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態紀錄片導演陳進發以三年時間,在海拔兩千公尺的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拍攝山椒魚,冒著土石流危險,追蹤到五十隻觀霧山椒魚的生態,上月獲得休士頓影展「自然與野生生態類」白金獎;但耗盡財力的他,因沒錢買機票,未能赴美領獎。 陳進發說,台灣首次拿到這個獎,對生態保護的國際形象有重大意義。不能赴美,他不遺憾。 十年前,師大教授呂光洋在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發現山椒魚身影,十分驚喜,覺得這種魚很不一樣,確認是新物種。三年前,陳進發接受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帶著兩名助理深入觀霧山區,開始記錄山椒魚生態。 三年來,他與工作小組多次進出觀霧山區,每次從台北出發,至少要四小時車程,扛著機具、裝備徒步上山工作。有天拍攝山椒魚棲地遭破壞畫面,一顆比大卡車還大的巨石,從山上滾落下來掉在他面前,嚇出一身冷汗。 拍攝期間,他喪失兩位至親,岳母過世時,因人在山區,無法趕往見最後一面;懷孕的妻子因突然陣痛打電話給他,他雖立即下山,但山區道路受損,趕回台北時,妻子已流產。 由於觀霧山椒魚的生態、分布區域和生活習性完全不明朗,他吃足苦頭,「三年來大約只見到五十隻觀霧山椒魚,數量很稀少!」他推測,真正數量應在一百廿隻左右。他觀察,觀霧山椒魚大多數單獨行動,只有一兩次見到兩隻同行;更糟糕的是,颱風破壞棲地,觀霧山椒魚重視的潮溼、潔淨水質和環境都受到影響。 拍攝時間長達三年,雪霧國家公園雖有補助,但不足以支應開銷;上月底休士頓影展頒獎典禮,因阮囊羞澀,他無法親往領獎。 「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的故事」這支得獎紀錄片,將在七月間發表,陳進發希望有助於推動國內生態保護教育。 山椒魚小檔案 ●台灣有五種山椒魚。 ●阿里山山椒魚最常見,觀霧山椒魚則是最新物種。 ●觀霧山椒魚為一億八千萬年前的活化石物種,數量稀少;主要分布於深山闊葉林下溪澗旁的石頭下,溪水要乾淨,石頭愈大愈有助於牠的隱伏覓食昆蟲等食物。近年,因全球溫室效應、暖化和氣候變化,面臨生存危機。(文/段鴻裕) 【2007/05/03 聯合報】@ http://udn.com/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