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農場 智障兒找家 勇敢媽媽闢農場
四十八年次的陳錳僅,原本只是一個平凡家庭主婦,因為生了智障兒,有機會結識了一群智障者的家長,從此改變人生。十年前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擔任南投智障 者家長協會理事長的她組織家長、開闢農園,在集集籌建一座庇護農場──「集集生態社區家園」,帶領智障孩子養豬種菜,提供社區照顧工作,努力為社區智障者 找到第二個家。
儘管陳錳僅為智障者做了這麼多,但命運造化弄人,她的大女兒仍在前年不幸去世,深受打擊的她並未因此放棄。「或許女兒希望我能有更多時間 照顧其他孩子,從此也不必再讓家人擔心,」眼淚不斷從臉龐滑落,陳錳僅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可以送女兒最後一程,許多家長卻仍須擔心孩子的未來,所以她 會繼續努力,「我希望能陪伴生態社區家園的孩子們走到人生的最後一天。」
募到經費土地 智障兒是農場主人
「你好!」、「歡迎!」友善的聲音此起彼落,一進入農場,迎面走來的園丁們總是迫不及待和你打招呼,他們「用力」地呼喊,對著你開懷大 笑,笑到連整排不齊的牙齒都看得到,熱情超乎一般常人,雖然反應慢半拍,卻很執著賣力地砍草、耕種,他們都是領有身心障礙者手冊的智障者,也是這個農場的 主人,農作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最擔心的是,有一天我們離開了人世,小孩子該怎麼辦?」陳錳僅說出了所有智障者家長的心聲,也是這座農場設立的初衷。
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震災後,南投地區的智障者家長在特教老師楊元享啟蒙下,萌發庇護農場的夢想。除了得到九二一重建基金會、聯合勸募等單位協助,也透過當時立委湯火聖找到一塊三分多休耕荒地,地主前幾年不收租金協助。
陳錳僅和家長們帶著孩子除草整地,由於生態家園重視有機農業,經常忙得人仰馬翻,但絲毫不覺得苦,因為他們看到了孩子的未來。二○○一年這座農場就這樣掛牌成立。
家庭主婦變身 開啟人生另一扇窗
很難想像,陳錳僅原本只是一個很少出門的家庭主婦,國中畢業學歷,連腳踏車都不會騎。
早婚的陳錳僅第一胎難產,大女兒黃憶虹雖然保住一條命,卻嚴重影響智力發育。別人眼中的智障兒,卻是陳錳僅心中的寶貝。當女兒在自家旁邊 的水里國中特教班上課時,一聽到下課鐘聲,她總趕忙翻牆進學校帶女兒上廁所;後來女兒到台南啟智學校接受特殊教育,她更遠征百里跑到學校偷看小孩,每天清晨六點從水里出發,輾轉搭車到台南已近中午時分,這樣竟維持了一個月。
黃憶虹的誕生,讓陳錳僅人生吃盡苦頭,不過,也開了生命的一扇窗。在鄰居介紹下,陳錳僅加入南投智障者家長協會,並於一九九八年接下理事長,經過苦心經營,會員已經從一百多位擴增到四百多位。
為了關心智障者權益,陳錳僅到處開會和學習。過去從來不曾隻身前往台北,如今她卻能遠赴歐洲考察。她並不斷進修,除了拿到水里高職夜校學 位,目前還是空大函授課程學生。她曾經忙到一個月幾乎有一半時間不在家,「為了協會,我都快放棄先生,丟掉孩子了。」不過,家人始終默默支持,成為她最好 的後盾。
學習擺脫依賴 分工合作各司其職
「這裡就是你們的家,不是你們工作的地方。」陳錳僅經常這樣告訴家園裡的智障孩子,目前約有十二個,都是來自附近社區,年紀從二十出頭到三十多歲不等。生態家園除了耕種蔬果青菜,也飼養豬鴨雞羊,這裡的一草一木、大小動物,都是家長和孩子們多次討論的結果。
在這裡,智障者的想法受到充分尊重,他們不再需要成天忍受恥笑與異樣眼光。他們彼此稱呼「同工」,每天早上八點就在農場集合報到,每個人各司其職,還會相互監督檢查,晚上才回到各自家中。除了農場工作、室內課程,他們未來還計畫到其他機構去參訪或郊遊。
化小愛為大愛 社區鄰居肯定相助
生態家園內還有一棟家屋,分成幾個大房間,每個人都有自己床位,廚房、衛浴應有盡有,樓梯口的鞋櫃更擺上寫上他們姓名的拖鞋。此外,每個月有一次團體住宿,讓他們逐漸擺脫對原生家庭的依賴,當作自己的家,雖然這個夢想迄今還很遙遠。
集集生態家園的農場收入無法自給自足,每年還需要對外募款一百多萬元。不過,工作成果已經得到社區支持,鄰居常會送米送鹽,還會提供廚餘堆肥。園中也設立綠色商店,還有其他地主願意提供土地,加入愛心行列,目前農場土地已經擴增到一甲多。
陳錳僅失去了一個摯愛的孩子,卻擁有更多需要陪伴和照顧的孩子,她的世界比別人更寬廣,走得比許多人都還要遠,都還要勇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