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何家村遺寶之謎:
挖出上千寶貝 含楊貴妃香囊
1970年秋天,在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個施工工地, 人們意外地發現了一處唐代窖藏,其內容的豐富和精美十分罕見。 因此考古學家將它命名為「何家村遺寶」。
京陝兩地文物專家聯手攻關, 在何家村遺寶中破解了大唐皇室諸如風流天子唐玄宗的舞馬、 神秘的「金開元通寶」以及楊貴妃佩戴的「香囊」等等諸多謎團。
挖地基挖出上千件寶貝
1970年秋天,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省公安廳收容遣送站, 一座兩層高的樓房正在施工中。10月5日這一天, 基建工地一片忙碌,就在地基挖到深約0.8米的時候, 施工人員挖到了一個陶甕。打開陶甕一看,裡面竟是一堆金盃銀碗, 耀眼奪目。一夜之間,何家村吸引了考古界的目光。
專家們一面保護現場,一面繼續向四周普探。10月11日, 在第一個陶甕出土地北側不遠處,考古人員又挖出了第二個陶甕, 其大小和形狀與第一個陶甕基本相同。
考古人員在第二個陶甕的旁邊還發現了一個小銀罐, 美輪美奐的獸首瑪瑙杯(現為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就躺在裡面。
經清點登記, 何家村基建工地挖出的兩翁一罐中共有文物1000多件, 有瑪瑙器、水晶器、玻璃器、玉器、金箔、錢幣、銀鋌、銀餅、 銀板,還有硃砂、石英、琥珀、鐘乳石等十幾種名貴藥材。 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金銀器,金器總重量14900多克, 銀器總重量195000多克。
這批文物中,光錢幣就達39種之多,既有唐土流行的開元通寶, 又有西域高昌國的高昌吉利、日本元明天皇鑄造的和同開爾, 還有波斯的薩珊銀幣、東羅馬金幣等,時代跨度達千餘年, 涉及面東至日本海、西至地中海,幅員數千公里。 這在錢幣史上還是第一次,是錢幣收藏史上一次空前的大發現。
而出土的銀鋌、銀餅、銀板上面的文字涉及到年號、地區、 賦役種類等,全面反映出唐代的經濟制度。22枚銀餅中, 有4枚庸調銀餅,這是庸調銀實物的首次發現。這批珍寶中, 還有一套完整的藥具和多種藥物,這些藥物在唐代均屬名貴藥物, 其中僅硃砂一項,就有7種規格。 這是迄今為止唐代藥具及藥物最系統、最完整的一次發現, 也是中國古代醫藥史上一次大發現。
通過對這些文物進行分析並對,專家們確定這是一處唐代窖藏, 這批珍寶均為唐宮廷之物。 此前出土的唐代器物大多數是陵墓中的隨葬品, 而何家村這批稀世珍寶卻充滿了濃郁的唐代生活氣息, 它把千年以前古人的生活狀態生動地展示在我們面前, 透過這些精美絕倫的文物,我們彷彿穿越時空,回到那浪漫、 開放而璀璨的遙遠年代。
千件遺寶見證泱泱大唐
自從這批遺寶出土後,一個問題就擺在了考古學家面前: 數量如此之多的珍奇異寶是誰埋藏的呢?
為了破解、驗證歷史上的諸多疑問和謎團, 陝西曆史博物館和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專門抽調精兵強將, 對何家村遺寶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解讀和破譯。
我們知道,唐王朝是非常尊崇馬的,在唐代, 馬不僅廣泛地應用於戰爭、交通、運輸等方面, 而且還大量用於宮廷貴族的社交和娛樂活動之中, 最讓人憧憬的就是風流天子唐玄宗時期的舞馬。
文獻記載,玄宗時,宮廷專門馴養了百餘匹舞馬, 玄宗經常親臨現場觀看並訓練。每到唐玄宗千秋萬歲節( 玄宗的生日)時,這些舞馬就在興慶宮勤政、 花萼樓下給唐玄宗跳舞。舞馬都披著非常漂亮的錦繡衣服, 掛著瓔珞,牽馬的壯士也都著金掛玉。高潮時, 舞馬就會躍上三層高的板床,壯士們把床板和馬一起舉起來, 舞馬銜著酒杯給玄宗敬酒祝壽。舞馬也隨之喝了酒,醉了。「 舞馬銜杯醉如泥」這句唐詩說的就是當時的情景。
以往我們只是依據文獻記載展開聯想,甚至懷疑這是不是真的。 何家村遺寶中的鎏金舞馬銜杯銀壺上的舞馬造型竟與文獻記載完全一 致,專家充分考證後表示,舞馬祝壽確有其事。
唐玄宗除了喜好舞馬之外,還常在高興時為下屬賞賜金錢。 他常在承天門(遺址在蓮湖公園內)樓上設宴娛樂,興致高昂時, 便向樓下拋撒金錢以作賞賜,並由此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金錢會。 由於這種賞賜活動熱鬧非凡,以至於數十年後, 流落民間的宮女還不斷向人們講述此事,「開元皇帝掌中憐, 流落人間二十年。長說承天門上宴,百僚樓下拾金錢。」
這裡的金錢指的就是「金開元通寶」,它是不流通的,僅供賞玩。 錢幣收藏家們做夢都想有一枚「金開元通寶」,哪怕是見一下也好。 可他們也僅能在文獻中品味歷史了。真正的「金開元通寶」 出自何家村,而且一共出了30枚,這是「金開元通寶」 迄今惟一的一次發現。
楊貴妃的香囊原為金銀所製
何家村遺寶中,還有一件與楊貴妃有關。文獻記載, 楊貴妃被勒死後,唐玄宗非常想念。他從四川回來, 專門命高力士一定把楊貴妃的屍體找到。 高力士在馬嵬坡發現了楊貴妃的屍體,他對唐玄宗說,屍體朽壞了, 「唯香囊猶在」。
過去人們不理解,香囊就是個絲織的香包,怎麼會不壞呢? 除非是金銀製成的。
何家村遺寶中就有這麼一件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香囊是唐貴夫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之物,無論狩獵、出行、遊玩, 均隨身攜帶,所過之處,香氣襲人。 何家村出土的香囊再次印證了唐代的香囊確屬金銀所製。
這種香囊設計精巧,不論外部球體如何轉動, 中間的香盂總是保持平衡,裡面的香料也不至於撒在外邊。 專家介紹說,唐代香囊中的持平裝置完全符合陀螺儀原理, 這一原理在歐美是近代才發明並廣泛應用於航空、航海領域, 而中國最晚在1200年前的唐王朝時就已掌握了此項原理。
何家村遺寶中還有一套藥具值得注意。據文獻記載, 唐代帝王多喜好服食金丹以求長生不老。 其中6位皇帝的死亡跟服食金丹有關。 何家村出土的一整套煉製金丹等的藥具和大量的丹砂藥( 丹砂是煉丹的主要原料),正是這種宮廷時尚的真實再現。
除了反映宮廷豐富多彩的生活及隱秘外, 何家村遺寶也是漫漫絲綢之路上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碰撞、融合、 創新過程的生動再現,比如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形制上雖然還保留著粟特帶把杯的遺風, 但褒衣博帶的仕女已完全中國化了, 這很可能是唐代工匠在粟特銀器影響下改造、創新的製品。
文獻記載,玄宗時,宮廷專門馴養了百餘匹舞馬, 玄宗經常親臨現場觀看並訓練。每到唐玄宗千秋萬歲節( 玄宗的生日)時,這些舞馬就在興慶宮勤政、 花萼樓下給唐玄宗跳舞。舞馬都披著非常漂亮的錦繡衣服, 掛著瓔珞,牽馬的壯士也都著金掛玉。高潮時, 舞馬就會躍上三層高的板床,壯士們把床板和馬一起舉起來, 舞馬銜著酒杯給玄宗敬酒祝壽。舞馬也隨之喝了酒,醉了。「 舞馬銜杯醉如泥」這句唐詩說的就是當時的情景。
以往我們只是依據文獻記載展開聯想,甚至懷疑這是不是真的。 何家村遺寶中的鎏金舞馬銜杯銀壺上的舞馬造型竟與文獻記載完全一 致,專家充分考證後表示,舞馬祝壽確有其事。
唐玄宗除了喜好舞馬之外,還常在高興時為下屬賞賜金錢。 他常在承天門(遺址在蓮湖公園內)樓上設宴娛樂,興致高昂時, 便向樓下拋撒金錢以作賞賜,並由此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金錢會。 由於這種賞賜活動熱鬧非凡,以至於數十年後, 流落民間的宮女還不斷向人們講述此事,「開元皇帝掌中憐, 流落人間二十年。長說承天門上宴,百僚樓下拾金錢。」
這裡的金錢指的就是「金開元通寶」,它是不流通的,僅供賞玩。 錢幣收藏家們做夢都想有一枚「金開元通寶」,哪怕是見一下也好。 可他們也僅能在文獻中品味歷史了。真正的「金開元通寶」 出自何家村,而且一共出了30枚,這是「金開元通寶」 迄今惟一的一次發現。
楊貴妃的香囊原為金銀所製
何家村遺寶中,還有一件與楊貴妃有關。文獻記載, 楊貴妃被勒死後,唐玄宗非常想念。他從四川回來, 專門命高力士一定把楊貴妃的屍體找到。 高力士在馬嵬坡發現了楊貴妃的屍體,他對唐玄宗說,屍體朽壞了, 「唯香囊猶在」。
過去人們不理解,香囊就是個絲織的香包,怎麼會不壞呢? 除非是金銀製成的。
何家村遺寶中就有這麼一件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香囊是唐貴夫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之物,無論狩獵、出行、遊玩, 均隨身攜帶,所過之處,香氣襲人。 何家村出土的香囊再次印證了唐代的香囊確屬金銀所製。
這種香囊設計精巧,不論外部球體如何轉動, 中間的香盂總是保持平衡,裡面的香料也不至於撒在外邊。 專家介紹說,唐代香囊中的持平裝置完全符合陀螺儀原理, 這一原理在歐美是近代才發明並廣泛應用於航空、航海領域, 而中國最晚在1200年前的唐王朝時就已掌握了此項原理。
何家村遺寶中還有一套藥具值得注意。據文獻記載, 唐代帝王多喜好服食金丹以求長生不老。 其中6位皇帝的死亡跟服食金丹有關。 何家村出土的一整套煉製金丹等的藥具和大量的丹砂藥( 丹砂是煉丹的主要原料),正是這種宮廷時尚的真實再現。
除了反映宮廷豐富多彩的生活及隱秘外, 何家村遺寶也是漫漫絲綢之路上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碰撞、融合、 創新過程的生動再現,比如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形制上雖然還保留著粟特帶把杯的遺風, 但褒衣博帶的仕女已完全中國化了, 這很可能是唐代工匠在粟特銀器影響下改造、創新的製品。
何家村遺寶的製作工藝也代表了唐代的最高水平。 有關唐代科學技術方面的資料,文獻記載很少, 對何家村金銀器的研究,使我們對唐代金屬冶煉、機械設計及加工、 焊接、貴金屬制作等都有了直觀、深入的認識。 從金銀器上的修整痕跡看,加工刀具多種多樣,而且精密度很高。 所有金銀器皿焊接處均未開裂,如金梳背上焊接的直徑0. 08厘米的金絲盤編的花紋和直徑0.05厘米的小金珠, 至今牢固如初,沒有絲毫的裂縫和脫落。使用的什麼?料, 用什麼方法焊接,一直是未解之謎。
遺寶主人官位顯赫
何家村遺寶的主人究竟是誰?他擁有許多高等級, 隻有宮廷手工作坊才能制作出的玉帶挎﹔他尊崇道教,喜服丹藥, 擁有最尊貴的信徒才能在宗教儀式中使用的小金龍﹔ 他喜好收藏錢幣,並且有權力和條件鑄造錢幣﹔ 他擁有的大批財寶上題有墨書, 這是在登記入庫時才可能留下的記錄。 種種跡象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了皇室。
有學者推測,何家村遺寶發現地點是在唐代都城長安的興化坊內, 和時代上能夠吻合的,而且地位上可以和擁有這批文物相當的, 可能是邠王李賢的兒子嗣邠王李守禮。
開元十九年之后究竟發生了什麼重大而激烈的事件, 使身份顯赫的嗣邠王李守禮要在慌亂之中匆匆埋下這些珍寶呢?
當時最大的政治動亂隻有安祿山之亂。專家們推測, 在這場空前的戰亂中,嗣邠王李守禮倉皇外逃, 將這些財寶匆忙埋入地下,成為不被人知的珍藏。 這種觀點相當有影響,被人們沿用了30多年。然而, 近年的考古研究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觀點。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說:“ 嗣邠王李守禮早在安祿山之亂十幾年以前就死了, 所以何家村遺寶和他連繫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另外, 從嗣邠王李守禮這個人來看,唐書裡對他有很明確的記載, 此人生前是揮霍無度、放蕩不羈這麼一個人。所以像他這樣的人, 手裡若掌握著這麼大量的財寶,很可能就揮霍掉了, 不大可能留在自己的手裡還去借債。 所以這批東西很難推測是李守禮的東西。”
如果何家村遺寶與嗣邠王李守禮無關, 那麼它們埋藏於安史之亂這一結論是否仍然能夠成立? 還有什麼可以作為判斷何家村遺寶埋藏年代的依據呢?
經陝西歷史博物館和北大的專家學者們精心研究, 何家村遺寶的主人終於浮出水面, 他就是唐代官位顯赫的尚書租庸使劉震, 而遺寶的埋藏年代應在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 爆發的涇原兵變中。
齊東方說,據唐韋述《兩京新記》和清代徐鬆《唐兩京城坊考》 記載,租庸使劉震就居住在興化坊中。“租庸使”, 是唐代中央專門設置的征收租庸調的官員。 何家村遺寶中的庸調銀餅是否也暗示著租庸使劉震宅與何家村遺寶有 某種必然的連繫呢?
《唐兩京城坊考》記載,涇原兵變時,租庸使劉震讓人押著“ 金銀羅錦二十駝”出城外逃,自己則與家人隨后趕來。 這段文字透露出劉震手裡掌握著大量的財富珍寶。 租庸使的職責之一就是保管朝廷的財物。也就是說, 何家村遺寶與劉震有關,卻不是個人財產, 而是收繳上來的庸調及保管的宮廷珍寶。
齊東方作了這樣一個推測:在突遭戰亂時,連皇帝都逃離京城, 誰也無法預料事件發展的結果。有條件、 有權力處置官府財物的劉震,先派人帶走「金銀羅錦二十駝」, 而自己則與家人隨身攜帶經精心挑選的宮廷珍寶逃跑。 何家村埋藏的珍寶都是體積小、價值高、少而精的珍品, 便是很好的旁證。
還有一重要文獻《無雙傳》也對劉震出逃作了記載: 當時城門守衛得知劉是朝廷要員不敢開城門, 劉震只得又往其家所在的方位跑去。我們可以設想, 在難以出城的緊急情況下,劉震不得不返回家中, 將這些珍寶埋藏起來。而據該文獻記載,劉震還做了叛軍的命官。 很快,唐軍收復了京城,劉震夫婦被斬。 劉震私藏的珍寶也就永遠不為外人所知了。
還有一重要文獻《無雙傳》也對劉震出逃作了記載: 當時城門守衛得知劉是朝廷要員不敢開城門, 劉震只得又往其家所在的方位跑去。我們可以設想, 在難以出城的緊急情況下,劉震不得不返回家中, 將這些珍寶埋藏起來。而據該文獻記載,劉震還做了叛軍的命官。 很快,唐軍收復了京城,劉震夫婦被斬。 劉震私藏的珍寶也就永遠不為外人所知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