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感經濟—感覺的時尚
作者:
吳昭怡等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6 年 01 月 18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對現代人來說,緩慢才是真正的奢華
這是一個追求「手感」的年代。
愈來愈多百分之百「由手製造」或是強調有觸感、溫度、限量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備受注目。
人們為什麼開始追求手感產品?手感年代的來臨,暗示了什麼訊息?
當「手感」成為一個新的行銷元素,又該怎麼和消費者溝通?如何打造出獨一無二的「手感品牌」?
這是一個追求「手感」的年代。
手工眼鏡、手工牛仔褲、手工編織包、手工公仔、手工香皂、手工餅乾……,不知不覺,你我的生活裡出現了愈來愈多「made by hand」的消費產品,而且價格都不算便宜。
有些產品雖然不是百分之百「由手製造」,但卻巧妙地把從「手」延伸
出來的情感、溫度、觸覺等元素,帶進設計概念裡。
手感經濟的內在意義與文化意含
1.手工、手感產品盛行意味著人們能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些東西、證明自我存在,對抗大量製造,而不是被資本主義消費。
2.與來愈多人是花錢買「作品」而不是「商品」。
3.手感意味工匠藝術捲土重來,雖然精品名牌誘發人們對獨享尊榮精緻物品的慾望,但近年人們開始到廢棄的工業區或後巷工作室裡,重新尋找獨一無二的家具、陶瓷藝品。
4.手感年代來臨暗示愈來愈多消費是選擇忠於個人,而不是品牌。
5.手感產品盛行其實反應人們心底對生活環境的一種不滿,一種無言的抗議。「因為人不快樂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活著的價值是什麼,因為處於大量生產、選擇過多的年代。」
目錄
用手織出緩慢的奢華(品牌篇)
*老師傅雙手的餘溫 — 手工西裝(334)
*單純的美味—日出的手工蛋糕(334)
*紀念幸福禮物店(334)
*用針線逢出的品味(334)
*工匠的手、學者的腦 — 手工童鞋(261)
*美味的祕密—限量手工點心(269)
*別家茶裡沒有的另一味—賣悠閒,也賣歷史的王德傳茶莊
*因為父親的味道—料好實在的芋頭酥(270)
*向速食說再見—慢食摩斯漢堡(303)
*讓小米唱歌的信義農會(272)
*十八道摺的堅持—鼎泰豐小籠包(257)
*創作夢想料理—食養山房(320)
*一股傻勁種出銀川好米(325)
*小飯店的精品及服務—Boutique hotels(256)
他們的工匠精神(人物篇)
*賣作品不賣商品的陶藝家王幸玉(285)
*為台北點燈的姚仁恭(294)
*堅持追尋心中的完美—國際服裝大師葉錦添(260)
*唱片設計師蕭青陽
*童書圖文作家陳致元(315)
*臉盆裡寫禪意—家具設計師林俊慧(329)
*用空間寫人生劇本的建築師林洲民(332)
*竹夢成真的張文信(326)
*走出新絲路的楊偉林(306)
*經營離開土壤的美感—花藝家齊云(306)
*減法美學設計師-陳瑞憲(304)
手感要這樣賣(方法篇)
*口耳相傳行銷術(292)
*說故事行銷(286)
*為生活注入美學靈魂(314)
*心動產業(288)
*生活美學戰(307)
*點食成金(320)
載自博客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