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醫三十五載,走過百餘鄉鎮的何師竹


●羅芝華採訪

豔陽高照的午後,病患紛紛湧入台中榮民總醫院婦產部候診室,不論年輕女性、上了年紀的婆婆媽媽,甚至滿頭華髮的高齡阿嬤,大家手中掛號單上的看診醫師,幾乎都是台中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任──何師竹。

「阿嬤,回去記得要多休息,三餐按時吃藥,不要太累……」看診室內,穿著白袍的何師竹親切地叮嚀病患,仔細囑咐大小事項,儘管候診人數眾多,但注重醫療品 質的她,堅持一定要「看分明、說清楚」,細心檢查病患。這份堅持用心,讓許多人成為她的忠實病患,心甘情願花時間等待,還有人特地大老遠從台北、高雄前來 掛號,也有人是已經移民國外,又專程搭機回國看診。

「病患這麼信任我,不能讓她們白跑一趟,」出生上海的何師竹,說起話來帶有「上海姑娘」的輕柔語調。年近六十的她,早已是台灣婦癌權威,但面對病患的態度,卻永遠嚴謹貼心,把病患的安危擺在第一順位。

不只視病如親,經常三更半夜被醫院緊急通知開刀的她,更有多次與死神拔河、搶救病患的驚險經驗。

某次,一名子宮外孕的婦女必須立刻手術,但麻醉師堅持一定要準備一千cc的血量,以防病患在手術中血壓驟降。不料,該名婦女屬於罕見的AB型RH陰性,血庫存量不敷所需,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醫護人員和家屬全都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負責操刀的何師竹,立即轉身衝進辦公室,透過各種管道,打電話尋覓是否有相同血型的人。皇天不負苦心人,幾經輾轉,終於找到一位血型符合的美籍老師,對方也二話不說,挽起袖子就捐了五百cc鮮血,加上從台北火速調來的五百cc血漿,才化解了這場燃眉之急。

多年後,何師竹有回下鄉看診,途中竟巧遇當年那名須緊急調血的婦女,再度重逢讓婦女喜出望外,並熱情邀請她到家中聚首,兩人在滿天星斗的夜空下相談甚歡,這也成為何師竹醫師生涯中難忘的回憶。

在同仁眼中,何師竹對病患的好是醫院出了名的。每天一早不到八點就踏進醫院看診,即使病患再多,也堅持一定要看完,下班往往已是夜幕低垂。假日還得四處奔 波,參加醫學研討會議、應邀前往各校演講,分享醫療經驗與推廣健康教育;每天超過十二個小時的忙碌工作,讓何師竹就像陀螺般轉個不停。

何師竹笑說,選擇婦產科,可說是因緣際會。當年就讀台大醫學系的她,在醫院實習時,看到很多婦女因社會風氣保守,即使身體不適也不敢前往婦產科讓男醫師看 診,拖到最後演變成子宮頸癌、卵巢癌末期,為時已晚。諸如此類的故事讓她既辛酸又難過,於是決定投身婦產科,一路走來,不知不覺已過了三十五個年頭。

從青澀的駐院醫師到專業的婦產部主任,投身杏林多年,讓何師竹看盡人生百態,百感交集。她曾看過高齡九十九歲的奶奶因癌症住院,兒子和孫子輪班照顧,日夜守候,不斷講笑話逗奶奶開心,溫馨場景令人動容;也曾看過許多婦女,缺乏定期檢查的預防意識,錯失治療黃金時機。

為避免類似悲劇一再發生,何師竹大力響應衛生署推動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機制。從民國八十二年起,她便與同仁利用假日,前往醫療資源較不足的台東、南投、離島 等地區,為女性同胞進行防癌抹片檢查。十多年間,足跡踏遍全國各地一百多個鄉鎮市,做過十幾萬份抹片檢查,並將寶貴的防癌觀念,從城市推往鄉間。
有許多鄉鎮地處偏遠,抹片檢查地點常不是在醫院,而是在學校、衛生所,甚至村里幹事的服務處裏,醫療小組得「窮則變、變則通」,利用桌子、簾子等有限資源,搭建臨時檢查室,不只考驗醫療能力,也考驗應變速度。

不過,這段在別人眼中看來辛苦的「下鄉生涯」,對何師竹來說卻是收穫良多。經過多年宣導,已有愈來愈多人懂得預防篩檢的重要,無形中也減少許多悲劇發生,身為醫師,這是最讓她高興的事。

「若不是當了醫師,或許我沒有機會做這麼多事,」於二○○六年獲頒第十八屆國際婦產科醫學會「女醫師貢獻獎」的何師竹說,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從事繪畫創 作的藝術家,直到就讀北一女時,偶然讀到一篇文章,介紹一位患有重病的美籍醫師,利用自己剩下的時間,前往資源落後的寮國進行醫療服務,無悔的付出讓她深 受感動,從那刻起,她便決定踏上從醫之路。

生命的轉彎,讓何師竹沒拿成畫筆,反而披上了白袍。「當我在幫助病患的同時,上帝也在默默幫助我,」篤信基督教的她,相信這是上帝賦與的使命,要她當一名發揮所長的醫師,幫助更多人。「病患的需要,就是促使我往前邁進的力量,」何師竹語氣堅定地說。


from 講義雜誌五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