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偏鄉弱勢,繁星拒絕明星? 文.朱立群 大學繁星招生的理念,是「扶持弱勢與偏鄉學子」;然而,每年繁星榜單上仍出現不少明星高中與貴族私校的名字,等於直接宣告照顧弱勢的理想破滅。 事實上,不少明星高中也認同,繁星不是他們學生升大學的主戰場;既然如此,學界大膽建議:何不限制明星高中不得報名繁星? 今年有68所大學參加繁星招生,錄取8,213名一般生,錄取率41.16%,較去年增加1,423人,創6年來新高。 這批準大學新鮮人由369所高中推薦,以全國實際報名校數377所來算,高中上榜率逼近98%,幾乎每校都有學子摘星。 今年錄取人數最多的前十所學校,兩所是私校,其餘是國立潮州高中、苗栗高中、基隆高中等社區高中。創校未滿三年、今夏才有第一屆畢業生的桃園壽山高中,錄取68人,稱霸全國;而在學業成績排名「校校等值」之下,指標明星高中建中與北一女明顯失色,各只錄取1人及5人。 全國為數最多的社區高中雖可說是「校校有繁星」,但熱門科系對他們仍是遙不可及。例如去年台大電機系錄取12人,8位來自明星高中,台大法律系6名繁星,3人來自明星高中。 檢視今年的繁星榜單,包括私立明誠高中、私立及人高中、基隆高中、左營高中、林口女中等私校和社區高中的錄取人數都超過五十人;都會區高中則以國立師大附中(11人)、台南女中(7人)、高雄女中(6人)等傳統明星高中居多。 《台灣教育怎麼辦?》作者、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質疑,當政策的執行方式偏離其政策目標時,在作法上就有檢討的必要,以回到繁星計畫「扶持偏鄉優質學生、體現社會正義」的初衷。她建議繁星的執行應有所針對性,而非開放全國各地高中都能申請,她說。 「只要有一、兩成錄取者來自明星高中,繁星就應被檢討。」 「即使住在偏鄉,有能力供孩子讀私校的家庭應不是弱勢。」周祝瑛舉清寒獎學金做比喻,「用意是要幫助清寒學生,結果竟出現幾個大老闆的子女獲獎,豈不荒謬?」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周愚文曾於2007年接受大學招聯會委託,針對繁星計畫的利弊進行研究。他發現,不論是高中還是大學參與招生的主管,普遍肯定繁星對弱勢學生有利。 針對將建中、北一女等「明星學校」,也就是學理上的「升學競爭激烈學校」摒除在繁星管道之外,或對弱勢高中提供保障名額的建議,周愚文認為,問題在 於如何界定「明星高中」及「弱勢高中」。「任何政策明文的劃分,都必定會出現『標籤化』的副作用,弱勢高中可能因此得利,卻反而嚇跑學生,影響其對國中畢 業生的招生。」 周祝瑛認為,繁星確實已讓入學管道更多元,值得肯定,但校系選才比序標準應有更多彈性,必須跳脫以分數取才的死板方式,特別是針對師資留不住、文化刺激較不足的偏鄉地區,可以有不同的錄取標準。 針對排除明星學校的建議,教育部高教司朱俊彰科長強調,最近幾年家長團體、學校都曾建議加設條件、限制明星高中不得參與,但繁星的精神是要讓每所高 中都有機會,而不是讓偏鄉高中有更多機會。」「繁星並不是升學優待,因此不能限制明星高中不得參加繁星,或強制幫偏鄉學校加分。」 周祝瑛直指,教育部與大學目前的作法太過保守,應學習美國1970年代實施「扶持行動」的作法,在每一個升學管道裡,主動為偏鄉、低收入、少數族裔、身障等弱勢族群訂定保障名額。 「為什麼繁星只是點點而已?」周祝瑛說,大學校系的招生應主動設想學生的來源與組成須包括哪些弱勢的學生,「從點、線,到面,都是繁星。」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2年05月號) | (金宏澔攝) |
- 大學繁星招生的理念,是「扶持弱勢與偏鄉學子」。
The idea behind the Stars Program is to lend kids from rural areas and underprivileged backgrounds a hand in getting into university.
◎ lend (someone) a hand 幫助
Could you lend me a hand with these boxes? I need to move them to the basement. - 周愚文曾於2007年接受大學招聯會委託,針對繁星計畫的利弊進行研究。
In 2007, the Joint Board of the College Recruitment Commission asked Chou Yu-wen to study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Stars Program.
◎ pros and cons 事情的利弊、正反兩面
Before you make a decision, you need to take both pros and cons into consideratio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