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春月刊
大家都知道腎臟是身體新陳代謝、排除廢物、排毒和維持體內液體平衡的重要器官,而如果想要保顧腎的健康,就應該讓專家教你該怎麼吃,掌握飲食大原則、調整改變飲食習慣,吃對了,就能顧胃又養腎。
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暨長庚內科腎臟科教授林杰樑曾經罹患腎炎,也讓他此後立定方向朝腎臟專科前進,後來當了腎臟科醫師,加上平常對相關訊息的注意,讓自己 的生活也愈來愈健康。一般來說,想做到保健預防腎臟病的發生,就要避免讓腎臟有太多負擔,甚至是傷害,飲食方面就應盡量遵守一些原則。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美安高雄健康站 (848)
- Dec 09 Fri 2011 09:52
顧腎該怎麼吃?
- Dec 08 Thu 2011 10:18
中青年警惕胃癌三大徵兆
曾演出《流星花園》的女演員徐華鳳因胃癌逝世。胃癌是危脅人類 健康及生命的較常見的癌症殺手之一。徐華鳳的去世, 給人們敲響了預防胃癌的警鐘。預防胃癌要警惕胃癌早期徵兆。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胃癌早期徵兆及哪些食物最防癌。
早期胃癌70%以上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 可逐漸出現非特異性的、類同於胃炎或胃潰瘍的症狀, 包括上腹部飽脹不適或隱痛、泛酸、噯氣、噁心,偶有嘔吐、 食慾減退、消化不良、大便潛血陽性或黑便、不明原因的乏力, 消瘦或進行性貧血等。
- Dec 07 Wed 2011 13:25
大腸癌~國人致死癌症的第三名

即使是醫學如此進步的現在,依然還是沒辦法提出100%預防癌症的方法,為了讓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在戒菸、少吃肉、少喝酒、規律運動後,剩下的似乎就只能交給命運了。雖然這真的讓人很不甘心,但這就是每個人面臨的現實,也是大家共同的條件,真的用不著太難過。
連續介紹了好幾週的大便,這個禮拜就要來說明跟大便息息相關的癌症——大腸癌。事實上,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只要知道大腸癌的特徵,並且認真地加以預防,相信就不會那麼輕易地因為大腸癌而失去寶貴的生命。
(※相信我們,瞭解大便這件事情絕對是有益健康的;只是……如果你正在用餐的話,很抱歉,忍耐到這個禮拜就好了喔!)
認識大腸癌1:大腸癌的定義

大腸癌是結腸與直腸常出現的惡性腫瘤,依照出現位置的不同,在結腸上出現的叫「結腸癌」,在直腸上出現的叫「直腸癌」,而這些癌症通稱為「大腸癌」。
根據衛生署在2011年6月公布的資料顯示:前十大癌症死亡排行,第一名是肺癌、第二名是肝癌,結腸直腸癌(大腸癌)則位居排行榜的第三名,前三名癌症造成的死亡人數,就占了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一半。
- Dec 07 Wed 2011 12:59
高薪人妻隱憂大,丈夫尊嚴哪裡擺
- Nov 30 Wed 2011 10:00
沉默的大便~充滿重要的訊息!

過去六個禮拜中,我們陸陸續續地說明過大便傳遞的訊息,相信大家都已經透過這些訊息,明確地知道——沉默的大便,其實充滿了重要的訊息。每一個小細節,都有著影響身體健康的關鍵資訊。
我們都知道:大便移動的路是大腸,因此大腸可以說是大便的高速公路;只是我們的大腸就跟現實中的高速公路一樣,它也會塞車。也就是說:大腸也可能會出現停頓現象,而這種現象就稱為「便秘」,這個禮拜,我們就來深入地瞭解「便秘」這件事情吧。
(※相信我們,瞭解便秘這件事情絕對是有益健康的;只是……如果你正在用餐的話,很抱歉,我們接下來還是會繼續講這些事情喔!)深入地瞭解便秘1:便秘的定義

在正常人裡頭,約有10%的人認為自己有便秘症狀,但是醫生們對便秘定義就是如何呢?
1. 一週排便次數為兩次以下2. 一日大便的重量低於25公克(正常人一次排便量大約為100-250公克,大約是1-2根香蕉的重量)
- Nov 27 Sun 2011 13:42
基礎排毒由內而外
當你了解這麼多干擾身體代謝的毒素殺手居然這麼「平易近人」的在你左右,是不是覺得毛骨悚然呢?不過現在至少有一點不同,那就是你已經知道「它們」的藏身之處,不再是敵暗我明,你可以選擇正面迎擊或是側身避過。但這些殺手的陣營龐大,稍有不慎,仍難免遭受攻擊。
怎麼辦?沒關係,我們的身體也不是省油的燈。上帝在創造身體時,早就把強力的排毒及自癒功能安裝在體內,你只要知道如何開啟或加強它們,就能把這些代謝殺手全部趕出體外。
下列,我們將介紹幾種最有效的排毒方法,或許有些方法較為耗時費事,但請相信,效果一定會讓你滿意。
一、務必吃對你的代謝型態食物及比例
根據「個人代謝型態」選擇正確食物和適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是一切健康的源頭與基礎。
正確的燃料能讓一部機器分毫不差地運轉,產生最大動力。光是做到這點,就已經足以逆轉身體大部分的失衡與疾病狀態,更不用說只是生物體眾多功能之一的「排毒」了。
- Nov 27 Sun 2011 12:19
住院醫生何宜桑 教你找出令自己開心的5件事
住院醫生何宜桑 教你找出令自己開心的5件事
生命的呼吸,該是何種節奏?對於宜蘭住院醫師何宜桑來說,她曾困惑過。
【作者/林靜宜】
|
生命的呼吸,該是何種節奏?對於宜蘭住院醫師何宜桑來說,她曾困惑過。
- Nov 23 Wed 2011 12:09
給我健康的身體!先讀懂大便的訊息吧!

隨著網路的普及化,大家對健康資訊的掌握也越來越清楚,但是網路上流傳的資訊並不是完全正確,所以最好還是徵詢醫生的意見比較恰當。
同樣地,網路上也有許多跟大便相關的資訊,這個禮拜,就讓我們從「讀懂大便傳遞的資訊」開始深入認識健康吧!所謂大便的聲音,並不是「臭味」或「硬度」,真正重要的是:「顏色」跟「粗細」。
(※相信我們,瞭解大便絕對有益健康;只是……如果你正在用餐的話,很抱歉,我們接下來還是會繼續講這些事情喔!)
讀懂大便的訊息1:顏色

針 對大便的顏色,最需要注意的是——「大便有沒有血」。不管血量多少、顏色是黑是紅,只要大便帶血就要提高警覺,因為這是大便傳遞的明確訊息。可惜的是,大 部分的人因為看輕大便傳遞的訊息而誤判,很多人以為:只要看大便的顏色,就能判定疾病,像是深紅色就是癌症、鮮紅色就是痔瘡……等。
但事實上,即 使是專家也無法透過大便顏色而正確地判別疾病,像是:小腸罹患潰瘍、平滑肌瘤、憩室、血管性病變和癌症等,大腸有癌症、潰瘍性大腸炎、孔羅氏病、憩室炎, 缺血性大腸炎、放射線腸炎、小腸結核病、感染性腸炎、出血性腸炎、血管性病變、痔瘡和急性出血性直腸潰瘍……等疾病,都會導致大便帶有鮮紅色的血液。讀懂大便的訊息2:粗細
- Nov 17 Thu 2011 11:15
抗老與敬老

若從藏書可以認識一個人,從書店不難窺見一個社會。10年前到上海福州路逛書店,管理財經的書籍充斥新書出版區,5年前保健養生慢慢形成專區,這一兩年旅 遊休閒的各種叢書應運而生。其實台北也曾歷經類似的進程,只不過現在書店裡各類圖書分據一隅,各擁其讀者,社會顯學的現象不再明顯。
對保健養生的關注,反映了社會富裕的程度。如果圖書出版可以作為一個指標,投資趨勢何嘗不可?台灣政府近3年大力提倡生技產業,並積極主導成立生技基金,產業升級的壓力是主要動力,富裕社會加上老齡化也是客觀的環境誘因。
- Nov 16 Wed 2011 09:48
認識大便就要深入大腸~來認識大腸內視鏡吧!

隨 著經濟成長,食物的種類、吸收的量都隨之變多,就連食譜也越來越西化,比起過去的飲食習慣,現代人攝取很多肉類、速食和加工食品。食物的種類豐富是件很幸 福的事情,但大腸疾病患者的數量卻也越來越多,這倒是讓人感到遺憾的事情。因為大腸疾病越來越多,不管是醫生或一般人,也都非常地關心大腸疾病,這個禮拜 就是要介紹能最快、最正確地查出大腸疾病的方法——「大腸內視鏡檢查」。
大腸內視鏡檢查是「透過內視鏡,以肉眼直接觀察大腸內部」的檢查,以正確性來看可說是比任何檢查都正確。儘管大腸內視鏡已經非常普及了,但一般人對大腸內視鏡檢查的必要性還是認知不足,同時也還存在著部分的偏見或誤解。大腸內視鏡檢查是「把直徑約12mm的內視鏡,從肛門插入到大腸的開始處,也就是回盲部(ileocecum)以便詳細觀察整個大腸」的檢查,這個禮拜我們就來認真地瞭解「大腸內視鏡」吧!
(※相信我們,瞭解大腸內視鏡絕對有益健康;只是……如果你正在用餐的話,很抱歉,我們接下來還是會繼續講這些事情喔!)
認識大腸內視鏡1:誰需要做檢查

不只是大腸癌,幾乎所有癌症的發生因子中最大原因就是「年紀」,年紀越大,出現大腸癌或其它大腸疾病的機率就會越高。 細糞便或排便後還是不爽快或有著沉重感時
- Nov 11 Fri 2011 10:16
從門口開始認識糞便~瞭解肛門的疾病

在談糞便的時候,就不得不談到「肛門」,在談肛門的時候,也不得不提起「痔瘡」。
大腸的終點,也就是與直腸連接的部分叫做「肛道」,肛道結束的地點,也就是糞便的出口叫做「肛門」,雖然肛門在製作糞便上沒有什麼貢獻,但是也不能忽略它的存在,因為有肛門疾病的時候也可能會出現排便障礙,就好比高速公路管理的有多好,只要交流道不順暢就會讓用路人很困擾。這個禮拜我們要深入地跟大家介紹肛門的各種知識,快點跟我們一起認識肛門吧!
(※相信我們,瞭解肛門絕對有益健康;只是……如果你正在用餐的話,很抱歉,我們接下來還是會繼續講這些事情喔!)
痔瘡界三大病1:痔核

痔的意思是肛門病的意思,核則是顆粒或有籽的水果,所謂痔核就是肛門內外長出肉塊的疾病。直腸脫垂是一種看起來像是「比較嚴重的痔核」的疾病,所以如果發現類似症狀,請務必尋求醫師的協助。
痔 核可說是肛門皮膚和肛門內部黏膜下的血管組織拉長後腫起來的肉塊,排便時黏膜下方的網狀靜脈與韌帶,作用在於:承受糞便通過肛道時的衝擊。若是網狀靜脈與 韌帶持續受到壓力,支撐血管的韌帶會鬆掉,血管壁也會變薄,長久下來血管會像氣球一樣鬆掉,韌帶和肛門黏膜也會鬆掉、腫脹,這種現象就叫做「痔核」。錯誤的排便習慣,像是便秘或持續性的腹瀉,都會造成括約肌的損傷,此外懷孕、生產,和久坐、久站也很容易引發痔核問題。喝酒,也很容易導致痔核惡化或出血喔!
- Nov 11 Fri 2011 10:14
切除子宮,女人味不再?
- Nov 11 Fri 2011 09:54
找出令自己開心的5件事
生命的呼吸,該是何種節奏?對於宜蘭住院醫師何宜桑來說,她曾困惑過。
當時,是她在台大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的第二年。一般來說,住院醫師完整訓練是3 年,醫院會安排至不同科別跟診,全部走完一遍後,才要選擇次專科,參加次專科醫師考試,如胸腔內科、心臟內科等。
人從出生開始,便一分一秒靠近死亡,存在主義大師沙特說。但,如果分秒都站在生死的交界呢?第二年住院醫師會開始到加護病房、腫瘤科、重症病房跟診,這裡,是醫院最接近死亡的地方。
- Nov 07 Mon 2011 10:13
醫生打死都不會說的30個秘密
1. 果酸可以幫助消化,如果你消化不良,那我鼓勵你飯後吃個水果。
但如果你消化功能良好,飯後吃水果反而可能會幫倒忙。因為這不僅加
重消化負擔,還產生氣體,引起腹脹。因此建議你飯後1至2小時再
吃水果
2. 體檢要求空腹,但不是要你從前一天晚上開始就不吃飯,我的建議是
,體檢的前一晚吃清淡的食物,體檢的當天早上不要吃早餐,少喝水,
也不要做體育鍛鍊。消化內科醫生
3.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近視矯正手術,除非你在手術前已經持續、穩定
- Nov 05 Sat 2011 10:09
健康~從認識大腸的疾病開始
大腸其實是非常敏感的器官,不只是工作的方式很纖細,就連我們的一點點情緒也會影響到大腸的運作。
這個禮拜仍是要繼續跟大家介紹大腸的大小事,只是這次我們從常見的大腸疾病開始,更加深入地瞭解大腸吧!
(※相信我們,瞭解大腸的構造,絕對有益健康;只是……如果你正在用餐的話,很抱歉,我們接下來還是會繼續講大便的事情喔!)
認識疾病1:大腸急躁症

除了控制情緒之外,更應該透過大腸內視鏡確認大腸的構造正常,才能做出確診的判斷。只有透過大腸內視鏡檢查後,沒有發現大腸發炎或疾病,但卻持續有肚子不舒服的症狀,才能做出大腸急躁症的確診判定。
大腸急躁症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首先排除會讓自己不舒服的食物,再來就是要少吃油膩的食物;咖啡因含量高的食物或飲料會引發氣體,也需要避免;而過辣的食物也是會引起腹瀉的食物之一,還有捲心菜、青椒、玉米、蘿蔔、辣椒、洋蔥……等會製造大量氣體的蔬菜,最好是少吃為妙。認識疾病2:大腸憩室
- Oct 31 Mon 2011 09:53
吃飯少3口 活到99-保持飢餓感 健康加分
文/常春月刊
保持適度的飢餓感,「餓」不但有好報,還能使健康加分。如果想藉由控制飲食的量,來達到健康長壽的效果,必須先懂得食物的熱量來源,以及如何維持均衡飲食,才不致減少了份量之後,熱量卻無法滿足日常所需,甚至連基本營養也失衡,那就無法達成健康長壽的願望了。
飲食的目的是為了讓身體補充熱量,熱量的需要量指的是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及日常活動所需的能量,如果低於這個數量,將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正在發 育中的青少年,更需要注意熱量的補充,甚至需要攝取足夠的熱量,而熱量需要依性別、身高、體重及個別活動量而不同,男孩約需2150~2650卡,女孩約 需2100~2200卡。至於成人熱量則建議維持在1800卡,最低不宜少於1000卡。
- Oct 27 Thu 2011 16:03
讓銀髮寶貝吃出元氣的10堂必修課
- Oct 25 Tue 2011 12:29
了解自己的代謝型態
了解自己代謝型態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每個人都有權利及義務知道如何根據自己體質攝取營養。因此,現今減重模式應該著重「個人代謝體質」,了解體重過重的整體原因,而非完全依賴生化檢驗數值的結果,或只關注在疾病及症狀的治療。
特別是「減重」相關議題。體重過重者就是因為體內生化代謝不平衡,長時間攝取與個人代謝型態不相符的飲食所導致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吃對食物」和「做對運動」對減重者來說,就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開始執行減重計畫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的代謝型態,才能依照個人代謝型態給予相對應的飲食建議。減重者會因為攝取適合營養,產生足夠能量供應身體作生化代謝運用,使身體整體代謝狀態達到平衡,如此一來,體重也可獲得改善。
利用「代謝型態」減重也是一套很有效率的「減脂」計畫。身體脂肪不會無中生有,多半是飲食問題所產生,就像「血糖過高」可能是因為長期攝取過多含醣食物所 致。但這些身上的脂肪和糖分,為什麼不容易消除呢?因為你的細胞代謝運作出了問題,導致身體無法有效排除。如同車子加錯油會傷害引擎一樣,供給細胞錯誤營 養,也會嚴重影響身體代謝的運作。
找到自己的代謝型態真的很重要,當你了解什麼食物才是適合自己體質時,就能不受食物控制,做自己健康的主人。如果你希望不要餓肚子減重,不用計較熱量,想 要調整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血糖過高等問題,改善異常生理數值,避免愈減愈胖等的話,就請你吃對適合自己的代謝型態飲食,那麼諸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減重其實沒有你想得那麼辛苦,只要用對方法、做對事情,並確實徹底執行,一定可以得到令你滿意的成果。
- Oct 25 Tue 2011 12:12
如何解決中風後遺症?——中風後肌肉痙攣

文/常春月刊
中風後的陳伯伯,右半身癱瘓,行動變得非常不便,不但右腳足內翻而影響行走,緊緊握拳的右手掌也幾乎無法張開,醫師說這是中風引起的肢體肌肉痙攣;但陳伯 伯努力復健了半年,肢體動作卻似乎沒什麼起色,那緊緊握拳、難以張開的右手掌,除了妨礙手部動作,影響姿態觀瞻,也造成清潔衛生上的不方便。
為什麼會發生肢體痙攣?
- Oct 20 Thu 2011 13:08
要贏得健康~就從認識大便開始做起
讓生活運轉的兩個齒輪是什麼?
有人會說是「工作」與「愛情」,但是我們(晨星瘋生活‧創意DIY)要說:「是『吃』和『排泄』,讓生活運轉。」
這兩個齒輪,並不是只要一個正常就可以運作?一個齒輪並不能幫助另一個齒輪完成工作,只有在兩個齒輪都健康的時候才會讓機器轉動。
如 果你正在用餐的話,真是抱歉,從第一段開始就一直講「大便」的事情。但是我們真的要說:截至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用「公平的態度」對待大便。我們對吃的事 情不會有任何反感或意見,但是卻會故意迴避「排泄」兩字,甚至是強烈地表現出冷淡的態度。接下來,我們希望透過幾項資訊,帶領著大家更加地認識大便,畢竟 要獲得健康,就要從「大便」開始談起啊~瞭解大便1:處理「它們」的設備

想像一下,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生活,但是卻沒有像樣的廁所……於是,不論是大街小巷,只要是人生活空間的周圍,就充滿著人排泄物。
以 前並不是完全沒有處理排泄物的設備,西元前3000年,印度的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遺跡裡就有「水洗式排水設備」。在西元前1700年 建立的克里特島(Crete)的克諾塞斯(Knossos)宮殿中,也有接大便的圓盤形框架和用木頭製作的坐騎式馬桶之水洗式馬桶。在美索不達米亞 (Mesopotamia)和印度河谷,巴比倫(Babylonia)的城市烏爾、埃及等地,也都能發現到廁所的痕跡或馬桶,當然這是極少數的特殊階層生 活,並不代表所有人都過著那種生活,也就是說——在西元前的大部分人類,都確確實實的在平原或山丘等任何地方上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