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琴伊札的全盛期在10至12世紀的馬雅後古典時代,今日所看到的古城區可分為三個部分,其一:入門即映入眼簾保存尚稱完整的,「球戲場Juego de Pelota」、「羽蛇神金字塔Pyramid of Kukulcan」、「戰士神廟Temple de los Guerreros」、「千柱廣場Grupo de las Mil Columnas」…等周圍的建築物,這是屬於「托爾特克Toltecs」時期所建,也是今日「奇琴伊札」中心區最重要的遺跡群,其二:位於「羽蛇神金字塔」南側,包括被稱作「納骨所」的九層金字塔(El Osario)、「螺旋梯El Caracol」的天文臺、「女修院Esdificio de las Monjas」…等充滿了「普克Puuc」修飾風格的建築群,是屬於稍早的遺跡群,至於更早期的建築物則大多毀壞殆盡,僅剩中心區北邊殘留的「天然井Sacred Cenote」尚可窺豹一斑。
戰士神廟位於羽蛇神金字塔的西邊,如果站在金字塔上觀看戰士神廟,神廟的西、南兩側豎立著上千根石柱,形成寬闊的廣場,至於廣場的東側也看得出有殘缺不全的列柱,因此可以認知這是一處三面圍繞著列柱迴廊的廣場,南邊的列柱則呈四方體,這應該是通往「戰士神廟」的一樓大廳和神廟入口,至於西邊的列柱呈圓柱體,一般認為這些列柱是有中楣的迴廊而且上有屋頂,而屋頂可能是木材、蘆草和灰泥所建造的只是現今早已無跡可循,但是如果細心的觀察,石柱上還是可以發現鐫刻和塗料的裝飾殘跡。
千柱迴廊所圍繞的廣場每邊長都在150米以上氣勢宏偉,當時的馬雅人應該是作為聚會和祭祀的重要場所,因為迴廊的周圍還有各種不同功能的建築物,有神廟、球戲場、澡堂以及市場…等,這些設計安排基本上都符合當時馬雅人的宗教和生活機能。
至於在廣場西北角的戰士神廟,由於支撐神廟的石柱上有類似馬雅戰士的雕刻,後人即據此稱之。戰士神廟是建築在更早的一座廟宇之上,這是馬雅人營建的慣例,也就是不拆毀舊有建築物,但是在舊建築物之上重新建造更大的建築,將舊建築包藏其中,一旁的「羽蛇神金字塔」也是這樣的建築,而在墨西哥南部「帕連奎」的「記銘神廟」中也可以看到這種建築模式。
這座建於三層坡坎上的戰士神廟,有馬雅人的工藝家刻劃出敘述宗教神明的雕像和象徵圖案,例如有美洲豹和巨鷹攫取人心的祭祀場面,因為馬雅人有用活人祭神的儀式,這些祭品大都從戰犯或奴隸中挑取出來,至於祭祀的方式不但有剖取人心的儀式,也有將活人投井的儀式。前往戰士神廟可經由西北面的千柱廳,大廳的中央有寬敞的石階登上神廟,走上約10米高的石階來到神廟前的大平臺,首先看到的是擬人化的仰臥雨神(恰克Chac-Mool)雕像,以務農的馬雅人來說掌管雨水的「恰克」(雨神)等於是他們的大地之母,因此放在神廟的入口前代表著對雨神的崇敬。
來到了雨神雕像前,後方入口的兩根巨大門柱開始引人注意,這兩根門柱的前方雕刻了兩顆張著巨口吐著蛇信的羽蛇頭,而其後接上刻滿了花紋的門柱象徵著蛇身,此外比較特殊的還有門柱頂端的結構呈L型,並且精刻著圖案,像是璀璨的皇冠又像是眼鏡蛇警示的尾巴。接著再注意門柱兩側保持的尚稱完好的兩面石牆,牆中央各雕了一顆雨神的大頭像,這是屬於「普克Puuc」建築的裝飾特色,所以要在神廟入口的醒目處懸上雨神的雕像,這是為了表明自身是源起於普克地區的族群。
位於羽蛇神金字塔的北面的「球戲場El Juego de Pelota」,是奇琴伊札8個球場中最大的;長達90米,也是馬雅世界中最大的球場,馬雅人的球戲比賽代表了一種祭典的儀式,往往以生命作為輸贏的獻禮,因此在北邊建有統治者神廟(Templo de Barbado),祂代表執行羽蛇神的權力、南邊有美洲豹神廟(Templo de las Jaguares)代表接受活人的獻祭,東邊則有骷髏祭臺(Tzompanti )這個T形祭臺是專門擺放獻祭者的頭顱,這其中除了輸球隊隊長的頭顱外,還有戰敗者的頭顱,在祭壇中央的石牆上還雕刻有三排的頭顱,象徵巨鷹和武士擒住獻祭者的頭顱,同時也作為恫嚇任何想要入侵「奇琴伊札」的敵人。
天文臺是整個「奇琴伊札」甚至是所有馬雅城邦中最特殊的建築物,就位於羽蛇神金字塔西南邊的早期遺跡群中,這是建築在一座三層平臺上的圓筒狀建築物,內部有螺旋狀的石階,屋頂是半圓形有一半是開口的,因此當西班牙人首次發現時,即認為這是作為天文觀測之用,而的確在其中可經由所開設的各個觀測窗,準確的測定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1日)時太陽落下的方位,甚至是月亮運行的軌跡,使人不得不讚嘆馬雅人的天文知識。
載自-自助旅行e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