盛事。

現代拉丁美洲文學的宗師:阿根廷作家波赫士(中國大陸譯作「博爾赫斯」)全集,由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簡體中文版,在二○○○年上市。台灣商務印書館也在二月台北國際書展期間將推出《波赫士全集》繁體中文版,允為華文出版界盛事。 美國文學批評家哈洛.卜倫在《西方正典》(高志仁譯,立緒出版)一書推崇波赫士:「只要西方正典不死,波赫士在其中的地位就會和卡夫卡與貝克特一樣穩如泰山。在本世紀所有拉丁美洲作者當中,他是最具普遍性的。」

一八九九年出生的波赫士,是「作家中的作家」。他革新了小說敘事藝術,確立了「魔幻寫實主義」文學流派,啟迪後學,引領了一個時代、一塊大陸的審美傾向。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的魔幻寫實長篇小說《百年孤寂》,多處可見波赫士的詩魂出沒。 大師在一九五五年因遺傳性眼疾失明,至一九八六年謝世的前一年,仍有文集出版。他失明之後的作品,依然想像瑰麗,富於視覺意象,難以想像是出自一個盲人的口授,就像貝多芬的成熟期的音樂,難以想像是一個聾子的內心聲音。 波赫士短篇小說的藝術效果凝聚如詩,喜用冷靜的文字描摹激情、暴力與死亡構成的魔幻世界,風格與題材形成強烈反差,一如捷克作家卡夫卡以冷硬如法律文件的語言描述現代人的夢魘。

「一體雙生」是波赫士小說重要的主題與變奏。他在一九四四年出版的小說集《虛構集》有句名言: 「下級是上級的鏡子;人間的形象和天上的形象相對應;皮膚上的斑點是終古常新的星座圖像;猶大以某種方式反映了耶穌。」(引自浙江文藝版《博爾赫斯全集》) 波赫士一九八三年出版的小說集《莎士比亞的記憶》,虛構了這麼一個故事:波赫士投宿一家飯店,遇到另一個波赫士,並目睹這個波赫士的死。這位已故大師的詩魂,當可從中文版全集看到自己作品的鏡像。讀者也可從波赫士寓言式的、幻想性的小說,看到自己的鏡像。 如果我們被波赫士的「一體雙生」宇宙觀浸染,我們眼中世界所有的對立都可以消除,所有的等差都不復存在,人生的諸多疑團都可獲得完滿的解答。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三部有關波氏的重要傳記、論述出版

 

    六月十四日是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1898 1986) 辭世十周年忌日。這位與諾貝爾獎桂冠緣慳的拉美首屈一指作家,生命雖歸塵,長在人間的文華與聲名未有褪色;去年三本相關著作的面世,即是世人緬懷一代大師的具體行動。

 

    兩位與波氏同鄉的阿根廷作家同時出版波氏傳記 ─ 一是贏得西班牙傳記文學獎的女作家帕茲格茲(María Esther Vázquez) 的《波赫士 ─ 光芒與挫敗》(Borges, esplendor y derrota);一是巴納坦(Marcos-Ricardo Barnatán) 的《波赫事全傳》(Borges, biografía total);另一部則是馬德里自治大學教授歸斯達‧阿巴德(José M. Cuesta Abad) 的研究論述《臨界的創作》(Ficciones de una crisis)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8-),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帕斯(Octavio Paz, 1914-1998),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1981年塞萬提斯文學獎

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1979年塞萬提斯文學獎

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 智利詩人, 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

福恩特斯 (Carlos Fuentes, 1928-),   墨西哥小說家;1987年塞萬提斯文學獎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紀之書(上)(下)」。王錫璋。國家圖書館館訊
77期(民國878月),頁30-34國家圖書館館訊78期(民國8711月),頁19-21

摘錄

 

        紐約公共圖書館為慶祝其成立100週年,特於1995520日至1996713日舉辦一項「世紀之書」(Books of the Century)的展覽,共挑選並展出對本世紀具有影響力的159本經典書籍。這159本書單,是由紐約公共圖書館資深且具有學術權威的書目專家、主題專家等先初選、推薦出1100種圖書,再從中複選出來的,並分為11大類展出。而後主編研究組主任黛芳朵芙(Elizabeth Diefendorf)根據各方意見,酌增部份圖書,並增加「兒童及青年讀物」(Favorites of Childhood and Youth)這一類,總計本書目共分12類,收書175種。

        出版年後有「*」記號者,表示筆者查到有中譯本者,雖不一定完整,但仍可供參考。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陳凱先

 

  我第一次聽到博爾赫斯的名字是在1979年夏天。那是一個炎熱的夜晚,針對我即將赴墨進修西班牙、拉美文學,一生從事英美文學研究的父親和我進行了長談,他除了囑我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外還特別談到了當時已飲譽歐美文壇的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士·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說這位被譽為“作家們的作家”的創作具有卓越風格,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在墨西哥學院阿根廷籍教授馬希斯先生的指導下,我廣泛閱讀博爾赫斯的作品,瞭解他的創作道路,查閱與他的作品有關的西方文化背景材料,並從《沙之書》入手,對他的作品進行了初步評析,從而邁進了博爾赫斯那五彩斑斕的文學殿堂。他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構築起來的一座座迷宮不僅放射出令人神往的人類智慧的光輝,而且那海市蜃樓般的知識的幻境又往往令人迷惘、引人深思。叔本華、休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一﹑前言

拉丁美洲區域:北自墨西哥以降至南端的智利﹑阿根廷國界﹐包括西班牙語國家19國(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美屬波多黎各﹑古巴﹑多明尼加﹑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祕魯﹑波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智利和阿根廷)﹐葡語的巴西﹐法語的海地﹐英語的牙買加以及加勒比海其他諸島國。

拉丁語系:自拉丁語(古義大利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刊登於1999年12月12日生活藝文周報自由評論)

 

世紀末最後一個諾貝爾文學獎降臨德國的葛拉斯後,宣告中文作家在本世紀中完全出局,震盪出「華文作家百年孤寂」的遺憾或不平。鏡頭焦點如果轉回中文的外語文學,對應詹宏志所說的出版策略─致力翻譯外文書,以中文迅速掌握世界的資訊與動態,那麼中文的西語文學可能也有「孤寂百年」之嘆!

<<吉訶德>><<百年孤寂>>

與莎士比亞同時代且同日逝世的塞萬提斯(1547-1616),他的聲名可能沒有莎翁響亮,但是提及他的作品<<吉訶德傳>>比莎翁任何一部劇作都更讓人耳熟(雖不一定能詳)應是當之無愧。塞萬提斯雖生在西班牙霸權鼎盛的黃金世紀,一生卻窮困潦倒,還因戰事遭斷臂之苦,四百五十年後專家學者猶旁敲側擊,從他的作品臆測他可能是「同志」,卻無辯駁能力。不過,作家之不凡在作品,誠如塞拉一九九四年訪台時在<談寫作>的演講稿中提及「塞萬提斯雖死,吉訶德卻活了起來」。然而塞萬提斯逝世近四個世紀,<<吉訶德>>被世界文壇稱頌,奉為經典之作還是十九世紀寫實小說興起之際始廣被援引推崇,繼而稱之為小說始祖之作。約莫與塞萬提斯同時的劇作家羅貝‧維加(Lope de Vega, 1562-1635)與稍晚的卡德隆‧巴爾卡(Calderon de la Barca, 1600-81),雖因著西班牙黃金世紀政治、文化之廣被聲名響遍歐洲,卻始終沒有塞萬提斯的文學際遇的評價,遑論與北方鄰國的莎翁並駕齊驅。十八、十九世紀的西班牙文壇,雖不乏優秀的本土作家,也始終因歐風遲遲跨越庇里牛斯山或西國本身的「閉關政策」,致使西語文學不及歐洲其他國家啟蒙時期、自然主義、浪漫主義與寫實主義大放異采的其他筆耕者,侈言跨洋過海登陸中文世界。西語文學的光芒彷彿隨著西班牙殖民帝國日漸衰頹而式微。<<吉訶德>>受到世界文壇的重視迄今百餘年來的西語文學莫非全倚賴這部四百年前的小說獨力撐天?若以諾貝爾文學獎桂冠論英雄,八O年代以前西語文學也有七位得主,但除了曇花一現的歡騰外,或配合時效的作品輯譯,其人其作的光環隨著歲月日漸褪色、淹沒塵封、被時光之河遺忘。包括西語論壇,一般咸認建構西語文學在世界文壇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一個跨歷史與跨地域的斷層銜接,另一個橋墩在同是西語創作的拉丁美洲,由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本世紀各種百本好書榜的西語文學代表作─承接起這座孤寂百年的橋樑,文學列車於焉再次蓬勃川流。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洪如玉【苗栗縣三義鄉龍騰分校教師】

※書評雙月刊28期第10-15頁

著 者:賈西亞.馬奎斯
譯 者:宋碧雲
出 版:時報文化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好的「羅曼史」(Romance),或說「言情小說」,到底能好到什麼樣的地步呢?陳腔濫調的通俗題材落到好作家手中,是否就能脫俗超凡,變化出另一番面貌呢?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Chronicle of a Death Foretold

文/林士民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刊登<<�聯合文學>>,1999年2月, 第172期)

 

西語文學中因作家的情史與其文學創作產生緊密關連的顯例並不多,較為人熟知者是西班牙九八年代詩人馬恰多(Antonio Machado, 1875-1939)先有少妻蕾鷗諾因病香消玉殞,讓他寫下無數懷念與哀思詩篇,後則因結識有夫之婦之紅粉知己姬鷗瑪,暗通款曲的相思平添幾多愁,因內戰各奔西東,天涯斷腸人之情詩書信盡入文學繆思。另一例則是文藝復興英年早逝的詩人加西拉索‧維加(Garcilaso de la Vega, 1501-1536),有婦之夫身份暗戀葡萄牙名媛,不得其歡,紅顏許身他人不久後因病猝逝。一連串的錯遇及悒鬱只得化作詩歌篇篇抒情懷,馬奎斯也將這段詩情寫入<<愛與魔鬼>>。西班牙詩人羅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 1898-1936),少年不識愁滋味,一廂情願愛慕大女人,女郎琵琶別抱,羅卡爾後譜同志戀曲,亦可從詩窺端倪。

 

近代中,倒是有顯赫文學大師的愛情故事頗令人囑目,但屬人生的變奏曲,與文學創作的直接因緣淺。例如八九年與九O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塞拉(其妻瑪麗娜)與已逝詩人帕斯(其妻為法裔瑪麗亞‧瓊)_都有年輕貌美的嬌妻陪伴的第二春;西班牙二七年代(1927)詩人阿爾貝帝(Rafael Alberti 1902-,第二任妻子瑪麗亞‧亞蓀香)與阿根廷已逝作家波赫士(其妻為日裔瑪麗亞‧柯妲瑪(兒玉),與諾貝爾獎得主一樣,也有差距近四十歲的「女秘書」伴老。這些均曾是轟動一時的名作家愛情故事,但泰半也都是不太受大眾認同與祝福的緋聞。較之這些實際人生的情史,作家的作品呈現愛恨情愁()的諸多介面顯然更令讀者癡迷眷戀,當代作家中要雀屏中選者恐又非馬奎斯莫屬了。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2007年03月13日 21:06:3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張源培)

西班牙駐華大使卡洛斯·布拉斯科13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2007中國“西班牙年”將給中國民眾呈現一個開放、發展、充滿活力的西班牙。

    布拉斯科說,中國和西班牙關係良好,但兩國民眾還缺少對彼此更加深入的了解。2月26日在馬德裏正式啟動的2 007中國“西班牙年”將提供機會讓中國人民重新發現和更好地認識一個現代的西班牙。

    舉辦中國“西班牙年”是2004年在巴塞羅那舉行的中國-西班牙論壇第二次會議上首先提出的。2005年胡錦濤主席訪問西班牙時,雙方在聯合公報中表示支援和推動2007年在中國舉辦“西班牙年”和在西班牙舉辦“中國藝術節”。

    據布拉斯科介紹,2007中國“西班牙年”期間,西班牙王室成員,西班牙政府第一副首相,以及多位部長將陸續來華訪問,並為多項活動剪綵。

    本屆“西班牙年”將重點介紹西班牙在經濟、文化、教育、體育、旅遊和電影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活動包括各種形式的展覽、音樂會、舞蹈和戲劇表演、教科文交流、企業投資與合作論壇等。

    布拉斯科說,西班牙著名的普拉多博物館大師作品展將於6月27日在中國國家美術館開幕,而作為今年五月“相約北京”主題活動的主賓國,西班牙將派曾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表演的舞蹈團來北京演出。

    大使還表示將盡力邀請西班牙足球、籃球、網球和一級方程式賽車等專案的運動員參與今年中國“西班牙年”活動,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西班牙。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by Luis Hsu

 

中時電子報╱閻紀宇/特稿 2007-03-14 03:50
 

哥倫比亞裔小說大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賈西亞.馬奎斯,三月六日在古巴歡度八十大壽,成名作《百年孤寂》並發行四十周年紀念版,其中收錄一篇馬奎斯老友秘魯裔小說家巴爾加斯.尤薩(或譯略薩)的專文。兩位拉丁美洲巨匠相互輝映,的確是文壇一大盛事。

然而馬奎斯與尤薩儘管早年相互仰慕、親如兄弟,但其實已經卅年不通音訊,彼此視如陌路,而且真正原因一如馬奎斯的魔幻寫實風格,始終籠罩在五里霧中,成為現代國際文壇最引人入勝的一樁公案。

揮拳揍好友 老照片說秘辛

最近有幾幀塵封已久的老照片公之於世,總算略為揭開了兩位大師交惡的祕辛,攝影師莫亞是馬奎斯的老朋友。照片日前刊布在墨西哥《新聞報》,主角馬奎斯的模樣相當狼狽,他左眼淤青,鼻梁也掛彩,顯然剛挨了一拳,動手的不是別人,就是比他年輕八歲的尤薩,原因?女人。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