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達索.薩爾迪瓦爾 譯 ◎卞雙成、胡真才

羅莎.埃萊娜.費古松是加布里爾.埃利希奧.賈西亞開始愛上路易莎.聖地亞加.馬奎斯的那些日子,連同馬利亞唱詩班的其他姑娘一起成為他討好獻殷勤的對象的那個「土耳其女孩」。她是英國首任駐里奧阿查市領事的後裔(玻利瓦爾的副手威廉.費古松上校可能是她的某位祖先),出生在這座城市,在聖瑪爾塔師範學校接受教育。剛一畢業,就接受了任務,要在她家所在的阿拉卡塔卡鎮播撒意大利教育家馬里亞.蒙特索里的種子,一九三三年創辦了一所以這位意大利女教育家的名字命名的學校。
羅莎.埃萊娜在借來的一個地方開始了教學工作,這裡距馬奎斯與伊關蘭夫婦的家兩個街區,不料由於某些內部問題,她被迫中途關閉了學校。因此,六歲才接受學前教育的加比托在學校復學之後又重讀了一遍,直到一九三五年八歲的時候才在小學一年級學認字。
此時的蒙特索里學校已經在卡梅略大樓旁邊有了自己的校舍,距火車站很近。這是一座木匠角尺形狀的建築物,非常寬敞且涼爽,周圍滿布田野,前庭花園和沒有界限的院子,可以提供孩子們到芒果樹和「鼠見愁」樹的綠蔭下玩耍。
蒙特索里教學法是一種溫和的方法,啟發想像,不施加強迫,這完全符合羅莎.埃萊娜的溫柔性情。她會先教小孩懂規矩、講禮貌,卻不讓他們感覺到強制性的教條約束;接著在認字之前,會教他們如何觀看、仔細察看,以及自由地表達,這些跟加比托以前在外公指導下所做的一模一樣。
所以,上學和學習最初的字母對他來說成了一大樂事,當然這「樂事」還帶有另一層的意思,那就是去學校便能夠見到那位老師,因為他已經愛上她了,並且藉由她,加比托也因此愛上了詩歌。羅莎.埃萊娜娉婷如玉、溫厚寬容,機敏的表情與流利的談吐相當吸引人。她推崇西班牙「黃金世紀」時期的詩歌,並且會在晚會和課堂上朗誦。加比托也許覺得她嘴裡流瀉出來的詩句彷彿是她瀟灑之美的自然流露。說得更確切的是:作家即使在自己的榮耀達到顛峰之時,依然懷著不減當年的感激之情記著她。對這個第一位令他心馳神往的女子,賈西亞.馬奎斯說她使自己具有了僅僅出於看到她時的愉快而去上學的需要,「是她在課堂上給我們讀了我永遠銘記的那些最初的詩。」
而羅莎.埃萊娜六十年後也清清楚楚地記得她的學生:「加比托像個玩具娃娃,頭髮蓬鬆的時候顏色像糖塔;皮膚粉白,阿拉卡塔卡很少有這樣的膚色;頭髮梳得很整齊,衣服總是穿得很乾淨。他穿非常瘦的短褲,我對他媽媽說別給孩子穿這樣的衣服,要不他可能會養成很壞的怪癖。他沉默寡言,幾乎有些怯懦。同學們尊重他,他以刻苦、懂規矩、聰明而在他們當中顯得很突出,但是他不喜歡體育活動。」
羅莎.埃萊娜回憶說,這個學生在數學、圖畫、閱讀、寫作等方面特別突出,他很守時,並傾心於閱讀和繪畫。關於這個孩子對她的精神上的愛戀,她說,孩子可能因為她輔導學生時的溫柔作風和給他們讀的那些詩而把她理想化了。(待續)

from http://www.libertytimes.com/2001/new/sep/28/life/article-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