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的快樂只是有限的。──莎士比亞
幽默並非如刀劍般的銳利言語,而是充滿愛與歡笑的智慧語,它能將不幸轉換為歡笑,將靦腆不安用輕鬆自在來代替。倘若用自以為幽默的尖牙利嘴,刺得別人傷痕累累,調侃到別人臉發綠,還依然肉麻當有趣,那就稱不上是真幽默了!
自以為是的人若能學習適時收斂自己,並製造別人講話的機會,一定能更受人歡迎。
除了自以為是,另一個應該避免的表達習慣是「負面批評」。例如,當朋友問你她今天穿的裙子好不好看時,卻換來一句:「裙子是不錯,不過腿短了一點。」明明是要讚美她,最後那句話就是畫蛇添足了。以下的小故事便說明了這種人的面貌:
有一位秀才,喜歡吟詩作對,但他詩句的結尾總是令人氣結。
一日他在街上散步,遠遠來了一位身影婀娜的小姐,秀才詩興大發,對著小姐吟了一首詩:「遠見一姑娘,金蓮三寸長,為何這般小?橫量!」古時姑娘的小腳豈有橫著量三寸之理?姑娘一聽,覺得受辱,遂哭哭啼啼的告到官府去。
縣老爺名叫蘇西坡,將秀才抓來審問,秀才說完經過,縣老爺決定給秀才一次機會,請他吟一首詩來作為補償。秀才一聽靈機一動,走了七步開始吟詩:「古有蘇東坡,今有蘇西坡,這坡比那坡,差多!」縣老爺一聽,火冒三丈,決定將他發配襄陽。
發配當天,秀才的舅舅來送行,這位舅舅是個「獨眼龍」。秀才一看母舅來了,不由得淚流滿面,而舅舅更是老淚縱橫。秀才忍不住又吟了一首詩:「充軍到襄陽,見舅如見娘,兩人雙流淚,三行!」
一個好的表達習慣,如讚美別人、口吐蓮花,會帶來更多的友誼及善意,但一個不好的語言習慣,卻是傷害了別人,也一點一滴趕走自己的好運。又有些人喜歡以三字經作為口頭禪,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有這種習慣的人,不妨建議他將口頭禪改為「好極了」,好話說多了,就真的會有好事發生。
幽默是最能增加說話情趣的方法,可惜許多人缺乏幽默感,所以充滿情趣的對話,誠屬難得一見。如果表達時,能加以設計出精簡又具幽默感的語句,也能令人耳目 一新,同樣可以加深聽眾的印象,博得好評。的確,人類的表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口頭溝通,所以說話的藝術便得更加注意。「一句話使人笑,一句話使人跳,一句 話使人氣死掉,由此可見言語的巧妙,是何等重要。」如果在互動溝通時,我們互勉口吐蓮花,說話要像蓮花的特質,芳香潔淨又柔軟,且能添加潤滑劑──幽默, 將可更縮短彼此心中的距離,甚至化干戈為玉帛,化戾氣為祥和,這般的境界,不禁使筆者想吟一首短詩,與大家分享之──
一張口開蓮花香;
一雙手勤做善事;
一顆心有情有義;
一輩子歡喜自在。
自我解嘲的好藝術
心境快樂的人,常享豐筵。──西諺
大家都不喜歡和個性晴時多雲偶陣雨、情緒起伏劇烈的人相處,因為這種人,讓人摸不透,也找不到和他們相處的模式,他們也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因不明原因 而引爆,波及了許多無辜的人;講話硬邦邦、做事一板一眼、為人嚴肅萬分的人,是與良好的人際關係絕緣的人,同樣很不受人歡迎,避之唯恐不及。
有幽默感的人,他們的心智是健全的、成熟的,不偏激、不偏執,因為他們懂得自嘲,並且欣賞別人的優點,給予人十足的安全感;他們的言語風趣幽默且機智,可增加生活的情趣,提供旁人許多的喜感。如此,怎麼能不受人歡迎呢?所以,要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除了前面所提的三顆心──同理心、寬容心、寧靜心,還要學習「自我解嘲」的能力,在人際關係中,你才會是個全方位的贏家。以下幾個小故事讓你更了解自我解嘲的藝術:
‧一位廣播電台的主持人訪問一位名女歌手,對話如下:
主持人:「您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歌唱產生興趣的呀?」
女歌手:「啊!那很早了啦。我在讀書的時候,就對唱歌有興趣了。」
主持人:「難怪您的歌唱得這麼好!」
女歌手:「不!應該是說:難怪我的書唸得這麼不好!」
‧名歌手同時也是廣播電台名主持人,蔡琴小姐,在主持電台節目時,為了使上節目接受訪問的特別來賓不緊張,常常以自我解嘲來熱絡場面。
有一次,蔡琴為了縮短現場來賓的陌生感,便對他們說:「你們見到我本人後,有沒有發現我和上電視時有什麼不同?」
停頓一會兒,她接著說:「其實,那就是我有個『很大』的『櫻桃小嘴』。」
話一說完,現場的來賓幾乎已經笑成一團了。
你瞧,女歌手及蔡琴小姐,是不是很可愛呢?當有人自以為很優秀時,眼裡看到的都是比自己差,比自己不美好的,如果一個人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等於也可以接受別人的不完美,所以看到別人好的、美的一面。當一個人可以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甚至自我解嘲娛樂別人時,心中必定是開朗豁達的;接受自己也包容別人,人際關係一定如魚得水,悠遊自在!
【幽默點心集】
‧有一位學生參加即席演講,抽到的題目是:「我的姊姊」。
他的一段開場白立刻深深吸引所有的人:
「我的姊姊生日時『歡天喜地』,結婚時『拜天拜地』,吵架時『怨天怨地』,抓狂時『呼天搶地』,和好時『談天說地』,賺錢時就「謝天謝地」!」
‧有一個女孩長得腮幫子鼓鼓的,眼睛凸凸的,從小同學就給她取個外號叫「青蛙」,但她從來不忌諱別人拿她的長相開玩笑,反而還常對人說:「人家說:『吃什麼,補什麼』,我呀,就是喜歡吃青蛙,所以把自己補得像青蛙一樣!」
一天,一位調皮的女同學和她開玩笑:「青蛙呀,你長得太小了,白馬王子可看不到你的。」
「青蛙」一聽,笑嘻嘻地說:「沒關係,現在青蛙是不嫁給白馬王子的,我們青蛙本來就是要嫁給癩蛤蟆的,因為青蛙和蛤蟆是一國的,大家一起在水裡生活,比較快樂呀!」
「在浩瀚的星河中,我們住的這個世界是最美的一顆星,因為這裡充滿了音樂與生命。」
在山頂,手帕是多餘的;穿越林間﹑跨過松尖,帶著淡淡葉香的涼風會使汗水逃逸而去,藏身於草叢之間而不見蹤影。
『啊!流星!』人們總是這樣喊著。我也不例外,偷偷地許下個願望:祈禱世界充滿希望﹑幸福﹑溫暖﹑健康、歡樂……,四季少了夏﹑秋﹑冬﹑……。
深怕自己不能在這世界留下一些痕跡,多幫助一些人,更深怕自己曾傷害這個世界和一些認識及不認識的人們;雖然多少有些不盡理想之處,但只要在生活方式做了選擇,在生命中開始了行動,相信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戰國時代,有一位在楚國長大、原籍燕國的人,年歲增長後,常常惦念著自己出生的地方,想要落葉歸根。剛好有位朋友要去燕國做貿易,他就與朋友結伴同行。
過了幾天,他們來到某個地方,朋友告訴他已經到燕國了,就快要到他的故鄉。
又走了一段路,他們看到一間廢墟,朋友說:「你看,這就是你以前家族的宗廟。」他看到自己家族的宗廟破爛不堪,心很悲切。
後來又走到一個墓地,朋友說:「這是你的祖先和父母的墓地。」他一看到自己祖先、父母的墳墓,愁緒湧上心頭,哭得非常哀痛,可是朋友卻站在旁邊哈哈大笑。
他很生氣地說:「這幾十年來我一直思念故鄉,今天回來,看到家廟破爛不堪,又在荒郊野外看到祖先和父母的墳墓,你知道我有多傷心嗎?為什麼你在旁邊笑得這麼大聲!」
他一聽,滿腔悲傷頓時消失,心想:這裡又不是我的故鄉,我為什麼哭得這麼悲哀?
兩人繼續前行,經過幾天後,真的到了燕國,看到他的家廟,也看到祖先和父母的墳墓,可是這時他已經沒有什麼感覺了,很平靜地憑弔。
一般人常在日常生活中,隨著境界起伏而煩惱不安,沒有用心審察人事物的真相,就像那位思鄉的人,只憑著朋友的幾句話,就情不自禁悲傷痛哭。
學佛,就是要學習把人事物看清楚,透徹了解之後,就會發現根本沒有什麼值得我們貪戀、瞋怒或癡迷。所以,學佛就是在學「真」,透徹了「真」,就可以空掉一切煩惱,這就是「真空」。
雖然在人群中難離人事是非,但將煩惱淨化,就可以將是非昇華成教育,這就是「妙有」。
奧妙的境界,就在日常生活中。不論什麼事情,都要用心看、用心聽、用心體會,如此才能透徹了解萬物真相,達到自在、輕安的「真空妙有」境界。