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登場前 中國七大政策引爆中概行情 台廠就比誰吃到
2010/03/01 13:30 鉅亨網

【鉅亨網記者葉小慧 台北】 中國政協與人大兩會即將登場,加上兩岸ECFA協商 見「讓利」善意,今(1)日台股由中概股領軍大漲,汽 車與家電下鄉的電器與汽車類股同步大漲4.7%,然而法 人強調,不是每家公司都吃得到,投資人仍需謹慎,避 開過於吹捧而偏離基本面的個股。

中 國在2008年底全球正值金融海嘯最危急之際,陸 續提出包括4兆人民幣振興經濟方案,以及一連串利用 政府稅收補貼而成的刺激內需計畫,像家電下鄉、汽車 下鄉等措施,成功帶領全球經濟體渡過最艱困的一年。 而這塊攸關中國13億人口內需消費的民生大餅,台灣相 關產業供應鏈雨露均沾,例如汽車、面板業等等,不僅 擺脫了營運頹勢,更順勢取得進入中國消費端的門票。

2010年,在全球確認經濟面已走出谷底後,中國雖 開始踏出小步伐的貨幣調控政策,但內需方面仍有新的 著力點,例如提出七大新興政策、家電汽車下鄉政策延 長1年、智能電網的政策定調、電動車的試點實施、建 材下鄉、三農政策的落實實施,在這其中,不乏又再添 台灣廠商的機會。

不過,法人強調,不見得這些公司都吃得到中國釋 出的訂單,如果在判斷上僅止於題材面的想像,對實質 業績是沒有任何貢獻度的,則投資人仍需謹慎,避開過 於吹捧偏離基本面的個股。中國今年重點發展項目與台 股相關連結標的,如表所示。

汽車下鄉政策再延長1年

金鼎證券說明,去年中國藉著汽車下鄉政策扶持, 全年銷售量達到1364.48萬輛,年成長率達46.2%,首度 成為世界第一,中國政府去年1月將小排氣量車購置稅 減半,2009年銷量因而飆升。

2010 年,延長的一年補貼政策,減小了減稅力度, 今年稅率為7.5%,去年則為5%,不過還是低於10%的正 常稅率,對於車輛需求方來說,仍見一定程度的吸引力 。汽車製造商樂觀預計今年汽車銷量成長率在10%-15% 之間,也就是光中國市場今年就可賣出約1500萬輛汽車 。

台灣車廠以及相關汽車零組件業者,自去年第 3季 起可說收穫滿滿,除了來自全球車市復甦的帶動功不可 沒外,中國汽車業與美國車市產生的「黃金交叉」更令 在對岸設廠的台灣汽車產業鏈打下一劑強心針,若今年 中國汽車下鄉延長能再度發揮其功效,則這些公司獲利 面仍具有較強的支撐。

電動車試點推行3月頒布

另外,在電動車的試點推行上面,北京市將於今年 率先試行電動車上路目標,中國發改委所擬定的「新能 源汽車發展規劃」已上報國務院,預計3月正式頒布, 明確提出到2011年要形成50萬輛產能的近期目標。

基於動力電池、電機、電力電子等關鍵部件成本占 電動汽車整車成本的30-50%,據此計算50萬輛電動汽車 年產值預計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台灣廠商切入的 範圍廣泛,包括電池、車用電子的部分,就潔淨能源應 用進程上,屬於中長線布局的標的。

家電下鄉延長再擴大

家電下鄉在去年帶動的效應僅能用「雷聲大、雨點 小」來形容,在2009年初推行時,預計可以達到1500億 人民幣的消費規模,但是整個2009年累計只有600億人 民幣左右,與預期差距甚大。

不 過,正因效果與預期相去甚遠,中國今年計畫以 2倍力道,擴大家電下鄉拉動內需的成效,首先是要提 高家電下鄉產品的最高限價,彩電和手機等2個項目, 限價將會提高1倍,分別達到7000元人民幣和2000元人 民幣,連46吋的液晶電視都納入補貼範圍,其他產品如 洗衣機、電腦、電磁爐、微波爐、儲水式電熱水器的限 價則將提高25-75%左右。

如此一來,農村可以買5000-7000元的液晶電視, 就不想買2000、3000元的映像管電視,這種需求逐漸在 市場上顯現出來。

三網融合所需硬體基礎建設

今年 1月中國常務會議中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 播電視網和網際網路三網融合。2010年至2012年重點開 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其中幾個重點項目, 包含3G基地台的加速建構,以及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電 視的商機,最有利於台商打入三網融合的供應鏈體系。

金鼎證券舉例說明,如網通業者供應國際大廠基地 台零組件,加上台灣手機製造業上游強大的晶片研發能 力,或數位機上盒的晶片設計商及整機出貨業者,都有 機會藉中國廣大市場拓展業績。

三農政策落實的相關商機

中 共中央於今年一號文件中再度重申三農政策(農 民、農業、農村),宣布支持農民建房,列為擴大內需 重大措施,還將推動建材下鄉及前述家電下鄉的提高限 價等重點。另外,在關於農業方面,則建立健全糧食主 產區利益補償制度,並有作物最低收購價來保障產能去 化;在保育林地方面則要求大力增加森林碳匯。

上述政策台商有機會切入的部分,著眼於建材、農 藥、肥料、造林等,而建材業由於中國本土業者價格低 廉,加上競爭對手為數甚多,台廠要真正獲取訂單,仍 得經由投標的管道,方可取得進入銷售的入場券。

而在農藥、肥料方面,則取決於全球性供需平衡所 決定;造林賺碳匯這塊領域,在台灣上市紙業公司多年 前即有所著墨,若要真正轉化為實質貢獻,恐得等到碳 權交易在亞洲成熟才有利可圖。

從出口導向轉至內需消費

歷 經金融海嘯對中國出口的大衝擊,加上對長期對 外貿易順差,以致人民幣被要求升值的輿論下,從2月 開始,江蘇省率先調漲最低工資12%以上,隨後北京、 重慶、東莞都將陸續調漲,意味中國藉調整薪資促進內 需消費,來達到進口自然增長,減緩貿易歧見,及人民 幣升值壓力的可能性極高。

中國去年2月底即使景氣低迷,但零售額仍維持最 低11.6%的年成長率,到了年底已攀升至17.5%,在提高 最低工資後,預估零售數據的表現將更有成長空間。

若以消費品零售額仍能成長作為假定的前提,則台 商布局在中國的通路量販店以及3C賣場,就能享受因消 費力提升所帶來的業績增長。

從出口轉型內需 中國消費概念股受惠

中國在出口累積大量外匯存底之後,所面臨的第一 個問題就是以美國為首的「逼宮大隊」,不斷要求人民 幣升值,而在此問題的解決上,中方順勢改採各種刺激 內需方案,外加調整工資的做法化解此一歧見。

金鼎證券表示,從去年推出的汽車下鄉等政策成功 引導國內消費,可以預見在未來數年內,出口轉型為內 需導向將是中國維持高成長經濟體必須面對的課題。

而 以今年初跟台灣面板廠所採購的50億美元訂單, 看出中國在人均所得提升後消費力的增長,此一趨勢的 延伸對台廠在大陸布局相關的零組件供應商、通路商、 民生必需品量販業者,有極大的成長空間,此刻正值全 球股市震盪加劇之時,若能從中挑選具長期發展潛力的 標的,不啻為逢低布局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