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文品味再升級 民生創新小鎮 譜新風華

文/胡秀珠 攝影/鍾聿、李珞

蓊鬱的綠色隧道、整齊的街道、清亮的天際線,構成民生社區鬧中取靜的氛圍。這個在40年前運用美援資金成立的台灣第一個美式模範社區,經過了時間的淬鍊,仍猶如遲暮美人,即使沾染了些許風霜,仍不減韻味。

從一位82歲的李爺爺口中,我們讀到了民生社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10月中旬,凌晨6點,氣息間嗅到一股初秋的涼意,頂著一頭銀白色頭髮,腳蹬運動鞋,聲音洪亮、健步如飛的李爺爺,一面健走、一面訴說著民生社區的故事。

輝煌歷史/昔日名人進駐 成最佳住宅區

民國39年,當時23歲的李成家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當年的領導人蔣中正及蔣宋美齡夫人為了安頓國軍官兵的生活,民國56年利用美援剩餘款在民生社區興建國 內第一批公教社宅,共520多戶,來台後任職教育部的李爺爺也「配購」到一戶,其中,教育部員工分到的24戶,戶戶相連,「當時好不威風,落成之際,蔣夫 人和行政院長嚴家淦都親臨剪綵,公教住宅當時成為台灣最高級的住宅社區,」李成家瞇著眼回憶著說。

「民生社區以前有個名人巷你知不知道?」談到民生社區輝煌的歷史,從小在這裡長大,民國62年次、目前從事房屋仲介業的郭宇庭對於在地的風土民情、文史掌 故如數家珍。自今年5月起,郭宇庭與他的國中小同窗Panypan在Facebook上以「我要住在民生社區」為標題,在5個月內,累積粉絲逾3,000 名。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的郭宇庭,在3年前,連做3個生意都倒閉,欠了上千萬元的債務,只好躲回家中重新開始;他選擇從最在地化的房仲業做起,短短3 年,他的債務已快還清。

民生社區一向是台北市房價最高的地段之一,治安也很好,但隨著時代變遷,李成家記憶中「夜不閉戶」的社區已經不見了;繼之而起的,是宵小猖獗。同樣在社區 住了40多年,擔任民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長達20年的歐慶雄表示,民生社區連棟的特殊建築,讓小偷有機可乘,可以從4樓偷到1樓,「有條巷子還曾一連 7、8家被偷,」他大聲疾呼:「居民守望相助的意識要再被喚起!」

即便如此,民生社區的高素質居民、濃厚的人文氣息,仍為此地注入許多生活藝術元素,就從飲食開始說起:位於民生科技服務大樓旁的「鬍鬚張魯肉飯」,每逢中 午用餐時間,經過此地,香味四溢、現場座無虛席,這家店,是鬍鬚張在全台31家店的第6店,早在民國82年就開張,營業了17年之久,而且年年賺錢。「民 生社區的美化綠化做得很好,人文氣息夠,居民素質高,也吸引了很多設計師進駐,」鬍鬚張董事長張永昌說。

重塑風華/美食結合設計 提升文化素質

美食注入文化元素,將提升品味與質感。為鬍鬚張魯肉飯規劃寧夏路「美食文化館」的近境制作的室內設計師唐忠漢也曾住在民生社區。他說,在台北市富錦街的巷 弄內,有許多複合式的特色小店,如咖啡廳、家飾店等,另外,設計公司、個人工作室的密度也相當高,這些都是當地重要的人文資產,可以成為設計能量強烈的地 方;在這裡逛巷弄有機會像是在逛華山特區,有很棒的店面、鄰里展覽活動,只要能找出主題,將社區力量串聯起來,條件是相當足夠的。只是現階段凝聚力還不 夠,整合的動能還有所欠缺。

唐忠漢認為,一個城市要能具備令居民引以為傲的居住環境,就一定要打造出偉大的建築物,即地標型的建築;以杜拜帆船飯店為例,所創造的經濟效益難以估算。目前,民生社區正在進行都市更新的整合計畫,或許也可以列入規畫思考,讓社區重返昔日的風華。

「朵兒咖啡館」就是一個文創結合社區行銷的最佳例證:在溫暖的燈光下,咖啡館的主人是一對年輕的姊妹,2人因為偶然的機會開始一場「以物易物」的活動:這 家咖啡館裡,唯一能用金錢買到的只有咖啡,客人如果想要擁有其他東西,就必須拿出等價的物品和主人交換。因此,客人可以用無敵鐵金剛公仔換到一張老相片、 可以用清掃水溝換到店內的泰文食譜;不談客觀的金額,只在意彼此對價值的共識。「朵兒咖啡館」於是不再僅是一般的咖啡館,反而更像一處串聯城市情緒的集散 地──這是台北城市電影《第36個故事》劇情架構,敘述的是一個關於交換的故事,場景就在民生社區的富錦街上。透過電影行銷,「朵兒咖啡館」的故事為民生 社區注入了一股新的文化力量。

勾勒遠景/喚起公民意識 打造台灣小瑞士

談完了過去與現在,那民生社區的未來呢?在地人又是如何期待?在安全、醫療、教育、基礎建設等各方面,又將呈現何種面貌?《創新發現誌(ideas)》特別挖掘來自在地10位意見領袖的建言,透過「城市變貌,幸福百年」田野訪察問卷調查,清楚反映其需求。

首先,要如何做到李爺爺心目中《禮運大同篇》外戶而不閉的「桃花源社區」?在安全部分,意見領袖認為無論裝再多的路口監視器,都無法阻絕宵小的猖獗,最佳的解決方案是,透過守望相助的聯防網,讓家家戶戶能提高警覺,喚起居民的共同安全意識,才能有效維護社區安全。

民生社區交通網四通八達,「幾乎到台北市、甚至於台北縣各地的公車網都具備了,因為,跑民生社區的公車都賺錢,」歐慶雄接著說,交通問題對社區居民困擾不 大。不過,精忠里長湯忠正卻憂心,松山新站及捷運預計於民國102年底完工,其間將有長達2、3年的交通黑暗期,因為施工工地及進度問題,將造成行路動線 經常調整及空氣污染等嚴重困擾,「希望可以透過資通訊整合的交通方案,有效降低衝擊」。

根據統計,在民生社區,40歲以上的居民比重約占5成,對於醫療的需求相當殷切;但因周圍有包括長庚醫院、國軍松山醫院等,就醫十分便利,受訪意見領袖對當前社區環境的評價,也以醫療相關領域的滿意度最高。

松山區長余淑女宜認為,民生社區可謂得天獨厚,是台北市最現代化、最美麗的社區,現居民已達5萬餘人,後巷綠美化已達28條,改善560戶,安靜舒適、其 樂融融;在社區人士共同努力下,民生社區將呈現出充滿藝術氣息、綠茵處處的優雅宜人風貌,「距離達成『台灣小瑞士』的願景,真的很近了。」余淑女宜說。

受訪意見領袖:台北市松山區長余淑女宜、台灣世界展望會研發室主任高永興、近境制作負責人唐忠漢、鬍鬚張董事長張永昌、地圖日記創辦人郭家齊、松山區精忠 里長湯忠正、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楊志彬、民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歐慶雄、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松山區東榮里長鄭玉梅(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生態、科技並進 南港商業新都 加值蛻變

文/黃幸悅 攝影/許育愷

請試著用Google Map看南港,你會很驚訝,原來南港不僅僅有台灣最大國際展館、年產值逾2,000億元的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它還有一大片原始森林發展腹地,南港此刻正處於轉型關鍵期,「黑鄉」蛻變為台北「新金磚」,指日可待。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退休研究員、溼地專家陳章波秀出Google地圖的蓊鬱綠色地形興奮地說:「放眼台北市,有哪個區域能夠如南港般,有這麼一大片的森林腹地?」從養生風水學角度,南港就如同胎兒般,被好山好水滋潤養育著,未來南港的在地價值將無可限量。

包種茶原鄉、煤礦舊址、桂花林步道、阿嬤的土埆厝,一點一滴的人文氣息,訴說著南港百年歷史沿革,在地老南港人、擔任里長逾30年的里長伯鄭金福娓娓訴說 著:過去30年,工業區鐵皮屋林立,南港成為人們口中的「黑鄉」,幸而,隨著各項重大建設暨公共工程的導入,這個位於台北邊陲地段的南港,出現前所未有的 發展契機。在地老台北口中的「黑鄉」,現在每坪房價上看7、80萬元,說南港是台北的「新金磚」可是名副其實。

新風貌/三鐵共構 高科技產業群聚

除了國際研究重鎮中研院在南港區內,由於台北經濟與環境快速變化,南港部分地區已成為高科技產業及企業總部進駐的群聚地,南港具備南港軟體園區、南港展覽 館、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及南港三鐵共構車站等重大建設與資源,南港區長江慶輝指著地圖認真說明南港的建設與規劃,他並強調,南軟年產值上看2,000億元, 加上附近三鐵共構、南港展覽中心、周邊開發案,南港絕對會成為台北市的明星地區。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長丁育群在「願景南港,2050」國際論壇中也為南港描繪發展大輪廓,他說,南港位於基隆港至台北港的廊道中點,也位居五堵工業區、內 湖、北投、士林直至新竹科學資訊園區的中心地帶。南港的發展,不僅是下階段台北走向全球的重要基礎,南港要如何善用資源,創造屬於台灣新的產業與文創模 式,包括如何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提供更友善、公平與均富的生活環境,這是專業規劃設計者亟欲解決的全新城市治理命題,也是台北走向下一階段世界城市的試金 石。

在各方殷切期盼南港脫胎換骨之際,10位來自在地意見領袖的建言,透過本期封面故事「城市變貌,幸福百年」田野問卷調查,清楚反映其需求。

新機會/創新服務 映現新商機

受訪人士就社區安全、都市更新、自然保育、公民道德、志工文化、消費購物、預防醫學及環境交通等都有一致性看法,他們認為,時值新舊世代文化激盪,南港地區的發展若想要超越鄰近的信義區,還要多下功夫;能否透過創新服務,滿足在地成長需求,攸關南港的後勢發展。

南港軟體園區主委、東慧公司董事長吳慧美認為,美麗的社區或城市,不可或缺的要件包括歷史意義、人文素質、建築美學、環境景觀規劃、工業綠地,同時,產業 發展的活力更是不可偏廢。以建立「亞太軟體中心」為目標的南港軟體工業園區一至二期逾300家業者進駐,另外,隨著三鐵共構、世貿南港展覽館,未來的發展 絕對會是台北市的明日之星,它必然能帶動城市發展,建構成都會型的科技園區。

但吳慧美也認為,商業活動要發達,需要安全的商業環境,可以南軟為基礎,在現有區域商業大樓下建置樓管中心聯誼會機制,運用科技新品防護安全,再者,政府法令及執行面絕對要確實執行,未來社區安全就能由點而線而面,打擊各種商業犯罪,全面防護南港地區的安全。

「比世貿一館空間大上一倍的南港展覽館,不僅是台灣最大的國際展館,更擁有全東南亞最大無柱展場設計」南港展館主任黃孝寬說著南展獨一無二的優勢條件,他 並說明,南展的活動內容十分多元化,從大型會展到熱門音樂展,南展館均可十足負載;但是,他指著大片落地窗外高矮建物參差不齊的南港市容說,南展發展要再 更上層樓,地方還要再多些配合與努力,像是都市更新及國際級飯店進駐等,在吸引國際訪客來台參展之際,會展產業周邊資源一定要很豐富。

先進、貼心的醫療機制,也是發展南港商業城不可或缺的條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院長黃碧桃指出,目前忠孝院區與南軟已建立合作模式,傳統醫療跟科技 結合,透過健康檢查等活動護持園區內工作者,不僅如此,如忠孝醫院也把照護觸角擴及於南港在地人,如忠孝醫院之友俱樂部,即是化被動為主動走入社區民眾的 做法。

對於都市更新議題,受訪意見領袖一致認為,政府非加快腳步著力都更不可,從南港上空俯瞰,南展及南軟建物是最美麗的,一棟棟高大建物矗立著,然而周邊卻是密密麻麻老舊建物;南港要起飛,必須透過都市更新,市容才能改變,賦予時代新風貌。

勾勒遠景/科技與人文共存 永續發展

就在南港商業環境勾勒風貌愈來愈清楚之際,意見領袖在談及會特別想參加哪些社區活動時,卻都不約而同勾選了「古蹟導覽」這項。南港社區大學校長黃榮護說, 古蹟是歷史的活見證,也是歷史的目擊者,南港地區擁有豐富的人文故事,唯有透過便利的導覽系統,才能讓進入時光隧道者不再是走馬看花。南港高中校長王美霞 則指出,現代人的生活跟電腦及手機幾乎是連在一起,在手機功能愈來愈多元化,建議多開發手機導覽古蹟的功能,以此提升書面文字解說的不足。同時,在社區總 體營造意識愈來愈高時刻,王美霞並建議,可以考慮運用年輕世代跟電腦形影不離的特質,透過社群網站Facebook來進行社區營造。網路的世界是各種年齡 層都有,人脈就在滾動中累積;如果能靜下心來,透過那些「不喜歡讀書的孩子」的眼光,為他們重新組建社區營造工作組,從他們的視野與觸角,必能有效活化社 區死角;另一方面,孩子從中找到了成就感,也將自然而然走上人生的正途。

自然保育更是南港意見領袖共同關切議題,特別是南港擁有占地185公頃的「202兵工廠」,作家張曉風跪求馬英九總統維護其溼地生態,一舉拉高南港自然保 育議題的高度。陳章波認為,202兵工廠不單是溼地保育問題,實際上牽涉到人類的永續;環保人士一再強調「保育與生計要共生」,其實生技園區應是以現在科 學發展的「生技(生物技術)」完成「生計」,來達到全贏的目標。

儘管南港有南展、南軟、三鐵共構等重大建設在此落腳,從事生態保育研究多年的陳章波語重心長點出了南港未來幸福百年城市風貌:城市環境的永續發展絕不能以 表象的活動作為空間規劃主軸,或純粹以視覺上的美感來營造都市魅力,更應該是一個適宜人們生活的「可居住城市」。讓生活空間融合自然,並尊重其他生物存續 權,這才是一個有遠見的城市應該遵循的發展方向,也就是說,透過科技創新應用,才能建構出最適合社區生活模式。

受訪意見領袖:南港高中校長王美霞、台北市南港區長江慶輝、南港軟體園區主委吳慧美、中華科技大學建築工程與環境設計研究所教授陳宗鵠、中研院溼地專家陳 章波、南港展覽館主任黃孝寬、南港社區大學校長黃榮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院長黃碧桃、南港區中研里長楊立凡、南港區新光里長鄭金福(依姓名筆劃序 排列)。
 
 
無所不在的智慧溝通 科技昇華 促進社區安全、互信

文/秦振家

對於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除了是台灣民眾的重要心願之外,也是全球公民一致的目標。在這次《創新發現誌(ideas)》為了探索未來智慧城市生活的 重要發展方向,從針對台北市松山區民生社區及南港軟體園區意見領袖代表所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中,編輯部從各式不同的問題與需求裡,觀察整理出社區居民對未 來生活的3項重要需求:建立安全感、營造自由的生活空間,以及培養具有深度思考能力的社區公民。

隱私與公共安全孰重?年輕一代受網際網路影響選擇安全

為進一步了解這些社區居民需求的全球深度觀察,本刊特地採訪智慧社群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共同創辦人Louis Zacharilla,針對公共安全、醫療、教育及基礎建設等4大重要面向的觀察請益,論述目前全球智慧社群針對這些深度需求的發展趨勢與因應之道。

從公共安全方面來看,根據Louis的觀察,為了降低犯罪率,目前韓國和其他亞洲國家,都傾向於建置影像監視系統(video monitoring)和網路電視(IPTV)網路來進行對潛在犯罪事件的監控。在此同時,全球的智慧社群採用比例也在逐漸增加,以提升民眾的安全感。警 方得以依據這些以最快速度蒐集而來的資料,進行迅速的回應。

Louis強調,目前仍然無法僅靠電腦軟體進行動作和行為的判斷,仍需以人力結合科技,以降低誤判的可能。而南韓水原市(Suwon)和英國,則是開設了線上論壇,提供民眾反應公共安全問題,像是反映哪所學校不安全等等。

不過Louis進一步指出,歐美國家普遍重視個人隱私權,不願受到嚴格的監視管控,在行進間被錄影監視並不是他們樂見的事。但要在隱私權和公共安全之間取 得平衡,則視各地區不同文化的反應而定。但值得注意的是,和年長的公民相較,年輕人在網際網路使用習慣的薰陶下,反而逐漸變為願意放棄部分隱私權來換取安 全保障。這點對未來社會安全的發展上,是值得長期關注的一項重要變化。

各國全力發展遠距醫療 分散集中皆宜

談到醫療服務,Louis 說明,由於資通訊(ICT)及生物科技等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全球各智慧社群在醫療服務和遠距醫療方面都有長足的發展。ICT技術減少了醫療所需的時 間浪費,同時降低了就醫成本,因此受到世界各國重視,強調利用遠距醫療長期監控個人健康情形。

相較於較為公開的公共安全資訊,Louis強調,個人的醫療及健康訊息能透過各種技術進行防護,像是利用加密技術保護健康資訊的傳遞和資料庫儲存,只讓醫 生和病患能在正確時間與地點取得必要資訊等。但由於各地區文化不同,醫療資訊採集中或分散方式並不一定。像新加坡和英國偏向採單一儲存方式集中管理,而美 國則傾向分散管理(資料散布在各醫院,只在有必要時進行調用)。這兩種方式並無優劣可言,端視該國人民對個人健康資訊隱私權的看法而定。

利用寬頻視訊跨國學習 培養人際互動與互信

對於被視為百年大計的教育,Louis表示,為了能夠培養出具有道德觀、國際觀,並能深度思考的下一代,充分利用寬頻網路和其他ICT技術進行跨國跨界溝 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措施。以荷蘭安多芬市(Eindhoven)為例,他們在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的基礎上,連同家長的積極參與,鼓勵學生從小就利用視訊會議與寬頻網路進行跨國學習,多增加和國際交流互動的機會。

「多增加溝通的機會,不只是達到學習效果而已,」Louis強調。「學生們在這些跨國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接觸到不同文化和理念,扎實地培養國際觀;同時增加和人相互溝通的機會,就能增加信任感,培養出互信的道德觀。從不同角度來看,等於是在提升公共安全的重要基礎。」

交通管理反璞歸真 兼顧環保安全與效能

而面對各個智慧社群都必須面臨處理龐大的交通問題,Louis說明,像是加拿大、荷蘭等國家,都已開始充分利用寬頻網路,同時發展智慧車技術,結合如全球衛星定位(GPS)等技術,協助處理繁複的交通導引及管理問題。

有趣的是,相較於亞洲國家拚命發展複雜的交通管理功能,Louis表示,許多歐美智慧社群開始鼓勵並推動以自行車和走路取代開車,反而減少和降低了車輛管 理的需求。但另行衍生出的問題則是道路系統、建築設計與交通管理系統都必須重新全盤考量,同時納入車輛和自行車、人流等混合式的交通行動需求,才能真正稱 得上是新一代的都會交通系統。
新旅者 

歸還大地原貌 人與自然該如何共生?

文/李鎮樟

對於永續開發與永續生存之間該如何建立適切的平衡點?很多國家已經開始覺醒、思考。他們漸漸領悟:鋼筋水泥不再是現代化的表徵,反倒是一個國家不成熟的指標。

歷經億萬年時空塑造,石濤谷保留荒野原貌

位於美國境內的石濤谷,連很多美國人都不曾聽聞;直到十五年前,一名德國人發現了它,並拍攝影片在電視上播放,才慢慢揭開石濤谷的神秘面紗。

石濤谷 (The Wave) 的天然景觀,令人震懾。記得,我在2005年申請進入時,各國同行者在踏入石濤谷時所發出的第一句話,都是他們母語的最高級的形容詞,像是: 「Unbelievable(不敢置信的!)」、「Wonderful(極美好的!)」甚至,還有不少友人說,此處不像在地球,我們彷彿來到了外星;還有 一位朋友說,你不知道世界有四個角,石濤谷就是其中之一。

誠然,石濤谷正安靜地躺在世界的一隅,並不喜歡被人攪擾。石濤谷的附近,大約有一百公里沒有人、也沒有路,大概是美國保護最好的地方。我們一家人找了大半 天,總算到了入口,但是看不到有任何路的蹤跡,問荒野保護管理員:「沒有路,該怎麼走呢?」管理員回答:「你從停車場往東在石頭堆中步行走一英里,就會看 到雙峰(Twin Peaks),」我進一步詢問:「我怎麼知道是雙峰?」他的回答很妙,他說:「你看了就知道。看到雙峰,再往南邊走兩英里,就會看到山谷,上去山谷,就到 了。」我再問:「想方便怎麼辦?」他給我們一個很漂亮的袋子,警告我們:「不准在那裡留下任何東西,」事實上,進去的人都很自愛。我去的那一天,有一個人 跌倒撞上砂岩,留下一點血,除此而外,沒有人留下任何東西。到過石濤谷的人都不敢置信:世界上竟然有這樣的地方;相較於我們周遭所見、習以為常的景物,形 成強烈對比;可見,人對大自然的破壞,已經到了極致。

不過,先進國家的人們已經開始覺醒。以美國為例,美國政府除設有《國家公園保護法》,另立有《荒野保護法》,還成立國家荒野保護局 (Wilderness Protection Bureau)全力保護全國數千個國家認定的「荒野」地區。美國的國家公園是歡迎人們前往,荒野則是希望少一點人去;所以,《荒野保護法》的相關規範十分 嚴格,違反者若被抓到,會留下聯邦犯罪紀錄。除了美國政府,美國還有許多知名的學會或協會,如National Audubon Society、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等,各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生態保護。

National Audubon Society的作法是把荒野地買下來,遵循組織所訂永不開發的宗旨。Audubon在加州購置許多地,準備保留原貌給後代;Audubon也設有教育機 構、發行刊物;在英國,也有一個歷史悠久,十分出色的組織,稱為National Trust,有英國皇家立法,授權該類保護團體保護國家認定古蹟和荒野;剛開始,National Trust的模式和Audubon相似,買下自然、荒野、古蹟,將它維持原貌;但後來,National Trust改變作法,將一些古蹟對外開放,如National Trust擁有很多英國古堡,這些古堡在貴族沒落後就荒廢了,National Trust將它們買下來經營,所得收入用來進行維護;目前,它的會員已超過三百萬人。反觀台灣,有價值的文化古蹟很難保存下來,像是新北投車站,拆除後接 收單位經營不善,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則以不同的手法從事生態保護。在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影響力很大,它從教育和媒體著手,將值得保護珍惜的地理人文,透過電視節目、書籍進行傳播;另外,國家地理學會也贊助研究計畫,鼓勵社會大眾一同投入生態保護。

一碗髮菜,讓25公頃的土地變沙漠

對於自然生態保護,中國也不遑多讓。最近接觸到貴州的為黑頸鶴保護區即是其中之一,這個保護區是由政府民間攜手合作,保護最寶貴的觀光資源─黑頸鶴。另一 案例規模較大,即阿拉善SEE生態保護協會 ( Society Entrepreneurs & Ecology);協會由中台兩岸企業家組成,除幫助當地遊牧民族的生活,也保護環境。

SEE生態保護協會有一項重要的成就,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關係,那就是:髮菜的保護。沙塵暴在北京很嚴重,有時,甚至會吹到台灣;沙塵暴起因是沙漠化,之 所以沙漠化則是因髮菜。SEE統計,一碗髮菜,可以將25公頃的地變成沙漠。在台灣的養生餐廳,都會提供髮菜,我前往用餐時,往往會問廚師:「這不是會嚴 重破壞生態嗎?」廚師都稱說:「不知道。」他們以為髮菜是海邊的海草。殊不知,「養生」的客人,每一次有人點一道髮菜,內蒙古草原就減少25公頃,而沙漠 就增加25公頃。

核四、八輕 摧毀兒時記憶

台灣的生態保育觀念,仍十分不足。彰濱海岸八輕預定地的開發,就值得省思;這塊地位處於大肚溪河和濁水溪出海口,中間一帶是台灣剩下最後一塊溼地,有人希 望在此處開發八輕的高度污染事業;即便先不看保育議題,將國營單位變成私有事業,此事若發生在新加坡,全國百姓都會拿到股票,因為,利益應由全民共享;在 台灣,卻總是只有少數財團得利。

在台灣,過度開發已嚴重影響我們生活場域。相信,福隆海水浴場是許多人共同的兒時記憶,現在它不見了;因為,核四蓋了一座防波堤,阻隔海沙沉積;福隆河流 出來時,本來有內海、外海,其實,內海是一條河流,外海過去才是太平洋,但那塊沙地不見了,因為蓋了防波堤。八輕的大肚溪和濁水溪,也是如此。若進行蓋 廠,一座座防波堤會中斷海沙自我填補系統,將改變整個地貌,到時,我們又將流失多少寶貴的天然景觀!無怪乎白海豚協會一再呼籲,要給子孫一個自然的生活環 境,不要污染。(整理/金麗萍、鍾硯)


from 創新發現誌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